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國家級地理論文投稿雜志干旱區地理

所屬分類:社會科學期刊瀏覽:

干旱區地理

干旱區地理

關注()
期刊周期:雙月
國內統一刊號:44-1664/C
國際標準刊號:1674-7178
主管單位: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和中國地理學會
主辦單位: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和中國地理學會
上一篇:中國土族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優秀期刊
下一篇:核心期刊海洋學報2015征稿中
學術服務咨詢服務項目咨詢

  《干旱區地理》發展歷史

  2007年經中國地理學會專業委員會審核同意,中國地理學會正式接納《干旱區地理》為學會主辦的學術期刊,成為中國地理學會旗下少數幾個由京外研究所主辦的科技期刊之一。

  《干旱區地理》期刊的刊載范圍具體包括:自然地理、區域地理、全球變化、地理信息與遙感技術的應用、土壤學、水文與水資源,環境變化、氣候、氣象、植物生態與植物地理以及植被恢復、動物生態學與動物地理學、干旱區生態與及其生態系統建設、災害與防治、資源開發與利用、干旱區與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巖石圈和人類活動之間的相互作用,特別是干旱區資源環境研究重大科學問題:即干旱區生態系統與演化機制、干旱區生態建設與環境治理、資源開發利用與區域發展,并反映干旱區地理學的研究成果,干旱區研究報道、為促進國內外學術交流、繁榮和發展干旱區地理學提供論壇,同時還歡迎對《干旱區地理》發表的文章進行討論和評論。主要讀者對象:地理工作者、高等院校師生、中學教師,以及農、林、牧、水利、氣象、地質、工交、貿易、城建、旅游、規劃等部門的科技工作者和決策者和國內外科技工作者。

  1992年開始至今由北京大學出版的《中國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之中,《干旱區地理》一直被確定為地理核心刊物。1993年在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在國家自然基金的幫助下進行了期刊的評比,確認《干旱區地理》為地球類核心刊物。《干旱區地理》目前已被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中國科學技期刊文摘 (CSTA)數據庫》(英文版)、《中國地理文摘(英文版)》、 Chinese Geographical Abstracts〉和《中國國土與自然資源文摘》等綜合性、專業性數據庫和文摘類期刊列為引文刊物或核心來源刊物。 《干旱區地理》從1990年至今一直被《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列為該數據庫地學類核心期刊。 《干旱區地埋》漢文版已在 1998年加入“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清華大學光盤版””、 “中國期刊網”、“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科技部西南信息心《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原文收錄。

  《干旱區地理》簡介

  《干旱區地理》國外具有一定的影響和知名度,已被國際檢索刊物和數據庫GeoRef,CAB,AGRIS,AGECONCO(CD)、PLANTGENE(CD)、CAB HEALTH和國際第四紀聯合會(INQUA)的黃土委員會(Loess Commission)的會刊黃土通訊(Loess Letter)列為引文刊物。

  《干旱區地理》(原名《新疆地理》)1978年創刊,現由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和中國地理學會主辦、科學出版社出版。語 言:中文,主辦單位:廣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創刊時間:2009,出版周期:雙月,國內刊號:44-1664/C,國際刊號:1674-7178,郵發代號:46-109

  2014年 04期《干旱區地理》投稿論文查稿

  地表過程研究

  丹江上游全新世早期古洪水滯流沉積物粒度特征研究…………………………李曉剛;黃春長;龐獎勵646-655

  氣候與水文

  干旱區艾比湖濕地土壤呼吸的空間異質性…………………………秦璐;呂光輝;張雪妮;何學敏;王合玲704-712

  不同入滲水頭條件下壤砂土的一維垂直入滲特性…………………………陳永寶;胡順軍;羅毅;田長彥;尹傳華713-719

  簡訊

  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兩項院西部行動計劃(三期)項目通過驗收…………………………703

  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召開“千人計劃”-新疆項目專家論證會…………………………776

  絲綢之路經濟帶旅游發展研討會召開…………………………785

  《新疆荒漠-綠洲小型野貓類的棲息地選擇與生存現狀》出版…………………………801

  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所與吐魯番地區行政公署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819

  生物與環境

  基于GIS的白銀區耕地耕層土壤重金屬空間分異及污染評價…………………………孫成勝;蔡小冬;張仁陟;蔡立群750-758

  西北地區家庭生活碳排放特征及其影響因素研究…………………………李建豹;曲建升;張志強759-766

  油氣管道建設對干旱荒漠區景觀格局影響的比較研究…………………………肖峻;時鵬;汪亞峰;陳利頂767-776

  青海湖克土沙地沙棘林的防風固沙機制與效益…………………………吳汪洋;張登山;田麗慧;魏殿生;趙超;賈飛飛777-785

  地球信息科學

  高山地區多源地面高程數據誤差分析…………………………賈洋;陳曦;李均力793-801

  區域發展

  甘肅省縣域城鎮化地域差異及形成機理…………………………楊勃;石培基838-845

  蘭州城市居住空間分異研究…………………………劉爭光;張志斌846-856

  地理論文發表論正確認識等溫線的影響因素

  論文摘要:陸地受熱快,散熱也快;海洋受熱慢,散熱也慢。受其影響,夏季,陸地氣溫高于同緯度海洋氣溫;冬季,陸地氣溫低于同緯海洋。因此,等溫線在海岸地帶發生著季節性的彎曲變化。學生在熟練掌握等溫線圖的影響因素的基礎上,再聯系具體區域的自然或人文地理特征,等溫線問題是不難解決的。本文對影響等溫線圖的五個因素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等溫線,緯度因素,海陸因素,地形因素,洋流因素

  等溫線圖是用若干條等溫線來表示一個地區氣溫分布狀況的地圖。它能將不同地區氣溫差異、形成原因及內在規律等以圖像形式表達出來,能較好地體現“以能力測試為主”的高考指導思想。分析近幾年考題可以看出,關于等溫線圖知識點的考查,出題角度更加巧妙,綜合性和能力要求不斷提高。出題形式盡管多樣,但核心考點不變。牢固把握等溫線圖的影響因素原理是解決該類問題的關鍵。下面分析如下:

  一、緯度因素

  緯度位置決定了獲得太陽輻射的多少,同緯地區獲得的太陽輻射相同,緯度越低獲得的太陽輻射越多。受此影響,在南北半球,無論7月或1月,等溫線大致與緯線平行,氣溫由低緯向高緯遞減。因此可根據等溫線圖中等溫線的南北遞變情況,可判定圖示區域所在的南北半球。等溫線數值由南向北遞減為北半球,反之為南半球。即“北增為南、南增為北”。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