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分類:社會科學期刊瀏覽:次
《鳳凰周刊》簡介:
《鳳凰周刊》開 本:16開,出版周期:旬刊,期 數:36,國內統一刊號:CN51-1732/K,國際標準刊號:ISSN 2095-0853
《鳳凰周刊》(PHOENIX WEEKLY)是香港鳳凰衛視控股有限公司主辦,每月3期,逢5、15、25日出版,全年36期,每期發行37萬本左右。 由香港鳳凰周刊有限公司編輯出版,獲得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和中國國家新聞出版署特許在中國內地發行的以報道時事、政治、文化為主的政經大刊。鳳凰衛視董事局主席劉長樂先生親自擔任鳳凰周刊有限公司董事長和出品人。 作為一本連接內地與香港澳門臺灣三地的刊物,鳳凰周刊致力于打造一種華人圈新的對于時事文化報道的權威態度與立場,以雜志文本與VCD光盤互動的新鮮閱讀方式,揭示影響中國以及世界的重大事件,非常人物,以及華人圈最關注的政經新聞。
2009年下半年黃章晉回歸鳳凰周刊后,其質量有所回升。除了國際報道更加出色外,邊疆和邊境報道有較大起色,如對緬甸問題的關注(2009年第26期《緬甸內戰波及中國邊境》),重新解讀中越戰爭(如2009年第十期《中越戰爭40年),還有新疆問題的關注(如《最后的喀什》2009年第18期、《新疆報告》2010年第22期)以及近期《鳳凰周刊》有關朝鮮的報道就別具一格,如《雙面朝鮮》、《朝鮮陷阱》、《朝鮮戰爭檢討》(分別為2010年第15期、第18期、19期)。另外也曾獨家報道過《陌生的外蒙古》《阿拉伯的新月》等封面文章。這些文章大多數出自其首席記者周宇之手。
論文摘要:影像中的象征性語言是藝術靈感的直接迸現,作為喜愛、學習影像藝術的人,我們既是象征性影像的接受者,也是創造者。在實現創造電影象征性影像的具體方法上,對情節片斷、意象、聲音以及化妝、道具、場景和人物造型的設定是十分重要的。
一、用心靈感受影像中的象征性語言
它不是由時空來控制,而是由激情或聯想來組織。象征性語言與出現于19世紀80年代的象征主義有些相似又有些不同。在象征性語言中,符號性被削弱,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普遍經驗和心理感受。作為一種語言,象征性語言卻極其特殊,言語很難將它表達清楚,但它卻有很多生動的表現形式,比如現實中的繪畫、影像,以及非現實的夢、神話。既然影像和夢都作為象征性語言的表現形式,那么二者一定存在著必然的聯系。這促使我們更進一步探究影像應該像夢到什么程度才能達到與我們的心靈進行溝通的目的,這也是電影象征性語言的獨特魅力。“夢是愿望的滿足。一定的夢境總是用以表達做夢者一定的愿望的,不過這個愿望的滿足可能是經過偽飾的,不是那么一目了然。”大衛?林奇的電影就常常帶有像夢一樣的象征成分。他總是在營造一個個怪異、荒誕的夢境。從“象人”到“藍絲絨”,從“我心狂野”到“殘酷蒙太奇”,我們不難發現,這些剪輯怪異的作品總會把觀者帶入一段混亂的夢境。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