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分類:社會科學期刊瀏覽:次
《水土保持研究》(雙月刊)創刊于1985年,是由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主辦的地球科學類期刊。辦刊宗旨:緊密跟蹤水土保持學科的發展動向,及時報道本學科前沿領域科學理論、技術創新及其實踐應用研究最新成果,積極引導和推動水土保持學科和水土保持實踐的發展與繁榮。從事水?萍佳芯、教學與推廣的科教工作者及有關行政管理人員;國內外環境科學、地學、農業、林業、水利等相關學科科教人員及大專院校師生。
《水土保持研究》中國科技核心期刊;陜西省優秀期刊一等獎。
水土保持研究雜志欄目設置
土壤侵蝕、土壤資源、土地利用、西部大開發、全國生態環境整治方面
水土保持研究雜志榮譽
CSCD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含擴展版)
萬方收錄(中)
上海圖書館館藏
北大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
國家圖書館館藏
知網收錄(中)
統計源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核心期刊)
維普收錄(中)
Caj-cd規范獲獎期刊
中國科技期刊核心期刊
水土保持研究雜志社簡介
1、《水土保持研究》篇幅及投稿方式來稿篇幅一般不應超過10000字,以電子郵件投稿方式為主。
2、《水土保持研究》標題及作者論文標題務必言簡意賅,一般不用副標題;字數不超過20個字,中英文題目應一致。作者姓名應附有漢語拼音,作者數量一般不超過6名。所有作者單位要有準確中英文名、城市名和郵政編碼。論文篇首頁下應附第一作者簡介及通訊作者簡介,內容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別(民族),籍貫,學位、職稱、研究方向,常用E-mail地址及有效聯系電話。
3《水土保持研究》、摘要和關鍵詞摘要須說明論文的研究目的、方法、結果(包括主要數據)和結論,著重于創新與發現,以300字左右為宜。關鍵詞3~8個。中英文摘要及關鍵詞須對應并同序。
4、中圖分類號和基金項目來稿需注明中圖分類號(參見《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第4版),置于關鍵詞下。正文首頁左下腳須注明論文資助項目來源、名稱及其編號。
5、正文格式與要求
(1)引言:要明確提出研究工作的目的、意義和背景,以及該項研究的主要任務。
(2)實驗觀測數據與方法:須說明實驗數據采集具體時間和方法。研究方法一般引用文獻,如方法有改進則須專門說明,若為作者自己創新的方法則宜詳述。
<(3)結果與分析:提出觀察和實驗證據,力求簡明扼要。
(4)結論:提出研究結果所論證的原理、相互關系;闡明該研究結果與前人的研究是否一致,有無創新,指出所做研究的不足之處,以及未能解決的問題。
6、參考文獻參考文獻一般只列出與論文內容密切相關的主要條目,以10~20條為宜。未公開發表的資料以及“私人通訊”不得引用,但可以在正文中說明。引用文獻必須核對無誤。本刊參考文獻采用“順序編碼制”格式排序,各參考文獻須按其在正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排列,并在正文中相應位置標注其序號。3位以上作者方可加“等”或“etal”。外國作者姓名著錄格式一律姓前名后,名可縮寫但不加縮寫點,不同類型文獻著錄格式如下:
(1)專著:著者.書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2)期刊:作者.題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號(期號):起止頁碼.
(3)學位論文:作者.題名[D].保存地點:保存單位,年份.
(4)論文集:作者.題名[C]//編者.文集名.出版地:出版單位,出版年份:起止頁碼.
(5)電子文獻:作者.題名[OL].[引用日期].獲取和訪問路徑.
7、每篇論文圖表數目皆以不超過4個為宜。要求論文插圖寬度(包括縱坐標上名稱、單位)雙欄為70~80mm,通欄≤150mm,圖中主要文字字體用8磅宋體,注釋文字(圖例、圖注等)用7磅宋體;插圖高度無專門限制,作者可根據需要適當調整。圖片需影像清晰,反差適中,主次線條粗細有別。主線(設計圖、函數線等)寬2.7磅,輔線寬(坐標軸線、標注線等)為主線的一半。表格盡量采用“三線表”,表中數據實測為零,計“0”;未測則計為,“—”;不涉及該項者留空白;其它均如實注明。
8、文稿中計量單位一律使用國家法定計量單位,并用標準符合表示,如,cm,kg,s,mol/L,Pa,J,min,h,d,a,等。
9、所有來稿需推薦所在專業方向具有相當學術地位和學術影響的專家2~3位,并附其主要研究方向、職稱、年齡及聯系方式(包括:電話、電子郵箱地址、詳細通訊地址)。
10、來稿文責自負,本刊有權對稿件進行文字加工、技術處理和內容刪節,若作者若不認同請提前聲明或另投它刊。稿件錄用后,嚴禁頻繁改動。
期刊收錄論文目錄:
豎管地下灌溉粉質壤土入滲濕潤體的試驗研究簡何靖;白丹;郭霖;王新端 (69)
亮藍示蹤土壤水分運移的適宜濃度研究簡華瑞;徐學選;張少妮 (73)
不同施肥下冬小麥生長過程中土壤礦質氮變化及其與冬小麥葉片SPAD值的關系簡張燕;王百群;何瑞清 (78)
淹水發生與持續時間對退化鹽堿沼澤蘆葦生長及土壤理化性質的影響簡李曉宇;齊明明;李聰;李秀軍;劉興土;王穎;藺吉祥 (83)
基于RWEQ模型的渾善達克沙漠化防治生態功能區土壤風蝕與主要影響因子分析簡申陸;田美榮;高吉喜 (90)
草基高立式葵花秸稈沙障的壓制方法及防風固沙效能研究簡劉世增;詹科杰;方峨天;楊自輝;周蘭萍;唐進年
推薦閱讀:水土保持與水利可持續發展環境科學論文
可持續發展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唯一途徑,對水利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性進行分析,闡述了中國水土流失現狀及其對水利的危害以及水土保持在水利中的積極作用,以促進水土保持的可持續發展。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