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教育管理教育管理論文發表《現代教育管理》原名《遼寧高等教育研究》,創辦于1980年1月,雙月刊,內部發行,遼寧省高等教育研究所和遼寧省高等教育學會主辦,主編為陶增駢,副主編為鄧曉春、李放。1991年3月由國家新聞出版署批準公開發行。1993年改為遼寧教育研究院和遼寧省高等教育學會主辦,主編為陶增駢、鄧曉春。2000年1月,更名為《遼寧教育研究》,遼寧教育研究院主辦,主編為李喜平。2001年至2006年3月主編為張德祥、鄧曉春。為適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新形勢和期刊自身發展的需要,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2009年起更名為《現代教育管理》。
現代教育管理
《現代教育管理》原名《遼寧高等教育研究》,創辦于1980年1月,雙月刊,內部發行,遼寧省高等教育研究所和遼寧省高等教育學會主辦,主編為陶增駢,副主編為鄧曉春、李放。1991年3月由國家新聞出版署批準公開發行。1993年改為遼寧教育研究院和遼寧省高等教育學會主辦,主編為陶增駢、鄧曉春。2000年1月,更名為《遼寧教育研究》,遼寧教育研究院主辦,主編為李喜平。2001年至2006年3月主編為張德祥、鄧曉春。為適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新形勢和期刊自身發展的需要,經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2009年起更名為《現代教育管理》。
1期刊簡介
宗旨
現代教育管理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密圍繞現代教育管理理論與實踐問題編發稿件,引導理論探索和實踐應用以鄧,為教育行政決策提供咨詢服務,為教育管理理論創新提供平臺,為教育管理實踐提供理論指導和典型示范。
欄目
設有決策咨詢、熱點研究、教育發展戰略規劃、教育政策、院校改革與發展、教育法制建設、教育督導與評估、教育管理學學科建設、師資管理、教學管理、學生管理、職業教育、比較教育、大學生就業等欄目。
讀者
各級教育行政管理者;各級各類學校的管理者;教育管理理論研究者;各級各類學校的廣大教師;師范院校教育專業的本科生、研究生等。
獲獎
1992年和1993年兩次被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聯合會評定為優秀期刊;1994—2008年連續四次被確定為全國中文核期刊;2000年以來先后被確定為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數據庫(CHSSCD)來源期刊、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全文收入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CAJCED)統計源期刊、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收錄期刊。2004年以來四次被評為遼寧省一級期刊。
編委
顧 問:鄧曉春 孫霄兵 鄔大光 陳玉琨 袁振國(以姓氏筆劃為序)
主 任:劉國瑞
副主任:孫杰夫 董新偉 高 鴻
主 編:劉國瑞
副主編:徐治中 王 舒
主編助理:楊 玉
2投稿須知
1.1 作者文責自負,來稿須遵守國家出版法律和法規,遵循學術規范,恪守學術道德。行文請按學術期刊出版標準格式。
1.2 編輯對來稿有文字修改權,不同意修改的請事先說明。
1.3 作者勿一稿多投。自投稿之日起,15天內終審結束。
1.4地址: 沈陽市黃河北大街249號,《現代教育管理》 編輯部,郵編: 110034[2]
3歷史沿革
一、期刊變化情況
2008年,建立《遼寧教育研究》網站,開辟了網上投稿、審稿系統,提高了工作效率,深受讀者歡迎。
二、期刊內容
《現代教育管理》從創辦至今,雖經歷了不同的發展時期,刊名幾經變更,但其辦刊的大方向始終如一,就是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原則,突出教育管理研究的特色,為教育宏觀決策服務,為教育教學實踐服務,為繁榮教育科學服務。
1.《遼寧高等教育研究》
在辦刊之初,主要是開展教育管理、教育和教學改革、思想政治工作、師資隊伍建設、電化教育、研究生教育與學位制度等方面的研究和交流,受到各方面的普遍歡迎。
公開出版后,在組稿過程中,注意了理論研究的深化和應用研究的可操作性,不但期刊的學術水平有了明顯提高,也為推動遼寧乃至全國的高教改革與發展做出了貢獻。
從1991—1999年,《遼寧高等教育研究》刊發文章的重點有以下幾個方面:
(1)高等教育改革
黨的十四大以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教育改革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遼寧高等教育研究》適時開設了“市場經濟與高教改革”、“高教改革與發展研究”欄目,引導理論和實踐工作者進行市場經濟體制對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影響、高等教育如何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接軌、市場經濟與教育教學改革、市場經濟與辦學模式改革、高等教育發展戰略、高等教育創新、辦深體制改革、招生制度改革、民辦高等教育、高校后勤管理體制改革等方面的研究。
(2)高等教育理論
《遼寧高等教育研究》一直將高等教育理論研究作為組稿重點。1993—1996年,開設專欄開展全面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理論問題研究,對“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的理論要點”、“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研究要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的內涵、要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理論框架”等理論問題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探討。主要的文章有《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的理論要點》(王冀生《遼寧高等教育研究》1993年第五期)、《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研究要點》(王端慶《遼寧高等教育研究》1993年第五期)、《關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理論的若干思考》(陳謨開《遼寧高等教育研究》1993年第六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的內涵、要點的思考》(王雪生、楊紅燕《遼寧高等教育研究》1993年第六期)、《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理論要點的思考》(鄧曉春《遼寧高等教育研究》1994年第六期)、《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理論框架的構想》(喻岳青《遼寧高等教育研究》1994年第六期)、《高等教育觀念、高等教育發展改革和社會文化》(厲以賢《遼寧高等教育研究》1995年第六期)、《我國高等教育體制改革的態勢》(蔡克勇《遼寧高等教育研究》1995年第六期)等。這些研究成果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理論研究和體系構建產生了積極的影響。這一時期還開辟專欄進行鄧小平教育思想研究,
(3)其他方面
除上述內容外,《遼寧高等教育研究》還刊發了教學管理、教學改革、師資隊伍建設、大學生素質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德育研究、考試研究、比較教育等方面文章,為教育教學實踐服務。
2.《遼寧教育研究》
2000年將《遼寧高等教育研究》更名為《遼寧教育研究》,主要目的是為了增大期刊的覆蓋面(由單一的高等教育研究擴大為各級各類教育研究),擴大讀者面,提高期刊的影響力,更好發揮期刊在教育教學改革中和參謀和助手作用;谶@樣的目的,《遼寧教育研究》刊發的稿件既注重理論研究又照顧到實踐應用研究,涵蓋了各級各類教育。
《遼寧教育研究》刊發的稿件具有以下特點:
(1)緊密結合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實際需要組發稿件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頒布后,全國教育戰線開展了學習貫徹“決定”的熱潮。為了配合好這一熱潮,《遼寧教育研究》開設了“素質教育”欄目,對素質教育的理論和實踐研究進行引導,如《多元智能理論與素質教育》(蔡克勇《遼寧教育研究》2000年第十一期)、《高校素質教育的邏輯起點與素質教育途徑優化思辨》(趙亞平、魏小鵬、王洪斌《遼寧教育研究》2000年第十一期)、《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幾點思考》(葛朝鼎《遼寧教育研究》2000年第十一期)、《素質教育過程模式研究》(張君《遼寧教育研究》2001年第四期)等。
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后,又組發了WTO與教育改革與發展方面的文章,如《加入WTO教育面臨的挑戰與對策思考》(張今聲《遼寧教育研究》2000年第六期)、《WTO介入中國教育》(周海濤《遼寧教育研究》2000年第六期)、《論經濟全球化、高教國際化及我們的對策》(張德祥《遼寧教育研究》2001年第十期)、《順應經濟全球化進程 深化高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鄧曉春《遼寧教育研究》2001年第十期)、《經濟全球化與高水平大學建設》(胡小林《遼寧教育研究》2001年第十二期)等。
《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頒布實施后,組發稿件研究如何實施,如《優化高中資源擴張與區域教育協調發展》(劉國瑞《遼寧教育研究》2002年第九期)等。
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小康社會的目標后,組發稿件,就教育如何為建設小康社會服務展開討論,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與加速遼寧教育創新》(張德祥《遼寧教育研究》2003年第一期)、《深化改革 推動高中教育快速健康發展》(周浩波《遼寧教育研究》2003年第二期)、《發揮地方高校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的重要作用》(《遼寧教育研究》2003年第四期)等。
國家提出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的戰略后,組稿研究教育如何為振興老工業基地服務,如《抓住振興機遇,實施“服務工程”,促進教育創新——在國家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專家咨詢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所作的關于﹤教育為振興遼寧老工業基地服務行動計劃﹥的說明》(張德祥《遼寧教育研究》2003年第九期)、《論遼寧“再發優勢”的形成與人力資源的開發》(鄧曉春《遼寧教育研究》2003年第九期)等。
(2)為教育決策服務
2000—2003年,通過“改革與探索”、“研究與探索”等欄目刊發對國家、地區、學校改革發展有指導價值的文章,如《21世紀中國高等教育面臨的新挑戰和新使命》(周遠清《遼寧教育研究》2003年第六、七期)、《關于“高校決策模式改革與教學科研組織創新”問題的幾點思考》(張德祥《遼寧教育研究》2003年第六期)等。從2004年起,開設“決策咨詢”專欄,為教育行政決策提供參考?l的主要文章有:《遼寧省高等職業教育現狀分析及發展思考》(楊為群、董新偉《遼寧教育研究》2004年第十期)、《振興老工業基地與實施大學生就業工程》(劉國瑞、劉萬芳《遼寧教育研究》2004年第一期)、《抓住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契機 加速構建具有區域優勢的東北人才和教育高地》(鄧曉春《遼寧教育研究》2004年第三期)、《2005—2020年遼寧省人口變化與教育對策研究總報告》(課題組《遼寧省教育研究》2005年第十一、十二期)、《陜西省高等教育“十一五”發展規模預測》(徐智德、朱征南《遼寧教育研究》2007年第六期)、《邁向2020—全國和遼寧高等教育發展的戰略選擇》(課題組《遼寧教育研究》2007年第八、九期)、《遼寧省普通高校本科專業設置情況分析》(王少媛、劉寶生《遼寧教育研究》2008年第三期)等。
(3)關注教育理論研究中的前沿問題
進入新世紀后,我們教育改革與發展面臨著難得機遇,也面臨巨大挑戰,若干重大理論問題需要深入探索。《遼寧教育研究》能夠抓住理論研究的前沿問題引導討論。從2004年起開設“新視野”專欄,刊發的主要文章有:《大學的功利與功利的大學》(楊光欽《遼寧教育研究》2004年第一期)、《我國現代大學制度建構的三個層次》(宋旭紅《遼寧教育研究》2004年第十期)、《高等教育發展的經濟地理學分析》(許長青、馬玉女《遼寧教育研究》2005年第一期)、《大學學科文化建設中“格雷欣法則”現象及消解》(蔡瓊等《遼寧教育研究》2005年第七期)、《多維文化視角中大學品牌的內涵》(汪永平、徐澄《遼寧教育研究》2005年第十二期)、《科學發展觀與大學經營理念》(李忠云、陳新忠《遼寧教育研究》2006年第七期)、《論宏觀指導下的中觀教育發展戰略與政策研究》(鄧曉春《遼寧教育研究》2006年第七期)、《新視野下的大學觀:改革論、資本論和功用論》(李莉《遼寧教育研究》2007年第八期)、《大學和諧發展論衡》(曹洪軍《遼寧教育研究》2007年第十一期)、《高等教育與區域發展良性互動的思考》(周浩波《遼寧教育研究》2008年第一期)、《“高等教育效率”概念的理性分析與實然診斷》(曹如軍《遼寧教育研究》2008年第三期)、《開放是大學的本質屬性》(馬陸亭《遼寧教育研究》2008年第四期)等。
(4)注重對教育實踐的引導
《遼寧教育研究》除了注重為教育決策提供咨詢參考外,還注重對教育實踐的引導,刊發了大量的效果突出、具有一定推廣應用價值的研究成果。曾開設“遼沈擷英”欄目,刊登遼寧省各級各類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實踐中的成功案例,為教育教學實踐提供了典型范例。還開設“規劃課題選登”欄目,刊發遼寧省教育科學規劃立項課題研究成果,為推廣教育科研成果做出了很大貢獻。
3.《現代教育管理》
由《遼寧教育研究》更名為《現代教育管理》是適應我國教育改革與發展新形勢的需要;是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突出期刊特色、打造期刊品牌、明確期刊定位、擴大期刊經濟和社會效益的需要;是繁榮教育科學的需要!哆|寧教育研究》更名為《現代教育管理》后,在繼承《遼寧高等教育研究》、《遼寧教育研究》優良傳統的基礎上,更加突出教育管理的專業性,突出管理研究特色,以推動教育管理科學的發展和教育管理理論與實踐創新。
三、獲獎情況及社會影響
1.社會影響
(1)轉載及索引情況
《遼寧高等教育研究》1996—1999年刊發文章被人大報刊復印資料全文轉載57篇,被列入索引377篇。2000—2006年,因更名等原因,被轉載和被索引量下降。2006年以來有較大提高,2006—2009年(其中2009年不是全年數據)被人大報刊復印資料全文轉載41篇,被列入索引682篇。
(2)被引率及其他各項指標及位次
據統計,反映《遼寧教育研究》總體質量水平的各項指標在19家教育綜合教育類全國中文核心中處于中等水平。
3)讀者反映
沈陽師范大學教授劉云翔:《遼寧高等教育研究》在傳遞教育信息、研究教育理論、啟迪教育智慧、推進高等事業發展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遼寧教育研究院研究員王華春:《遼寧高等教育研究》有三個特點:第一,從性質看,它屬以管理為中心的綜合性理論學術刊物。這個刊物的性質、特點和實踐使它具有科學性、理論性、探索性、實踐性很強的突出特點,從而成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之一。第二,從成就看,它的“三服務”宗旨,足以使用人刮目相看。即以大量的科技信息,豐富的管理經驗和較高的學術水平,為各級高教領導者提供決策服務,以改革與改革為主題,介紹大量中外高等教育管理的理論與經驗,為各級高教管理者提供咨詢服務,以學術研討的園地,百花齊放的形式,廣泛地交流學術思想和研究成果,為廣大教師與科研工作者服務。第三,從經驗看,一是以質量取勝,贏得了領導機關的重視和支持,二是以特色取勝,爭得了高教界的認同與依賴,三是以創新取勝,取得了大學和科學研究單位的贊譽和歡迎,四是以競爭取勝,通過建立激勵機制與競爭機制不斷提高自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精神,在強手如林的情況下,爭得了政府、高校和廣大知識分子的大力支持,有較好的群眾基礎。
遼寧大學研究員李富明:《遼寧高等教育研究》是全國研究高等教育創刊較早的刊物之一,它對我個人來講,從中受益匪淺,得到很多啟發和幫助。更重要的是它在全省乃至全國高教界的影響甚廣,這是因為本刊的內容豐富,有一定的水平,對高等教育理論研究的教育教學改革、思想政治工作、后勤工作經驗交流、教育信息傳播,以及高校黨建和師資建設,都起了指導作用,作出了有益的貢獻。
沈陽農業大學研究員王廣忠:《遼寧高等教育研究》是沐浴著我國改革開放進入恢復、整頓時期的春風而扎根破土的一支嫩芽;也是伴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與完善、經濟快速發展、高等教育進入改革和發展的新時期茁壯成長、爭芳斗艷的一支新花?梢哉f,時代煉鑄了《遼寧高等教育研究》,《遼寧高等教育研究》又為時代的發展、為遼寧乃至全國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增添了異彩,做了應有的貢獻。
4團隊
一、組織機構
《現代教育管理》編輯部現有專職工作人員6人,其中碩士3人,具有高級職稱者4人,中級職稱者1人。編輯部下設2個編輯室、1個美編室和1個發行部。
二、工作職責及目標
《現代教育管理》編輯部主要承擔《現代教育管理》雜志的編輯、出版和發行工作及與雜志相關的開發工作。
編輯部的具體工作目標如下:
——依托研究院、立足遼寧、面向全國,以宏觀教育管理、教育政策研究為主,打造國內一流學術性教育品牌期刊。
——努力踐行“三服務”的辦刊方針,力爭做出“三大貢獻”:著眼于為研究院發展服務,為建設國內一流院(所)做出突出貢獻;著眼于為遼寧省教育事業發展服務,為宣傳遼寧省教育科研最新成就做出突出貢獻;著眼于為全國教育研究戰線服務,為繁榮國內教育科學做出突出貢獻。
——明確部門發展定位。努力成為宣傳研究院形象的窗口部門;努力成為研究院發展的經濟支撐部門;努力成為研究院重大科研項目的參與和服務部門。
三、編輯分工
編輯人員實行主要欄目負責制,以強化編輯責任,提高欄目的影響力。欄目責任編輯的主要職責是約稿和稿件編輯。
具體的欄目分工如下:
特稿、決策咨詢、熱點研究、學生管理欄目由徐治中負責;
教育發展戰略規劃、教育管理學學科建設、職業教育、教學管理欄目由王舒負責;
院校改革與發展、教育法制建設、教育督導與評估、師資管理欄目由楊玉負責;
教育政策、比較教育、大學生就業研究欄目由李作章負責。
四、教育科研和決策咨詢服務工作
除編輯工作外,編輯部還將承擔國家教育部規劃課題、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研究任務和為省教育廳的宏觀決策服務等工作。2002年以來先后完成了《面對WTO的高等教育變革》、《中國高中階段教育發展的宏觀背景研究》、《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工程研究》、《遼寧省高等教育大眾化宏觀進程分析》、《開放與變革中的高等教育》、《區域經濟發展與高校學科建設——基于遼寧老工業基地振興的研究》、《普通高中發展模式與管理創新研究》等多項課題任務,其中,有5項課題成果分別獲得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和省教育廳、省教育科學規劃領導小組頒發的“十五”教育科學優秀成果獎。
副主編兼編輯部主任:徐治中
副主編兼編輯部副主任:王 舒
主編助理:楊 玉
第一編輯室主任:徐治中(兼)
第二編輯室主任:王 舒(兼);
美術編輯室主任:劉 野
發行部負責人:鄒 凡
5雜志信息
中文名稱:現代教育管理
外文名稱:Modern Education Management
語言:中文
類別:出版,教育期刊
主管單位:遼寧省教育廳
主辦單位:遼寧教育研究院
編輯單位:《現代教育管理》編輯部
創刊時間:1981年
出版發行
出版周期:月刊
國內刊號:CN: 21-1570/G4
國際刊號:ISSN: 1674-5485
郵發代號:8-581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