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分類:農業期刊瀏覽:380057次
声明:
①本页非期刊官网,不以期刊名义对外征稿,仅展示期刊信息做参考.投稿、查稿,请移步期刊官网.
②如果您是期刊负责人且不想本平台展示期刊信息,可联系在线人员予以删除.
③如果需要学术咨询服务可以联系学术顾问了解服务明白纸.
《成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是成都大學主辦的自然科學類綜合性學術刊物,國內外公開發行,主要刊登生物與食品工程、電子工程、計算機工程、機械工程、土木與建筑工程、環境與能源工程及相關的交叉學科和相應的基礎理論等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方面的學術論文、研究報告、綜述、技改成果等。
學報簡介
刊名:成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主辦:成都大學
周期:季刊
出版地:四川省成都市
語種:中文;
開本:16開
ISSN:1004-5422
CN:51-1216/N
歷史沿革:
現用刊名:成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創刊時間:1982
本刊堅持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方向,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古為今用、洋為中用”的方針,堅持實事求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嚴謹學風,傳播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弘揚民族優秀科學文化,促進國際科學文化交流,探索高等教育、教學及管理諸方面的規律,活躍教學與科研的學術風氣,為教學與科研服務。
《成都大學學報》[1] (國際刊號:ISSN 1004-5422;國內刊號:CN 51-1216/N),是經國家科技部、國家新聞出版署批準,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主管,成都大學主辦的國內外公開發行的自然科學類綜合性學術期刊。本刊創刊于1982年,刊期為季刊。
成都大學是成都市重點建設的城市型綜合性大學,依托成都大學雄厚的科研實力,《學報》取得了明顯的進步。《學報》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嚴謹的科學態度,務實求真,為兩個文明建設服務。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針,提倡科學民主、學術自由,實事求是地探討學術問題,為推動科技自主創新、促進科研成果的產業化服務,為我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作貢獻。主要刊登生物工程、食品工程、機械工程、自動化技術、計算機科學、土木與建筑工程和數理科學等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方面的研究論文、研究報告。
在長期的辦刊實踐中,《學報》堅持刊登高質量的學術論文,除了發表本校的優秀論文,更面向國內外公開征稿�!秾W報》獲得首屆《CAJ-CD規范》執行優秀期刊,并被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編輯委員會作為《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并被中國期刊網(CNKI)、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VIP)以及中國生物學文摘等多家知名數據庫及文摘期刊全文收錄。
《學報》的讀者對象包括國內外科技工作者、高等院校理工科教師和學生、其他對本刊關注和感興趣的人士�!秾W報》堅持實行“雙向匿名審稿”,鼓勵創新探索性研究,注重成果的讀者關注程度。為了有效拓展出版空間,擴大國際影響,全方位展示成都大學的學術資源,促進國內外學術交流和科技成果轉化,《學報》將不斷努力,爭創具有自身特色的優秀期刊。
主要欄目
基礎理論學科
機械制造
電氣工程
食品事業
工業與民用建筑
教學研究
簡報
辦刊宗旨
近十幾年來,我刊堅持以學術為重、社會效益為重的辦刊宗旨,堅持走“內涵式發展”之路,確立了自己的學術個性。一方面努力發揮本校的學術優勢,設置了“臺灣研究”、“南洋研究”等體現本校學術專長的欄目;另一方面追蹤學術界的前沿問題、熱點問題,設計了“前沿課題研究與述評”、“現代性研究”等相應的系列專欄,形成了“立足本校優勢,關注學術前沿”的辦刊特色。
投稿指南
《成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是成都大學主辦的自然科學類綜合性學術刊物(季刊,國際標準刊號:ISSN 1004?5422,國內統一刊號:CN51-1216/N),國內外公開發行,主要刊登生物與食品工程、電子工程、計算機工程、機械工程、土木與建筑工程、環境與能源工程及相關的交叉學科和相應的基礎理論等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方面的學術論文、研究報告、綜述、技改成果等。為保證刊物質量,并與國內外有關檢索性刊物要求接軌,根據相關的國家標準,結合本刊實際情況,特制定本簡則,請投稿人配合執行。
1來稿要求?
來稿應遵守科技工作者的道德規范,文稿的著作權屬于作者,文責自負.作者應保證無署名爭議、無一稿多投、無泄密情況、無政治性問題.文章必須具有創新性、學術性、科學性和準確性、規范性及可讀性。全文一般不超過6 000字,一般包括(按順序):題目、作者、作者單位、摘要、關鍵詞(以上各項均需中英文對照)、中圖法分類號、基金項目及編號、第一作者簡介(包括出生年、性別、職稱、學位、研究方向、電子郵箱、聯系電話)、引言、正文(包括圖、表)、結論、致謝、參考文獻.?
2內容和技術要求?
2.1題目題名應恰當簡明地反映文章的特定內容,要便于編制題錄、索引和選定關鍵詞。一般不用副題名,避免用“……的研究”等非特定詞,中文題名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中、英文題名含義應一致.?
2.2摘要中文摘要(以300字為宜)應盡量寫成報道性文摘(包含目的、方法、結果、結論4要素),應具有獨立性和自含性,摘要中不宜用圖表、化學結構式和非公知公認的符號或術語,也不應引用圖、表、公式和參考文獻的序號。英文摘要(100~150words)需與中文摘要一致,以第三人稱書寫,時態要保持一致.?
2.3關鍵詞一般為3~8個,建議從科技文獻出版社出版的《漢語主題詞表》中查出,中、英文關鍵詞須一一對應。
2.4引言應說明研究的目的、意義、主要方法、范圍和背景等.。
2.5正文的層次標題應簡短明了,以15字為限,不用標點符號,其層次的劃分及編號一律使用阿拉伯數字分級編號法.。
2.6文字文稿中的外文字母、數碼、序號,要求工整、清晰,對容易混淆的字母、數碼和符號,應標明文種、大小寫、正斜體,屬上下角的字母、數碼和符號其位置高低區別要明顯.變量符號中,對于矩陣、向量、矢量,應標注為黑體.。
2.7圖與表文稿中,圖、表題應有自明性,且隨文出現.插圖請用計算機制作,照片必須清晰、規范。主線和輔線粗細比例約為2∶1.插圖下方應注明圖序和圖名.表格一律采用三線表,必要時可適當加注輔助線,表格上方應注明表序和表名.。
2.8量和單位文稿中的名詞術語必須規范化、標準化,量和單位應嚴格執行國家計量標準,量的符號一律用斜體(pH及特殊符號除外),單位的符號一律用正體。
2.9參考文獻參考文獻表應列在文后,并按文中引用的先后順序編號列出,將序號置于方括號內。未公開發表的資料一般不宜引用.文獻的作者應全部列出;中國人和外國人的姓名一律采用姓前名后著錄法;西方作者的名字部分可縮寫,并省略縮寫點“.”。論文中引用文獻時,視具體情況把序號作為上角標,或作為語句的組成部分.如“張××??[1]、王××??[2,3]?和李××??[4-6]?.參考文獻不得少于6條,并盡量采用文獻.常見文獻的著錄格式如下:?
專著:[序號]作者姓名.書名.版本(第1版免著)[M].出版地:
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任選).?
期刊:[序號]作者姓名.題名[J].刊名(外文刊名可縮寫),出版年份,卷號(期號):起止頁碼.?
論文集:[序號]作者姓名.題名[C]//編者.論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學位論文:[序號]作者姓名.題名[D].保存地點:保存單位,年份
專 利:[序號]專利所有者.題名[P].專利國別:專利號,公開日期.?
技術報告:[序號]作者姓名.題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任選).? 標 準:[序號]標準制定者.標準編號,標準名稱[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電子文獻:[序號]作者姓名.題名[EB/OL].電子文獻的出處或可獲得地址,發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選).?
3其他約定?
3.1著作權保護與技術保密?
本刊重視著作權、專利權的保護和保密法規的執行.由于本刊已加入中國期刊網、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萬方數據庫等,作者若不同意自己的論文被這些數據庫收錄時請勿來稿。
3.2附注?
(1)本刊反對一稿多投,請作者自留底稿.若超過4個月,仍未收到錄用通知,請及時向編輯部查詢.因編輯部人力所限,恕不退稿,故請作者自留底稿.來稿一經發表,即贈送2本
樣刊并酌致稿酬。
(2)對于來稿,編輯部按照規范的程序聘請校內外有關同行專家評審,最后由學報編會審定并決定稿件錄用與否.評審過程中嚴格采用“雙盲法”、“三審制”,以保證評審公正。
(3)本刊編輯部有權對擬錄用的稿件進行文字修改、刪減等加工處理,不同意本刊修刪者請事先聲明.來稿須一式兩份并提供電子文檔至我部。
期刊收錄論文目錄:
一種基于集合運算的MPR集選擇算法張洪;朱國全;王俊杰 (51)
基于Qt的高性能網絡音樂播放器的設計與實現鄢濤;劉永紅;趙衛東;余悅;曾誼;于曦 (55)
一種通帶內具有單阻帶特性的超寬帶濾波器研究高山山;喬惠民 (59)
基于電離層殘差法的北斗周跳探測與修復研究崔立魯;溫孝居;余寒;楊磊;宿東 (62)
嵌入式Linux飛行器視頻采集與處理模塊設計陳二陽;劉成;袁姜紅;雷霖 (66)
基于GSM短消息的遠程溫度監控系統的設計與實現廖雄;羅正華;唐毅謙;喻娜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