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屬分類:農業期刊瀏覽:次
《水土保持學報》(雙月刊)創刊于1987年,是由中國土壤學會;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主辦的刊物。本刊主要刊登有關水土保持、土壤侵蝕方面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水土流失和荒漠化防治,土壤侵蝕(水蝕、風蝕等)過程及模型,水土流失預防監督與管理,流域植被修復與生態環境建設,區域水土保持與農業可持續發展。
《水土保持學報》獲1999年陜西省十佳期刊和優秀科技期刊一等獎;2000年中科院優秀期刊三等獎;2000年入選為中文核心期刊;中國期刊方陣“雙效”期刊。
水土保持學報雜志欄目設置
試驗研究、研究簡報、綜合評述、學術討論、研究生論文簡報
水土保持學報雜志榮譽
CSCD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含擴展版)
JST 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日)
萬方收錄(中)
上海圖書館館藏
農業與生物科學研究中心文摘
北大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
國家圖書館館藏
知網收錄(中)
統計源核心期刊(中國科技論文核心期刊)
維普收錄(中)
Caj-cd規范獲獎期刊
中科雙效期刊
國家期刊提名獎期刊
水土保持學報雜志社簡介
1.《水土保持學報》文章篇幅及投稿方式
來稿篇幅以8000~10000字為宜。本刊以接收電子郵件投稿為主,來稿時電子郵件主題請注明“×××投稿”,并在郵件中署第一作者姓名,以便本刊郵件歸類和查找。
2.《水土保持學報》文章格式
2.1論文標題和作者標題用詞務必言簡意賅、準確、規范,一般不超過20個漢字,一般不用副標題,中英文題目應一致。所有作者的單位要有準確的中英文名稱、城市名稱和郵編。投稿時請不要采用分欄排版。
2.2摘要和關鍵詞摘要須說明論文的研究目的、方法、結果(包括主要數據)和結論,著重于創新與發現,以300字左右為宜。關鍵詞3~8個,且規范、準確,中英文摘要及關鍵詞須對應并同序。
2.3中圖分類號和基金項目文章需注明“中圖分類號”,參見《中國圖書館圖書分類法》(第4版),置于關鍵詞下。正文首頁左下腳須注明論文基金資助項目及其編號。
2.4作者簡介篇首頁下附第一作者簡介及通信作者簡介,內容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別,籍貫,學位,職稱,研究方向,E-mail地址及聯系電話。
2.5正文格式與要求(1)引言:要明確提出科學問題、研究工作的目的、意義和背景以及本項研究的主要任務。(2)實驗材料與方法:務必說明實驗樣品采集具體時間和測定時間及方法。研究方法一般引用文獻,如方法有改進則須說明,如果作者自己創新的方法則宜詳述。(3)結果與分析:提出觀察和實驗證據,力求簡明扼要。(4)結論:提出實驗結果所論證的原理、相互關系;闡明研究結果與前人的研究是否一致,有無創新,指出本實驗的不足之處,以及未能解決的問題。
2.6參考文獻一般只列出與論文內容密切相關的主要文獻,以15個左右為宜,未公開發表的文獻或資料不得作為參考文獻引用,如確需引用,征得作者同意后在本頁以腳注方式引用,有關著作權責任作者自負。參考文獻序號的編排,按其在論文中出現的先后順序編號,并在正文中相應位置標注其序號。外國作者姓名著錄格式一律姓前名后,名要縮寫但不加縮寫點。文獻作者3人以上,只列出前3人,后用“等”或“etal”。不同類型文獻著錄格式如下:
(1)專著:著者.書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
(2)期刊:作者.題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號(期號):起止頁碼.
(3)學位論文:作者.題名[D].保存地點:保存單位,年份.
(4)論文集:作者.題名[C]//編者.文集名.出版地:出版單位,出版年份:起止頁碼.
(5)電子文獻:作者·題名[EB/OL].[引用日期].獲取和訪問途徑.
3.《水土保持學報》圖表要求每篇論文圖表數目應以不超過4個為宜。要求論文插圖寬度(包括縱坐標上量和單位)一般為8cm左右,特殊圖件寬度自定;插圖高度無專門限制,但要求與寬度要協調。圖中主要文字字體字號用8磅宋體,圖中注釋文字(圖例、圖注等)用7磅宋體;論文插圖要能在Word文件中編輯并帶有數據源,圖片影像需清晰,反差適中,主次線條粗細有別。表格盡量采用“三線表”,表中數據實測為零,計“0”;未測定則計為“—”;其它均如實注明。
4.計量單位、符號
計量單位一律使用國家法定計量單位,正文中量的單位用一般格式表示,如cm,g/kg,s,mol/L,t/hm2,Pa,J等,但圖表中復合單位一律使用負指數形式,如g.kg-1,mol.L-1,t.hm-2;國外地名以《世界地名手冊》為準,國際組織名稱以《聯合國及有關組織機構譯名手冊》為準;統計學常用符號及公式中的變量都要用斜體。
5.稿件處理
編輯部在收到稿件后,即發出稿件自動回復函,投稿2~3個月后作者可通過電子郵件查尋審理結果,3個月后若未收到本刊修改意見或其它相關錄用通知,作者有權將該論文另投它刊。稿件錄用后,本刊以修改后定稿為準,嚴禁頻繁改動。稿件接受后將于6~12個月內刊出,發表后贈送樣刊2冊。編輯部對采用的稿件可作必要的文字加工、技術處理和內容刪節。
6.文責
來稿文責自負,請勿一稿兩投。作者來稿發表后,文章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其編輯版權歸本刊所有。編輯部有權將其編輯的刊物制成光盤版或被其正式出版的光盤版收錄,對此作者如不同意應在投稿時向本刊聲明,否則視為同意。
期刊收錄論文目錄:
模擬降雨條件下塿土的濺蝕特征試驗研究簡劉柏玲;蔡強國;史志華;孫莉英;盛賀偉 (29)
不同土壤管理措施下坡耕地產流產沙和氮磷流失特征簡常松果;胡雪琴;史東梅;丁文斌;蔣平 (34)
不同施肥方式對黑土坡面養分流失的影響簡沈奕彤;郭成久 (41)
喀斯特裸露坡耕地徑流養分流失試驗研究簡靳麗;戴全厚;李昌蘭;彭旭東;嚴友進 (46)
陜南后溝小流域泥沙與總氮隨徑流輸移特征簡劉泉;李鵬;李占斌;黃文軍;張軍;董廷旭 (52)
次降雨過程中北京市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養分流失特征簡史佳良;王秀茹;李淑芳;李寧
為了使離散元法的優點得到發揮,近年來,很多研究人員將離散元法與其他方法耦合,這種結合技術不僅使各自的優點得到充分發揮,而且也擴展了離散元法的使用范圍。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