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10-30所屬分類:農業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提高農民實施規程的意識和操作水平:農民是規程實施的主體,實踐中,許多農民的傳統生產習慣一時難以完全改變,對小麥實施規程生產的理解不夠,操作不到位,還需從整體上全面提高廣大種植戶素質,提高其操作規程的能力,從而提高規程的實踐效果。 1實
摘要:提高農民實施規程的意識和操作水平:農民是規程實施的主體,實踐中,許多農民的傳統生產習慣一時難以完全改變,對小麥實施規程生產的理解不夠,操作不到位,還需從整體上全面提高廣大種植戶素質,提高其操作規程的能力,從而提高規程的實踐效果。本文選自:《中國畜牧業》主辦: 全國畜牧總站;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國牧工商(集團)總公司,周期: 半月,出版地:北京市,語種: 中文;,開本: 16開,國際刊號:ISSN2095-2473,國內刊號:CN10-1016/S,郵發代號: 82-855,創刊時間:1992!吨袊竽翗I》雜志是農業部主管,全國畜牧總站、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和中國牧工商(集團)總公司主辦的綜合指導類半月刊。面向畜牧、獸醫、飼料、奶業、草原等政府機構、行業組織、農牧企業,以及本行業其他從業人員。2010年,本刊全面改版,國際大16開,96頁,全彩印刷。
1實施的主要技術內容
1.1土壤肥力和供肥水平及方法的確定
1.1.1土壤肥力結合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的實施,冬麥、春麥播種前對種植戶作一個摸底調查,選取代表性的農戶作為示范戶,對其小麥田進行播前和播后測土,然后從中分析匯總提煉形成小麥各規程的土壤肥力指標。1.1.2供肥水平及方法結合“3414”試驗及各種葉面肥試驗,確定一定土壤肥力下,小麥規程的施肥類型和施肥量及施肥方法,2008—2011年共進行小麥“3414”(即3個因素、4個水平、14個處理)試驗10項、葉面追肥試驗5項,通過對試驗結果的分析歸納,形成了小麥各個規程的供肥水平及方法。
1.2群體結構和產量結構指標的確定:
1.2.1調查點的選擇全市小麥10個種植區,選擇種植規模較大、具有典型性的重點種植區5個,每個區域根據小麥種植品種、灌溉方式的不同,設立8—10個調查田塊,每個調查田塊定5—7個點,每點量取1.1米長4行(行距15公分),做好標記。1.2.2調查內容在小麥出全苗后,調查每點的小麥株數,從中分析總結歸納形成各規程667㎡小麥的基本苗指標。冬小麥在越冬前調查每點的小麥株數(包括分蘗株數),從中歸納形成規程越冬前667㎡小麥的冬前總莖數指標;翌年春天春生葉2葉1心時,調查冬小麥的最高總莖數。歸納形成冬小麥的最高總莖數指標;春小麥在拔節前期調查最高總莖數,歸納形成最高總莖數指標。小麥抽齊穗后—成熟期,調查每點的小麥穗數,從中分析歸納形成規程667㎡小麥的成穗數指標。在小麥成熟期,每點選取大、中、小穗20個,計算平均穗粒數,歸納形成小麥規程的穗粒數指標。千粒重在小麥收獲后,水分降到12.5%時用天平稱取三次,取其平均值,同時參考具體品種千粒重介紹確定,形成規程的千粒重指標。產量確定一方面根據小麥產量構成因素畝穗數、穗粒數、千粒重和校正系數0.85之積測算,一方面參考每點的實際收獲產量和農戶機械實際收獲產量確定。
1.2病蟲害防治藥劑的確定
根據塔城市小麥黑穗病、雪腐病、雪霉病、誘病發生較重的實際,進行了小麥藥劑拌種試驗、銹病藥劑預防效果試驗,篩選出防效顯著的新型藥劑作為規程的藥劑使用標準。
1.3灌水時期和灌水量的確定
在全市小麥10個種植區,每個區域根據小麥種植品種、水源情況、灌溉方式等,選擇8—10個綜合條件較好的小麥種植戶,跟蹤調查每個種植戶每次的灌水時期、灌水量,小麥收獲后根據定點調查戶的產量情況,從中篩選符合規程要求的調查戶、從中匯總分析形成小麥各個規程的灌溉標準。
2采取的主要措施及保障
成立規程制定領導小組,制定實施計劃及方案,并將任務落實到人,做到實施前有方案、實施中有專人負責和監督,實施結束有完整的報告材料和調查數據等,為規程制定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端鞘袃炠|小麥綜合增產技術推廣》曾獲2003年度全國農牧漁業豐收獎三等獎,塔城市每年都承擔塔城地區下達的小麥500㎏/667㎡以上重點項目推廣,尤其是近幾年,小麥加壓滴灌面積逐年增大,2013年達到7.6萬畝。小麥栽培技術水平有了新的突破和提高,因此起草組成員有豐富的小麥生產理論知識及實踐經驗,為規程制定提供了堅實的技術保障。建立小麥高產科技示范戶,強化小麥栽培技術規程的數據調查及推廣力度。結合科技入戶工程的開展,每年在全市范圍內建立小麥科技示范戶,2012年建立小麥科技示范戶355戶,總示范面積29544畝。農技人員在小麥播種前指導示范戶做好播前農資準備,小麥生長期為示范戶提供田間管理技術指導,小麥收獲期做好田間測產,經濟效益分析總結等科技服務工作,并指導示范戶做好農事操作記載,田間小麥有關數據調查等工作,為小麥規程的制定和示范推廣奠定了雄厚的群眾基礎。建立小麥標準化示范區和小麥萬畝高產創建示范區,加強小麥栽培技術規程的推廣和應用。2012年建立小麥標準化核心示范區2個(阿不都拉鄉上阿東村示范區、二工鎮哈爾墩村示范區)面積400畝;萬畝高產創建示范區4個(喀爾墩示范區,上阿東示范區,拜克托別示范區、克淺示范區)總面積3.9355萬畝,示范區實行統一購種;統一化肥、農藥等農業投入品;統一農機具;統一栽培管理;統一收獲、收購等。同時,安排專人負責,深入田間地頭為農民提供手把手、面對面的技術指導,幫助農民解決小麥標準化種植中遇到的技術難題,切實做到“技術人員到戶、科技成果到田、技術要領到人”。通過嚴格服務質量,提高了小麥栽培技術規程的到位程度,保證了規程產生效益的最大化。采取各種形式,開展小麥栽培技術規程的宣傳和培訓。塔城市通過集中培訓、廣播電視媒體宣傳、現場觀摩等形式將小麥栽培技術規程的示范推廣作為推進小麥實現高產、高效、生態、安全的重要內容來抓,分層次、多形式開展小麥栽培技術規程宣傳培訓。舉辦各類培訓班240期,累計參訓人員1.2萬人次;同時,廣泛開展小麥栽培技術規程到田間地頭活動,引導小麥種植戶按規程種植小麥,提高農戶科學種植意識。
3規程發布取得的綜合效益
3.1經濟效益
通過規程的發布與實施,促進塔城市小麥示范戶和示范區產量得到不同程度提高。2012年,小麥示范戶平均單產達到375.8公斤,比全市小麥平均單產325.6公斤增產50.2公斤,畝增經濟效益110.4元。2個小麥標準化核心示范區平均畝產481公斤,比當年全市小麥平均畝產325.6公斤畝增產155.4公斤;畝增經濟效益341.88元(每公斤單價按2.2元計算);4個萬畝小麥高產創建示范區經農業局組織測產組測產,平均畝產達到422公斤,較全市小麥平均單產325.6公斤畝增產96.4公斤。畝增收212.08元(每公斤單價按2.2元計算),示范區總增收848.32萬元。
3.2社會效益明顯
通過小麥栽培技術規程的實施,培養了一大批學科學、用科學的農民骨干,提高了小麥種植戶生產標準化的意識,調動了農民種植小麥的積極性,使主導品種和主推技術推廣普及率達到95%以上,為小麥加工企業提供優質原料,體現企業增效,農民增收,保障國家的糧食安全,使土地經營集約化、管理科學化、生產標準化。節約了勞動力,降低了成本,增加了農民收入,有利于經濟發展。
3.3生態效益改善小麥栽培技術規程集成了測土配方施肥技術
節水灌溉技術、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增施有機肥技術等,降低了農業投入品,不僅節藥了生產成本,而且減少了化肥、農藥對土壤、水質、農作物的污染,保護了土壤、大氣等生態環境,同時改善了耕作層土壤結構,保護土壤微生物群落,促進農田生態平衡,這都將改善農業生態環境,有利于農業可持續發展。
4存在的問題和建議
規程的制定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基層技術人員少,每人都承擔多項工作任務,所以,規程制定中,標準的確定和技術操作方法等做得還不到位,今后在小麥播期、播量等方面還需進一步試驗示范,使規程在實踐中進一步完善。規程執行受到水源、機械及農業化學投入品的限制,生產中造成規程實施措施變形或部分實施。今后應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機械設備的改進和更新,規范農業化學品投入市場,提高規程執行效果。氣候環境因素的影響:規程實施中,盡管人為各種措施到位,但畢竟作物生長受環境氣候因素的影響較大,所以遇到早春凍害、風害、干旱等不利氣候狀況產量結果就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