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9-18所屬分類:農業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科學的水價政策首先應能保證供水成本的回收,這是維持工程簡單再生產所必須的。在向社會籌集工程建設資金的情況下,水價還必須包括稅金和利潤。另外,水價政策應遵循超額用水累進加價的原則,以經濟手段限制用水的浪費。 1 農村水利現狀 1.1 農村水利
摘要:科學的水價政策首先應能保證供水成本的回收,這是維持工程簡單再生產所必須的。在向社會籌集工程建設資金的情況下,水價還必須包括稅金和利潤。另外,水價政策應遵循超額用水累進加價的原則,以經濟手段限制用水的浪費。
1 農村水利現狀
1.1 農村水利管理滯后。農村實行生產責任制后,農民的個體經濟意識較強,集體觀念淡薄,從而在水利工程管理上存在只知用水,不愿管水,農村水利工程管理粗放,有的灌區支渠以下用水混亂,“跑、冒、滲、漏”較為嚴重,致使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毀損嚴重。同時由于各領域的生產進度很難一致也很難統一,彼此間為了各自的需要隨意截流、堵壩、開溝、放水,把水線和明渠搞得支離破碎,干瘡百孔,逐漸失去供水功能,農民們沒辦法只好在原灌內打井種稻。大量開采地下水,也是對水資源的極大浪費,這樣下去,不光是農業生產受到影響,生存環境也會受到破壞。
1.2 農村產業結構發生變化。農村產業結構過去主要追求糧食產量,所配套水利工程為了滿足糧食作物的生長需要,調整為蔬菜、花卉、瓜果和苗木對抗旱和灌溉的標準比原有的設施要求標準更高。在這個過程中,調整是市場化行為,一家一戶的生產模式缺乏統一的調整、建設和規劃,使得農村水利的配套建設出現了一些困難。
1.3 對水質要求更加嚴格。由于水產養殖業發展較快,對水源水質的標準要求更加嚴格。一旦水源污染、水質破壞,會影響到水產養殖業的發展,也會影響到農民的利益。水質不能保證一定會引發一些矛盾,會影響到水利工程水費和水資源費的收繳。
1.4 財政投入不足。新農村建設以來,雖然國家大力扶持農村水利建設與管理,在規劃布局、項目安排和資金補助上給予很大傾斜。但我國很多不發達地區農村,沒有較多的資金用在農村水利工程建設上,很多工程不能按期啟動。財政支持的資金與農村水利工程建設需要的資金差距較大,主要靠群眾自行解決,因此嚴重制約著農村重點水利工程配套和小型水利工程建設。
2 發展農村水利工作的方向
2.1 認真抓好農村水利建設管理工作。圍繞充分發揮效益,切實強化水利工程管理。水利建設是基礎,管理是關鍵。我國水利工程面廣量大,管理任務十分繁重。一是堅持按照“分級建設、分級管理、分級負責”的原則,健全和完善管理責任體系,明確責、權、利,真正將管理責任落實到單位、到個人。二是在現有管理模式基礎上,積極探索水利工程管理的新機制、新路子、新辦法,走管理維護與開發利用相結合,“以管理促開發,以開發促管理”的新路子。三是堅持依法管理,加大水行政執法力度,嚴肅查處河道、堤防管理范圍內的亂耕亂種、違章搭建、隨意侵占等違法行為,依法維護水利工程正常運行,促進我市河道管理工作邁上新臺階。
2.2 農村水利工作要堅持以下原則。一是堅持以人為本,保障改善民生。把解決農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水利問題作為優先領域,加快改善農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和農村人居環境,提高農民群眾受益程度和水平。二是堅持科學發展,促進人水和諧。綜合考慮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與水資源條件,大力發展高效節水農業,加強農村飲用水水源保護,加快水環境治理步伐,增強農業農村可持續發展能力,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三是堅持統籌兼顧,推進協調發展?茖W規劃和布局,東中西部統籌,平原、山丘區和草原牧區兼顧,大中小微工程并舉,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結合,推動農村水利協調發展。四是堅持建管并重,保障良性運行。切實把工程建設與運行管理有機銜接、有效統一起來,做到建后管護主體明確、權責清晰、機制完善、管養到位,確保工程建得成、管得好、用得起、長受益。五是堅持改革創新,增強發展后勁。深化農村水利各項改革,著力創新體制機制,推進法規制度建設,完善配套政策,加大科技推廣力度,加快管理方式轉變,為農村水利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2.3 不斷深化農村水利改革,努力創新農村水利發展體制機制。當前,農村水利改革正在向多領域擴展、向深層次推進,改革的復雜性、艱巨性、系統性更加凸顯。要準確把握農村水利改革方向,注重協調推進和體制機制創新,不斷增強農村水利發展活力。
2.3.1 加快推進農村水利投資體制改革。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基建投資和財政專項資金大幅增加對農村水利的投入力度、提高補助比例,逐步建立以財政補助為主導,國家、農民、社會資金共同投入的多元化農村水利投資機制。要以縣為單位、以規劃為依托,整合各類農田水利建設資金,提高資金使用效益。要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引導和鼓勵社會資金投入農村水利項目。
2.3.2 繼續落實水管體制改革各項政策。要全面完成大中型灌區、泵站管理單位的"兩定"工作,通過中央補助、
地方加大財政投入等渠道,足額落實"兩費",做到以事定員定崗,妥善安置分流人員,落實社會保障政策。要逐步將水管體制改革延伸到小型水利工程、基層水管單位,切實落實管理責任、管護措施和管理人員,全面提高小型水利工程管理水平。
2.3.3 推進農業水價改革和水權合理流轉。按照促進節約用水、降低農民水費支出、保障灌排工程良性運行的原則,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把農村集體和農民用水合作組織管理工程費用納入水價測算范圍,推行農業終端水價機制,探索實行定額內用水享受優惠水價和超定額用水累進加價。加強量水設施建設,建立健全科學、合理的水價形成機制,推進農業用水計量收費。建立水權合理轉換機制,積極培育水市場。
3 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與發展思路分析
農村飲水安全是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我們應堅持以科學的發展觀,在調查了解基礎上,從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出發,通過科學規劃、合理布局,積極加強對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管理的指導。
3.1 統籌規劃,突出重點。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體要求;以提高農村供水質量、改善農村飲用水條件、加強農村供水基礎設施建設、完善農村供水社會化服務體系、保障農村飲水安全為目標,統籌規劃,使農民群眾可持續地獲得安全飲用水,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3.2 水源保護與水質凈化相結合,防治并重。保障飲水安全,首先要從源頭抓起,要保護好飲用水源。要按照《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污染防治管理規定》的要求,劃定農村規劃項目供水水源保護區,加強對水源地周邊環境的保護,防止污染,要采取有效措施,保護好飲用水源。
今后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應根據具體情況,設置必要的水凈化設施,向用水戶提供水質達標、衛生的生活飲用水。同時,應建立社會化的水質監測服務體系,對供水水質進行監測、提供水質檢測服務,完善供水水質保障體系。對適度規模的水廠要設化驗室,做好水質的常規檢測。
3.3 積極引導,多渠道籌資。為解決好群眾的飲水安全問題,就必須按照中央、地方和受益群眾共同負擔,困難大的多補、困難小的少補等原則制定有效的資金籌措計劃。按照城鄉統籌的科學發展觀要求,縣、鄉兩級政府要通過公共財政增加投入,各部門要密切配合,給予一定的扶持引導,確保飲水工程所需資金足額、及時到位;從農村現實情況出發,受益農戶也要在負擔能力允許的范圍內,承擔一定的投勞投資責任;通過引入市場機制,多方位吸納社會資金,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機制;要設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資金專戶,做到專款專用。
3.4 建立科學的水價政策和水費征收體系。水價是鄉鎮供水事業發展的生命線。水價是否合理,直接影響到投資的來源、工程的建設、運行、管理以及滾動發展。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水價過低,水費計收困難,已經成為鄉鎮供水發展的制約因素之一,因此建立科學的水價政策和水費征收體系刻不容緩。
3.5 加強質量監督,確保工程早日發揮效益。農村供水工程是農村重要的基礎設施,其質量直接關系到農村居民的飲水安全。農村集中式供水工程的施工,應由水利部門通過招投標確定符合條件的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規模較小的工程,條件不具備時,可由有類似工程經驗的單位承擔施工。施工前,應進行施工組織設計、編制施工方案、建立質量管理體系,明確施工質量負責人和施工安全負責人,經批準取得施工許可證和安全生產許可證后,方可實施。施工過程中,應作好材料設備、隱蔽工程等中間階段的質量驗收,作好材料設備采購、設計變更驗收等記錄。施工單位應按設計圖紙和技術要求進行施工,需要變更設計時,應征得建設單位同意,由設計單位負責完成。通過層層管理,確保工程持久發揮效益。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