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5-12所屬分類:農業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論文摘要:農業標準化工作是推進農業、農村經濟、農業產業化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加快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之一。加強農業標準化,對提高農業整體效益,幫助農民科技致富,促進農村的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實施農業標準化對于提升特色農產品質量安全
論文摘要:農業標準化工作是推進農業、農村經濟、農業產業化發展,增加農民收入,加快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之一。加強農業標準化,對提高農業整體效益,幫助農民科技致富,促進農村的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實施農業標準化對于提升特色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來說,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和作用。
關鍵詞:農業標準化,特色農產品,質量安全
1推進農業標準化工作的必要性
標準化是工業化的理念,用工業化的理念抓農業,就是要抓農業標準化。從目前特色農產品的現狀看,最大的隱患就是產品質量安全問題,究其原因,就是農業標準化工作做的不好。因此,特色產品要上水平,首要的是產品質量要上水平,把特色農產品做成無公害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做成人民群眾安全消費的產品。要達到這個目地,只有堅定不移的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除此別無它途。從這個意義上講,農業標準化是促進特色農產品上水平的切入點,是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有效途徑,是提升特色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增強特色農產品市場競爭能力、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保證。
2如何有效實施農業標準化來提升特色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2.1建立健全農業標準體系
建立農業標準體系,是推進農業標準化的基礎和前提。為適應農業結構調整的要求,在認真執行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基礎上,根據農業標準的基本框架,逐步建立起農產品質量等級標準、安全優質高效技術規程、安全高效農業投入品標準以及產地農業環境標準等系列化標準體系,使農業產品的各個環節均有標可依。農業標準的制定要把重點放在特色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標準方面。對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特優農產品要制定生產技術規范,促進特色農產品的規范化生產和產業化經營。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要積極制定企業標準,為創造名牌農產品奠定技術基礎。要適應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需要,積極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
2.2抓龍頭、抓基地
農業龍頭企業、農產品生產基地、各種農產品中介組織是標準制訂和實施的主力軍。為此我們應該將工作的重點放在農業龍頭企業、農產品生產基地和農產品中介組織上,并把標準的制訂與實施與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的申報認定工作有機的結合起來的,狠抓標準的實施和應用,促進了農業標準的應用和無公害農業的發展,同時也促進了企業的自身的發展。同時,要抓優勢、抓特色。我們要將優勢、特色農業作為地方特色農業標準工作的重點來抓,通過實施農業標準化不僅提高了優勢、特色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還提升了產品檔次,擴大了市場份額。以浙江省湖州市為例,該市德清縣的清溪花鱉、吳興區的國香粽子、安吉縣的白茶、長興縣的吊瓜籽、南潯區的湖羊等都取得了較好的社會、經濟效益,都已經成為湖州市發展效益農業,促進農業產業發展、農民增收的典型。
2.3建立健全例行監測制度
充實和完善現有農產品檢測中心,逐步在農產品生產基地、批發市場、農貿市場、超市建立以蔬菜、生豬為重點的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制度,逐步將監測品種逐漸擴大到水果、大米和其他畜禽水產品,并不斷擴大監督監測范圍,增加監測次數,及時發布監測信息,引導市民健康消費。不斷加強農產品銷售市場監管,逐步實現農產品銷售市場準入。同時,加強“三品”建設,培育農產品名牌。一是抓好“三品”認定。按照國家“三品”系列標準的要求,積極開展“三品”的申報工作,重點加強綠色食品及有機食品的申報工作。大力促進“三品”的生產和標準的實施,以確保“三品”的健康發展。二是開展農產品創牌活動。要在生產、收購、加工環節上完善標準化體系,在高、精、優、特上下功夫,鑄造開發品牌價值。鼓勵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申報“三品”,提升品牌價值。
2.4堅持三個結合加強農業標準化建設
我們以甘肅省永昌縣為例,永昌縣著力培育“紅、黃、白、綠、金”五大特色農產品產業,已建成啤酒大麥基地20萬畝、無公害蔬菜基地15萬畝、胡蘿卜基地3萬畝,肉羊飼養量達72萬只,年產虹鱒魚和金鱒魚63萬公斤。其中啤酒大麥產量占全國的12%,躋身全國三大啤酒麥芽生產加工基地行列。
具體工作中堅持做到了“三個結合”。一是農業標準化與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相結合。在全縣大力開展農產品農藥殘留抽樣檢測,積極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引導農民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強化生產投入品源頭治理,因地制宜培育特色產業。二是農業標準化與農技推廣相結合。以項目建設為龍頭帶動,以測土配方施肥、蔬菜高產栽培、病蟲害綜合防治等技術為重點,靈活采取趕科技大集、聘請專家授課、發放明白紙等形式,組織農業科技人員與農民進行面對面的科技指導,引導農民在農業生產中推廣應用新品種、新技術。三是農業標準化建設與培育龍頭企業相結合。堅持“扶持產業化就是扶持農業、扶持龍頭企業就是扶持農民”的指導思想,外抓招商引資,內抓挖潛改造,針對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多渠道籌劃“銀企”洽談會,為龍頭企業排憂解難、牽線搭橋,全力推動農業產業化發展。
2.5加強農業標準化的宣傳工作
一是通過電視、農業標準化宣傳站等媒體加強農業標準重要意義的宣傳,以講座、新聞等形式拓展農業標準化的影響范圍,讓農民了解農業標準化在實際生產的指導作用。二是開展農業標準化知識下鄉活動,組織專業人員深入到田間地頭和農民家中,廣泛宣傳農業標準化知識。三是發揮示范戶的宣傳作用,讓農民親眼見到標準化種植帶來的效益。四是聯合相關單位共同做好農業標準化宣傳工作,以發放傳單、標準化文本、技術講座等形式,增強宣傳效果。
同時,加強對農業標準化工作人員的培訓力度。一是著手培養自身的標準化工作人員,選派業務骨干到外地學習先進工作經驗,提高自身對農業標準化的指導水平,讓農民信服工作人員的指導能力。二是加強對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示范戶
培養。組織他們參加由農委、企業等聯合舉辦的培訓班進行學習,提高他們的示范帶頭作用。
3結語
總之,農業標準化生產是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一場革命,絕不是錦上添花之作,是關系特色農產品能否生存、能否發展的關鍵措施,具有較大的經濟價值和社會效益,值得大力探討。
參考文獻
[1] 緊密結合山西經濟發展特點 推動標準化事業全面進步. 大眾標準化 , 2006,(05):156-158.
[2] 李長江. 用科學發展觀統領標準化工作全局——在全國標準化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電力標準化與技術經濟 , 2006,(02)141~143.
[3] 茍銘. 吹響新號角——全國農業標準化工作會議側記. 中國質量技術監督 , 2003,(11):155-158.
[4] 張國華. 團結奮進 開拓創新 標準化工作要更好地為上海經濟發展服務——2001年上海市標準化工作會議上的報告. 上海標準化 , 2001,(01):165-168.
[5] 陳昌慧. 全國標準化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 航空標準化與質量 , 2008,(02):147~149.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