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5-09所屬分類:農業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論文摘要:因機插秧是帶土移栽,施好出嫁肥可提高肥料利用率.縮短大田蹲苗期,促進大田早發,但關鍵是算準.用準。所謂算準,就是要算準用肥與栽插之間的天數,避免過早后引起瘋長,原則是寧遲不早,一般在移栽前3~4天進行。所謂用準,看秧苗生長分三種情況
論文摘要:因機插秧是帶土移栽,施好出嫁肥可提高肥料利用率.縮短大田蹲苗期,促進大田早發,但關鍵是算準.用準。所謂算準,就是要算準用肥與栽插之間的天數,避免過早后引起瘋長,原則是寧遲不早,一般在移栽前3~4天進行。所謂用準,看秧苗生長分三種情況確定化肥用量:葉色褪淡的脫力苗,畝用尿素4~4.5公斤兌水500公斤于傍晚均勻噴灑或潑澆,施后要灑一次清水以防肥害燒苗;葉色正常.葉型挺拔而不下披苗,畝用尿素2~2.5公斤兌水100~150公斤進行根外噴施,施肥后也應噴灑一次清水,以防止燒苗;水稻葉色濃綠且葉片下披苗,切勿再施肥,應采取控水措施來提高苗質。(注意:如果斷奶肥施后苗情良好,就不要施出嫁肥,便于控苗。)
一、機插秧苗的要求與規格
適宜機插秧苗的要求是:
理想每平方厘米成苗2.3~2.9株(盤苗3700~4900株),理想苗高12~17厘米,秧齡13~18天,葉齡3.2~3.8葉,均勻整齊,苗挺葉綠,青秀無病,根系盤結,提起不散。
培育機插秧苗的規格和要求是:
寬28厘米,長58厘米,成秧后理想土厚1.8~2.1厘米,四角垂直方正,不缺邊角。其中寬度的要求最為嚴格,絕對不能超寬,最小寬度不能少于27.5厘米,否則將嚴重影響機插質量。
二、秧田與材料準備
1.秧田準備
(1)秧田選擇:應選擇灌排通暢.能灌能排.運秧方便的田塊,切忌選用低洼田塊。
(2)面積確定:秧田與大田之比為1:80~100。
(3)秧板制作:常用的有軟盤淤泥育秧用秧板和軟盤細土育秧用秧板二種。
軟盤淤泥育秧用秧板制作方法
秧板規格:面寬140厘米,溝寬40厘米,溝深25厘米,四周溝寬30厘米,深20厘米。切忌為節省面積隨意減小秧板寬度和溝寬。在播種前15~20天干耕翻.曬垡,播前5~6天上水耙地并畝施碳氨和高濃度復合肥各30~40公斤作基肥,并將泥打爛。在播種前3天,按規格制作秧板,具體操作如下:把溝泥出在秧板上,并人工擄去雜草.磚塊.石子等,同時填補好秧板塌邊,確保板面平整與寬度。然后用木板等工具擠壓,使板面泥漿淌在溝底,淀實備用。板面要達到“平.光.直”。秧板做好后,需留半溝水,以防溝泥干結。
軟盤細土育秧用秧板制作方法
秧板規格:面寬140厘米,溝寬25厘米,溝深15厘米,四周溝寬25厘米,深15厘米。切忌為節省面積隨意減小秧板寬度和溝寬。在冬春季(11月~來年4月份,尤其在冬至前為好,這樣能使表土凍酥)進行人工或機械開溝。然后人工拷碎僵土,削除稻根或機械淺旋耕,在播種前15天左右上水驗平,精做秧板,確保后續工序能在秧板上操作。
2.材料準備
(1).塑盤:每畝大田按22~25只備足。
(2).覆蓋材料:一般有無紡布和塑料農膜二種。無紡布透氣性好,能有效防止貼膜悶苗,但保溫性略差,一般每畝秧田需備足規格為30克/平方米.1.6米寬的無紡布18~19.5公斤;農膜保溫效果較好,一次齊苗好,但透氣性差,若處置不當,容易產生貼膜悶苗。一般每畝秧田需備足1.4米寬的農膜長300米,并同時準備稻草.竹竿等輔助材料。
(3).床土準備:對采用軟盤細土育秧方法的特別重要,干土一般選用旱埠土.稻田土,PH值在5.5~6.5,嚴禁使用含堿度過高的路基土.墻土.埂土等用于干土準備。取土應選用上年冬季或來年1~2月份。取土量可按每畝大田120公斤左右測算。取土時應剝去表土,以減少草籽及其它雜質。冬季取回的土要先堆放在場上凍酥。播前1~2個月內,要利用晴好天氣,將土基本曬干(含水率小于20%),然后人工敲碎或機械粉碎,再用孔徑為6毫米的篩子過篩。過篩后土粒不宜太小,直徑在2~6毫米的顆粒應占60%以上,否則會影響其通氣.透水性能。篩好的土一定要放在室內妥善保管,防止雨淋水泡,影響播種。
如果床土要有一定的肥力。床土拌肥的方法有多種,但必須均勻。可以在人工敲碎或機械粉碎時加肥,也可以在過篩后加肥再攪拌均勻。春季取土時,可直接將肥料撒在土表,用旋耕機旋碎攪拌。肥的用量應根據取土的肥力而定,一般每100公斤土加復合肥0.3公斤或將過篩后的細土拌壯秧劑0.5公斤。拌肥后的床土必須堆放15天以上才能使用。
3.種子準備
(1).選擇品種:根據機插秧的秧齡要求,結合水稻生育特性和安全齊穗期,選擇適合當地種植的高產.穩產.優質的粳稻品種,且種子發芽勢在85%,發芽率在90%以上。
(2).精選種子:浸種前做好曬種.篩種.去雜去劣,做好發芽試驗等工作,確保種子的純度.發芽率等。
(3).確定種量:每畝大田按精選后3公斤(干種)備足,即盤播干種量120~150g或盤播露白濕種140~180g
(4).藥劑浸種:由于機插秧采用覆蓋育秧,相對溫濕條件優于常規秧苗,容易誘發桿尖線蟲病.惡苗病.條紋葉枯病等病害的發生,所以藥劑浸種一關至關重要,一般采用三藥浸種,即按10%蚍蟲靈20克.10%浸種靈一支(2毫升).25%使百克乳油一包(2毫升),兌水6~7公斤浸5公斤種子的比例浸種。浸種時間長短隨氣溫而定,一般浸足48~72小時,即播種前4~5天浸種。
(5).催芽煉芽:將吸足水分的種子,裝入蛇皮袋內或堆放催芽,溫度控制在32—35℃,防止高溫燒芽或低溫芽口不齊,催芽標準為90%的種子“破胸.露白”。催好芽的種子取出晾干達到內濕外干,利于勻播。
三、播種育苗
l.合理安排播期。播期應根據大田實際插秧時間,按適宜秧齡倒推確定,本著寧可田等秧,不可秧等田的原則,在正常年份,6月12日前插秧的,秧齡掌握在18天左右; 6月20日前插秧的,秧齡掌握在16天左右;6月20日以后插秧的,秧齡控制在15天以內。根據多年的實踐,最佳機插時間定為6月8日~6月23日。
2.確定批數。東洋PF445S型插秧機每天的臺機作業量為15~20畝,以此為依據,按機插總面積.插秧機臺數確定播種批數,每批間隔2~3天為宜。
3.鋪放塑盤。要求在秧板中心拉一條直線,軟盤以線垂直并列鋪放,盤邊重疊.盤體靠緊無縫隙,盤底緊貼秧板。如果軟盤不能及時裝土,為防風吹走樣,盤中應放少許床土給予固定。
4.塑盤裝土。
軟盤淤泥育秧:應在落谷播種前2~3天,將秧田溝中的水放凈,播種時取溝中的淤泥入秧盤,去除盤中硬物及雜草,淤泥厚度2~2.5厘米,并用木板刮平。軟盤與秧板溝邊要用泥塊支撐,以防軟盤裝土后出現塌方現象,但不能封死,要確保軟盤中水的出進。如溝泥較爛,待涼干之后,再進行落谷。注意:如果使用矮苗壯等控制秧苗素質的藥物,為防止藥物與種子直接接觸而燒壞種子,必須采用二次上土方法,把每盤許可的藥物量和少量的細土混合均勻后,再均勻鋪在軟盤的底部,然后取溝中的淤泥入秧盤,在淤泥進入秧盤過程中還要防止藥物浮起。
軟盤細土育秧:可直接在盤內鋪放營養土,盤土厚度為2厘米,然后用光直木條刮平,太薄不利于盤根和保持水分,太厚不利于機械栽插。同樣,如果使用矮苗壯等控制秧苗素質的藥物,為防止藥物與種子直接接觸而燒壞種子,必須采用二次上土方法。
5.秧板上水。
軟盤淤泥育秧:以落谷不跳起,陷半子為準。如果軟盤裝土時間過長,盤土過于干裂,仍需補淤泥和上水。
軟盤細土育秧:要求水吃足.吃透。上水后,軟盤與秧板溝邊要用泥塊支撐,以防軟盤裝土后出現塌方現象,但不能封死,要確保軟盤中水的出進。
6.落谷播種。
掌握每盤播芽谷135~150克,拆合干種110~125克(此為種子發芽率為90%時的用量,若發芽率每浮動1個百分點,播量相應增減2克),播種時不宜大把用力拋撒,必須少量往復數次播種,力爭做到盤與盤之間.同盤內落谷均勻。
7.種子覆蓋。
軟盤淤泥育秧:播完后用笤帚輕拍種子,防止種谷重疊,再細土覆蓋,以不露種子為準。
軟盤細土育秧:將預先準備好的細土蓋籽,掌握覆土厚度0.3~0.5厘米,做到谷不見天,同時力求覆土均勻,厚薄一致。落谷蓋籽后要立即溝灌洇潮,確保秧板和盤土吃透水分,千萬不能漫灌.串灌.不能澆水代灌,澆水會沖散泥谷,盤面土板結,并且秧板底的水分不足不利于一次齊苗。
8.秧板覆蓋。
秧板覆蓋可用無紡布或農膜,盤面覆蓋不僅具有保溫.保濕.防蟲.防鳥.防雨沖谷的作用,而且出苗快而齊,因此不論早播的.晚播的均需覆蓋。用無紡布覆蓋,可直接用準備好的無紡布覆蓋在塑料盤上,四周封嚴封實即可。采用農膜覆蓋為防止貼膜悶苗,在蓋膜前,應待泥漿涼干后并沿秧板縱向每隔30~50厘米平放1根粗竹竿(預防蓋膜后下雨,農膜緊貼盤面,造成缺氧爛芽)或拉繩后再蓋膜,四周封嚴封實。采用農膜覆蓋,最好用拱棚,能有效防止貼膜悶苗。在晴天中午時段,應保持拱棚兩邊通風,以防止棚內溫度過高。封膜后加蓋一層薄稻草或草簾子(預防晴天中午高溫灼傷幼苗),遮陽降溫,確保膜內溫度控制在30~38℃。齊苗前必須開好放水缺口,防雨天積水淹沒秧板。
四.苗期管理
l.揭膜.煉苗。播后5~6天,齊苗后(真葉抽出時)揭膜,揭膜前先灌一次平溝水,也可以采用噴灑,以彌補盤內水分不足,防止失水失苗。揭膜原則:晴天傍晚揭.大雨雨后揭。
2.科學管水。揭膜后,秧板需上層簿水;至2葉期前保持平溝水,保持盤面濕潤不發白,盤土含水又透氣,以利秧苗盤根;2~3葉期,視天氣情況勤灌跑馬水,做到前水不接后水(干干濕濕)。若晴天中午秧苗出現卷葉要灌薄層水護苗,雨天放干秧溝水;遇到較強冷空氣侵襲,要灌攔腰水護苗,回暖后換水保苗;氣溫正常后及時排水透氣,提高秧苗根系活力。移栽前3~4天控水煉苗,促使秧苗盤根,以利機插。
3.科學施肥。
(1)及時追施斷奶肥。斷奶肥的施用要根據盤土(床土)肥力.秧齡和氣溫等具體情況因地制宜地進行,一般在秧苗一葉一心期(播后7~8天)每畝秧田用尿素5~7公斤,在秧面上有簿水時,于傍晚時撒施,撒施后必須用清水噴灑,以防燒苗。
(2)施好出嫁肥。因機插秧是帶土移栽,施好出嫁肥可提高肥料利用率.縮短大田蹲苗期,促進大田早發,但關鍵是算準.用準。所謂算準,就是要算準用肥與栽插之間的天數,避免過早后引起瘋長,原則是寧遲不早,一般在移栽前3~4天進行。所謂用準,看秧苗生長分三種情況確定化肥用量:葉色褪淡的脫力苗,畝用尿素4~4.5公斤兌水500公斤于傍晚均勻噴灑或潑澆,施后要灑一次清水以防肥害燒苗;葉色正常.葉型挺拔而不下披苗,畝用尿素2~2.5公斤兌水100~150公斤進行根外噴施,施肥后也應噴灑一次清水,以防止燒苗;水稻葉色濃綠且葉片下披苗,切勿再施肥,應采取控水措施來提高苗質。(注意:如果斷奶肥施后苗情良好,就不要施出嫁肥,便于控苗。)
4.注意病蟲防治。秧田期主要病蟲有稻薊馬.稻飛虱.苗期稻瘟病等。秧苗兩葉期后,應密切注意病蟲發生情況,及時對癥用藥防治。同時做到帶藥移栽,在移栽前1~2天畝用“快殺靈”乳油30~35毫升兌水40~60公斤進行噴霧。在稻條紋葉枯病發生區,防治時應畝加10%“吡蟲啉”乳油15毫升,控制灰飛虱的帶毒傳播危害。
5.正確起運秧苗。由于機插秧秧苗既小又嫩,因此在運輸過程中要防萎蔫,防變形折斷,具體要做到:
(1)秧盤搬動次數盡量減少,保持秧塊形狀;
(2)做到隨起隨運隨栽,不栽隔夜秧;
(3)運秧時堆放層數不宜過多,一般2~3層為宜,以防秧苗壓傷折斷;
(4)起運過程中,如遇烈日高溫.陰天下雨要加遮蓋設施,防止秧苗失水萎蔫,或秧塊過潮過爛,影響活棵;
(5)卸秧時要平卸平放,有利于機插;不能放在機耕路上雜物或石子較多的地方,避免雜物.石子吸附在秧塊底部而帶到插秧機上。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