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鄉村振興戰略下黑龍江省畜牧產業精準扶貧探討

發布時間:2021-12-17所屬分類:農業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 要: 產業扶貧是最長效、最能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的扶貧方式。通過發展畜牧產業推動貧困地區農戶脫貧已成為黑龍江省精準扶貧的重要內容。為了研究鄉村振興戰略下如何更好地推進黑龍江省畜牧產業精準扶貧的發展,筆者分析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下黑龍江省推進畜牧產業精

  摘 要: 產業扶貧是最長效、最能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的扶貧方式。通過發展畜牧產業推動貧困地區農戶脫貧已成為黑龍江省精準扶貧的重要內容。為了研究鄉村振興戰略下如何更好地推進黑龍江省畜牧產業精準扶貧的發展,筆者分析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下黑龍江省推進畜牧產業精準扶貧的機遇和挑戰,提出推進黑龍江省畜牧產業精準扶貧要采取畜牧業與精準扶貧深度融合、綜合治理貧困地區畜牧養殖污染、整合和提升科技隊伍等措施,保障貧困人口持續增收,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為鄉村振興奠定基礎。

鄉村振興戰略下黑龍江省畜牧產業精準扶貧探討

  關鍵詞: 黑龍江省; 鄉村振興; 畜牧產業; 精準扶貧; 機遇與挑戰; 鄉村生態文明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一項重大戰略部署,也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指導思想,在我國“三農”發展進程中具有劃時代的里程碑意義。鄉村振興的總目標是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具體建設目標為“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二十字方針”,即“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將農業農村擺在優先發展的位置是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部署。生活富裕是鄉村振興的民生目標,也是鄉村振興戰略的終極目標。生活富裕的前提是消除鄉村貧困,通過產業扶貧持續增加鄉村居民收入,確保貧困戶脫貧不返貧是精準脫貧的有效方式。在貧困地區發展畜牧產業,促進貧困農戶持續增收,保障貧困戶精準脫貧,對加快龍江振興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下黑龍江省推進畜牧產業精準扶貧的機遇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奠定了良好基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推動農村全面發展的總綱領,黑龍江省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契機,發展畜牧產業,帶動貧困地區脫貧面臨重大機遇。

  1. 1 政策機遇

  黨和國家對“三農”問題的高度重視,一系列的惠民政策為畜牧產業精準扶貧提供機遇。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強國富民七大戰略之一,并將其寫入黨章,明確鄉村振興戰略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中的方位,對鄉村振興戰略的制度性安排做出了總體部署。2017 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行了全面的安排和部署,細化了相關任務。2018 年 1 月份,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改革開放以來第 20 個、新世紀以來第 15 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文件——— 《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指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意義,并對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行了全面部署,明確提出到 2050 年分“三步走”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鄉村全面振興。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農民富裕是鄉村振興的最終目標。黑龍江省是農業大省,也是畜牧強省,黑龍江省政府制定和頒布了《關于加快現代畜牧產業發展的意見》和《關于把畜牧產業培育成為振興龍江發展戰略產業的指導意見》,黑龍江省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以全面、具體的政策為支撐,推進貧困地區畜牧產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促進精準扶貧持續發展。

  1. 2 自然條件機遇

  黑龍江省貧困地區的地理、氣候和資源環境等自然條件特點,為畜牧產業發展提供得天獨厚的條件優勢,有利于推動精準脫貧。黑龍江省作為國家 22 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省份之一,有 20 個國家級貧困縣和 8 個省級貧困縣,1 778 個貧困村,其中深度貧困縣 3 個、深度貧困村 107 個,具體分布見表 1。 可見,黑龍江省大部分貧困人口集中在齊齊哈爾市、佳木斯市和綏化市等地區,并以大興安嶺南麓山區尤為密集,呈現出總數多、分布集中的特點。從地理與自然環境因素的角度來看,這些地區大多處于自然災害多發區與鹽堿地地區,生產條件差。然而這些地區擁有得天獨厚的農牧資源條件,其中綏化市草原面積達到 557. 2 萬畝( 1 畝≈667 m2 ) ,地勢平坦且集中連片,草質優良,是天然的飼草貯存庫; 盛產羊草和小葉樟,營養豐富,聞名中外。因此,通過單一的發展種植業難以實現農民自主脫貧的目標,應依托于種植業與畜牧業之間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的關系,讓種植業為畜牧業提供飼料,畜牧業為種植業提供優質肥料,從而達到種養結合增加農民收入的目的,實現黑龍江省脫貧攻堅的目標,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奠定基礎。

  1. 3 畜牧產業持續增長的機遇

  黑龍江省畜牧產業的持續增長,成為支持黑龍江省農村經濟的重要產業,在促進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方面做出重要貢獻,為精準扶貧增加活力和提供保障。據 2006—2012 年間黑龍江省農業總產值、種植業總產值以及畜牧業產值環比指數比較,黑龍江省的畜牧業增長幅度變化最大,產值增長指數提高了 1. 1,高于種植業與農業總產值的增長變化幅度,見圖 1。

  截至 2016 年年底,黑龍江省畜牧業占農業總產值的 35. 7%,位 居 第 二 位,僅 次 于 占 農 業 總 產 值 55. 3%的種植業。黑龍江省畜牧業產值總體呈上漲趨勢,畜產品的價格的增長,極大地促進了農戶增收。由于畜牧產業屬勞動密集型產業,畜禽養殖是貧困地區廣大群眾長期從事的產業,貧困農戶對養殖、管理等技術比較熟悉,易于接受。通過加強技術與資金的投入,在貧困地區培養特色養殖,發展畜牧產業,實現利益的增收,能極大地促進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推動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是現實條件下的較好選擇。

  2 鄉村振興戰略下黑龍江省畜牧產業精準扶貧面臨的挑戰

  鄉村振興戰略是綜合性的戰略,是全面振興的戰略,產業興旺是基礎,農民富裕是目標,黑龍江省通過產業扶貧促進農民增收,推進精準脫貧方面取得突出成效的同時也面臨著一系列的挑戰。

  2. 1 貧困人口可持續增收的挑戰

  推動鄉村振興,增進農民福祉,促進農民收入持續增長是重要任務之一。持續增收重在產業支撐,黑龍江省各級政府大力支持畜牧產業的發展,并針對精準扶貧出臺相應政策,推進了農村畜牧產業的發展。然而,黑龍江省大部分的貧困農戶主要來源收入為轉移性收入,以畜禽養殖為主的家庭經營性收入明顯不足( 見圖 2) 。黑龍江省貧困戶家庭經營性收入僅占總收入的 18. 30%,轉移性收入占總收入的 41. 32%,而脫貧戶家庭經營收入占總收入的 20. 05%,轉移性收入占總收入的 56. 05%。貧困戶的收入主要來源于政府的土地補貼,糧食補貼和養老金等各種補貼等,畜禽養殖占貧困農戶收入來源比例仍然較小。在鄉村振興戰略下,如何通過畜禽養殖拓寬貧困農戶的收入來源,發揮貧困農戶內在脫貧動力,促進貧困人口可持續增收,從根源上解決農村貧困,是畜牧業產業精準扶貧面臨的現實挑戰。圖 2 黑龍江不同類型農戶收入來源統計結果

  2. 2 農村生態文明建設的挑戰

  鄉村振興戰略是一個綜合性的大戰略,不僅是指鄉村經濟振興,也包括社會、文化和生態文明在內的全面振興。農村生態文明建設成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要內容之一。在畜牧產業精準扶貧過程中,不僅注重經濟效益的增長,更要注重生態文明的建設。近年來隨著黑龍江省養殖業規模化、集約化在農村的迅猛發展,畜禽糞污的產生量也日益增長,其所導致的環境污染,破壞了農村環境,也對農民的健康造成威脅。

  據統計,黑龍江省 2015 年肉牛出欄 317. 3 萬頭,奶牛存欄 193. 4 萬頭,生豬出欄 1 863 萬頭,家禽存欄 15 085 萬只。按照黑龍江省畜禽養殖品種、結構、數量,依據畜禽養殖產業排污系數進行估算,2015 年黑龍江省肉牛年排糞尿量為 2 625 萬 t、奶 牛 2 700 萬 t、生豬為 1 720 萬 t、家禽為 991 萬 t,畜禽糞尿總量高達 8 036 萬 t,畜禽糞污已經成為黑龍江省農業面源污染的主要來源[1]。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農村的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堅持鄉村全面振興,通過畜牧產業發展貧困地方經濟,推進精準脫貧的同時必須整合各種資源,推進畜禽糞污處理,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2. 3 畜牧產業專業技術人才短缺的挑戰

  人才是最為活躍、最為關鍵的因素。在實施鄉村全面振興戰略下,畜牧產業在精準扶貧過程中,從育種、培育、養殖到企業管理都需要較為優秀的專業人才,必須培育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愛農村的實用型人才。受黑龍江地區經濟發展水平的影響,各行業優秀人才流失嚴重。在城鎮化快速推進的過程中,大批學歷比較高、素質比較好的中青年人不斷地往城里遷移,貧困地區更是工作條件相對較差,薪資、待遇較低。目前鄉村人才短缺十分嚴重,從事畜牧產業技術、管理的畢業生也在逐年減少。長期以來國內畜牧業良種主要依賴進口,新技術人才的培訓和引進都相對困難,尤其在動物檢驗檢疫和疫病防控能力等畜牧獸醫單位人才招聘上不同程度存在困難,現有畜牧人才專業技術知識更新不及時,專業素質和工作質量不高。畜牧產業的專業人才、技術人才、管理型人才、創新人才都相對缺乏,導致單位產品人工成本較高,也降低了養殖收益。畜牧產業精準扶貧面臨嚴峻的挑戰。

  3 鄉村振興戰略下推進黑龍江省畜牧產業精準扶貧的對策

  3. 1 加強推進畜牧業與精準扶貧的深度融合

  精準扶貧,產業先行。結合當地實際,發展特色產業是實現貧困地區群眾可持續增收的一個重要脫貧攻堅的方式。政府應該將所擁有的優勢擴充到精準扶貧機制中,推進貧困地區畜牧產業的發展。一是政府可以整合畜牧行業信息資源。以市縣為單位整合搜集包括大中型畜牧企業關于畜禽養殖的專業知識,及時向貧困地區養殖農戶公布市場的需求、技術人才的需求、最新畜禽行業的動態。二是政府在扶持貧困地區發展畜禽產業的時候,不僅要給予政策和資金的支持,還應考慮種植業與養殖業的聯系,做到種養結合,提高養殖的收益。三是政府應引進先進經驗,優化政府服務,推進建立養殖業良性發展的機制。

  3. 2 綜合治理貧困地區畜牧養殖污染

  農村是人與自然關系最密切的區域,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主戰場,在鄉村振興戰略下貧困地區發展畜牧產業,要注重治理畜牧養殖污染,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黑龍江省要建立科學規范、權責清晰、約束有力的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制度,加快構建種養結合、農牧循環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推動畜牧產業污染的綜合治理。首先,建立以市場化為主導,政府扶持為輔的運行模式,鼓勵社會資本參與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堅持政府主導、村民參與、社會支持、政企合作的多種方式,調動社會資本的積極性。明確責任主體,落實工作職責,合理分擔效益與風險,形成畜禽糞污收集、存儲、運輸、處理和綜合利用的全產業鏈。其次建立省級畜禽糞污綜合利用技術創新聯盟,完善技術服務體系。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等部門,引進適合黑龍江省畜牧產業壯大的先進技術和裝備,促進成果轉化應用,形成支撐黑龍江省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產業的先進技術和標準體系。最后建立治理貧困地區畜牧養殖污染長效運行機制?茖W規劃養殖產業和場區布局,兼顧經濟和生態效益; 建立農村環境綜合整治項目資金管理、監督檢查、成效評估等制度,加強資金的合理使用和運行效率; 加強信息公開渠道建設,制定農村環境保護信息公開制度,保障農民的環境知情權和監督權,引導和鼓勵農民參與農村環境保護工作。

  3. 3 整合和提升科技隊伍

  一是加強聯合攻關和先進技術研發。整合國家產業技術體系和科研院所力量,鼓勵廣大農業科技工作者投身科技創新事業。二是加快培養畜牧產業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以安全高效養殖、良種繁育、飼草料種植等核心技術為重點,開展技能服務型和生產經營型農村實用人才培訓,提升科學養畜水平。提高畜牧業監測預警技術,為貧困地區畜牧養殖戶提供及時、準確、可靠的市場信息,提高畜牧產業抵御風險的能力[2]。三是完善政策激勵和創新機制,鼓勵科研、技術人才扎根貧困地區從事技術推廣服務,加大支持和扶持農業科技扶貧服務體系建設力度,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提高生產水平[3],提高貧困戶持續增收的能力。

  脫貧攻堅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戰略任務之一,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和前提。產業扶貧是持續脫貧的重要方式,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發展畜牧產業,促進農民持續增收,能使貧困地區早日脫貧,推進黑龍江省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論文作者;楊秀麗1,2 ,孫正林1*

  參考文獻:

  [1] 劉杰,裴占江,史風梅,等.黑龍江省畜禽糞污處理現狀、問題及對策[J].黑龍江農業科學,2017( 7) : 40-44.

  [2] 劉雨棋,曲長祥,于楠.政府助力黑龍江畜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策研究[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7( 01 下) : 9-11.

  [3] 陳杰,屠晶.湖北省貧困山區畜牧產業精準扶貧路徑探析[J].湖北畜牧獸醫,2016,37( 10) : 52-54.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