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基于三產融合的畜牧產業發展策略分析

發布時間:2021-12-14所屬分類:農業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 要: 近年來,我國已經到了改革發展的攻堅期,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迫在眉睫。作為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畜牧業起著連接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的紐帶作用,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在此背景下,畜牧業與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成為畜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摘 要: 近年來,我國已經到了改革發展的攻堅期,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迫在眉睫。作為農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畜牧業起著連接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的紐帶作用,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在此背景下,畜牧業與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成為畜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突破口。筆者介紹了畜牧業與二三產業融合的具體定義與內涵,通過對畜牧業三產融合的方式和模式詳細概述,給出了畜牧業與二三產業融合的具體途徑,并對畜牧業在進行產業融合發展過程中的問題給出了具體的建議。

基于三產融合的畜牧產業發展策略分析

  關鍵詞: 畜牧業; 三產融合; 產業調整;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建議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畜牧業發展十分迅速,保持了多年的持續高速增長,平均年遞增率超過 10%。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提高,從整體來看,現階段我國畜牧業的勞動生產率和產業化程度均偏低,經營模式需要創新,畜牧業已經發展到了邁向現代化的關鍵節點。2015 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出農業現代化是國家現代化的基礎和支撐,同時指出現階段發展農業現代化關鍵是要加快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挖掘農業內部潛力,加快促進畜牧業調結構、轉方式,把產業鏈、價值鏈等現代產業組織方式引入畜牧業生產中,促進畜牧業與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融合互動,真正做大做強畜牧業,實現畜牧業現代化[1]。

  現階段畜牧產業三產融合的整體思路是以新型城鎮化為依托,推進畜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善產業融合的主體,創新產業融合的方式和模式,提高產業融合服務水平,著力構建畜牧業與二三產業交叉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2]。畜牧業產業融合的基本方式是以農牧結合、種養結合、循環發展為發展方向,大力發展種養結合循環畜牧業,構建“種+養+加+銷”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合理規劃規;B殖場區域布局,實現 多 角 度、多 方 位、多層級的畜牧業產業融合發展[3]。

  1 畜牧產業的三產融合

  1. 1 三產融合的定義和內涵

  一二三產業融合( 簡稱三產融合) 發展,是指在農業( 第一產業) 的基礎上,借助產業的滲透、交叉和重組等方式,通過多種經營方式將農產品加工業( 第二產業) 和農產品及其加工品的銷售服務業( 第三產業) 有機結合起來[4],并以此來延伸農業產業鏈,提高農產品附加值,最終達到實現農業現代化和新型城鎮化,提高農民收入,獲得更多增值價值的目的。

  在畜牧業方面,畜牧業三產融合發展突破了傳統畜牧業的發展模式,一方面作為農業重要的組成部分,畜牧業是其他各產業發展的基礎,畜產品的加工和產品的銷售服務的壯大必須以畜牧業為依托; 另一方面,畜產品加工等第二產業和特色餐飲、旅游業等第三產業的發展又可以促進第一產業的養殖業的發展。三產融合既可以正向地主動對畜牧產業結構進行調整以促進產業融合,也可以逆向地以產業融合發展為抓手引領畜牧產業結構的調整。二者互為補充,相互促進,共同發展[5]。通過三產融合能夠真正做到發展畜牧業“新產業、新業態”,培育畜牧業發展的 “新動能、新亮點”,最終形成畜牧業發展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新戰略”。

  1. 2 畜牧產業三產融合的方式

  1. 2. 1 縱向延伸 在畜牧產業三產融合的縱向延伸方面,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完善畜牧業“產+銷”產業鏈條,更高層次的要求是完善“種+養+加+銷”模式,即種養、畜產品加工和銷售或服務一體化發展。由于我國畜產品加工業起步較晚,貯藏、運輸、加工的畜產品加工體系不太完善,因此現階段我國畜牧業產銷一體化建設較為滯后,產銷連接不夠緊密[6],產業鏈條仍不夠高效和完整。延伸畜牧產業鏈條,是促進畜牧產業三產融合縱向發展的基本方式,也是畜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完善和延伸畜牧業生產產業鏈條,需要按照現代化農業生產的要求,在縱向上加快推進產加銷一體化發展,將畜牧業中的養殖、畜產品生產、貯存、加工、運輸、銷售的各個環節有機結合成一個整體,真正實現養殖戶和市場、城市和郊區、現代工業和畜牧業的無縫對接,建設現代化畜牧業產業體系,提高畜牧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1. 2. 2 橫向拓展 畜牧業作為基礎產業,不僅為人們提供了豐富的肉、蛋、奶等生產資料,還具有生態觀光、休閑旅游、文化傳承等潛在功能,這些特點在我國表現得更為明顯[7]。畜牧業三產融合的橫向拓展就是挖掘畜牧業的潛在功能,在充分理解畜牧業內涵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其文化功能、社會功能和服務功能,在橫向上提高畜牧業的附加產值,以橫向融合促進畜牧業潛在功能的發揮,最終帶動畜牧業發展,提高養殖戶收入。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注意文化和精神生活等方面的追求,對休閑旅游、了解農業和畜牧業生產等需求日益增加,為畜牧產業三產橫向融合發展,發揮畜牧業潛在功能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1. 2. 3 深度融合 畜牧產業的深度融合是指畜牧業三產融合發展時既要縱向延伸產業鏈,還要橫向拓展農業和開發農業的潛在功能。從更高層次和更廣的區域看,產業融合還包括地區間的產業協調發展,進而形成地區產業聯盟,最終形成大區域內的產業融合。畜牧產業的三產深度融合使區域和產業相互交叉、相互融合,是更深層次的產業融合,能顯著提升畜牧業產業整體發展水平。加快建設現代化大農業,要高度重視促進畜牧產業深度融合,這就需要從總體水平上系統地規劃畜牧業發展,以深度融合的思想籌劃畜牧業產業結構調整、優化和融合發展,避免畜牧業單向和孤立地發展。

  2 畜牧產業三產融合的模式

  畜牧業的三產融合根據融合方式和主導產業的不同可劃分為不同的類型[8]。

  2. 1 根據融合方式劃分

  2. 1. 1 農牧結合型 以畜牧業為主導的農牧結合型的產業融合模式是對農業內部的畜牧業和種植業等產業的有機整合[9]。例如,在實際生產中,養殖場一般位于較為偏僻的地區,因此可以選擇在養殖場周圍發展種植業。在養殖場周圍發展種植業,可以根據地區特色種植經濟作物,也可以種植飼料作物等,通過種植作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納養殖場產生的糞便排泄物,還能改善土地的肥力,同時也改善養殖場的動物防疫條件。以畜牧業為主導的農牧結合型的產業融合將產業融合與生態有機結合在一起,提高了農業內部各產業發展的統一性、協調性,促進了畜牧業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節約了養殖場污染處理費用。

  2. 1. 2 延伸產業鏈型 基于畜牧業的延伸產業鏈型的產業融合是指在發展畜牧業的基礎上引入畜產品加工和銷售,在縱向上延伸畜牧產業鏈,以此來提高畜產品附加值,提高畜產品的盈利水平[10]。畜牧業發展的傳統模式僅僅是單一地發展養殖業,這一模式容易受到市場等多種外界因素的沖擊,很難保證盈利水平。在畜牧業的基礎上發展畜產品加工和銷售,能有效地提高養殖戶的盈利水平和養殖熱情,同時也能幫助養殖戶抵御市場波動的沖擊。例如,發展“前店后廠”的養殖模式,即將養殖場和畜產品加工廠有機結合起來,自己加工和銷售,不經過其他環節,減少畜產品的市場流通成本,實現“產供銷”一條龍經營,在產品的加工階段實現價值增值。

  2. 1. 3 畜牧業與其他產業交叉型 該類型的發展模式主要指畜牧業三產融合的橫向拓展,通過與其他產業交叉融合發展,發揮畜牧業的潛在功能,充分挖掘畜牧業發展潛力。此類型的經典模式是“都市型畜牧業”和“生態觀光畜牧業”。“都市型畜牧業”和 “生態觀光畜牧業”是指在城市的郊區發展畜牧業,根據城市居民的需求為城市居民提供了解和體驗畜牧生產的機會,在畜牧養殖區設立專門的觀光區供居民參觀,此外還可以建立相應的特色飲食區供游客品嘗特色農家菜。在此過程中游客可以了解畜禽、對子女進行農業教育、品嘗特色飲食。這種畜牧業發展模式是在交流和體驗階段實現價值增值,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11]。

  2. 2 根據產業主導力量劃分

  2. 2. 1 畜牧業帶動型 這種發展模式是指以畜牧業為主導產業來推動產業融合。這種模式主要是在畜牧業發展的基礎上發展二三產業,在農村地區常見的是“自產自銷”模式,發展較為成熟的是“企業集團型”[12]。這種模式中以畜產品的生產為基礎,以加工和銷售為主體,將生產、加工、銷售、服務統一到相同的經營主體中。畜牧業帶動型的產業融合方式可以大幅度提升相應地區的畜牧業發展水平,增加農民的收入,提高市場競爭力。

  相關知識推薦:畜牧局職稱論文發表如何選刊

  2. 2. 2 二三產業帶動型 二三產業帶動型是指以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為主導帶動畜牧業的融合發展,在發展過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主要模式是龍頭企業帶動型。以所在地區實力較強的龍頭企業為主導,聯合畜牧養殖場或養殖戶形成密切配合的“產+加+銷”產業鏈條,由畜牧生產企業按雙方約定向龍頭企業提供畜產品,通過“龍頭”企業的加工和銷售實現產品走向市場的全部流程。在此過程中,作為主導力量的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大型企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大型企業在資金、技術儲備、市場維持與開拓等方面擁有雄厚的資源和實力,在發展中更容易形成品牌,帶動畜牧企業的發展,形成聯動效應,提高地區畜牧業的發展水平[13]。

  2. 3 畜牧產業三產融合模式比較畜牧業三產融合的模式有很多,各有利弊。通過整體分析,對各模式優缺點進行總結,見表 1。

  3 畜牧產業三產融合的發展途徑

  3. 1 加快畜牧業產業結構調整升級

  以農牧結合和生態畜牧業為導向,調整優化農業種養結構,加快發展綠色畜牧業,加大推進糧改飼進程,促進農林牧漁融合發展,加快構建“種養”一體化產業體系,提高畜牧業發展水平,因地制宜地優化農業中的農林牧漁業結構,促進畜牧業產業結構調整、升級。

  3. 2 延伸畜牧產業鏈條

  在發展畜牧業的基礎上適當引進加工業,促進畜產品初加工、精深加工、綜合利用加工、農村特色加工流通業和優勢產區產地批發市場發展,形成一條“人有我優,人優我精,特色發展”的特色發展道路,不斷延長畜牧業產業鏈條,提高畜產品的附加產值,提高畜牧業產業化發展水平。

  3. 3 拓展畜牧業多種功能

  推進畜牧業與文化、教育、休閑旅游等產業深度融合,拓寬畜牧業發展道路,促進畜牧業的橫向發展。基于地方特色,積極發展多種形式的特色飲食、農家樂,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與旅游風景區相融合,建設有特色、吸引人的旅游風景區,讓游客在休閑旅游的同時感受畜牧業、了解畜牧業,充分發揮畜牧業的潛在功能,實現文化、休閑旅游、農業教育一體化發展。此外,根據不同地區的發展特點,還可以合理開發一些與畜牧業相關的旅游產品,如雞雛標本等,推進畜牧文化教育的發展。

  3. 4 發展畜牧業新型業態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新技術業開始應用到畜牧業生產中。發展畜牧業新業態離不開互聯網等現代科技的支撐。實施“互聯網+”畜牧業行動,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畜牧業生產、經營、管理和服務等各個生產過程中,提高畜牧業生產和產業發展的各個環節的信息化水平。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真正實現與外界的無縫對接,探索畜產品個性化定制服務等新型業態。

  3. 5 引導產業集聚發展

  畜牧業產業融合的最終目標就是引導產業集聚發展,實現畜牧業的產業化發展。畜牧產業的集聚發展,需要創建畜牧業產業化示范基地,完善產品的配套服務,形成畜產品集散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和展銷中心,加快地區特色畜產品和農村土特產品牌建設,依托農業科技園區和科研院校,促進畜牧業產業集群發展[14]。在更大范圍內,努力尋找合作伙伴,形成地區產業聯盟,以減少市場競爭對手,將“對手”發展為 “盟友”,促進本地區畜牧業產業融合發展,帶動區域聯動發展,實現區域畜牧業產業化優化和升級。

  4 促進畜牧業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建議

  4. 1 畜牧產業中第一產業的發展

  作為畜牧產業融合的基礎產業,畜禽養殖的發展要配合其他產業的發展,絕不能跟風式盲目發展,在發展過程中要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堅持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快飼料作物種植、飼料原料加工和生產、畜禽養殖等現代技術的發展,綜合運用各種信息技術,提高第一產業科技含量,逐步構建區域養殖體系和標準,依托現代信息技術打造“互聯網+”現代畜牧業生產技術體系,對生產全流程實施監測,堅持問題導向,共同促進現代化大農業建設。

  4. 2 畜牧產業中第二產業的發展

  在大力發展畜禽養殖的同時,要綜合采取多種措施促進畜牧業產業融合,將各產業有機結合成一個整體。大力發展畜產品加工,加強畜禽及畜產品的銷售以及在這些生產過程中儲存、運輸、產品再加工等流程的畜禽產業體系的構建,對于發展水平高和產業發展較為完備的地區,大企業是三產融合重要的載體和平臺,依托大型企業,能促進畜禽養殖行業快速穩定的發展。對于發展水平低的落后地區,要注意發揮中介組織的作用,中介組織包括農民專業合作社供銷社以及各種技術協會等,在經濟不發達地區要充分發揮中介組織的作用,補齊農民在信息、技術和資金方面的短板,逐步提高第二產業在畜牧產業鏈中的地位,充分利用和配置各種生產要素和資源,保護農民利益,提高農民收入。

  4. 3 畜牧產業中第三產業的發展

  畜牧業產業融合發展還需要借助一定的載體和平臺,從區域水平看,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科技園區、返鄉創業園是集聚資金、科技、人才、項目的重要平臺,要充分利用這些園區發展休閑旅游、畜產品加工和農村電商等新產業、新業態。

  5 小結

  畜牧業三產業融合是畜牧業產業化必由之路,也是畜牧業產業結構調整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內容,需要從頂層設計出發,充分考慮到地方特色和差異,不能搞“一刀切”,要走特色化的發展道路,發展優勢經濟。畜牧業三產融合發展要依托農業發展,注意惠及廣大農民,提高廣大農民的收入,不斷創新發展模式,促進畜牧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通過畜牧業三產融合發展,促進畜牧產業結構調整,加快畜牧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步伐,在更廣大的區域內實現地區協同發展,最終實現畜牧業產業化升級,實現農業的現代化。——論文作者:李洋洋,賈玉川,賈永全*

  參考文獻:

  [1] 趙霞,韓一軍,姜楠.農村三產融合: 內涵界定、現實意義及驅動因素分析[J].農業經濟問題,2017,38 ( 4) : 49-57,111.

  [2] 孫潔.農業三產融合來了 解讀《關于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J].中國農村科技,2016( 3) : 24-27.

  [3] 郎永祥,郎楠.淺談松桃生態畜牧業融合發展與模式創新[J].中國畜禽種業,2016,12( 11) : 7-9.

  [4] 李小靜.農村“三產融合”發展的內生條件及實現路徑探析[J].改革與戰略,2016,32( 4) : 83-86.

  [5] 姜長云.創新引領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J].中國農村科技, 2015( 11) : 15.

  [6] 馬有祥.大力推進結構調整加快畜牧業轉型升級[J].農村工作通訊,2016( 11) : 32-34.

  [7] 張天佐.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中央一號文件解讀) [J].中國果業信息,2016,33( 2) : 3.

  [8] 路征.第六產業: 日本實踐及其借鑒意義[J].現代日本經濟, 2016( 4) : 16-25.

  [9] 張首魁.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路徑探討[J].理論導刊,2016( 5) : 68-71.

  [10] 孔祥智,周振.發展第六產業的現實意義及其政策選擇[J].經濟與管理評論,2015,31( 1) : 98-103.

  [11] 姜長云.日本的“六次產業化”與我國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J].農業經濟與管理,2015( 3) : 5-10.

  [12] 韓俊文,丁 森 林. 畜 牧 經 濟 管 理[M]. 北 京: 中 國 農 業 出 版社,2003.

  [13] 安寧.以科技創新驅動畜牧業轉型升級[J]. 畜 牧 獸 醫 雜 志, 2017,36( 2) : 29-31.

  [14] 龔晶.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J].蔬菜,2016( 3) : 1-5.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