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新疆畜牧養殖經濟效益與碳排放脫鉤關系的實證研究

發布時間:2021-12-11所屬分類:農業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 要 黨的十八大提出 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 新疆作為我國五大牧區之一, 研究畜牧養殖業發展質量效益, 對第一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畜牧養殖經濟效益與碳排放動態關系的研究作為檢驗畜牧養殖業發展質量效益的前提和重點。 因

  摘 要 黨的十八大提出 “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 新疆作為我國五大牧區之一, 研究畜牧養殖業發展質量效益, 對第一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畜牧養殖經濟效益與碳排放動態關系的研究作為檢驗畜牧養殖業發展質量效益的前提和重點。 因此, 筆者根據 1997 年以來新疆畜牧業增加值作為衡量經濟效益指標, 根據 9 類反芻動物腸道發酵和糞便排放所產生的溫室氣體作為衡量碳排放指標, 并利用 Tapio 脫鉤模型, 探討新疆畜牧養殖經濟效益與碳排放的脫鉤情況, 并對其脫鉤狀態進行分析。 結果表明: (1) 新疆畜牧養殖碳排放量由 1997 年的 649. 71 萬 t 增加到 2014 年的 747. 33 萬 t, 增幅 15. 03% , 年均增長 0. 83% , 呈現 “持續上升 - 快速下降 - 緩慢上升” 3 階段特征。 碳排放量和碳排放結構空間差異明顯; (2) 新疆畜牧養殖經濟效益與碳排放呈現 “弱脫鉤平穩 - 擴張負脫鉤與強負脫鉤交替 - 強脫鉤轉型” 的演進關系, 以弱脫鉤、 強脫鉤為主。 據此, 提出相應建議。

新疆畜牧養殖經濟效益與碳排放脫鉤關系的實證研究

  關鍵詞 碳排放 時空差異 Tapio 脫鉤模型 低碳經濟 畜牧養殖經濟效益 新疆

  0 引言

  近年來氣候變暖所導致的高溫熱潮、 暴雨連連、 旱災、 沙塵暴頻發事件的概率持續增加, CO2 是造成該現象的源頭之一, 因此, 發展低碳綠色經濟、 發展節能減排成為全球關注的熱點。 2015 年 12 月 12 日, 195 個締約方在巴黎達成了新的全球氣候協議——— 《巴黎協議》, 提出努力將氣溫升幅限制在 1. 5℃ 的目標。 農業碳排量介于電熱生產和尾氣之間, 成為第二大排放源, 占我國碳排放總量的 17% , 畜牧業作為農業和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引領農業現代化和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性和基礎性產業,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 (FAO) 報告, 畜牧業排放的溫室氣體占全球的 14. 5% 。 因此, 如何做到畜牧養殖業經濟效益增長的同時, 能較好的減緩碳排放, 成為 “低碳綠色畜牧業” 和 “綠色生態安全畜產品” 發展面臨的重要問題。 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 “健康中國” 愿景, 強調行業節能減排低碳發展, 找準畜牧養殖業經濟效益和碳排放的動態變動軌跡, 這對實現畜牧業發展和生態環境雙贏、 應對全球新的畜牧業科技革命意義重大。

  鑒于此, 大量學者對畜牧養殖碳排放進行研究, 劉哲等[1] 、 陳瑤等[2] 、 朱寧等[3] 、 鄒潔等[4] 、 於江坤等[5] 、 左志平等[6] 、 徐哲[7]分別從牲畜溫室氣體測算、 畜牧業溫室氣體排放效率、 畜禽廢棄物處理對環境效率的影響、 畜牧業碳排放影響因素、 養殖業溫室氣體減排措施、 養殖戶低碳養殖行為決策、 畜牧業可持續發展等多方面進行研究。 在此基礎上, 部分學者對畜牧養殖碳排放與其經濟變量關系展開研究, 蘇洋[8] 、 田素妍等[9] 、 潘丹等[10] 、 孟祥海等[11]分別利用脫鉤模型、 經濟計量模型、 脫鉤評價模型、 EKC 模型分析畜牧養殖碳排放與經濟發展水平關系, 協整分析、 回歸分析法、 VAR 自回歸模型也被應用于分析碳排放與經濟變量關系研究中。 目前關于經濟效益與碳排放關系的研究還比較少, 田云等[12] 、 李金才等[13] 、 管明等[14]分別對凈碳效益與經濟效益、 生態農業模式與經濟效益、 農業效益與金融政策關系進行研究。 未來 10 年畜牧養殖業將實現重大戰略轉型, 在農業中率先實現現代化, 成為保障糧食安全和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支柱產業, 成為促進國民經濟協調發展的基礎性產業。 新疆作為我國重要的畜牧業養殖基地, 在保證我國牛羊肉消費需求的同時, 產生的碳排放對生態平衡造成威脅, 加上新疆干旱、 半干旱氣候因素, 生態系統一旦破壞則不可逆。 在 “健康中國”、 “生態文明” 愿景下, 研究新疆畜牧養殖經濟效益與碳排放關系, 對推動節能減排、 考核畜牧養殖業發展質量效益意義重大。

  1. 3 數據來源及處理

  研究中牛、 馬、 驢、 騾、 駱駝、 豬、 山羊、 綿羊、 家禽等牲畜年底存欄量和出欄量、 畜牧業增加值數據來源于 《新疆統計年鑒》 (1997—2015)。 考慮到牲畜飼養周期存在顯著差異, 本文參照閔繼勝等對牲畜年均飼養量測算方法, 對出欄率大于或者等于 1 的豬、 家禽和出欄率小于 1 的牛、 羊、 馬、 驢、 騾、 駱駝等分別采用 (4) (5) 公式計算年均飼養量。 計算公式為:

  年均飼養量 = 年均生長周期 × 年出欄量/ 365 (4)

  年均飼養量 = (上年末存欄量 + 本年末存欄量) / 2 (5)

  參考胡向東等對出欄率大于或等于 1 的豬和家禽年均生長周期研究結果, 取值分別為 200 d、 55 d。為剔除價格變動的影響, 以 1997 年價格為基準, 采用 GDP 可比價進行折算。

  2 實證結果分析

  2. 1 碳排放總量分析

  根據公式 (1) 測算 1997 ~ 2014 年新疆畜牧養殖碳排放, 如表 3 所示。 結果顯示, 新疆畜牧養殖碳排放呈現 “持續上升 - 快速下降 - 緩慢上升” 3 階段特征: 1997 ~ 2006 年為持續上升階段, 由于中央政府加大對 “三農問題” 的重視力度, 并進行大力扶持, 加上養殖業是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 導致牲畜養殖數量持續增加。 2007 ~ 2011 年為快速下降階段, 2008 年碳排放量下降速度最快, 為 - 15. 05% , 碳排量為 722. 27 萬 t, 主要歸因于新疆天然草原出現不同程度的退化, 產草量嚴重下降, 使得牲畜養殖成本增加, 從而大量牧民發生轉移。 2012 ~ 2014 年為緩慢上升階段, 主要歸因于 2012 年國家一號惠農政策和農業投入加大, 激發了牧民養殖激情, 牲畜養殖數量逐漸增長。

  糞便排放是近 18 年新疆畜牧養殖碳排放最主要的碳源, 占比一直維持在 60% 以上, 由 1997 年的 400. 36 萬 t 增加到 2014 年的 474. 19 萬 t, 增加了 73. 83 萬 t, 年均增長 1. 01% , 由于加強糞便管理、 建立沼氣池等工程來儲存和收集糞便排放的 CH4 和 N2O, 將糞肥直接或間接的損失降低到最低, 從而導致糞便排放產生的碳排放增幅不大。 腸道發酵所產生的碳排放是新疆畜牧養殖碳排放的另一重要碳源, 碳排量由 1997 年的 249. 35 萬 t 增加到 2014 年的 273. 14 萬 t, 增加了 23. 79 萬 t, 年均增長 0. 54% , 主要受畜牧業內部結構性調整, 畜牧養殖年出欄量、 年末存欄量和相應采食飼料的質量和數量在緩慢上升, 從而使腸道發酵碳排量相應的增加。

  2. 2 碳排放強度分析

  由 1997 ~ 2014 年新疆畜牧養殖業單位增加值能耗量趨勢來看 (圖 1), 總體呈下降趨勢, 由 1997 年的 12. 91t / 萬元增加值下降到 2014 年的 2. 00t / 萬元增加值, 下降了 10. 91t / 萬元增加值, 年均下降 11. 59% , 急劇下降趨勢明顯。 得益于將牲畜糞便、 尿液等資源合理的利用和分配, 以及依靠科技創新和改善條件, 增加單位 CO2 排放的畜牧養殖經濟效益, 采取的一系列切實可行措施, 為可持續發展之路奠定基礎。 2006 年單位增加值能耗量發生極度上升, 原因為畜牧養殖增加值由 2005 年的 103. 3 億元下降到 2006 年的 81. 89 億元, 而碳排放量由 2005 年的 870. 91 萬 t 增加到 874. 42 萬 t, 造成單位增加值碳排放增加。

  2. 3 新疆畜牧養殖碳排放空間差異

  2014 年新疆各地 (州、 市) 畜牧養殖碳排放量差異顯著, 見表 4, 位居前三的有喀什地區、 伊犁州直屬縣和阿克蘇地區, 碳排量依次為 139. 27 萬 t、 126. 97 萬 t 和 80. 68 萬 t, 3 個地區碳排量之和占新疆畜牧養殖碳排放總量的 44. 15% 。 后三位為克拉瑪依市、 烏魯木齊市和博爾塔拉自治, 3 個地區碳排放量之和為 30. 93 萬 t, 占新疆畜牧養殖碳排放總量的 3. 94% , 克拉瑪依市僅為喀什地區的 1 / 86。 從碳排放結構來看, 除吐魯番地區畜牧養殖碳排放主要源于腸道發酵外 (66. 06% ), 其他 13 個地 (州、 市) 畜牧養殖碳排放主要源于糞便排放。

  2. 4 脫鉤結果分析

  根據公式 (2) (3) 計算 1997 ~ 2014 年新疆畜牧養殖經濟效益和碳排放之間的脫鉤彈性指數和脫鉤指數, 見表 5。

  由表 5 可見: “九五” 規劃以來新疆畜牧養殖經濟效益與碳排放呈現出 “弱脫鉤平穩 - 擴張負脫鉤與強負脫鉤交替 - 強脫鉤轉型” 的演進關系, 以弱脫鉤、 強脫鉤為主。 具體可分分為 3 個階段: 第一階段, 圖 2 1997 ~ 2014 年新疆畜牧業增加值增長率和碳排放增長率 1997 ~ 2002 年處于弱脫鉤狀態。 該階段效率有所提高, 經濟效益增長的速度明顯快于碳排放增長的速度, 畜牧養殖經濟效益與碳排放變化存在一定的同步關系。 主要是由于畜牧業結構調整, 加上我國肉類消費一直在消費結構中占主導地位, 新疆作為重要的畜牧業養殖基地, 以山羊、 綿羊、牛、 豬等為代表的主要畜產品需求增加, 促進了畜牧養殖經濟效益較快增長的同時也增加了碳排放。 第二階段, 2003 ~ 2006 年處于波動階段。 該階段畜牧養殖碳排放一直處于上升態勢, 但增速逐步放緩, 而畜牧養殖經濟效益經歷了 “增加 - 減少 - 增加” 的歷程, 除 2004 年外碳排放增速明顯快于同期經濟效益發展速度, 導致短短 4 年內出現了擴張負脫鉤、 弱脫鉤和強負脫鉤 3 種脫鉤類型, 反映了新疆畜牧業減排壓力較大, 減排任務任重而道遠。 第三階段, 2007 ~ 2014 年處于強脫鉤轉型階段。 該階段新疆畜牧業碳排放與經濟效益的關系以強脫鉤為主, 兼有弱脫鉤。 由于新疆畜牧養殖技術快速提高, 畜牧業結構向多元化發展, 使畜牧養殖經濟效益進入快速增長時期, 但同期畜牧養殖數量明顯減少, 使畜牧養殖產生的碳排放明顯降低, 再加上該段時期政府加強節能減排考核工作、 合理的糞便管理方式和規;B殖, 使得畜牧養殖經濟效益與碳排放關系以強脫鉤狀態為主。

  相關知識推薦:重慶畜牧獸醫職稱評審新條件有哪些呢

  從新疆畜牧業增加值增長率和碳排放量增長率變化趨勢來看 (圖 2)。 除 2005 年和 2006 年外, 畜牧業增加值增長率一直高于碳排放增長率, 并且畜牧業增加值增長率和碳排放增長率呈現 “趨同 - 相反 - 趨同” 演進關系。 表明新疆畜牧養殖經濟效益對碳排放依賴程度逐漸減弱, 但依賴關系依舊存在, 主要原因是處于經濟轉型中后期, 畜牧養殖作為新疆農業發展的重要產業, 要想走低碳畜牧經濟發展、 綠色畜牧業道路, 未來畜牧養殖業減排工作仍然需要大力踐行。

  3 結論及建議

  3. 1 結論

  (1) 2014 年新疆畜牧養殖碳排放量為 747. 33 萬 t, 相比 1997 年增加了 97. 62 萬 t, 年均增長 0. 83% , 呈現明顯的 “持續上升 - 快速下降 - 緩慢上升” 3 階段特征。 其中, 腸道發酵、 糞便排放分別產生 273. 14 萬 t、 474. 19 萬 t 的碳排放量。 碳排放強度總體呈下降趨勢, 由 1997 年的 12. 91t / 萬元增加值下降到 2014 年的 2. 00t / 萬元增加值, 下降了 10. 91t / 萬元增加值, 年均下降 11. 59% 。 主要得益于畜牧養殖業結構性調整和養殖技術升級, 從而使畜牧養殖經濟效益的質量和速度得到快速提高。

  (2) 2014 年新疆各地 (州、 市) 畜牧養殖碳排放量差異顯著, 喀什地區碳排放量最高 (139. 27 萬 t), 克拉瑪依市碳排放量最低 (1. 62 萬 t), 兩者相差 85. 97 倍。 碳排放結構來看, 除吐魯番地區畜牧養殖碳排放主要源于腸道發酵外 (66. 06% ), 其他 13 個地 (州、 市) 畜牧養殖碳排放主要源于糞便排放。

  (3) 1997 ~ 2014 年間新疆畜牧養殖經濟效益與碳排放呈現出 “弱脫鉤平穩 - 擴張負脫鉤與強負脫鉤交替 - 強脫鉤轉型” 的演進關系, 以弱脫鉤、 強脫鉤為主。 1997 ~ 2002 年處于弱脫鉤狀態, 該階段效率有所提高; 2003 ~ 2006 年處于波動階段, 該階段處于一種不理想的狀態; 2007 ~ 2014 年處于強脫鉤轉型階段, 該階段以強脫鉤為主, 兼有弱脫鉤, 處于一種理想的狀態。

  3. 2 建議

  根據研究結果和新疆畜牧養殖自身情況, 如何在提高畜牧養殖質量效益為中心, 走綠色發展、 可持續發展之路, 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 加強畜禽糞便污染制度建設和管理, 增強養殖戶的低碳環保意識。 根據 《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管理辦法》 和 《畜禽養殖業污染物排污標準》 加強畜禽糞便全過程管理, 通過沼氣池工程和建立糞便收集池對畜禽糞便的合理收集和處理, 防止糞便大量露天堆積、 隨意播散和廢渣滲漏, 實現畜禽糞便達標排放; (2) 通過對畜牧養殖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 降低畜牧養殖碳排放。一是利用微生物通過代謝過程分解畜禽糞便中的有機物, 代替化肥作為農家肥直接入田。 二是通過將畜禽糞便干燥化后用作飼料加工原材料。 三是將畜禽糞便經發酵成為清潔能源, 并將最終剩下的沼渣和沼液作為飼料的添加劑; (3) 科學合理的養殖場選址是治理畜禽糞便污染的前提。 養殖場應建立在遠離城區、 居民生活區、 村莊的地方, 在保證對水資源、 空氣資源不污染的前提下, 又要建立與養殖規模相符合的糞便處理配套設施。 (4) 加快防污技術改造, 引進國外先進養殖設備和技術, 促使畜牧養殖經濟效益占據優勢。 一是加大對畜禽糞便污染處理技改的資金投入, 提高排污效率。 二是注重新技術創新, 提升節能減排的實力, 降低畜牧業生產的碳排放, 為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撐。——論文作者:冉錦成1 , 蘇 洋1※ , 胡金鳳2 , 汪晶晶1

  參考文獻

  [1] 劉哲, 邴龍飛, 劉曄. 基于 IPCC 方法的區域牲畜溫室氣體排放研究———以沈陽市為例. 環境科學與技術, 2013, S1: 377 ~ 381

  [2] 陳瑤. 基于 DEA 的我國區域畜牧業溫室氣體排放效率評價研究. 黑龍江畜牧獸醫, 2016, (8): 41 ~ 44

  [3] 朱寧, 秦富. 畜禽廢棄物處理對規模養殖環境效率的影響———基于蛋雞糞便處理的視角. 中國環境科學, 2015, (6): 1901 ~ 1910

  [4] 鄒潔, 項朝陽. 中國大陸畜牧業環境效率測算及影響因素研究. 環境污染與防治, 2016, (1): 90 ~ 96

  [5] 於江坤, 蔡麗媛, 張驥, 等. 養殖業溫室氣體排放的影響因素及減排措施. 家畜生態學報, 2015, (10): 80 ~ 85

  [6] 左志平, 齊振宏, 鄔蘭婭. 碳稅補貼視角下規模養豬戶低碳養殖行為決策分析. 中國農業大學學報, 2016, (2): 150 ~ 159

  [7] 徐哲, 張軍民. 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 促進我國畜牧業可持續發展. 農業科技管理, 2016, (1): 29 ~ 31, 96

  [8] 蘇洋, 馬惠蘭, 李鳳. 新疆農牧業碳排放及其與農業經濟增長的脫鉤關系研究. 干旱區地理, 2014, (5): 1047 ~ 1054

  [9] 田素妍, 鄭微微, 周力. 中國低碳養殖的環境庫茲涅茨曲線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資源科學, 2012, (3): 481 ~ 493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