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7-01所屬分類:農業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目前,我國社會經濟整體發展快速,相比而言,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較為緩慢,主要原因是農村集體產權不明,對農村經濟發展造成嚴重制約。因而,改革農村集體產權制度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為此,對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意義進行了闡述,分析了影響農村集體
[摘要]目前,我國社會經濟整體發展快速,相比而言,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較為緩慢,主要原因是農村集體產權不明,對農村經濟發展造成嚴重制約。因而,改革農村集體產權制度引起社會廣泛關注。為此,對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意義進行了闡述,分析了影響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壯大農村集體經濟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產權改革;集體經濟;農村發展
我國大部分農村的經濟基礎較為薄弱,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相對遲緩,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成為當前改革面臨的重要問題。實施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各地要與本地實際相結合,因地制宜做好改革工作,保證各項改革穩步實施,從而促進農村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
1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現實意義
當前,在農村中推行的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是指在農村集體所有制情況下,對農村集體資產實行股份合作形式,分配給農民,將農民進行身份轉換,成為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股民“,從而獲得”分紅“,獲取一定的資產收益,以促進農民收入提高,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整體上看,農村經濟發展滯后,城鄉差距更加明顯,農村資源沒有充分利用,農村集體經濟效益不高等問題十分突出。因此,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對于促進農村發展極具現實意義。
1.1有利于轉變農業經營方式
由于農村家庭承包責任制度的推出,“家庭”成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基本單元,在家庭經營模式下,原有的農村集體組織領導下的統一經營模式改變為以家庭為主的分散式經營模式,雖然土地仍歸農村集體組織所有,但經營權卻由家庭支配。家庭經營模式在促進經營效率提高的同時,也存在著不利的一面,由于經營方式較為分散,社會化大生產模式難以得到推進,從而影響農業經營效率進一步提升。在這種情況下,就必須對農業經營方式進行變革,將現代生產技術與現代化農業生產設備運營在農村集體經濟中,更好地推進農業經濟的發展。保障農民的基本權益不受侵犯,實施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非常必要,這與當前的市場規則十分契合,符合經濟運行規律,并有利于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管理能力進一步提升。
1.2有利于雙層經營體制更趨于完善
家庭經營模式下,農村實行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它在改革之初發揮的作用十分突出,由于家庭經營模式的出現,將傳統的農村“大鍋飯”打破,調動了農戶生產積極性,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然而,其弊端也逐步顯現,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職能十分弱化,村集體組織對農戶的生產經營情況缺乏掌控,難以保證經營的統一性。同時,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優勢難以發揮,集體經濟發展缺乏后勁,與農村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不相匹配。農村改革的推進,找準了“產權”這一突破口,農村集體經濟找到一條發展新路,促進了雙層經營體制的統一,使這一制度更加完善。
1.3有利于進一步激發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活力
在以家庭為主體的農村經營體制下,由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管控能力不強,部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對旗下資產沒有產權概念,權屬不清、資產被侵占、流失現象嚴重,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造成嚴重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名下所擁有的產權進行確權登記意義十分重要,也非常迫切。通過產權確認,明確產權關系,有利于維護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合法權利。因而,可以進一步激發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活力。通過明確產權歸屬,有利于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正確利用產權,做好資產流轉工作,防止產權流失,保障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利益,促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
相關期刊推薦:《農村經營管理》創刊于1989年,是一本面向農村合作經濟經營管理領域的行業性期刊。一直是農業部經管司、經管總站、農業產業化辦公室指導工作的重要窗口,各級農經管理部門開展工作的參謀助手。設有:政策法規、專家論壇、理論探討、地方領導筆談、農經焦點、土地承包管理、農民負擔管理、財務與資產管理等欄目。
2制約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影響因素分析
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受多方面因素限制,除了自然條件外,以下因素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有著極大制約:
一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職能較弱。農村經過幾十年的家庭承包經營制度后,家庭在農村經濟中的地位日益增強,擁有土地承包經營權,而且經營權限較長。而土地所有權雖屬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所有,但由于所有權與經營權相分離,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對農戶并沒有約束力,大部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職能較弱,經濟基礎較差,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緩慢。
二是農村產業基礎薄弱。農業是我國產業發展的基礎,然而,在實踐中,農業發展動能不足,發展缺乏后勁,沒有形成健全的農業產業化經濟體系。我國雖然擁有現代化農業生產裝備及先進的農業技術,但投入到農業經營管理中的比例較低,農業勞動仍然以人工為主,農業技術較為原始,農業生產效率不高,投入多收益低的問題沒有根本解決,影響著農業投入的積極性,由此形成惡性循環,導致農業產業基礎難以增強。
三是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存在人才不足的問題。由于農村難以留住農民,農村勞動力外流現象嚴重,許多農民到城鎮打工,甚至移居城鎮,脫離了農村,導致一部分空殼村出現,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造成極大影響。由于農村勞動力外出,而能農村留守人員以老弱婦幼諸多,這些人的文化水平較低,勞動力不足,耕種模式老套,新技術在農業中得不到推廣應用。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缺乏“領頭人”,缺乏勞動力,更缺少發展人才,成為制約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的關鍵因素。
四是農村集體經濟組織領導力不強。自實行家庭承包制以來,農村集體經濟的職能日益縮減,村組織的凝聚作用逐步下降,村干部的號召力與威信在村民心中逐步淡化,村干部的服務意識弱化,帶頭作用不明顯,對農村村集體經濟發展帶來極大影響。同時,村民的集體觀念也逐步淡散,參與村務管理的積極性不高,對農村集體公益事業不熱心,利己思想嚴重,侵占集體利益的事件時有發生,導致集體經濟受到影響。
3推行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發展農村經濟的具體措施
3.1以產權制度改革為突破口,強化基層組織管理職能
要保證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穩步推行,就應當充分發揮基層組織的管理職能,做好組織工作,將政策落實到位。一是要摸清家底。要對農村集體產權進行全面清理,開展核查,做好登記,建立資產臺賬,摸清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資產總量、結構與分布狀況,為產權制度改革打好基礎。二是做好確權登記工作。確權登記是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重點,也是推進農村經濟發展的突破口,要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產權做好確認工作,對農村集體經濟資產進行明確界定,對農戶身份與承包面積進行精準確認,為股權分配與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提供法律依據。三是精準選擇產權改革模式。要對本地資產與資源特色進行分析,因村施策,選擇與本地改革相適應的選擇合作社合作模式,穩妥推進產權改革。在此改革中,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要發揮主導作用,強化管理職能,在產權制度改革中把握主動,做好改革宣傳與確權登記等基礎工作,在股權合作方式選擇中做好多方溝通、協調,處理好村內各種關系,選擇有利于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推進農村集體經濟快速發展。
3.2拓寬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渠道,夯實產業基礎
對于大多數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來說,發展的路徑都比較單一,主要是受到農村自然經濟條件限制,農村基礎比較薄弱,發展渠道相對有限,主要依賴于土地資源與區域優勢,加之資金不足,從而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帶來極大影響。針對這一現狀,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要在農村確權的基礎上,對當地的資源與區位進行綜合分析,為實現農村集體經濟持續增長選擇有利于農村發展的獨特模式。為此,可以從如下幾點抓起:一是做好鄉村規劃,對農村發展進行綜合布局,實行鄉村、城鄉發展一盤棋,對土地資源進行綜合利用,解決城鎮土地不足與農村土地荒閑的問題,使農村土地資源價值得到最佳利用。二是統籌產業布局,助推城鄉一體化發展。要以縣域經濟為主體,對縣域產業進行統籌布局,使產業發展綜合平衡,支持鄉村集體經濟快速發展。要充分利用好建制鎮、示范社區的輻射功能,對周邊村鎮起到帶動作用,吸引資源向這類區域靠攏。同時,將騰出來的閑置土地進行綜合開發,做好統籌利用,統一經營管理。三是要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要對農業基礎設施進行整修,提升檔次,建立高標準農田,促進農業基礎產業升級。同時,要引入農業科技,加大對農業的投入,推廣現代農業。要引入農業化運營企業,對農業土地進行集約化經營,解決農戶分散經營、效率低下的問題。四是要做好外引內聯工作,拓寬農村經濟發展渠道。農村發展資金缺乏,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可以通過對外招商,引入工業、農業加工與種植企業,聯合種養殖經營能手,為農村發展注入資金,助推農村集體經濟發展。
3.3解決人員外流問題,抓好農村經營人才培育工作
農村人員外流對農村經濟發展有著極大影響,如何將外流人員吸引回來,關鍵有賴于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只有農村集體經濟實力壯大了,村民的就業渠道解決了,才能保持農村集體經濟步入良性循環的發展軌道上來。因此,應當大力推行美麗鄉村建設,加強農村基礎配套設施建設,以重點鄉村為依托搞好農村配套服務。如建立綜合性學校、醫院、居民區環境建設,消減城鄉差距,讓農村能夠吸引人才入駐,留住本村人員。同時,要加大宣傳工作,吸引本土人才回鄉創業,就地解決村民的就業問題。此外,還應做好農業經營人才培訓工作,培育一批種植、養殖大戶或能手,在農村起到帶著作用;培育一批農業經營專家,在農村經營管理中為農民提供指導,組織農業產品營銷工作,為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助力。
3.4發揮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作用,實現經營模式創新
在農村發展過程中,單靠個體的能力無法保證農村經濟建設目標實現,必須對農村集體資源進行充分整合,聚合多方力量助推農村發展。為此,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要以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為契機,與多種經濟主體進行對接,推進混合式合作,發揮好資源優勢,引入項目與發展資金,促進現代農業產業化發展。在此過程中,農村黨組織要發揮引領作用,主動參與,做好牽線搭橋,引入多種經濟體,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幫助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創新經營模式,推動農村集體經濟全面發展。
4結語
現階段,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對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也是改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模式的關鍵。各地要以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為突破口,因村施策搞好確權改革工作,保障農民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合法權益,夯實農業產業基礎,推進農村社會經濟全面發展。——論文作者:王燦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