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6-30所屬分類:農業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農業生態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對于提升農村建設工作、農業產業發展與旅游產業開發之間的協同程度具有重要意義,由此可見,區域政府部門及農業生態旅游項目開發與管理主體,有必要對農業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路徑做出探索。文章在對農業生態旅游發展模式的
摘要:農業生態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對于提升農村建設工作、農業產業發展與旅游產業開發之間的協同程度具有重要意義,由此可見,區域政府部門及農業生態旅游項目開發與管理主體,有必要對農業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路徑做出探索。文章在對農業生態旅游發展模式的合理選擇做出分析與論述的基礎上,對農業生態旅游經濟可持續發展保障措施進行了研究與探討。
關鍵詞:農村經濟;農業生態旅游;持續發展;發展路徑
一、農業生態旅游發展模式的合理選擇
在推進農業生態旅游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農業生態旅游項目開發與管理主體需要了解農業生態旅游發展模式,并根據自身情況對農業生態旅游發展模式進行合理選擇或者綜合運用,從而確保農業生態旅游項目能夠發揮出當地旅游資源所具有的優勢,并為農業生態旅游項目吸引力的提升創造良好條件。具體而言,農業生態旅游發展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幾種:一是觀光園模式。這種模式將苗木花卉、瓜果蔬菜等具有觀賞價值或者能夠提供采摘體驗的農作物作為開發農業生態旅游項目的核心資源,其發展前提為旅游地特定農作物種植具有較長的發展歷史、旺盛的市場需求,政府或者產業帶頭人所發揮的主導作用,對于推動這種形式的旅游項目形成集聚效應具有重要意義。當然,這種發展模式不僅對農作物特色與質量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而且也對農戶所具有的服務意識與服務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二是農家樂模式。這種模式下的經營主體往往為農戶個體,其服務形式包括農家特色文化活動以及餐飲等,而為消費者提供農家體驗,則是這種發展模式最為核心的競爭力,也正因為如此,基于這種模式的農業生態旅游項目需要具備原真性的特征,從而對鄉村生活原本的精神文化面貌以及農業生態等進行呈現;三是農業科技園模式。隨著現代技術與農業生產的緊密結合,現代農業生產呈現出了設施日益完善、技術日益成熟與先進的特征,在此背景下,農業科技園模式呈現出了良好的發展機遇。這種發展模式能夠集觀光、體驗以及科普宣傳為一體,當然也要求農業生態旅游項目開發主體在項目建設中進行極大的資金投入、科技投入,并避免出現項目特色單一以及服務內容有限等問題;四是農業產業園。這種農業生態旅游發展模式以具有較大規模的農業產業為基礎,旅游項目是農業產業的延伸,農業在項目開發中的主體地位十分明顯,由此可見,這種發展模式呈現出了更為明顯的“以農帶旅”特征。當然,這種發展模式更為適用于農業產業發展基礎好、產業融合能力較強的地區。另外,農業生態旅游發展模式還包括修心農莊模式、田園體驗模式等,在對這些模式進行選擇的過程中,農業生態旅游項目開發與管理主體需要對當地旅游資源以及開發力度做出考慮,從而提升模式選擇工作的合理性,為農業生態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二、農業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保障措施
(一)完善農業生態旅游交通體系
雖然許多農村地區具有優質的農業生態旅游資源,但是受制于交通體系的影響,這些農業生態旅游資源無法得到充分的開發或者難以完全展現出自身所具有的經濟價值,因此,在推進農業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對旅游地交通體系進行完善至關重要。具體而言,首先,區域政府部門需要以激發農業生態旅游發展活力為出發點,圍繞農業生態旅游景點做好交通規劃工作。在此過程中,區域政府部門需要重視通過強化機場擴建工作來擴大機場規模,并通過提升機場特別是國際機場在交通體系中的地位,為國內外航運能力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礎。與此同時,區域政府部門有必要與鄰省強化省際合作,共同完善公路、鐵路等交通路線,從而強化規模效應,推進省際交通體系與農業生態旅游實現協同發展。在區域內部交通體系的完善過程中,政府部門則需要強化市區與農業生態旅游地之間的連接,在完善公交、地鐵等基礎設施建設工作的基礎上,促使區域內部交通體系呈現出更好的貫通效果,從而為農業生態旅游受眾提供便利;其次,區域政府部門需要以提升農業生態旅游受眾滿意度為出發點,提升交通服務水平。在交通體系的完善過程中,區域政府部門不僅需要重視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而且需要重視完善交通體系配套設施、提升交通服務水平。其中,交通服務中的服務語言、服務人員形象、物品供應能力等,都是交通服務水平中的核心內容,這些內容對于旅游地形象的優化產生著不容忽視的影響。為此,無論是在機場服務、高速公路服務、城市地鐵服務中,區域政府部門都需要完善制度并提升標準,確保交通服務供給與旅游需求實現良好對接,從而展現與發揮出自身交通體系所具有的優勢,確保農業生態旅游受眾能夠游得開心、游得安心、游得放心,有效提升農業生態旅游受眾的獲得感與滿意度。
(二)優化農業生態旅游管理機制
管理機制的優化對于推進農業生態旅游朝向正確的方向發展并展現出可持續發展潛力具有重要意義,為此,農業生態旅游管理主體需要重視對管理機制優化策略做出持續探索。具體而言,由于農業生態旅游管理主體、管理對象呈現出了多元化的特征,因此,無論是農業生態旅游管理內容還是管理手段都具有較為復雜的特點。如農業生態旅游管理主體包括不同的政府部門以及旅游開發與運營企業,雖然這些管理主體層次不同,但是都在推進農業生態旅游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發揮著難以替代的作用,而管理主體的不同也決定著管理手段的差異化,如政府部門可以使用立法手段、政策工具、公眾決策、宣傳教育等方式開展管理工作,而旅游開發與運營企業則主要需要做好外部營銷工作以及內部運行效率提升工作,從而為農業生態旅游項目市場影響力的提升提供保障。在對農業生態旅旅游管理機制進行優化的過程中,各個管理主體需要共建聯動管理機制,在發揮政府部門主導作用的基礎上,促使不同管理主體圍繞相同的管理目標、管理方向等,使用不同的手段開展農業生態旅游管理工作。與此同時,政府部門需要重視構建起行之有效的利益驅動機制以及績效評價機制,為多主體參與管理以及管理目標的實現提供保障。如在利益驅動機制的構建中,政府部門可以使用稅收、財政補貼等政策工具,有效提升農業生態旅游開發與運營主體在提升管理效率與管理成效中的積極性,也可以使用樹立與宣傳優秀典型等方式,鼓勵社會大眾參與到對農業生態旅游管理及其監督工作當中。而績效評價機制的構建,則要求政府部門能夠以農業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目標為出發點,對各方管理主體所開展的管理活動、管理成效等進行評價,從而發現農業生態旅游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找準農業生態旅游管理持續優化方向,進而為農業生態旅游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
(三)構建農業生態旅游人才隊伍
農業生態旅游人才隊伍建設工作的開展,是提升農業生態旅游項目市場競爭力的關鍵,為此,在推進農業生態旅游實現規范化、科學化發展的過程中,必須重視做好人才隊伍建設,從而滿足農業生態旅游持續發展過程中的人才需求,為農業生態旅游經濟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提供人力資源支撐。具體而言,農業生態旅游人才隊伍建設工作的開展,主要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開展,一方面,政府部門以及旅游開發與運營企業需要做好人才引進工作。人才引入工作是在短時間內解決農業生態旅游管理人才稀缺問題的有效路徑,在此過程中,政府部門所推出的人才引入政策需要呈現出務實性與開放性的特征,如通過優化優秀人才職業發展環境與平臺、為優秀人才提供財政補貼、依托稅收與房產政策提升區域人才吸引力等手段,展現出當地求賢若渴的姿態、提高當地在“人才爭奪戰”中的競爭力。旅游開發與運營企業則需要針對自身人才需求制定人才引入規劃,通過提升特定崗位薪酬福利等方式,提升特定崗位所具有的吸引力,從而為企業與農業生態旅游項目的協同發展提供保障;其次,高校等教育機構需要重視發揮出自身在農業生態旅游人才培養中的推動作用。這不僅要求高校能夠重視做好農業生態旅游方面的教學和科研工作,而且要求高校能夠對當地農業生態旅游發展現狀及其人才需求等作出全面、深入的了解,從而有針對性的明確人才培養目標與人才培養規劃,進而為優秀人才的供需對接奠定良好基礎;最后,農民培訓工作是構建農業生態旅游人才隊伍的重要渠道。在此方面,政府部門以及旅游開發與運營企業不僅需要做到技術培訓、農業生態旅游管理培訓、可持續發展理念培訓并重,而且有必要構建人才遴選機制與人才退出機制,發揮出農民群體在補充農業生態旅游經濟人力資源中的重要作用,從而為農業生態旅游人才隊伍建設工作成效的提升提供助力。
(四)強化農業生態旅游信息建設
隨著信息技術與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以及在旅游行業中的應用,信息技術與互聯網技術所具有的價值得到了突顯,在此背景下,旅游行業的信息化建設以及“互聯網+旅游”理念的貫徹,成為了旅游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為此,在農業生態旅游發展過程中,管理主體需要強化自身與時俱進的理念,在重視做好信息化建設工作的基礎上為農業生態旅游的持續發展提供助力。具體而言,從農業生態旅游信息化建設工作的價值來看,信息化建設不僅能夠為農業生態旅游項目受眾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務,而且也能夠為政府部門、旅游企業等提供決策依據,并為農業生態旅游發展趨勢的判斷奠定信息技術。在農業生態旅游信息化建設實踐中,管理主體需要以推進農業生態旅游項目實現信息服務集成化、行業管理效率化、產業運行數據化以及市場營銷精準化為出發點,對農業生態旅游信息建設工作路徑進行探索。如在旅游企業運行過程中,需要依托官方網站對農業生態旅游項目信息進行宣傳,依托新媒體平臺等與農業生態旅游項目受眾開展互動,從而提升農業生態旅游項目所具有的知名度與吸引力,并在充分了解消費群體旅游需求的基礎上,從供給側對農業生態旅游項目運行策略進行調整。與此同時,依托大數據對農業生態旅游市場中消費者的消費行為開展分析,能夠為幫助農業生態旅游項目運營管理主體描繪消費者群體畫像、判斷市場發展趨勢,從而為消費群體提供更好的服務,提升消費群體所具有的滿意度。在農業生態旅游景區建設中,政府部門以及景區管理主體需要推進景區智能化建設工作,依托景區電子門禁系統、景區電子售票系統、景區監管信息系統、環境監測系統和衛星遙感系統、GPS車輛調度系統、森林防火監控網絡系統、LED信息發布系統、公用信息總監控中心等,為農業生態旅游項目受眾提供良好的旅游體驗。
相關期刊推薦:《世界農業》WorldAgriculture(月刊)1979年創刊。本刊追蹤國內外農業領域的熱點、焦點問題,全面分析各類農產品供求形勢及價格走勢,為涉農企業正確應對國內外市場變化提供準確情報。深刻報道國際上農業尖端科技成果,以便使高新技術及早轉化為產業優勢;廣泛介召國內外農業企業成功經驗,迅速傳遞農林牧副漁業供求信息,為外商出入中國市場和國內農業企業開拓國內市場、走向國際市場牽線搭橋。設有:熱點聚焦、專題綜述、科技縱橫、名優之窗、經濟導視、科技點滴、四海集萃、數字農業等欄目。
三、結語
綜上所述,推進農業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對于創新農業與旅游發展模式與發展業態具有重要意義,為此,農業生態旅游項目開發與管理主體需要在對當地旅游資源以及開發力度做出考慮的基礎上,對農業生態旅游項目發展模式進行合理選擇,并通過完善農業生態旅游交通體系、優化農業生態旅游管理機制、構建農業生態旅游人才隊伍、強化農業生態旅游信息建設,為農業生態旅游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保障。——論文作者:王裕光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