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6-29所屬分類:農業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為了確定當前實施的農業水價政策是否合理,采用PMP模型對小麥和玉米傳統方式灌溉中應用的超定額累進加價水價政策效應進行模擬,分析了水價政策對小麥和玉米種植面積、灌溉用水量、平均農戶收益的影響,結果表明:水價在閾值內穩步上漲,在節水的同時,對
摘要:為了確定當前實施的農業水價政策是否合理,采用PMP模型對小麥和玉米傳統方式灌溉中應用的超定額累進加價水價政策效應進行模擬,分析了水價政策對小麥和玉米種植面積、灌溉用水量、平均農戶收益的影響,結果表明:水價在閾值內穩步上漲,在節水的同時,對種植面積和農戶的收益不會產生顯著的影響,現行的差別水價政策是合理的。
關鍵詞:水價政策;PMP模型;農業用水
由于我國存在人口多、人均水資源利用少、水污染問題嚴重、南北分布不均等問題,水資源短缺問題日益凸顯,與此同時,工業和生活用水快速增長與農業灌溉用水形成了競爭局面,所以,水價成為了水資源管理的重要手段。但是,如果水價過低,農戶在灌溉過程中節水的積極性會下降,增加灌溉用水量;如果水價過高則會降低農戶參與農業生產的積極性,不利于我國農業的長遠發展,因此,制定合理的農業水價十分重要。
近年來,很多學者開始對水價政策進行定性和定量研究,Mahmoud等提出水價政策制定過程中應該從用水者的角度進行分析和研究[1];Ohab-Yazdi等研究指出提高灌溉水利用的關鍵因素是合理制定水價[2];田圃德等研究發現制定合理的用水價格是農業用水改革的重點[3];年自力等分析了不同水價政策調整時,云南和新疆農戶的反應及采取的措施[4]。在定量分析中,Ramirez等通過構建結構方程模型分析農業用水和價格的關系[5]。李寶萍運用模糊綜合評價模型測算了灌區水價,并與現行水價進行比對分析[6]。由于采用可計算均衡模型進行研究方程參數難以確定,采用計量經濟學方法進行研究需要獲得大量的數據,因此,有學者將數學規劃方法對政策效應進行模擬,通過添加約束來限定決策變量的變動范圍,保證了模型的計算結果精確度,但降低了模型的靈活性。
實證數學規劃(positivemathematicalprogramming,PMP)是一種能夠自校準的政策效應模擬方法,低數量樣本即可進行分析,通過實際觀測值的校準精準預測新政策的實施效果。Iglesias、Gallego-Ayala等分別利用PMP方法從不同角度對水價政策效應開展了進一步的研究。但是當前基于PMP的水價政策效應研對水價政策效應規律的探討不夠深入。因此,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之上,基于PMP模型,以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水價政策為例進行分析,以合理利用水資源,減少水價政策實施可能造成的經濟風險。
1農業水價政策與PMP模型構建
1.1農業水價政策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實踐的推移,我國的農業水價政策也在不斷進行調整,2008年我國開始進行農業水價綜合改革,改革的總體目標是促進農業節水、保障糧食安全生產,建立農業用水終端水價機制,根據農民水費承受能力,分步到位。由于受農民承受能力的制約,我國農業用水價格長期偏低,遠遠低于供水成本,對此,2016年初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的意見》,要求用10年左右的時間建立健全合理反映供水成本、有利于節水和農田水利體制機制創新與投融資體制相適應的農業水價形成機制。2018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關于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要深入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要求全面推行超定額用水累進加價制度,且各地同步建立精準補貼和節水獎勵機制。因此,本文以超定額用水累進加價制度政策為例,對農業水價政策效應進行模擬分析。
1.2基于農業水價政策的PMP模型構建
1.2.1模型構建及約束條件
目前,使用較普遍的PMP模型是由Howitt提出,通過變動各種參數,反映資源、環境或政策變動的特點,進行較全面的政策分析。模型構建過程中,提出以下假設:第一,假定農戶能夠自主進行種植決策,根據種植業純收益最大化原則安排生產,保證家庭食用需求,自給自足。第二,研究區域農作物的種植面積均小于等于參考年份的實際觀測值,以保證校正約束對應的影子價格取正。第三,農戶追求純收入最大,種植面積不低于人均最小耕地面積。
2實證研究
2.1研究區基本概況及數據獲得
陜西商洛市水資源比較匱乏,農作物以玉米和小麥為主,農業用水的灌溉利用系數只有0.56,農業節水潛力巨大。為確定該市合理的農業用水價格,緩解地下水超采問題,提高農業用水效率,實時定額用水累進加價水價政策,在充分收集數據資料的基礎上,基于PMP模型對農業水價政策效應進行模擬。
相關期刊推薦:《遼寧農業科學》(雙月刊)創刊于1960年,是遼寧省農業科學院與遼寧省農學會共同主辦的綜合性農業科技期刊。主要報道農業科研進展和成果,宣傳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方法,傳播新的學術思想、觀點和科技知識。同時,有針對性地介紹國外農業科技發展形勢和研究動態。
為提高政策的公眾接受度和易操作度,本模型研究的基本假設和簡化如下:1)模擬中不區分地下水和地表水價,計量水價部分以現狀水價0.36元/m3為起漲點;2)作物灌溉方式為傳統灌溉,不考慮傳統灌溉方式間成本、灌溉用水和作物單產的差異;3)水價政策采用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分為四檔,一檔是定額內用水不加價,節水獎勵;二是超定額用水不足20%的,超出部分按照水價1.1倍制定;三檔是超定額用水20%以上,50%以下的,超出部分按照1.3倍制定;四檔是超額用水50%以上的,超出部分按照水價的1.5倍制定。
根據PMP方法,要對農業水價政策效應進行模擬,需要獲取作物的播種面積、種植成本、作物單價、灌溉水量、作物產量等數據,對于播種面積數據根據每年的統計年鑒數據獲得,從統計年鑒上看到的是分類價格指數,沒有具體到每一種作物的價格.作物單價以國家每年公布的最低收儲保護價為準;成本數據是個更加復雜的變量,其包含種子的費用、各種化肥的費用、農藥的費用、農業機械費用、人工費用、農業保險等,由《2018年全國農產品成本收益資料匯編》獲得,灌溉種植面積和產量數據由查閱《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資料匯編》和實地調研得到;單位面積灌溉水量數據從水務局查詢獲得,具體見表1。
2.2.2結果
水價的變化對小麥和玉米的播種面積的變化情況見圖1。
由圖1可知,當水價上升至大約0.46元/m3小麥的種植面積穩定不變,當水價上升至約1.63元/m3玉米的種植面積穩定不變,這主要是因為小麥和玉米種植中采用傳統的灌溉方式進行灌溉,用水量大,隨著水價的上漲,降低了農戶的種植利潤,從而降低種植積極性,使得種植面積下降。而小麥的種植面積下降較少,可能是因為小麥的人均糧食需求量高于玉米。由此可知,在基礎水價0.36元/m3不變的情況下,四檔水價為基礎水價的1.5倍為0.54元/m3,對小麥播種面積影響不大,玉米的種植面積減少較多,隨著基礎水價的上漲,當水價大于0.6元/m3,玉米種植面積的下降率增大,當水價升至1.63元/m3時,玉米的種植面積基本不再變化。
基于PMP模型的水價政策對灌溉用水量變動和農戶收入變動影響見表2。
由表2可知,隨著水價的上漲,農戶的灌溉用水量進一步降低,當水價0.96元/m3時,種植小麥和玉米的總灌溉用水量分別降低4120000m3、3545000m3,減少幅度分別為-4.3%、-4.1%。當在水價上升至0.96元/m3時,平均農戶收入種植玉米下降15.65元/667m2,種植小麥下降17.57元/667m2,水價的上漲對農戶收入影響不顯著。此外,通過表2可知,在水價為0.36元/m3時,也就是一檔水價,由于一檔水價的節約鼓勵政策,由于農戶的節約意識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灌溉用水量,增加了種植收益。由此可知,在基礎水價0.36元/m3不變的情況下,二檔水價為基礎水價的1.5倍為0.56元/m3,對農作物的種植面積、灌溉用水量、平均農戶收入影響不大,而隨著基礎水價的上漲,只要四檔水價小于0.96元/m3,在節水的同時,不會對農戶的收益產生大幅影響。
3結束語
針對農業灌溉的節水及水價問題,采用PMP模型對超定額累進加價水價政策效應進行模擬,結果表明:現行的差別水價政策是合理的。本文提供了基于PMP模型提供了一種水價政策效應模擬的基本思路,該思路也同樣可以應用到其他農業政策分析中,進行更多深入的探討。——論文作者:馮娜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