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國外農業現代化模式對我國農業現代化道路的啟示

發布時間:2021-06-29所屬分類:農業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要:通過對國外農業現代化的幾種模式的分析,總結了其對中國農業現代化的借鑒之處。并在對中國農業現代化道路的特點進行積極的思考的基礎之上,論述了適合中國國情的農業現代化道路。 關鍵詞:農業現代化;模式;中國特色道路 農業現代化是各國農業發展的必由之

  摘要:通過對國外農業現代化的幾種模式的分析,總結了其對中國農業現代化的借鑒之處。并在對中國農業現代化道路的特點進行積極的思考的基礎之上,論述了適合中國國情的農業現代化道路。

國外農業現代化模式對我國農業現代化道路的啟示

  關鍵詞:農業現代化;模式;中國特色道路

  農業現代化是各國農業發展的必由之路。中國的國情是:人多地少;農業生產力區域差別較大;農業資源稟賦地理區劃特征明顯。本文試圖在國外農業現代化成功模式的基礎上,分析中國的農業現代化的道路特點;并針對具體國情,探討適合中國的農業現代化道路。

  1國外農業現代化的模式

  農業現代化的實現方式,很大程度上是由其土地、勞動力和當時的工業化水平所決定的。世界上幾種有代表性的農業現代化模式,有這么幾個顯著的特點:人少地多的國家,首先從生產工具上進行改革,發展機械化,以節約勞動力;人多地少的國家,則相應地多投入勞動力,充分利用土地以提高單產。世界范圍內,農業現代化的起步模式有:美國模式、日本模式和西歐模式。

  1.1美國模式

  美國的農業現代化過程是機械化的過程。地廣人稀、人均土地資源豐富的資源稟賦特征,使得土地和機械相對價格長期下降,而勞動力相對價格不斷上升,促使農場主不得不用土地和機械動力替代人力。

  這種替代包含著農業機械技術的不斷改進?蓪⑵鋭澐譃3個階段:半機械化、田間作業機械化和全盤機械化。在半機械化階段,改良農機具逐漸取代傳統農具,這是農業機械化的初始階段。如軋棉機、鐵犁、等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第2階段是主要田間作業機械化階段,以電力驅動的大型現代農機具代替非機械動力農機具。全盤機械化階段,是機械化的成熟階段。此時不僅農機具的數量增加,而且性能不斷提高,設計和制造出適應精細作業要求的農業機械。此類農業現代化模式國家,還有加拿大、澳大利亞、俄羅斯等國。

  1.2日本模式

  日本的資源稟賦特征是人多地少。農業現代化的特點是利用生物技術提高單產,促進農業的生產力發展、增加農產品的出口,進而實現農業的現代化。

  日本的農業現代化大體上經歷了4個時期:①引進西歐先進農業技術以提高農業生產力時期;②以勞動對象為中心的技術改良高潮,出現以多施肥料為主的勞動密集型趨勢;③通過農村民主化改革,促進現代農業技術的開發和推廣應用,建立起農業現代化的基本框架;④開發和推廣應用高性能的農業機械,大量推廣應用化學技術和生物技術。日本在農業現代化過程中,以生物技術為農業技術創新的重點,以緩解土地資源不足,提高單產,增加農產品供給。類似日本人地緊張的荷蘭,也由于采用生物技術提高單產,成為出口農產品的重要國家。

  1.3西歐模式

  諸如英、法、德等西歐的一些國家,他們資源稟賦的特點是,既不像美國那樣勞動力短缺,也不像日本那樣耕地短缺。在其農業現代化過程中機械技術與生物技術并進,把農業生產技術現代化和農業生產手段現代化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實行“物力投資”和“智力投資”同時并舉。進而實現農業機械化、電氣化、水利化、園林化,既提高了土地生產率,也提高了勞動生產率。

  “物力投資”和“智力投資”的同時并舉,多元技術變革推動了西歐模式國家的農業現代化的進程。

  相關知識推薦:農業科學研究人員高級職稱評審

  2國外農業現代化的有益借鑒

  我們可以借鑒以上不同類型國家在實現農業現代化上的成功經驗。

  首先,政府對農業的支持對于實現農業現代化至關重要。經濟發展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工業化的過程,在此期間,如何正確處理工業和農業之間的關系,是農業能否迅速發展、農業現代化能否迅速實現的最重要影響因素。日、韓等國在迅速實現工業化、城鎮化過程中,也出現過由于過分剝奪而導致農業萎縮的情況,但都在工業化達到一定水平后,分別于20世紀60年代中期和20世紀70年代初期實行了對農業的反哺政策,從而使農業迅速強大起來。

  其次,充分發揮資源優勢,以市場為導向。不管農業的地位多么特殊,它總是一個產業,應該按照產業的特性來發展它,即以市場為導向,以資源優勢為基礎,這是各國農業現代化最基本的經驗之一。這一點可以從韓國的“新村運動”及荷蘭利用市場最終將本國農業發展成典型的高效農業的事例中得到佐證。

  再次,農業合作經濟組織是農業現代化的根基。農業現代化進程表明,一個有效的農業合作體系的建立,對于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如日本獨創了一套適合本國國情的農協制度。這一制度范圍包括農業生產資料供應、農業技術推廣、農產品銷售、農村金融、農村保險等各個方面,甚至發展成為代表農民政治利益的準政治團體,并且自上而下形成了獨立而完整的體系。

  最后,走專業化、一體化和社會化的農業發展道路。二戰后,在農業現代化過程中,發達國家不僅重視農業技術現代化,也十分重視農業組織管理現代化,都大力推行農業專業化、一體化、社會化。其專業化形式主要有3種:地區專業化、部門專業化、作業專業化。發達國家的農業一體化、社會化是在專業化基礎上形成的,主要形式有農業工商綜合體和農業合作組織。此外,農業技術推廣的基本體系,是農業現代化迅速實現的基本保障。

  3結合國情與農業現代化特征選擇適合我國的農業現代化道路

  農業現代化道路應分地區、分階段地進行,不存在適合我國各個地區的統一的模式。沿海發達地區等農業資源較為豐富的其他區域,可以努力發展農業機械化、科學農業等,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中西部地區要結合自身特征,發展適合本地的農業。其主要工作應放在如何克服水資源短缺上,如實現綠洲農業現代化等。這樣,先發展的地區可以帶動相對落后的地區,實現我國農業現代化的整體發展。

  這是由我國農業的具體國情所決定的。首先,農業生產力發展水平相差懸殊,農業基礎條件有別,農業現代化進程不一。整體上看,我國仍處在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過程中,不同地區農業生產力發展水平差距很大。機械化上看,手工農具以及耕畜、農業機械化并存,極少量高原山區刀耕火種尚未絕跡。區域上看,沿海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郊區農業現代化進程快,而分散的、邊遠落后地區相對較慢。其次,不同地區面臨的農業現代化問題也不盡相同,解決方式不同。東部地區人多地少,以土地資源約束為主,而中西部地區,地廣人稀,人地關系相對寬松,但水資源短缺是最大制約因素;多山地區與平原地區對土地經營規模、水資源利用模式等有著不同的制度需求。

  農業現代化要在實踐中把握中國的農業現代化的基本特征。我國農業現代化應具備以下基本特征:生產條件現代化、生產技術科學化、生產組織社會化、生產環境可持續化。(生產條件現代化。具體來說包括農業機械化、電氣化、園林化、水利化。其中機械化是指運用先進設備代替人力的手工勞動,采用機械化作業,從而降低勞動強度,提高勞動效率。(生產技術科學化。農業生產技術科學化,就是把先進的科學技術廣泛應用于農業。如通過基因工程、細胞工程等先進科學技術,實現良種化;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學性能,提高土壤的團粒結構等。(生產組織社會化,F代化的生產,應該是社會化大生產。它排斥生產的小而全和封閉型經營狀態,要求按專業化分工組織生產,走開放式經營的道路。④生態環境可持續化。實現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要做到:嚴格控制人口數量、努力提高人口質量;嚴格保護耕地資源;發展生態農業,治理環境污染;大力發展林業等。

  總之,我們要從具體國情出發,結合國際農業現代化的有益經驗,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農業現代化模式。并針對不同區域的農業現代化特征,因地制宜地逐步走出一條最適合我國的農業現代化道路。——論文作者:高照軍1,崔成鎮2,郝運鵬1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