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鄉村振興戰略下的水產冷鏈物流發展對策研究——以連江縣為例

發布時間:2021-05-28所屬分類:農業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要:文章通過對鄉村振興戰略下連江縣現代水產漁業發展現狀和現代水產品冷物流發展現狀進行分析,提出了目前連江縣現代水產冷鏈物發展存在水產冷鏈物流流通渠道不順暢、水產冷鏈物流標準化體系建設不健全、缺乏水產冷鏈物流復合人才等問題,最后針對問題提

  摘要:文章通過對鄉村振興戰略下連江縣現代水產漁業發展現狀和現代水產品冷物流發展現狀進行分析,提出了目前連江縣現代水產冷鏈物發展存在水產冷鏈物流流通渠道不順暢、水產冷鏈物流標準化體系建設不健全、缺乏水產冷鏈物流復合人才等問題,最后針對問題提出加快水產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健全水產冷鏈物流標準化體系建設、復合型人才的培育解決措施,大力發展水產品冷鏈物流“一帶一路”倡議,以促進連江縣鄉村振興戰略下的水產冷鏈物流又好又快發展。

鄉村振興戰略下的水產冷鏈物流發展對策研究——以連江縣為例

  關鍵詞:鄉村振興;水產品冷鏈物流;冷鏈物流園

  習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2018年9月黨中央、國務院印發《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提出要“改善農村交通物流設施條件”。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加強農產品物流骨干網絡和冷鏈物流體系建設”。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不斷深化,人民生活物質水平的不斷提高,對農產品的要求越來越高,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發展成為了解決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業農村發展的當前研究課題之一。

  連江縣地處福建省東南沿海、閩江口,東與臺灣、馬祖列島一衣帶水,與瑯岐島隔江相望,北面靠寧德市,西傍省會福州,與馬尾區長安村毗連,是閩江口金三角,同時與長樂國際機場只有60公里距離。隨著連江縣現代漁業產業——養殖業、加工流通業、休閑漁業等產業的不斷發展完善,以及在鄉村振興戰略下、“一帶一路”建設下,成就了連江縣水產品冷鏈在海運、陸運、空運具有先天的發展優勢,水產冷鏈物流也呈現多元化的發展趨勢,對連江縣水產冷鏈物流的轉型發展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方向。文章通過對連江縣鄉村振興戰略下的現代水產冷鏈物流發展現狀以及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分析,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措施,以促進鄉村振興戰略下的連江縣水產冷鏈物流又快又好發展。

  一、水產品冷鏈物流文獻綜述

  關于水產品冷鏈物流的文獻中,對我國水產品冷鏈物流研究比較早的學者以周應恒[1]等(2008)、蔣逸民[2(]2010)等為代表,通過對我國水產冷鏈物流發展過程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提出了規;、信息化建設我國高效率水產品的冷鏈物流發展,是提升我國水產品國際競爭力的重要手段。以戈陽[3(]2017)為代表,對從日本水產品供需和流通角度,分析了日本水產冷鏈物流發展的原因和歷程以及水產冷鏈發展現狀的主要特征,我國可通過借鑒日本經驗,培育漁業經濟組織和加強信息化建設。以楊麗娟[4(]2013)、胡芮[5(]2015)、高一蘭[6(]2017)、陳文[7(]2018)等為代表,對當地水產冷鏈物流的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結合當地區域經濟特點提出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信息化發展冷鏈物流等解決措施。以談向東[8(]2014)、朱鵬[9(]2015)等為代表,通過對水產品市場研究,分析了水產品冷鏈在園區的發展情況,提出了我國構建水產品交易市場和水產品物流園的必要性,以不斷完善我國水產品冷鏈物流的發展,提升我國水產品的競爭力。

  文獻資料大部分從水產品冷鏈物流的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針對問題提出解決措施。本文通過結合“鄉村振興戰略”、“一帶一路”建設,對連江縣水產冷鏈物流的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分析,針對問題提出解決措施,以期實現連江縣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二、連江縣水產冷鏈物流發展現狀優勢分析

  (一)連江縣現代水產漁業發展現狀分析

  連江縣全縣海岸線長209公里,海域面積3112平方公里,大小島域82個,這些形成的海域面積和灘涂面積分別居全省第三位和第四位,分別為2.77×104公頃和1.17×104公頃。全縣連江縣共轄22個鄉鎮275個村,總人口約67萬人,在這22個鄉鎮中從事漁業相關的有13個,漁業總人口占全縣的1/3,是全國縣級水產第二大縣、全省水產第一大縣。豐富的養殖海域和眾多從事漁業的人口為連江縣的漁業發展奠定了基礎。2019年連江縣水產品總量1.17×106噸,其中淡水產品產量0.6×104噸,海水產品產量1.16×106噸,漁業產值2.26×1010元,占連江縣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87.91%。連江縣全縣水產品總產量連續40多年居全省第一、全國縣級第二,有著“中國海帶之鄉”、“中國鮑魚之鄉”、“丁香王國”、“竹蟶故鄉”的美譽,連江鮑魚、定海灣丁香魚成為了國家地理標志產品。2020年連江縣連江鮑魚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被認定為第三批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連江縣在漁業發展過程中不斷深入學習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堅持走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通過創新發展,不斷提高漁業資源價值,提高現代化漁業管理水平,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將地區生態漁業發展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創造了連江縣漁業產業生態化和生態產業化發展。

  1.不斷完善漁業生態養殖環保建設

  連江大力進行環保養殖設施改造,推動近海傳統養殖轉型升級。由于傳統的“木質+泡沫”漁排在使用過程中,容易出現硬化、老化現象,在海上風浪的作用下出現損毀后,造成海上大量白色污染和海上漂浮物,給海區養殖和海上航行帶來很大的風險。連江縣通過專項財政補貼,大力推行環保型全塑膠養殖漁排、深水抗風浪養殖網箱、筏式吊養塑膠浮球等現代漁業設施,推動海上養殖設施升級改造。如黃岐灣外海帶養殖示范區、筱埕鎮定海灣海域深水養殖示范區、馬鼻鎮紫菜海帶養殖基地等的建設,促進了連江縣海洋漁業環保設施的升級。到2020年9月,連江縣共建設環保型全塑膠養殖漁排1.51×104口,深水抗風浪養殖網箱356口,替換環保型塑膠浮球5.25×105粒,建設海工裝備深遠海養殖平臺3座。升級后的環保型全塑膠養殖漁排、深水抗風浪養殖網箱、筏式吊養塑膠浮球等現代化養殖設施以及灣外“海洋牧場”的發展,大大改善了近海養殖密度過大、超負荷養殖問題,使海水養殖現水質變好了,海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提升了海水養殖物品質,實現了產業升級,促進了漁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2.不斷推動智能化科技深海養殖裝備的運用

  連江縣運用海水養殖科技的發展,推動深海養殖的發展。上海振華重工集團研制的“振鮑1號”、“振漁1號”、福建船政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福鮑1號”、連江縣自主研制的“泰漁1號”等新智能化科技深海養殖裝備,分別在投放苔菉鎮東洛島海域、定海灣海域,開啟了連江縣深海養殖的新征程。這些裝備具有抗風力強、養殖水深、智能化、機械化等特點,養殖戶通過網絡傳輸,就能實現水質監測、活體活動情況、自動喂食、數據傳輸等智能化養殖,產量比傳統網箱養殖明顯提高,養殖效率得到了極大提高。

  3.科技興漁,實現系統可持續發展

  連江縣充分利用地理位置優勢、智能工廠化循環水養殖,實現了漁業系統可持續發展。工廠化智能化養殖,即通過海水可循環利用封閉式循環水系統,實現了養殖水凈化、綜合生態生物池處理,做到了廢水零排放,并形成了以節約資源為目的的養殖模式。同時,在養殖過程中采用物聯網技術監控管理及智慧生態養殖模式,并通過養殖觀光車間、產品展示廳、鮮活魚體驗館等建設,打造生產、觀光、旅游一體化生態園區,延伸產業鏈,實現傳統漁業的轉型升級,推動漁業養殖、加工和旅游協調發展。連江琯頭鎮的南國風(福建)水產有限公司的鰻魚池、官坂鎮南科漁業產業智能工廠化循環水養殖加工生產基地,有效解決水體污染、養殖產品安全等問題,同時避免赤潮、臺風等自然災害的影響,符合現代農業的要求。

  4.休閑漁業發展,促進鄉村振興發展

  連江縣在漁業發展過程,注重休閑漁業和漁業特色小鎮的發展。休閑漁業和漁業特色小鎮作為新型的現代化漁業發展,將旅游業、漁業發展等休閑活動充分結合,實現第一和第三產業的融合發展,促進鄉村振興發展,提高了漁民收入。連江縣曉澳鎮百勝村的牛頭山休閑漁業基地,集游客服務中心、海上釣魚臺、沿海休閑棧道、露營區、觀景觀日平臺、特色海鮮餐廳、灘涂趕海體驗7大功能,充分結合休閑娛樂、旅游觀光、濱海度假、海鮮美食等多功能發展漁業休閑。連江馬鼻鎮漁業特色小鎮建設,利用最新科技養殖和商業養殖相結合,融合網絡科技發展、海洋文化產業特色等,打造海洋科技、海洋水產貿易一體的生態漁業產業鏈發展,帶動水產品深加工、物流、旅游等產業協同發展,促進當地的漁村發展,實現鄉村振興。

  5.近海和遠洋捕撈業協調發展,實現捕撈業可持續發展

  連江縣目前共有近海捕撈船3049艘,總噸位達12.3×104噸;遠洋漁船239艘,總噸位9×104噸,產業規模占全省的31%。但隨著海洋捕撈規模的不斷擴大,近海捕撈由于過度捕撈,導致近海漁業生態受到很大的影響,近海資源日益枯竭。為了解決漁業資源發展限制問題,連江縣政府在控制近海捕撈,引導漁民減船減產的同時,積極拓展遠洋捕撈,遠洋作業區域包括毛里塔尼亞、幾內亞比紹、太平洋、西南大西洋、印度洋公海等,大力推進海外漁業資源的發展,不斷提升連江縣漁業裝備和企業管理水平,提高現代捕撈業的發展,實現捕撈業的可持續發展。

  相關期刊推薦:《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雙月刊)設有:政治學、哲學、法學、文學藝術、語言學、經濟學(含四川丘陵經濟)、管理學心理學、基礎教育、高等教育(含高職教育)、歷史文化(含遂州文化)、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計算機科學、工程技術等領域。

  (二)現代水產冷鏈物流發展現狀分析

  根據2019年連江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連江縣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2.48×1011元,比上年增長2.6%,其中,漁業產值2.26×1011元,增長6.6%;全年水產品產量1.17×106噸,比上年增長6.0%,其中,海水產品產量1.16×106噸,增長6.0%。連江縣豐富的水產品資源為現代化水產冷鏈物流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契機,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創建多功能水產冷鏈物流園區

  多功能水產冷鏈物流園區建設集遠洋捕撈、冷凍冷藏、冷鏈運輸、物流配送等功能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依靠連江經濟開發區內的軟件與信息服務、科技研發、電子商務、現代物流、新能源、先進制造業、物聯網產業等綜合配套服務優勢,構建水產品深加工、展銷、交易、倉儲、冷鏈物流、科研等多種功能的現代漁業園。位于連江縣浦口鎮連江宏東現代水產品交易市場、宏東遠洋漁業產業園,建設有超低溫和超高壓冷庫,為遠洋捕撈和近海漁業提供水產品冷藏倉儲,同時配套水產品精深加工、海洋生物制品產業等園區,高標準打造海產品深加工、精加工產業鏈,提升水產品品質,提高水產品價格,為連江縣水產品從原產地直接送往全國,并銷往東盟、歐盟等地提供了便利,提高了水產品國內、國際競爭力,補齊了漁業冷鏈全產業鏈的短板,全面提升了行業的綜合競爭力。水產冷鏈物流園區還充分發揮了“蓄水池”的調劑余缺、均衡供給、融資租賃功能,當市場低迷、銷售不好、價格低時,水產冷鏈物流園區可以發揮存儲功能,等到行情好轉時再出售;當漁民因資金周轉困難,急需資金時,園區的公司可支付一部分貨款,收購漁民的水產品,或者待漁民有錢時再“贖回”,以解決他們的資金短缺問題。

  2.國際水產品冷鏈物流中心建設

  連江縣粗蘆島作為福州(連江)國家遠洋漁業基地規劃建設基地核心,建設現代化國際遠洋漁業母港、遠洋水產品精深加工園、海洋生物制品產業園、國際遠洋水產品交易中心、國際水產品冷鏈物流中心、國際遠洋漁船修造中心、遠洋漁業總部經濟區、遠洋漁業物資補給區、遠洋漁業創新服務區、遠洋漁業特色小鎮等十大功能片區,有效發揮遠洋漁業產業鏈的集聚、集群、集散效應。連江縣國際水產品冷鏈物流中心建設,將進一步完善水產品冷鏈的裝卸、提貨,降低時間、物流成本,提高通關效率,形成全球的水產品冷鏈物流運輸網絡航線覆蓋面,為加快福建“一帶一路”建設、現代漁業產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提供新動力,不斷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3.現代化第三方冷鏈物流體系的完善

  連江縣在開發區的規劃中,積極規劃現代化第三方冷鏈物流體系發展。普洛斯(連江)倉儲物流園、連江宏晟冷鏈物流園項目、福建海峽汽車零配件倉儲及冷鏈物流產業園、中通快遞福建總部園區等的建設打造完善了連江縣現代化第三方冷鏈物流的體系。普洛斯充分利用自身信息系統、物聯網、計算機視覺、自動化機器人、大數據等智慧物流技術及產業生態系統的優勢,聚焦冷鏈物流,建立了水產品倉儲的強大物流網絡體系,提高冷鏈物流運營的管理效率和質量。連江宏晟冷鏈物流園項目,主要為連江縣水產品養殖加工、宏東交易市場商戶以及京東、菜鳥、唯品會、順豐等第三方電商提供倉儲物流及供應鏈金融服務。福建海峽汽車零配件倉儲及冷鏈物流產業園,利用科技創新智慧水產冷鏈物流平臺,通過供應鏈配套倉儲、庫存管理服務以及電商平臺建設,為冷鏈物流實施智能化分揀倉儲設施。中通快遞福建總部園區通過智能云倉儲,智能化水產冷鏈物流分撥、運作中心的建設,為水產品電子商務提供冷鏈物流服務。這些第三方冷鏈物流技術水平和體系的完善,將大大改善目前連江縣冷鏈物流機械化、自動化水平,延伸了水產品加工業產業鏈和價值鏈。

  三、連江縣現代水產冷鏈物流發展存在的問題分析

  連江縣現代化水產冷鏈物流的快速發展過程中,存在諸多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水產冷鏈物流流通渠道不順暢

  由于連江縣水產品供給者數量多、規模小、分散化、粗放式管理的特點,在冷鏈運輸過程中水產品比較難順利運送至水產品交易中心或者物流園區,在冷鏈流通過程中無法保障水產品品質,在此過程中也產生比較大的損耗。第一,缺乏海上水產冷鏈物流。近海捕撈業、遠洋捕撈以及養殖業的不斷發展壯大,水產品產量大幅增加,由于海上、港口水產冷鏈物流基礎設施不足,不能滿足各種魚類的冷凍保存溫度的要求,導致有35%的漁或許遭到浪費,很大一部分是因為缺乏冷藏知識和冷藏技術設備導致的浪費。比如遠洋捕撈船只在捕獲金槍魚等貴重魚類后,處理后需要冷藏在-60℃的低溫冷庫內,這樣保證魚肉的新鮮,由于沒有配套的冷鏈船只,導致捕獲的魚類未能在這種低溫環境下儲存。第二,缺乏水產深加工產品、水產冷鏈鮮活技術冷鏈物流。隨著連江縣水產品深加工業不斷完善和發展,優質、高附加值的漁業合成水產食品及保健、美容水產食品的逐步發展等,對現有冷鏈物流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和要求。生態產品的需求以及居民收入的提高,人們對水產品市場消費正在向便捷、營養、安全、優質、綠色等偏好轉變,水產冷鏈物流鮮活技術的發展相對落后,沒法保證長時間運輸后仍能鮮活,這就大大限制了水產冷鏈鮮活物流的發展。

  (二)水產冷鏈物流標準化體系建設不健全

  第一,連江縣水產品非常豐富,發展水產品冷鏈物流產業鏈具有相當大的優勢,但是國內各個地區的水產品包裝和運輸存在差異,沿海地區的水產品豐富,水產品冷鏈物流相對發達,標準化差異比較小,而內陸地區由于冷鏈資源不同,水產品冷鏈物流存在很大的差異。第二,現代化冷鏈物流園還處于建設過程中,冷鏈物流制造業和標準體系還在完善中。連江縣水產品冷鏈物流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技術水平、機械化、自動化程度相對落后,冷鏈物流制造產業鏈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連江縣各冷鏈物流企業之間以及國內冷鏈物流建設標準化程度低,在冷鏈物流產品質量標準、認證體系、檢驗檢疫標準等的認同上存在差異,冷鏈物流標準化發展進程緩慢。

  (三)缺乏水產冷鏈物流復合人才

  連江縣雖然從事漁業生產人員眾多,但是新型水產冷鏈物流人才發展相對落后,特別缺乏電子商務、冷鏈物流供應鏈、冷鏈技術開發、新冷鏈物流專業設備等專業復合型人才。連江縣目前從事水產冷鏈物流的人才隊伍中,很多不是冷鏈物流專業畢業,由于缺乏相關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不能掌握水產品冷鏈物流的特點以及新冷鏈物流技術運用。另外,高等院校、職業院校、科研所在冷鏈物流方面的專業課程設置和人才培養主要集中在電子商務、冷鏈物流供應鏈等方面,專業人才培養不足。再者,連江縣水產冷鏈物流專業實踐基地較少,冷鏈物流人才培養只能通過知識學習,無法通過實踐操作來完成,無法適應當前冷鏈物流的人才發展需求。——論文作者:何欣梅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