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5-11所屬分類:農業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為更好地了解動物學實驗教學改革的現狀及發展趨勢,提高教學質量,利用CiteSpace軟件分析中國知網收錄的184篇關于動物學實驗教改論文,從發文量、論文頁數、文獻類型、發文作者、發文作者單位、發文作者地區分布、基金支持、引文量、被引及下載次數、
摘要:為更好地了解動物學實驗教學改革的現狀及發展趨勢,提高教學質量,利用CiteSpace軟件分析中國知網收錄的184篇關于動物學實驗教改論文,從發文量、論文頁數、文獻類型、發文作者、發文作者單位、發文作者地區分布、基金支持、引文量、被引及下載次數、論文關鍵詞等10個方面進行統計分析。結果表明:動物學實驗教改論文的發文量呈逐年上升趨勢,文章篇幅較短,刊文以期刊為主,作者間的合作度較高,高級別的基金資助較少,均引文量僅有5.8篇,高被引及下載的文章數量較少。從關鍵詞共現知識圖譜來看,“創新能力”是目前教學改革的熱點。由此可見,動物學實驗教學改革需要更多高級別的基金支持,研究者也要加強對文獻的獲取和吸收能力,進行廣泛、多層次的探討和研究。
關鍵詞:動物學實驗;教學改革;文獻計量學分析
動物學實驗是動物學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課程內容通常包括解剖實驗、形態結構觀察及動物分類,其目的是通過實驗課教學驗證、加深理解和鞏固課堂講授知識,熟悉動物學的基本操作技術,提高動手能力、獨立工作能力及觀察分析問題的能力,培養科學的、嚴謹的治學態度以及實事求是的學風[1]。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教育觀念的不斷更新,學生的認知規律也有所改變,因此想要取得更好的動物學實驗教學效果,就必須進行動物學實驗教學改革。實驗教學改革的目標是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開設綜合性、探究性以及研究性實驗[2],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綜合評價動物學實驗課程教學建設發展情況,筆者利用CiteSpace軟件,對中國知網收錄的動物學實驗教改論文從發文量、文獻頁數、發文期刊類型、發文作者、發文作者單位、發文作者地區分布、基金支持、引文量、被引及下載次數、論文關鍵詞等10個方面進行文獻計量學分析,以期為更深層次地開展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1資料與方法
數據來源于中國知網(CNKI),以“動物學實驗”及“動物生物學實驗”為主題詞,時間截至2019年12月,不限制學科范圍檢索中文文獻。根據題目和摘要對所得文獻進行篩選,最終選出作為本研究數據的論文共184篇。利用文獻計量學分析軟件CiteSpaceV進行數據轉換及可視化分析,時間跨度為1988—2019年,單個時區長度為1年,再根據不同目的調整參數得出相應的知識圖譜,或直接利用CNKI的文獻統計功能進行繪圖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發文年度分布論文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該方面研究的水平和發展速度[3]。由圖1可知,動物學實驗教改論文的發文量呈逐漸上升趨勢。1988年發表了最早的一篇關于動物學實驗教改的論文;1988—1999年動物學實驗教改論文發文量共12篇,說明該段時期內國內關于動物學實驗教改的研究重視程度不高;2004—2009年我國關于動物學實驗教改的文獻發文量逐年增加,以2009年發文量最多,達16篇,說明國內研究者開始關注動物學實驗的教學改革;2010—2019年動物學實驗教學改革的發文量波動較大。
2.2論文頁數由表1可知,文獻頁數為3~4頁的共有93篇,占比50.54%;1~2頁的共有73篇,占比39.67%;5頁及以上的共有18篇,占比9.78%。由此可見,關于動物學實驗的教學改革論文篇幅均較短,刊載信息有限,影響力較小。
2.3發文期刊類型由圖2可知,學術期刊論文占比最大,高達98.4%;其次為中國會議論文,碩士畢業論文占比最小。載文量在2篇及以上的期刊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載文量最多的期刊為《實驗室研究與探索》《四川動物》,均載文10篇;其次是《教育教學論壇》,載文量為8篇;《安徽農學通報》和《實驗科學與技術》的載文量均為6篇。由此可見,關于動物學實驗教改的文章大多數都發表在學術期刊上,說明在這一領域進行研究的學者大部分是高校教師,而以此為研究方向的研究生較少。
2.4發文作者發文作者共有340位。由表3可知,獨立作者、2人合著、3人合著、4人合著、5人及以上合著的文章數分別為56、42、36、25、25篇,合著率為69.6%。在CiteSpaceV中選擇作者作為節點類型,topN=50,發文量前50的作者顯示在圖譜中,每個節點代表1位作者,節點的年輪顏色代表不同的發文時間,發文越早年輪顏色越深。節點年輪的直徑越大,代表該作者的發文量越多,得到作者合作網絡知識圖譜如圖3所示。研究人員間的合作共計388項,初步形成以徐純柱、楊春文、張志強和楊啟超、張錦輝和洪美玲為代表的合作網絡。由此可見,在動物學實驗教學改革研究中,常為多位作者合作研究,但教改團隊較為分散,還未形成特別有影響力的專家團隊。
2.5發文作者單位由圖4可知,牡丹江師范學院發文最多,共8篇,占比4.0%;其次是安徽農業大學,發文量為7篇,占比3.5%;德州學院與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的發文量均為6篇,分別占比3.0%。由此可見,牡丹江師范學院、安徽農業大學、德州學院和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對動物學實驗的教學改革關注程度較高。
2.6發文作者所在地區分布對文獻地區分布情況進行統計可以直觀了解到不同地區的動物學實驗教改研究水平的差異[6]。由表4可知,184篇論文中發文作者所在地區共涉及29個省、區。將這29個省、區按照發文量的多少分為3個層次,第1層次為發文量在10篇及以上的優勢地區,包括黑龍江、山東、安徽、山西、江西和廣東共6個省,共發文84篇,占比45.65%,說明這些地區在動物學實驗教改的研究領域中實力與水平最高,對動物學實驗教改的關注也最密切;第2層次為發文量在5篇及以上的潛力地區,包含四川、河南、浙江、河北、陜西、貴州、江蘇、湖北、遼寧、海南和廣西共11個省、區,共發文75篇,占比40.76%,說明這些地區對動物學實驗教改的關注較為密切,對動物學實驗教改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基礎和發展潛力;第3層次為發文量在4篇及以下的省、區,包括云南、吉林、福建、甘肅、新疆、湖南、重慶、上海、南京、天津、內蒙古和寧夏共12個,共發文25篇,占比13.59%,說明這些地區對動物學實驗教改研究的關注度較低。
2.7基金資助論文基金資助的論文能較好地反映某一領域的新動向和新結果,同時也可提高期刊知名度,從而吸引更多優質論文[5]。由圖5可知,獲得國家級基金資助的文獻有7篇,占比3.7%;獲得省級基金資助的文獻有3篇,占比1.6%;獲得其他基金資助的文獻有173篇,占比93.0%。由此可見,動物學實驗教學改革的基金資助級別不高,應加大資助力度,促進改革的持續深入。
2.8引文量文章的引文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作者對于信息情報的獲取和利用能力[6]。由圖6可知,184篇文章中,附有引文的有160篇,占比87%,共計1067篇,平均每篇引文量為5.80篇;大部分文獻的引文量為4~6篇,約占附有引文總量的42.5%;引文最多的文章為《高校動物學實驗教學改革初探》,共引文30篇。在160篇引用了文獻的論文中,大部分引文為中文文獻,只有17篇論文引用了外文文獻,共引用50篇。這說明國內學者對動物學實驗教學改革的論文引用意識較弱,且對外文文獻的獲取和利用能力較弱,今后應加強國際交流,深入了解和利用外文文獻,從而提升動物學實驗教改研究的質量。
2.9論文被引及下載數由圖7可知,被引用過的文章有141篇,總被引650次。其中,《動物學實驗教學改革探索》被引次數最多,共被引38次;其次是《動物學實驗教學的幾點改進》,共被引25次;再次是《動物生物學實驗教學改革探討》,共被引22次;最后是《動物學實驗教學改革的嘗試》,共被引21次。由此可見,這4篇關于動物學實驗教改的論文質量最好,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從下載次數來看(圖8),共被下載17895次,下載次數多于300次的有6篇,包括《構建師范院校生命科學實驗課程多元學習評價體系》《動物學實驗和野外實習教學改革的新探索》《動物學實驗教學改革探索》《動物學實驗教學設計的探討》《開放實驗室條件下的動物學實驗教學改革新探》及《動物生物學實驗教學改革探討》,分別被下載614、400、355、334、311、306次。由此可見,這6篇文章在動物學實驗教改研究領域中占有重要地位。
2.10關鍵詞可視化關鍵詞是對文章核心內容進行濃縮和提煉出的詞語,能有效概括總結文章的研究目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和研究結果[4];中介中心性是測度節點在網絡中重要性的一個指標,可用來發現和衡量文獻的重要性。運用CiteSpaceV軟件對文獻進行高頻關鍵詞分析如表5所示。由表5可知,頻率位于前6的關鍵詞為“動物學實驗”“教學改革”“動物學”“實驗教學”“改革”“創新能力”,中介中心性值位于前6的關鍵詞為“教學改革”“動物學”“動物學實驗”“實驗教學”“創新能力”“實驗課”。將文獻關鍵詞與中介中心性結合來看,在動物學實驗教改的研究中,“動物學實驗”“教學改革”“動物學”“實驗教學”“創新能力”為主要研究內容且占有較為重要的地位。
在關鍵詞貢獻網絡的基礎上,對關鍵詞進行聚類分析,節點越大說明該關鍵詞在該領域出現的頻次越高,即研究熱度越高;節點之間的連線表示共現關系,連線的粗細表明共現的強度,顏色對應節點第1次共現的時間,從淺到深變化表示時間從早期到近期的變化。動物學實驗教改論文的關鍵詞共有4個聚類(圖9),分別是“教學”“培養”“考試”“動物學”。關鍵詞“動物學實驗”在2000—2001年突現,該時期內主要注重知識的學習;“創新能力”在2011—2017年突現,說明隨著教育觀念的改革和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動物學實驗教學改革已從過去關注如何讓學生更好地、準確地驗證和操作實驗,逐漸轉變為如何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激發學生的專業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圖10)。——論文作者:李偉英邊迅*
相關期刊推薦:《安徽農學通報》雜志是安徽省農業科學院主管、安徽省農學會主辦,刊登農業科學及其各個相大學科的研究報告、綜述和實用技術;也發表農業經濟、農、農業管理和其它人文科科學方面研究論文、調查報告和對策性文章。設有本刊特稿、農業經濟、“三農”論壇、生物科學、環境科學、農業生態、園藝、農作物、畜牧獸醫·水產、林蠶茶、農業工程、土壤肥料、作物病蟲害及其它人文科學等欄目。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