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4-03-11所屬分類:農業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簡述了雜交水稻恢復系育種的過程,提出測恢從低代進行、與多抗性以及米質鑒定同步進行、選用具備異交結實率高和可恢復性差的不育系等方法,以期為雜交水稻恢復系的選育提供參考。
摘要:簡述了雜交水稻恢復系育種的過程,提出測恢從低代進行、與多抗性以及米質鑒定同步進行、選用具備異交結實率高和可恢復性差的不育系等方法,以期為雜交水稻恢復系的選育提供參考。
關鍵詞:雜交水稻,恢復系,測交方法
回顧雜交水稻發展的歷程,不難看出,三系雜交水稻的發展以及組合的更替與變遷,離不開恢復系的改進與發展。因此,恢復系的選育在三系雜交水稻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
在雜交水稻恢復系制恢育種過程中,測交與雜種優勢鑒定是一項必不可少的篩選程序。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是:用不育系與被測恢復系成對套袋,獲得雜交種,然后將雜交種子與被測恢復系成對種植。成熟前通過對雜交種田間綜合性狀的優劣表現觀察,選出抗寒、抗病性能相對較好的材料,然后在各個生育時期觀察葉色、分蘗力、抗性、花藥大小、開花習性、結實性、米質等性狀,從入選材料中進一步選擇相對較好的材料。該項工作工作量大,育種工作者根據自身的不同條件,在實踐中不斷地對測交技術進行了改進與完善。筆者在實踐中對恢復系的測交技術進行了學習與探索,總結出了一些測交方法,現將其介紹如下,以供育種者參考。
1測恢的準備
1.1測恢從低代進行
恢復系制恢的過程和常規育種不同,它不但要求被選擇對象具有良好的經濟性狀,如生育期短、親和力廣、恢復力強、豐產性能好等,而且必須具備有較強的配合力和較高的結實率,但是配合力和結實率的強弱,憑植株的外在表現是無法判定的,只能通過人工測恢的方法進行確定,這就需要做大量的測交工作。每年配置制恢組合在100個以上,每個制恢組合后代的群體隨著世代的增加而增大,世代越高其后代的群體就越大,這樣測交的工作量就越來越大。低代進行測恢不但能減少優良單株的丟失,而且能減輕整個育種過程的工作量。
1.2測恢要與多抗性以及米質鑒定同步進行
雜交水稻的抗性主要取決于恢復系,重視和加強恢復系的抗性選育意義重大。在新品種育種過程中,同步進行多抗性、米質的轉育與鑒定篩選,是育種工作者普遍采用的方法。在雜交水稻恢復系制恢育種中,同步進行多抗性、米質基因的轉育與鑒定篩選,是提高育種成效、減輕測恢工作量極為有效的方法。提高恢復系多抗性為主要育種目標,通常在F2代首先進行苗期鑒定,在秧田期淘汰感病的制恢組合和感病單株,然后將抗病的單株移植到大田,繼續加代繁殖。在加強米質方面,利用無堊白的特異資源如IR22和Lemont作為親本之一,與恢復系雜交選育無堊白或小堊白的優質恢復系,力求恢復系的整精米率、堊白度和直鏈淀粉含量3項品質指標達部頒優質米標準二級以上。
1.3測恢不育系的選擇
只有配合力好的不育系才能配出豐產性好的雜交稻組合,只有米質優的不育系才能配出優質雜交稻組合。根據優質、高產、抗病育種目標,選用測恢的不育系要求開花習性好、柱頭外露率高、豐產性好、適應性廣、配合力強、抗病性強、米質優。如C815S是由湖南農業大學水稻科學研究所選育的、育性受光溫雙重因子共同控制的水稻兩用核不育系,該不育系不育起點溫度低,育性轉換徹底,不育時期長,不育性穩定,制種非常安全。它既保留了培矮64S農藝性狀好、穗大粒多、分蘗力強、株葉形態優良、劍葉“長、直、窄、凹、厚”的特點,又克服了其不育起點溫度較高、千粒重小、包頸嚴重、對九二○鈍感、黑粉病重等缺點[4]。
2測恢的操作步驟
一是選單株。F2、F3代進行苗期多抗性、米質鑒定篩選。成熟時在田間進行單株選擇,將不同類型的單株適當入選,重點組合選擇20個單株,一般組合選擇5個單株。二是F4代進行第1次測交。F4代株系的種植群體在5行(8株/行),不育系分3期播種,間隔5~7 d。套袋授粉,成熟后收取全部不育系種子,收取相對應的恢復系單株。三是雜種優勢鑒定。雜交種與被測父本成對相鄰種植,并種植對照種,黃熟期以對照組合為標準,在田間進行初選,入選比例掌握在5%左右。成熟期對被測父本進行單株收取,表現突出的株系選收3個單株(單收),表現一般的株系選收1個單株。加代時首先進行多抗性與米質的鑒定篩選。四是復測。把入選的被測父本再與不育系授粉,進行第2次測交組合配制,進一步鑒定雜種群體結實率和雜種優勢,成熟后選擇收取優良的種子,然后對其米質及經濟性狀進行考察。
3結語
在雜交水稻恢復系的育種過程中,在F2代多選單株、低世代測交,并且在測恢時同步進行抗病性、抗倒性以及米質鑒定與篩選等措施,不但能最大限度地保留育種后代的多樣性,而且通過前期的淘汰,極大地提高育種工作效率,并且顯著地提高了入選材料的質量。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