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8-25所屬分類:農業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 要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加速,信息化作為一種重要的技術手段,已經深入到我國各個行業領域。在我國農業體系建設、農村經濟發展、農民生活應用等我國農業的各個方向,信息化都占據著重要地位;诖,分析農業信息化的內涵與包含的
摘 要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現代化進程的不斷加速,信息化作為一種重要的技術手段,已經深入到我國各個行業領域。在我國農業體系建設、農村經濟發展、農民生活應用等我國農業的各個方向,信息化都占據著重要地位;诖,分析農業信息化的內涵與包含的內容,研究我國農業信息化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關鍵詞 農業信息化;現代化;生產資料;資源環境
1 農業信息化的內涵
農業信息化是指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農村和農業經濟的各個領域,通過現代化的技術手段整合農村的豐富資源,促使我國農村經濟和農業發展進一步發展。將現代化技術應用于農業領域,既可以提升農業生產力水平和農產品生產率,又可以促進我國農村經濟和農業體系建設得到全面發展與進步。
2 農業信息化包含的內容
2.1 農業生產與管理信息化
農業作物在生產過程中會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如所處的地勢地形、所需要的氣候氣象條件、農作物生長的土壤礦物質成分以及病蟲害的數據分析等。如果不能正確合理地做出判斷,就會極大地制約農作物的生長。將信息化技術應用于農作物的生產過程中進行準確判斷與正確決策,會為農作物帶來低風險、高產出的良好效果。
2.2 農業科技教育信息化
農業教育需要普及,既要增加對廣大農民的宣傳教育,又要讓更多農業工作者掌握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知識技能?梢栽卩l鎮等地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如座談會、農業科技活動、培訓會等[1],促進各個鄉村之間的聯系,互相交流,取長補短,相互介紹經驗,提升農民的素質和農業工作者的綜合素養,逐步縮小城鄉差距,以更好地強化農業科研對農業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2.3 農業生產資料和資源環境的信息化
農民離不開賴以生存的土地。土壤作為農業資源環境中的重要因素,極大地影響著農業發展的進程。對于農作物生產影響的其他資源環境如氣候、地形等也都需要進行宏觀把控,將合適的農作物種植在適合的環境,趨利避害,才能高效生產。另外,種子、農藥以及化肥等都屬于農業生產資料的范疇,要充分利用現代化和信息化手段,確?茖W的選種、育種,結合自身的特性進行農業生產活動。
3 我國農業信息化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我國的農業信息化發展較晚,但發展極為迅速。從1979年我國引入遙感技術并應用于農業領域后,我國陸續開展了諸多信息化相關的活動,如成立中國農業科學院、發展“金農工程”等。我國政府不斷加大對農業信息化發展的重視程度。目前,我國農業信息化發展雖取得了很大進步和成功,但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3.1 農業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
我國對農業信息化建設的資金投入力度越來越大,在農業信息化設施建設方面取得了較大成就,但我國幅員遼闊,許多偏遠農村技術落后,難以保證基礎的網絡設置,更做不到高層次的信息化建設,會造成地域之間的差距。農業信息網絡不完善,勢必會帶來農業信息推廣不全面、信息資源匱乏、數據共享低下等各種問題[2],會制約對農村信息資源的進一步建設與開發。
3.2 農業信息化服務水平有待提高
目前,我國的農業信息市場呈現出需求不足的現狀。受農業社會化與產業化程度不高等制約,很難收集和分析有效信息,使得市場的培育體系發展緩慢。農業信息化目前的服務體系也不夠完善,服務方式也較為落后,會直接導致農業生產信息交流的不暢通。我國農村經濟普遍落后,農民整體文化素質不高,村落也較為分散,影響了我國農業信息化服務水平的提升。
3.3 農業信息化專業人才匱乏
農業信息化要良好發展離不開農業科技工作者的支撐。然而,我國的農民綜合素養較低,農業信息化人才匱乏,數量和質量跟不上信息化發展速度。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科技文化水平低下以及受傳統觀念的影響,是制約農民信息素質的主要因素。許多農村走出的大學畢業生不愿意回到家鄉,大部分農村知識青年外出務工,表現為信息化人才資源不足、信息化服務缺少專職人員、基層信息化服務人員技能有待提高等問題。
4 加快我國農業信息化發展的對策
4.1 加強農業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
要加大投入力度,基礎設施是發展農業信息化的基礎。加大對農業信息化建設的投入力度,需要得到相應的資金投入。因此,政府要加大支持投入,促使農村地區建設信息化基礎建設的必要設備,加快建設綜合性的農業信息網絡,建設農業信息資源和各種服務體系,因地制宜,為農民帶來全面的信息服務。
4.2 完善農業信息化法律法規建設
要建立健全農業信息化建設的法律法規,保護農業領域所涉及的內容。當前,農民的知識產權意識不足,新成果、新科研無法得到合理保護,會使農民的勞動成果得不到應有的尊重[3]。因此,要保護和維護農業信息化主體權益,要在農業信息化網絡體系中進行宣傳與推廣,在政策方面給予扶持,切實保護農業信息化的合法利益不受侵害。要制定統一的標準進行評價,規范化處理信息收集等,提升信息資源的準確性與可用性,使信息資源全面共享。
4.3 強化政府引導作用,提高農業信息化主體意識,重視專業人才培養
農業信息化是一個新興的交叉學科,貫穿于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因此,政府的引導作用不容忽視,既要加大對農業信息化資金和技術的投入,又要加強政府對規范化建設的監督職能,要合理配置農業信息化資源,重視人才培養,通過多種培訓等活動方式進行理論和實踐研究,鼓勵有技術的人才投入農業信息化建設,推動農業信息化“政產學研用”的發展與協調。
5 結語
加快和促進我國農業信息化發展對解決我國三農問題、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作用。必須要足夠重視農業信息化建設,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全民的農業信息化意識和農業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率、服務能力,推動我國農業信息化不斷發展。——論文作者:張冠鵬
相關期刊推薦:《南方農業》(月刊)創刊于2006年,是由重慶市農業委員會主管,重慶市農業科學院主辦的農業學術刊物。反映創新性農業應用基礎研究和新技術,傳遞農業前沿技術研究信息、報道農業產業化發展進程,為重慶及整個南方的農業科研、技術交流和農業發展服務。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