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淺談水資源

發布時間:2020-08-21所屬分類:農業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要】水為萬物之源,萬物之本,人們生活的一時一刻都離不開水,正是因為有了水,人類才會生存,世界萬物才會生機盎然,千姿百態,豐富多彩。 地球上的水資源似乎取之不盡,其實目前人類的使用情況來看,只有淡水才是主要水資源,而且只有淡水中的一部分才

  【摘要】水為萬物之源,萬物之本,人們生活的一時一刻都離不開水,正是因為有了水,人類才會生存,世界萬物才會生機盎然,千姿百態,豐富多彩。 地球上的水資源似乎取之不盡,其實目前人類的使用情況來看,只有淡水才是主要水資源,而且只有淡水中的一部分才能被人們使用,淡水原本是一種可以不斷再生的資源,其再生性取決于地球的水循環,可是隨著工作的發展和人口的增長,大量水資源被污染;有的國家為抽取河水在上游建水壩,改變了水流情況,使水資源遭到嚴重的影響,就哪中國來說吧!中國水資源總量居全世界第六位,但人均量卻是全球的四分之一,也被稱為全世界十三個貧水國之一。

淺談水資源

  【關鍵詞】水資源 分布 總量 作用

  一、水資源與人類活動關系

  水和生命是不可分的,水既是生物體組成的基礎物質,又是新陳代謝的主要介質,動植物的含水量除苔蘚和禾本科種子外,其成分的一半以上幾乎均由水組成。對人體來說也是如此,人體內水分約占體重的2/3,兒童更多,約占體重的80%。植物通過根部吸收水分,再由蒸作用散失,以求其平衡;動物體通過飲食獲取水分,由排尿、出汗、呼吸等方式排出體外,以求其平衡。這種平衡一且遭到破壞,即水分過多或過少,植物就要枯萎或死亡,動物就會落到不舒服或者生病以至死亡,這主要是因為生物從外界環境中吸取養分是通過水將輸送到給到機體的各個部分,又通過水把代謝物排出機體以外,從而維持生物內物質及能量的轉化過程,為維持人體的生理活動,通常成年人應補給的水量為每日每干克體400mL。當人體失去6%的水分時會出現口渴、尿少和發燒,失水10~20%將出現幻覺昏厥甚至死亡。對人來說,水比食物更為珍貴,人不吃食物,生命還可維持20余天,但如不喝水,則不過幾天便會死亡?梢,水對生命多么重要,可以說,沒有水就沒有生命,

  相關期刊推薦:研究水資源方面的sci期刊目錄

  一切物質生產都離不開水,世界上幾乎沒有一種工業不用水,沒有一個工業部門不需要用水來蒸煮、清洗,溶解,授透,加熱、冷卻、洗滌和結晶。水不僅是工業生產的重要生產資料,而且在許多方面還直接作為原料,通過生產過程參加到產品中去。在現代工業生產中,無論是作為生產資料,還是作為生產原料,所需的水量都很大,在我國工業取水量一般要占全阻水利設施供水量的11%,占城市總取水量的60~80%。例如:在我國生產一噸鋼需取水25m³(2017年全國平均數據),生產一噸紙品需取水150m³(全國平均值),生產一噸啤酒需取水9.5m³(執行GB18916.6-2004)……由此可見,沒水,工業生產就無法進行。

  水對農作物生長發育和高產優質有著密切關系,農業生產中所有的作物一生都離不開水,缺乏水的供應,它的生長發育就會受到嚴影響,甚至死亡。在農業生產上,不論是提高單位面積產量,或是開墾荒地擴大耕地面積,都必需要有足夠的水量予以保證。沒有水就沒有農業,在,灌溉一畝小麥地要用水513m³,灌一畝棉花地要用水648m³,一蔬菜地約需用水25~35m³,在我國南方,生產一噸谷物,平均需水450m³。2019年我國用于農業灌部的水量達到3874億m³(平均每畝為627m³),占到全國總用水量的76.8%,可見水對衣業是多么重要。

  水不僅是農業的命脈,也是城市生存和發展的命脈,由于城市是政治、經濟、文化、科學技術中心,又是人口,工業,能流、物流和信息流最密集的地方。2019年,我國城市總人口就有8.3億人,占全國總人口的59.3.%,城市國內生產總值占全國比重達到67.26%。因此,解決好城市用水問題是一項關系到全局發展的重大課題。城市缺水,不僅嚴重地影響到整個國民經濟的向前發展,限制了城市發規模,也影響到人民生活安定(一些山區因缺乏水源而沒有用上自來水,仍在飲用坑水、河水、塘水和土井水,這些水部未經過凈化消毒,極易危害人民身體健康)。由此可見,水這項重要的自然資源,是人類活動的物質基礎

  二、水在地球上的分布

  地球表面約有70%以上為水所覆蓋,其余約占地球表面30%的陸地也有水的存在。根據聯合國1977年的統計,地球上水的總儲量為138.6億億m³,其中淡水儲量為3.5億億m³,占總儲量的2.53%,由于開發困難或技術經濟的限制,到目前為止,海水、深層地下淡水、冰雪固態淡水,鹽湖水等還很少被直接利用,比較容易開發利用的,與人類生

  活、生產關系最密切的湖泊、河流和淺層地下的淡水資源,只占淡水總儲量的0.34%,為104.6萬億m³,還不到全球水的總儲量的萬分之一。通常所稱的水資源,主要即指這部分可供使用的、逐年可以部分地恢復更新的淡水資源,這些淡水資派雖然在較長時間內可以保持平衡,但在一定時間、空間范國內,它的數量卻是有限的,并不象人們所想象的那樣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三、水的循環與水量平衡

  自然界的水,從來不是靜止的,而是在無休止地運動之中。這是因為自然界的水分不僅受地心吸力作用,沿著地殼傾斜方向流動,而且在太陽輻射的熱力作用下發生形態變化,蒸發的水分隨著氣流運行而轉移,遇冷凝結成云或以降水形式到達地表,到達地表的水又重新蒸發、凝結、降落,這種過程,循環往復,終年不斷,我們稱之謂自然界的水分循環。水分循環是通過降水、蒸發、土壤水、地下水、河川水流等實現的,由于這些都屬于水文因素,所以也稱水文循環,僅在局部地區(陸地或海洋)完成的水分循環過程謂之小循環。自海洋蒸發的部分水蒸氣,隨氣流轉移至陸地上空,并以降水形式達到地面后,經過江河湖泊或滲入地下,再歸入海洋,這種復雜的水分循環過程謂之大循環。參加水分循環的水量稱水的動儲量,即通常所說的“水資源”。其每年循環水量的多少,通常以多年平均降水量和河川徑流量(河道上特定斷面下泄的水量)進行統計,根據聯合國的統計資料,全球多年平均年降水深為1130mm,全部陸面上平均年降水深為800mm,全部陸面上多年平均河川徑流量為47萬億m³,折合徑流深為315mm。其中地面徑流約占69%,地下徑流約占31%。但其在地球上的分布極不均勻,適合人類生活、生產和活動的地區,可以利用的水量僅占全部水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由于自然界的水分循環,使水成為地球上唯一能夠更新的物質。它處于經常的運動之中,不斷地消耗,被污染,又不斷地恢復和自凈著。

  不斷運動著的水,一方面遵循有關的物理和力學規律,另一面則還遵循物質守恒定律。對自然界整體而言,水是既不出,也不進的閉合系統,但對其他圈層或任何研究地段而言,水則是既有進,也有出的不閉合系統。在某一時間段內水量進出之差必等于此時間段內蓄水量的變化量,此即水分循環過程中的水分收支平衡,或水量平衡。此原理可推廣應用到各種水體、海洋、陸地、農田、都市等條件,只不過在不同的情況下,進出水量的組成不同而已。

  水是我們這個世界上最常見、最重要、最美好,也是最神秘的物質了。水就在我們身邊,時刻陪伴著我們,始終在為我們人類服務,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節水、護水、愛水吧!——論文作者:王 民 王曉明 劉小鵬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