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防治宣木瓜灰霉病的策略農業期刊投稿

發布時間:2014-01-02所屬分類:農業論文瀏覽:1

摘 要: 重點對宣木瓜灰霉病在宣城地區的危害癥狀、病原、流行規律及發病特點進行了闡述,并結合當地條件及宣木瓜灰霉病防治研究工作,提出了防治措施。

  論文關鍵詞:宣木瓜灰霉病,危害癥狀,發病特點,防治措施

  論文摘要:重點對宣木瓜灰霉病在宣城地區的危害癥狀、病原、流行規律及發病特點進行了闡述,并結合當地條件及宣木瓜灰霉病防治研究工作,提出了防治措施。

  宣木瓜是薔薇科木瓜屬灌木,其果入藥。宣木瓜產自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是著名的中藥材。明醫學家李時珍在其醫學巨著《本草綱目》第三十三卷·果部木瓜篇中記載:“木瓜處處有之,唯宣城者佳”。近幾年,宣州區把宣木瓜作為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農村經濟的重要產業來抓,現全區營造宣木瓜豐產林1 200hm2。然而,大面積木瓜林的形成也給病蟲害提供了滋生場所。在進行宣木瓜苗木培育及木瓜林栽培管理過程中,發現木瓜的苗木和成林木瓜樹的嫩梢感染一種病害,經鑒定為灰霉病。據筆者觀察,木瓜受此病危害普遍,且逐年加重。為此,開展了防治研究,現將其防治技術總結如下。

  1 危害癥狀

  1.1 苗木受害癥狀

  病害侵染苗木嫩莖及嫩葉。葉部感病自葉脈開始,造成整葉或半片葉片凋萎,失水如水燙一般。苗木莖桿以地表受害最重,病斑初為淡褐色小點,隨著嫩莖長粗病斑擴大,當病斑擴大至嫩莖一周時苗木地上部分死亡,整株立枯,遇陰雨天氣從病斑處長出灰褐色霉狀病原子實體。

  1.2 大樹受害癥狀

  病原主害新生嫩梢、嫩葉、花瓣及幼果。病斑先為褐色小點,當擴大至莖干一周時即形成枯梢。另外,木瓜的花、幼果也能感病。在潮濕的條件下,從病斑、病葉、病梢及殘花嫩果上長出一層灰褐色霉層即病原子實體。

  2 病原

  灰霉病病原的無性世代為Botrytis cinerea Pers,屬半知菌亞門絲孢目絲孢科葡萄孢屬。分生孢子梗大小為(280~550)μm×(12~24)μm,叢生灰褐色。分生孢子亞球形或卵形在(9~15)μm×10μm之間。

  3 流行規律及發病特點

  病原以菌絲、孢子和菌核在木瓜的枯枝落葉層中及土壤里越冬,借氣流、雨水傳播,3月份侵入木瓜的幼嫩組織,以后再次侵染其他木瓜苗木或木瓜樹的嫩枝。溫、濕度是木瓜灰霉病發生與感染的首要條件。當氣溫在15℃左右且土壤濕潤時病原的分生孢子開始侵入木瓜幼嫩組織。一般苗圃用塑料拱棚或地膜覆蓋育苗,棚內溫度高、濕度大,極易感染;苗木過密,生長纖細,木質化程度低感病嚴重;木瓜林光照不足,低溫潮濕和長時間陰雨易造成灰霉病流行。

  4 防治措施

  1 苗木防治措施

  (1)圃地選擇。選擇易排易灌的農田或旱地作圃地,忌重茬地。

  (2)圃地消毒。用溴甲烷20mL/m2對土壤進行處理。

  (3)冬季播種、拱棚育苗促早出苗,適時間苗,合理稀植,留苗30~40株/m2,促進苗木早木質化,提高自身抗病能力。

  (4)多施基肥,少用氮肥作追肥。

  (5)晴天揭棚,雨前蓋棚,保持通風透光,降低棚內濕度、溫度,使環境利于苗木生長而不利病菌滋生,及時清除病株,防止病原擴散傳播。

  (6)藥劑防治。苗木出土時用等量式波爾多液噴霧,每7d噴1次,用藥2~3次;也可用70%甲基托布津1 500倍液或苯來特1 000倍液,每隔10d噴霧1次,連續用藥3~4次。 2 木瓜林防治措施

  (1)造林地選擇。選擇地勢平坦、易排易灌、土層肥沃、光照充足的林地造林。山洼積水處,要采用暗溝或明溝排水、高壟瀝水。造林密度以3 000株/hm2為宜。

  (2)適時修剪。木瓜林培育要適時修剪,控制木瓜冠幅和剪去過密枝、重疊枝,以利木瓜林通風透光。

  (3)冬季清園。修剪老弱病枝,及時清理林地里的病死枝、病殘果及枯葉堆積焚燒;深翻林地深埋病原,減少病原越冬基數。

  (4)藥劑防治。冬季用3°Bé石硫合劑對木瓜樹和林地噴霧1次殺滅病原,早春在木瓜萌發初期用70%甲基托布津1 000倍液,或苯來特1 000倍液,或75%百菌清500倍液交互使用,每隔7~10d噴霧1次,共用藥4~5次,控制病原擴散。

  (5)周邊環境治理;颐共】汕秩径喾N樹木和農作物,在開展木瓜灰霉病防治時還要顧及周邊林木和農作物的防治,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