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07-13所屬分類:農業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文章以北京市經濟發展與水資源利用為研究對象,通過國內外相關文獻研究與數據收集,系統剖析1980~2016年北京市經濟發展與水資源消耗利用的變化趨勢,應用彈性分析法,構建北京市經濟發展與水資源消耗利用脫鉤的評價方法,測算1980~2016年北京市經濟發
摘要:文章以北京市經濟發展與水資源利用為研究對象,通過國內外相關文獻研究與數據收集,系統剖析1980~2016年北京市經濟發展與水資源消耗利用的變化趨勢,應用彈性分析法,構建北京市經濟發展與水資源消耗利用脫鉤的評價方法,測算1980~2016年北京市經濟發展與水資源消耗利用的脫鉤態勢。研究結果表明,1980~2016年,北京市經濟發展與水資源消耗利用脫鉤態勢經歷了“強脫鉤—弱脫鉤—強脫鉤—弱脫鉤”的發展態勢,其中1995~2016年北京市工農業經濟發展與工農業用水已處于強脫鉤的理想狀態。
關鍵詞:北京;經濟產業;水資源利用;脫鉤態勢;評價
一、引言
“脫鉤”一詞被世界銀行引入到資源環境經濟領域后,脫鉤理論主要用于研究經濟增長與物質消耗的相互關系。20世紀90年以來,國外脫鉤理論主要研究經濟增長與物質資源消耗、能源消費、農業生產貿易、交通量、環境污染之間的問題。國內學者分別從國家層面和地方層面,開展了中國經濟增長與資源消耗之間的脫鉤問題研究。
針對北京市脫鉤理論的實踐應用,學者們主要探討了北京市經濟增長與碳排放之間的脫鉤態勢,其中,吳振信等分別采用Tapio分析模型、基于EKC和STIRPAT模型,針對1999~2008年、1981~2010年北京市經濟增長與碳排放的脫鉤關系進行了實證分析。
此外,一些學者對中國經濟發展與水資源消耗利用脫鉤態勢進行了分析。綜上所述,目前鮮有學者對北京市經濟發展與水資源消耗利用的脫鉤態勢進行深入探討。鑒于此,系統剖析1980~2016年北京市水資源消耗利用的變化趨勢,并應用彈性分析法,測算1980~2016年北京市經濟發展與水資源消耗利用的脫鉤態勢。
二、北京市經濟發展與水資源利用的變化態勢
1980~2016年,北京市經濟總量從139.07億元增至25669.1億元,年均增長率高達15.6%。工業化進程的加速,推動北京市經濟快速發展,北京市經濟總量保持高速增長。尤其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后,北京市經濟發展持續保持較高的增長態勢,北京市經濟總量年均增長率均超過18%。
1980~2016年,北京市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北京市用水總量總體處于不斷下降的態勢,并且產生較強的波動性,北京市用水總量經歷了“顯著下降—波動增長—緩慢下降—緩慢增長”的發展歷程。“六五”和“七五”期間用水總量負增長顯著,從50億立方米降至40億立方米左右;“八五”期間用水總量出現波動增長,增至45億立方米左右;從“九五”時期開始,北京市用水總量進入緩慢下降的階段,“十一五”期末降至35億立方米左右;從“十二五”時期開始,北京市用水總量進入緩慢增長的階段,但用水總量年均增長率低于1%,用水總量控制在35~40億立方米。
首先,從農業用水量變化來看,1980年開始,北京市農業用水量一直處于下降趨勢,2016年降至6.1億立方米。“十二五”期間,北京市深入踐行“向觀念要水、向機制要水、向科技要水”理念,加快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大力實施農業高效節水灌溉工程,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710。
開展節水型單位建設和試點示范,用水效率不斷提高。其次,從工業用水量變化來看,北京市工業用水量也逐漸降低。1980~1985年,工業高速發展導致工業用水量迅速增加,工業用水量從14億立方米增至17億立方米。1986~1991年工業用水增長率不斷降低,工業用水量年均增長率降至4.4%。1991年以后,工業用水量年均增長率快速降低,1992-2016年工業用水量年均增長率降至-5.7%。說明工業現代化對工業用水的依賴程度明顯下降。
此外,從第三產業用水量變化來看,北京市第三產業與生活用水量持續增長。從1980年的4.94億立方米增至17.8億立方米。2010年以后,第三產業與生活成為影響北京市用水總量增長的主導行業。
三、北京市經濟發展與水資源利用脫鉤態勢評價
(一)經濟總量增長與水資源消耗利用的脫鉤時態
根據1980~2016年北京市水資源消耗利用變化趨勢,以北京市人均GDP代表經濟驅動力,以北京市用水總量代表水資源壓力狀態,以北京市萬元GDP用水量代表水資源利用效率,應用彈性分析法,說明北京市經濟增長與用水總量增長率變動軌跡特征,評價1980~2016年北京市經濟總量增長與水資源消耗利用的脫鉤時態,1985~1995年,北京市經濟發展與水資源消耗利用為弱脫鉤發展態勢;1995~2010年,北京市經濟發展與水資源消耗利用處于強脫鉤的理想狀態;2010~2016年,北京市經濟發展與水資源消耗利用再次轉變為弱脫鉤發展態勢。從脫鉤彈性系數來看,北京市經濟發展與水資源消耗利用的強脫鉤態勢并不顯著,總體處于弱脫鉤態勢。
(二)農業經濟增長與農業水資源利用的脫鉤時態
在對北京市經濟總量增長與水資源利用的脫鉤時態分析基礎,以第一產業產值代表農業經濟驅動力,以農業用水總量代表農業水資源壓力狀態,以單位第一產業產值用水量代表農業水資源利用效率。應用彈性分析法,說明農業經濟增長與農業用水總量增長率變動軌跡特征,評價1980~2016年農業經濟增長與農業水資源消耗利用的脫鉤時態。
(三)工業經濟增長與工業水資源利用的脫鉤時態
通過對北京市經濟總量增長與水資源利用的脫鉤時態分析,在此基礎上,以工業增加值代表工業經濟驅動力,以工業用水總量代表工業水資源壓力狀態,以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代表工業水資源利用效率,應用彈性分析法,說明工業經濟增長與工業用水總量增長率變動軌跡特征,評價1980~2016年北京市工業經濟增長與工業水資源利用的脫鉤時態。
1980~1995年,北京市工業經濟發展與工業水資源利用處于弱脫鉤與強脫鉤交替出現的發展態勢,1995年之后,北京市工業生產與工業用水也已經完全處于強脫鉤的理想狀態。此外,北京市第三產業與生活用水效率不斷提升,但其用水總量也持續增長,因此,第三產業發展與其用水長期保持脫鉤發展態勢。
優先實現農業經濟發展與農業用水脫鉤,才能保障用水總量達到頂峰進而脫鉤。農業作為用水大戶,承受著灌溉用水保障與水資源緊缺的雙重壓力,為了保障農業用水量實現“零增長”或“負增長”,高效節水灌溉成為北京市農業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此外,盡管1980~1995年工業用水脫鉤態勢與用水總量脫鉤態勢存在一定的差異性,但1980~2016年工業生產與工業水資源消耗利用總體表現強脫鉤態勢。
2010~2016年,北京市已從“農業用水脫鉤態勢與用水總量脫鉤態勢相對應”進一步轉變為“第三產業與生活用水脫鉤態勢與用水總量脫鉤態勢相對應”,因此,為進一步加快北京市經濟發展與水資源消耗利用的強脫鉤步伐,必須加快綠色創新,在保持提升北京市工農業用水效率、降低其用水量的基礎上,進一步創新北京市第三產業與生活的節水工藝技術,提高北京市第三產業與生活用水效率,合理控制和降低第三產業與生活用水量。
四、結語
北京市用水結構的變化趨勢符合人口城鎮化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對水資源需求量的影響,也與世界上大多數發達國家所經歷的用水變化歷程類似。北京市經濟發展與水資源消耗利用脫鉤態勢經歷了“強脫鉤—弱脫鉤—強脫鉤—弱脫鉤”的發展態勢,其中1995~2016年北京市工農業經濟發展與工農業用水已處于強脫鉤的理想狀態。總體來看,北京市經濟增長的同時,農業水資源消耗利用量下降是水資源消耗利用處于強脫鉤發展態勢的前提保障。
參考文獻:
[1]OECD.Indicatorstomeasuredecouplingofenvironmentalpressurefromeconomicgrowth[R].Paris:OECD,2002.
[2]AyresRU,AyresLW,WarrB.Energy,powerandworkintheUSeconomy,1900-1998[J].Energy,2003(03).
[3]Tapio,Petri.Towardsatheoryofdecoupling:DegreesofdecouplingintheEUandtheeaseofroadtrafficinFinlandbetween1970and2001[J].JournalofTransportPolicy,2005(12).
[4]鐘太洋,黃賢金,韓立,等.資源環境領域脫鉤分析研究進展[J].自然資源學報,2010(08).
相關刊物推薦:《自然資源學報》主要反映中國自然資源的數量與質量的評價、資源開發、利用、管理與保護等領域研究的成果。所設欄目:理論探討、資源利用與管理、資源安全、資源生態、資源評價、資源研究方法、專題論壇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