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象山縣農作物病蟲測報工作現狀及發展對策

發布時間:2019-05-22所屬分類:農業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要:農作物病蟲測報是植物保護工作的重點。本文對象山縣農作物病蟲測報工作現狀進行總結,分析了象山縣病蟲測報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對策,以期促進新形勢下農作物病蟲測報工作健康發展。 關鍵詞:農作物;病蟲測報;現狀;問題;對策;浙江象 象山縣位于

  摘要:農作物病蟲測報是植物保護工作的重點。本文對象山縣農作物病蟲測報工作現狀進行總結,分析了象山縣病蟲測報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對策,以期促進新形勢下農作物病蟲測報工作健康發展。

  關鍵詞:農作物;病蟲測報;現狀;問題;對策;浙江象

現代農村科技

  象山縣位于長三角地區南緣堯浙江省中部沿海地區,屬于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無霜期長.年平均約248d,生長期為345d冤,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為16~17益,溫和濕潤,雨量豐沛.年平均降水量達1400mm以上冤,既有利于多種作物生長,又適宜多種病蟲草害的發生和繁殖。象山縣主要農作物播種面積為1.3萬hm2,產量10萬t,病蟲害發生面積逾13.3萬公頃次,防控壓力較大。

  農作物病蟲害測報工作是植保工作的關鍵環節,也是農作物增產豐產的重要基礎。象山縣具有國家級農業有害生物預警與控制區域站,承擔病蟲害監測預報任務,肩負提供防控信息的重任,為種植戶準確開展防治做出了重要貢獻。近年來,由于氣候變化堯種植結構調整,病蟲害發生日趨復雜和嚴重,且呈現出新的特點,給測報工作帶來新的難度;同時由于測報人員缺乏堯測報手段傳統,又帶來新的挑戰。鑒于此,本文分析了測報工作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為今后工作開展提出對策,以期不斷加強基層測報體系建設,提高象山縣綜合技術服務能力。

  1農作物病蟲測報工作現狀

  1.1測報網絡基本構建

  象山縣始終把建設一個快捷堯及時堯高效和穩定的測報網絡體系作為長期建設目標,目前基本形成了一個以縣測報站為中心堯4個鄉鎮測報點為依托的病蟲測報體系,具有一批業務素質高堯經驗豐富的技術人員從事病蟲測報工作,強有力地保證了病蟲測報工作的正常有序開展。

  2006年10月,象山縣農業有害生物預警與控制區域站由農業部立項建設,新建辦公實驗用房475m2和標準病蟲觀測圃0.97hm2,集監測堯預警和防治為一體,進一步提升了病蟲害測報水平堯應急防控能力和防控效果。自2011年開始,象山縣并入農業部堯省農作物重大病蟲數字化監測預警系統,監測數據傳輸朝網絡化和數字化發展,測報人員把病蟲監測原始數據整理和分析后錄入監測預警系統,數據傳輸更加快捷有效,數據提取分析更加便利,數據動態變化更加直觀[1]。

  1.2測報水平顯著提升

  測報工作是整個植保工作的基礎,預測預報的準確程度將直接影響病蟲害防治效果。象山縣測報人員以田間調查為主,根據測報規范要求開展農作物病蟲害系統調查和全縣普查工作;同時依托國家預警與控制區域站優勢,引進新型監測工具,采用性誘智能測報系統堯佳多蟲情測報燈堯太陽能殺蟲燈和性誘劑等新型實用植保技術監測病蟲害發生動態;并密切關注天氣變化,結合品種抗性堯種植模式和歷史條件等重要資料,及時分析與掌握全縣各種病蟲害的發生消長規律,指導農戶把握最佳防治時機,避免因預測不到位而造成大規模的產量損失。近年來,平均每年發布病蟲情報14期,重大預警信息逾20條,病蟲害短期預報準確率達93%以上,受到廣大種植戶的一致好評。

  1.3信息傳遞手段多樣

  為及時把病蟲發生信息和防治技術措施送到種植戶手中,除傳統紙質病蟲情報和信息寄送以外,象山縣還通過象山縣新型業態農業門戶網站堯象山農業農村微信公眾號堯浙江農民信箱堯微博堯手機短信和植保APP等多種新型信息平臺發布病蟲預警信息;同時利用分布在全縣各鄉鎮農村的300余塊氣象顯示屏,在病蟲防治期間和氣象信息一起滾動顯示病蟲情報。當病蟲發生緊急嚴重時,象山縣測報人員通常兵分幾路深入重發常發區域,及時告知農戶防控措施;平時結合農業科技指導下鄉和農作物生產技術培訓會等方式,進一步擴大病蟲信息傳播面,顯著提升了病蟲測報消息的時效性堯覆蓋率和到位率,充分發揮了病蟲測報在服務和指導農業生產堯控制生物災害蔓延中的作用[2]。

  1.4測報資料積累豐富

  象山縣農作物病蟲測報始于1958年6月,由原初的象山縣防治病蟲害指揮部到現在的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已有逾60年歷史,一代代測報人員辛勤工作,留下珍貴的病蟲發生資料約6000份,為總結象山縣農作物病蟲發生演變規律堯制定更具針對性的防控措施提供了充分的科學依據[3],1987年象山縣制訂出二化螟枯鞘叢堯株的序貫抽樣表;1993要1995年組建稻飛虱發生量長期預報模型13個,從中優選4個,歷史符合率達70.0%~92.8%;1999年12月28日頒布葉象山縣稻縱卷葉螟測報調查規范曳.DB30225/T11要1999冤。

  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的普及與應用,象山縣測報人員每年都將田間調查數據堯燈下監測數據堯性誘數據堯統計報表堯病蟲情報堯防控信息和調研論文等材料建成電子檔案,構建病蟲害測報數據庫,以達到對有關測報歷史和現實數據隨時調用與處理的目的;同時有針對性地分析當年病蟲發生原因,做好測報工作總結,為翌年測報工作夯實基礎[4]。

  2農作物病蟲測報工作存在的問題

  2.1測報人員問題

  病蟲測報工作責任大堯任務重堯強度大堯時間長堯專業技術性強,測報人員需常年從事田間調查工作,野越熱越出門冶野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冶已成為從事測報調查人員的真實寫照[5]。目前,象山縣擁有縣級專職測報人員3名,其中30周歲以下的有2名堯50周歲以上的有1名。象山縣鎮鄉政府里沒有專職病蟲測報人員,村里更無專職農技人員,從縣到鎮.鄉冤村的基層植保體系基本斷線。

  4個基層測報點人員年齡偏大,平均年齡在60周歲以上,對新型科技設備使用難度較大,難以適應新形勢下測報工作發展要求。年輕人員由于社會存在感低堯待遇不高和晉升提拔困難等因素影響,不愿從事測報工作,流動較快;或是副業化趨勢明顯,一人身兼多份工作,無力從事測報工作,導致人員青黃不接,技能傳承斷代。

  2.2測報條件問題

  近年來,由于產業結構調整堯耕作制度轉變,特別是氣候條件變化復雜,病蟲傳播蔓延形勢更加嚴峻,發生規律更加復雜,危害特點更加多樣化,測報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大。象山縣以中短期測報為主,以中長期測報為輔,測報技術人員在主要糧食作物病蟲害測報方面技術比較成熟,測報辦法相對規范;但是病蟲測報還是依賴傳統的眼觀手查,田間調查仍憑野一根竹竿堯一只瓷盆堯一雙眼睛堯一支筆堯一雙手冶,智能化設備裝配有限堯病蟲害研判預警專業分析模型較少等問題仍未解決[6]。

  同時,測報工具方面存在陳舊老化堯購置不方便和使用不便利等問題[7],大田普查存在公務用車無法滿足現有交通出行,特別是偏遠的病蟲發生區交通條件較差,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病蟲測報的效率和質量。

  3對策

  3.1加強技術探索,提高監測水平

  不斷加強對本區域常發性重大病蟲害發生流行規律進行總結及對病蟲歷史數據進行種類堯種群數量變動特征和長期運動規律等的分析研究,提高對病蟲發生趨勢的分析判斷能力。根據本地病蟲發生情況,結合病蟲測報國家標準,總結摸索適合本地堯行之有效的測報技術規范,切實提高監測水平。

  不斷改進監測工具,加強對新型測報工具的引入堯示范與推廣,盡力實現自動化堯智能化測報,推動農作物測報領域野機器換人冶。探索野病蟲測報+互聯網冶新型模式,快速實現數據收集整理堯匯總錄入和統計分析,實現數據電子化管理,研制簡單有效的重大病蟲害發生預測模型,同時推動病蟲害測報調查資源共享,實現病蟲測報的網絡化堯標準化和信息化發展[8]。

  3.2穩定測報隊伍,提升人員素質

  農作物病蟲害測報專業要求高,工作強度大,需要一支業務精湛堯能吃苦耐勞堯有責任心的隊伍[3]。除縣級配有專職測報人員之外,結合實際情況,鄉鎮及村可根據作物種植面積等選聘測報人員;同時完善辦公條件,落實補助經費,明確測報任務和考核機制,對考核優秀人員予以物質獎勵,激發其工作積極性。

  邀請農業高校堯科研院所相關測報領域專家開展技術培訓,針對測報技術與方法的薄弱環節以及采用科學規范的測報方法開展專題講座和交流,更新測報人員的知識,提升綜合分析判斷能力,同時不斷提高測報人員應用現代科技設備的技能,實現高水平堯科學化測報,切實提高基層測報人員的業務技能水平。開展定向培養基層測報人員,對符合條件的優秀高中生直接招錄,與相關農業院校進行聯合培養,使相關人才畢業后直接進入測報崗位,高質量地充實壯大測報隊伍[4]。

  3.3加強信息建設,增加覆蓋面積

  必須要充分認識病蟲測報的重要性,擴大測報工作影響力,形成全縣上下關心測報堯支持測報的良好氛圍。充分發揮現代信息媒介覆蓋面廣堯直觀堯時效性好堯信息服務對象易于接受的優點,推廣以手機為載體,利用電子通信為模式,及時有效發布病蟲發生動態,宣傳簡單有效的測報知識,推送主要病蟲防治信息,讓種植戶改變傳統靠經驗堯憑野本事冶噴藥的通病。

  同時,種植戶還可利用浙江植保在線APP堯中國農技推廣APP和農技知識交流工作群等載體,結合專家工作信息平臺,實現測報問題在線咨詢堯測報專家在線指導堯測報知識在線學習堯測報疑惑在線解決。通過完善專家要種植戶雙向交流信息體系建設,進一步提高測報效果,有效解決測報野最后一公里冶問題[9],保障農產品豐產豐收。

  4結語

  近年來,在測報人員堯技術專家和廣大種植戶的共同努力及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象山縣病蟲測報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已基本掌握了重大病蟲發生規律,制定了科學有效的防治指標,做到了達標防治,實現了精準施藥,有效控制了病蟲發生危害,推動了農藥減量,保障了農產品安全與生態安全。

  但同時也面臨測報工作復雜堯調查繁瑣堯隊伍不穩堯保障不力堯裝備不足等現實問題,只有克服這些問題和挑戰,健全病蟲害監測預警體系,落實專項工作經費,完善人員考核制度,加強先進測報器械的引進推廣,改善測報技術調查方法,才能實現測報工具現代化堯測報手段信息化堯預報發布多元化堯調查內容實用化堯測報隊伍專業化[10],從而推進象山縣病蟲測報事業健康發展。

  5除草劑藥害補救措施

  對一般用錯藥劑或過量用藥造成的藥害,可用安徽神農公司生產的美洲星液體肥料1050~1500mL/hm2噴霧處理,5d后用同樣的量再噴施1次,對減輕藥害和促進旱稻恢復生長很有幫助。用含有腐植酸類的肥料連續噴施2次,也可以減輕藥害[4]。此外,還可用激素類藥劑進行補救。

  6參考文獻

  [1]孫秘珍,李文武.玉米草害防治技術[J].現代農村科技,2015.8.26.

  [2]侯玉艷,王永兵.旱稻高產栽培技術探討[J].安徽農學通報,2011,17.12.77.

  [3]張喜娟,來永才,孟英,等不同除草劑對寒地濕潤直播稻田雜草的防除效果及安全性評價[J].黑龍江農業科學,2017.2.58-62.

  [4]王玉霞,遲洪超.高效含腐植酸水溶肥料在水稻上的應用[J].吉林農業,2013.8.22.

  農業方向刊物推薦:《現代農村科技》(半月刊)創刊于1966年,曾用刊名:(河北農業科技)2008年由月刊變為半月刊,是河北省最早創辦的反映農業科技新成果、新技術、新經驗的綜合性期刊。內容立足華北,面向全國。優勢職能:屬省級刊物,是農業及相關類科技人員撰寫技術性論文的陣地。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