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11-15所屬分類:農業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山羊養殖在石林縣有著悠久的歷史,并形成地方畜牧業的優勢產業。通過奶源基礎建設,優質奶山羊產業化項目建設,實施高床、良種、人工種草、青貯窖建設、飼草加工機械購置五配套技術推廣應用,農村養羊業得到較快發展,已成為畜牧業的重點產業和促進農村經濟
山羊養殖在石林縣有著悠久的歷史,并形成地方畜牧業的優勢產業。通過奶源基礎建設,優質奶山羊產業化項目建設,實施高床、良種、人工種草、青貯窖建設、飼草加工機械購置五配套技術推廣應用,農村養羊業得到較快發展,已成為畜牧業的重點產業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農民增收的新型產業,但農戶整體養殖水平不高,對種草養羊、疫病預防意識不強等問題已成為制約石林農村羊產業快速發展的瓶頸。如何鞏固羊產業持續穩步發展,確保農民收入持續增加,已成為農村養羊亟待解決的問題,F就石林農村養羊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對策提幾點建議:
一、存在問題
1.農戶對山羊品種的選擇存在誤區,帶有盲目性。
石林目前飼養的山羊品種有圭山山羊、薩能奶山羊、努比亞山羊三個品種,其品種的生產性能都有所不同,各個品種都有它的特點,有些農戶在品種的選擇上不是根據自己的養殖條件,因地制宜,有目的選擇羊品種,而存在跟風趨同的現象。在了解品種的生產性能時也是聽一面之詞,不作慎重考慮,由于無計劃的盲目性,加之對飼養品種的生活習性、管理技術要求掌握不全,帶來管理不當,生產效益不佳等問題。
2.飼養管理水平偏低。
目前,農村養羊仍以放牧飼養為主,多數養殖戶仍以傳統方式養羊,管理粗放的問題較為突出,大部分沒有高床,補飼欄和補飼槽,圈舍不通風、不透光,防寒防暑措施不到位,疫病防治不及時,飼料搭配不合理,達不到科學管理標準,不能滿足羊只的生長發育和產奶的營養需求,影響了生產潛力的發揮。
3.山羊產業發展資金投入不足,石林養羊業經過多年發展和奶源基礎建設,優質奶山羊產業化項目建設,對實施高床圈舍、良種、人工種草、青貯窖建設、鍘草機械購置的養殖戶給予重點扶持,科學飼養管理水平有了明顯提高。但遠遠滿足不了廣大農戶發展養羊業的資金需要,資金短缺限制了養殖規模的擴大,同時,也對良種購買,品種改良,牧草種植、新技術的推廣普及帶來一定的困難。
4.疫病防控意識不強。
農村養殖戶對羊只疫病防疫工作重視不夠,認為只要運氣好,羊就不會病,免不免疫一樣,所以對疫病免疫工作可有可無,不能按常規免疫、驅蟲。給疫病防治留下空白,給部份傳染病流行爆發埋下隱患,一旦發生疫情就造成很大經濟損失。
二、對策及建議
1.因地制宜,確定飼養目標,選好品種。
石林是云南省優質奶源基礎縣,近期又實施國家肉羊產業技術體系示范縣建設。乳餅、帶皮羊肉是地方土特產品,到石林景區旅游的游客對這些地方土特產較為青睞。隨著石林旅游業的快速發展,每年中外游客到石林景區游玩的人數不斷增加,地方土特產將成為游客飲食、購物的首選品種。所以,養殖戶應結合自己家庭勞力、飼草、飼料資源,制定自己的飼養目標。
一般而言,以飼養奶山羊為主的農戶,在品種選擇上就以圭山山羊為母本,購買優良的莎能種公羊,進行雜交改良,選留雜交母羊飼養,就能收到滿意的效果。若是以肉羊生產為主的養殖戶,就要考慮選擇優良的肉羊品種。圭山山羊是云南省的地方優良品種,具有肉奶兼用的優良特性。具有對多變的高原亞熱帶丘陵山地氣候適應性強,發病少,耐粗飼的優點,只要加強飼養管理和選育,也能收到很好的養殖效益。因此,養殖戶要根據自己的條件,確定生產目標,選好品種,在飼養規模上,以奶山羊為主的基礎母羊30只為好,以肉羊為主的基礎母羊40只一50只的規模較為合適。
2.加大科學飼養力度,充分發揮生產潛力
(1)選好地址,建好高床圈舍。
羊舍地址的選擇要求地勢高、干燥,背風向陽,南向斜坡,土壤排水性好。高床羊舍的建筑及設置應以符合其生物學特性和經濟耐用,以美觀方便為原則,對圈舍的基本要求是干燥向陽,冬暖夏涼,空氣流暢,寬敞明亮,設固定的長方型飼槽,對設備要求美觀實用,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降低成本。
(2)抓好飼養管理。
一是抓好羔羊早期補飼,羔羊早期補飼的目的是使羔羊的腸胃機能及早得到鍛煉,促進消化系統和本身的生長發育,羔羊出生2周后,就要開始誘食。補喂少量青干草和混合精料,一般以蛋白質多、粗纖維少、適口性好的飼料為佳。一個月后,就可以適當增加青粗飼料的量,每只羔羊每天可以補喂光葉紫花苕、蘿卜嬰等青干草250克-300克,混合飼料150克—250克;二是加強母羊妊娠和泌乳期的補飼。妊娠期重點加強放牧飼養,供應充足的營養物質,并適量補喂混合飼料,這一時期,胎兒在母體內生長發育迅速,所需要營養物質多,質量高,應補喂含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豐富的飼料。
例如:青干草、豆餅、胡蘿卜、骨粉、食鹽等,在抓好放牧的基礎上,每天每只羊喂混合飼料250克-500克和青于草0.5—1千克。母羊泌乳期要細心觀察和護理,在飼養上應供給優質青于草和混合飼料。一般來說,在放牧的基礎上,每天每只補喂多計飼料2千克,青干草0.5—1千克,混合飼料0.3-0.5千克。泌乳后期要逐漸降低營養水平,控制飼料用量。
三是種公羊的補飼。種公羊的優劣直接關系到后代的品質。飼養上營養要全面,長期穩定,保持種用體質,在配種前1—2個月就要增加營養物質的供應量,并給予適當運動。在配種期,每天每只羊補喂青干草1—2千克,要加強培育工作,抓好補飼及管理。
(3)大興牧草種植。
飼草是養羊的物質基礎,種植牧草的目的在于有效解決冬春的飼草不足,農戶要建立立草為業意識,認真抓好光葉紫花苕、黃白蘿卜種植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冬閑農田種植多花黑麥草等優質牧草,規模養殖戶在抓好種草的同時,要加大青貯、氨化力度,充分利用農作物秸稈,為羊只補飼貯備量多、質優的青貯飼料。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強羊產業可持續發展后勁
羊產業是石林畜牧業的的重點產業,是農村家庭經濟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養羊業有利于農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各級政府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進羊產業的持續發展。
一是把政策資金扶持的重點向適度規模養殖戶傾斜,重點解決農戶實施高床圈舍、優良牧草種植、品種改良、青貯窖建設、青貯加工機械購買的資金困難。二是實施良種補貼,對購買優良種公羊的養殖戶給予一定的良種資金扶持,促進山羊良種改良工作順利開展,提高良種覆蓋率。
四、加強山羊疫病防治工作,保障羊產業健康發展
近年來,羊只疫病發生的頻率越來越高,種類越來越多,且癥狀非典型化、病因復雜化,致使防疫難度加大,其中有養殖量大、運輸范圍廣的原因;也有集約化養殖造成多病原混合感染的原因,搞好山羊的疫病防治,既需要政府部門做好強制免疫、春秋兩季按縣的統一部署開展強制免疫,平時加強新購進羊只和新生羔羊補針工作,使免疫密度達100%;二是加強羊痘、羊快疫、羊腸毒血癥、傳雜性胸膜炎等傳染病的預防,定期不定期的進行疫苗注射免疫;三是抓好體內外寄生蟲的防治,春秋兩季實行定期驅蟲,有效控制寄生蟲病的發生。同時,加強圈舍衛生管理,定期不定期對圈舍進行消毒。糞便應堆積生物發酵后,才能施到田間,防止糞便處理不當造成二次污染。
推薦期刊:《飼料與養殖》主辦單位:大眾報業集團農村大眾報 山東省飼料監察所, 主編:李祥明, 地址:濟南市槐村街68號,國內統一刊號:CN 37-0002/S, 刊期:月刊, 開數:16開。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