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8-20所屬分類:農業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基于2007~2016年南寧市平均氣溫、相對濕度、平均風速和日照時數等氣象觀測資料,運用溫濕指數和風效指數2項人居環境氣候舒適度評價模型,結合南寧市各月入境客流量數據,采用最小二乘法建立入境客流量月指數與氣候舒適指數回歸方程,分析南寧市氣候舒
摘要:基于2007~2016年南寧市平均氣溫、相對濕度、平均風速和日照時數等氣象觀測資料,運用溫濕指數和風效指數2項人居環境氣候舒適度評價模型,結合南寧市各月入境客流量數據,采用最小二乘法建立入境客流量月指數與氣候舒適指數回歸方程,分析南寧市氣候舒適度與入境客流量的相關性。結果表明:氣候舒適度與入境客流量變化有密切關系。南寧市氣候舒適期為5個月,入境客流量主要集中在6~10月,入境客流量月指數與氣候舒適指數之間的線性關系顯著,彈性系數為1.019%。
關鍵詞:氣候舒適度,入境客流量,相關性分析,南寧
旅游目的地的氣候條件很大程度上影響著旅游者的出行決策,將旅游地的氣候條件做量化評估,既有利于旅游者選擇出行時期,也可為旅游地的旅游規劃提出合理建議。目前國內運用較廣的氣候舒適度評價模型為多模型組合式,是在借鑒國外經驗的基礎上,根據區域氣候條件,以溫度、濕度、風速、日照為基本參考因素,從溫濕指數(Temperature-HumidityIndex,THI)[1]、風效指數(WindChillIndex,WCI)[2]、著衣指數(IndexofClothing,ICL)[3]、綜合舒適指標度SSD[4]、氣候宜人度[5]、人體舒適指數(ComfortofHumanBodyIndex,CHB)[6]等中選擇多個評價模型組合形成。
我國發布的《人居環境氣候舒適度評價》(GB/T27963-2011)由THI+WCI模型組合,先后被用于遼寧省西部地區[7]、浙江開化[8]、重慶[9]、云南曲靖[10]、廣西潿洲島[11]的氣候舒適度分析。南寧別稱“綠城”,廣西壯族自治區首府城市,也是西部唯一的沿海省會級城市。地處北回歸線以南,屬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夏長冬短,年平均氣溫在21.6℃,平均相對濕度為79%,有著優質的旅游氣候背景。南寧市是廣西最大的旅游集散中心,年接待國內游客量穩居區內第一,年接待入境客流量僅次于桂林。
作為環北部灣城市群發展規劃中面向東盟的核心城市,南寧市的國際旅游發展潛力巨大,為挖掘其潛力,應充分掌握南寧市氣候舒適期和入境客流量的變化規律,科學地對旅游資源做時空分配。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12-15],本文主要研究南寧市人居環境氣候舒適度和入境客流量的變化規律,旨在探究二者的相關性。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來源
本文研究的氣象數據來自中國氣象數據網中國地面國際交換站氣候資料日值數據集南寧站(站號59431)2007~2016年日值氣候數據,包括平均氣溫、相對濕度、平均風速、日照時數。入境客流量數據采用南寧市旅游局提供的2007~2016年南寧市1~12月入境客流量統計匯總資料。
1.2評價方法
氣候舒適度反映的是健康人群在無需借助任何防寒、避暑裝備和設施情況下對氣溫、濕度、風速和日照等氣候因子感受的舒適程度。本研究采用《人居環境氣候舒適度評價》標準,以溫濕指數I(Temperature-HumidityIndex,THI)+風效指數K(WindChillIndex,WCI)組合模型分析南寧市的人居環境氣候舒適度。該標準對選用的評價模型做了修正,評價分類等級進一步簡化統一,模型計算公式如下:溫濕指數I描述人體對環境溫度和濕度綜合感受:I=T-0.55×(1-RH)×(T-14.4)··············(1)式中:I——溫濕指數,保留1位小數;T——某一評價時間段平均溫度,單位為攝氏度(℃);RH——某一評價時間段平均空氣相對濕度(%)。風效指數K描述人體對風、溫度和日照綜合感受:K=-(10V1/2+10.45-V)(33-T)+855S·········(2)式中:K——風效指數,取整數;T——某一評價時間段平均溫度,單位為攝氏度(℃);V——某一評價時間段平均風速,單位為米每秒(m/s);S——某一評價時間段平均日照時數,單位為時每天(h/d)。式中I值保留1位小數,K值取整數。當2種指數不一致時,冬半年使用風效指數,夏半年使用溫濕指數,當評價時段平均風速大于3m/s的地區使用風效指數,具體分類等級見表1。
2南寧市氣候舒適度與入境客流量相關性分析
2.1南寧市人居環境氣候舒適度分析
南寧市各月的I值等級和K值等級基本一致,僅在3月和9月出現差異。北半球4~9月為夏半年,其余為冬半年,以此對氣候舒適度等級做了修正(如表2)。由此可見,在南寧市運用溫濕指數和風效指數做氣候舒適度等級劃分不會有大范圍的矛盾,僅需對冬春、夏秋兩季過渡月的氣候舒適度等級做簡單修正。感覺程度“舒適”的為4月、5月、9月、10月、11月,月均溫度19.0~26.8℃,月均相對濕度74%~80%,月均風速1.0~1.4m/s,月均日照時數3.1~6.0h/d,該區間為南寧市氣候舒適期,人體感覺舒適,適應出游。
感覺程度“熱”的為6、7、8月,月均溫度27.8~28.4℃,月均相對濕度80%~82%,月均風速1.2~1.5m/s,月均日照時數5.4~6.7h/d,人體感覺有熱感,較不舒服,不宜開展長時段的戶外活動,有中暑的風險。感覺程度“冷”的為2月、3月、12月,月均溫度14.5~17.6℃,月均相對濕度73%~81%,月均風速1.0~1.3m/s,月均日照時數1.0~4.7h/d,人體感覺偏冷,較不舒服,出游應注意保暖。感覺程度“寒冷”的為1月,月均溫度12.9℃,月均相對濕度77%,月均風速1.2m/s,月均日照時數1.2h/d,1月份氣候寒冷,不適宜出游。
南寧市全年月均風速穩定在1.0~1.5m/s,變動區間小,對氣候舒適度的年內變化影響不大。“熱”感受月份的月均溫度和濕度都高于其他月份,日照時數處于全年較高的水平;“寒冷”感受月份的月均溫度全年最低,月均濕度和日照與其他月份無顯著區別。由此可見,南寧市夏季熱屬濕熱型,氣溫高,濕度大,日照長,冬季冷屬濕冷型,溫度較低,濕度較大,日照短。
2.2南寧市入境客流量分析
入境游客包括入境旅游者和入境一日游游客,到達旅游地的目的包括觀光、度假、探親訪友、就醫療養、購物、參與會議或從事經濟、文化、體育、宗教活動等,旅游者類型包括外國人、華僑、港澳臺同胞,入境游客按每入境1次統計1人次。2016年南寧市接待入境旅游者55.54萬人次,同比增長8.73%,國際旅游消費達到23233.06萬美元,同比增長13.34%。南寧市2007~2016年入境客流量年際變化如表3。
從歷年入境旅游者人次上看,10年內入境旅游者人次翻了4倍,2007~2010年一直在每年15萬人次左右波動,2011年突破每年20萬人次至今一直保持增長態勢。結合歷年增長率看,2008年、2009年呈負增長,在連續2年的下跌之后,年接待入境旅游者人次甚至低于2007年,處10年入境客流量最低點。經歷了2009年的觸底,2010~2012年出現了連續3年的高增長期,至今,南寧市入境客流量年增長率雖有下降,但仍能保持穩健的增長態勢,2007~2016年南寧市入境客流量的年內變化如圖3。
2012年是入境客流量變化的轉折年份,2012年以前,入境客流量高峰多出現在10月,入境客流量低谷多出現1、2月之間;2012年起,入境客流量高峰轉移到了6月,入境客流量低谷穩定在11月。從圖1可以看出,2007~2016年南寧市入境客流量年內變化呈“山嶺型”分布。每年6~10月為南寧市入境旅游旺季,游客接待月均指數9.4%~12.52%之間,其中7月和8月入境客流量小幅度下滑,9月份入境客流量回升;11月入境客流量斷崖式下跌,12月至翌年1月雖然有些許回升,2月再次觸底,11月至翌年2月南寧市入境旅游淡季;3~5月入境客流量逐漸增加,處入境客流量恢復期,為南寧市入境旅游平季。
南寧市入境客流量的年內變化與氣候的舒適性變化呈明顯的相關性。入境旅游平季從3月份開始,旺季至10月份結束,包含了全年大部分“舒適”感受月份和所有的“熱”感覺月份,以春夏兩季為主;淡季包含了全年大部分“冷”感受月份和唯一的“寒冷”感覺月份,以秋冬兩季為主。春夏景色絢爛,氣候適宜,出行裝備輕便,潛在的學生游客被暑假釋放,形成南寧市入境客流量的增長期和高峰期;南寧市多年無冬,秋季景象不明顯,加之2月的春節期間旅游接待水平下降,11、12月西方傳統節日集中等節慶因素,秋冬季為南寧市入境旅游低谷期。
2.3入境客流量變化與舒適指數的相關性分析
為探析入境客流量與舒適指數相關性的年際變化,本文將人居環境舒適度等級劃分表中的等級“1、2、3、4、5”作為數值處理以量化每月的氣候舒適指數,以入境客流量的月指數表征每月入境客流量占全年的比重,對2007~2016年南寧市入境客流量月指數與氣候舒適指數做相關性分析,如表4。
通過計算歷年南寧市入境客流量月指數與氣候舒適指數之間的Pearson相關系數,在顯著性α=0.05下進行P值檢驗,2007年、2008年、2009年的P值均大于0.05,表明2項指數不存在相關性;2010年、2011年、2013年的P值小于0.05,表明2項指數相關性顯著;2012年、2014年、2015年、2016年的P值小于0.01,表明2項指數相關性非常顯著。
由此可見,南寧市入境客流量與舒適度的相關性在2010年之前表現不明顯,2010年之后顯著正相關。為進一步分析氣候舒適度對入境客流量年內變化的影響,選取入境客流量與舒適度呈顯著相關的2010~2016年數據做回歸分析。在每月氣候舒適指數和入境客流量月指數基礎上,參考同類研究經驗引入虛擬因子[16-20],以氣候舒適指數為自變量,采用最小二乘法進行回歸分析,建立關于入境客流量月指數變化的回歸方程,其模擬方程如下:Qi=3.453+1.019Ci+5.316Ti·················(3)相關系數R=0.943,R2=0.890,修正R2=0.866,方程顯著相關,模型擬合效果較好。式中Qi為入境客流量月指數;Ci為氣候舒適度指數值;Ti為虛擬因子,6、7、9、10月取值為“1”,8月取值為0.5,其他月份取值為“0”。即2010~2016年南寧市人居環境氣候舒適度指數每變化1個單位,入境客流量月指數增加(或減少)1.019個百分點。
3結論與討論
(1)《人居環境氣候舒適度評價》標準中的溫濕指數和風效指數評價模型在南寧市適用性良好,舒適等級劃分基本統一。產生個別不一致的可能原因是兩項指數側重不同,溫濕指數對寒冷的反應不太敏感,而風效指數對燥熱的反應些許過度。
(2)南寧市氣候舒適期為5個月,舒適月為4、5、9、10、11月,適宜作為旅游目的地;6~8月氣溫偏熱,不宜在戶外做劇烈運動;1月寒冷,不適宜作為旅游目的地。南寧市維度較低,不會出現高緯度地區12月~翌年2月的寒冬,甚至多年出現無法入冬的現象,有作為避寒旅游地的氣候優勢。
(3)2007~2011年,南寧市入境客流量的年內變化沒有明顯規律;2012~2016年,入境客流量的年內變化形成特定規律,主要客流量集中在6~10月,入境游客流量年內變化表現為3月份起勢,6月份突增,達到全年入境游客接待的高峰,11月份突減,跌至全年入境游客接待的低谷。
(4)2007~2009年南寧市入境客流量與氣候舒適度不存在相關性;2010~2016年兩因素呈顯著相關,該時間段的年內入境客流量變化與氣候舒適度變化呈正相關,入境客流量月指數氣候彈性系數為1.019,氣候舒適度是影響南寧市入境客流量年內變化的重要因素。
參考文獻:
[1]ThomEC.Thediscomfortindex[J].Weatherwise,1959,12(2):57-61.
[2]SiplePA,PasselCF.Measurementsofdryatmosphericcoolinginsubfreezingtemperatures[J].ProceedingsoftheAmericanPhilosophicalSociety,1945,89(1):177-199.
[3]FreitasCRD.HumanclimatesofnorthernChina.AtmosEnviron[J].AtmosphericEnvironment,1979,13(1):71-77.
[4]陸鼎煌,崔森,李重和.北京城市綠化夏季小氣候條件對人體的適宜度[J].林業氣象論文集,1984,144:152
[5]錢妙芬,葉梅.旅游氣候宜人度評價方法研究[J].成都信息工程學院學報,1996(3):128-134.
[6]張書余.醫療氣象預報基礎[M].北京:氣象出版社,1999:38-42.
[7]李明卓.遼寧省西部地區氣候環境舒適性分析[D].遼寧師范大學,2016.
[8]汪晨,余麗萍.開化縣1981——2010年氣候環境人體舒適度評價[J].浙江農業科學,2017,58(4):664-666.
[9]何靜,田永中,高陽華,等.重慶山地人居環境氣候適宜性評價[J].西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32(9):100-106.
[10]袁家峰,黃俊,張榮,等.曲靖城區人居環境氣候舒適度評價分析[J].云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S1):77-82.
[11]蘇志,范萬新,李秀存,等.潿洲島旅游氣候舒適度評價[J].氣象研究與應用,2012,33(2):27-30.
[12]閻廣慧,簡王華,李芝.南寧市旅游氣候適宜性分析[J].亞熱帶資源與環境學報,2008,3(1):69-73.
[13]董蕙青,黃海洪.南寧市“人體舒適度”預報系統[J].氣象研究與應用,1999,20(3):37-40.
[14]馬麗君,孫根年.中國熱點城市旅游氣候舒適度評價[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科版),2009,37(2):102-108.
[15]朱勇,李書桂,溫建榮.華南典型城市旅游氣候舒適度的評價[J].廣東氣象,2015,37(4):66-68.
[16]麻學鋒,孫根年,馬麗君.張家界市客流量年內變化與旅游氣候舒適度相關分析[J].資源科學,2010,32(4):686-692.
[17]馬麗君.中國典型城市旅游氣候舒適度及其與客流量相關性分析[D].陜西師范大學,2012.
[18]曹偉宏,何元慶,李宗省,等.麗江旅游氣候舒適度與年內客流量變化相關性分析[J].地理科學,2012,32(12):1459-1464.
[19]張明潔,劉少軍,張京紅,等.海南島氣候舒適度與年內客流量變化的相關性分析[J].氣象研究與應用,2013,34(4):42-47.
[20]楊軍輝,李同昇.桂林氣候舒適度與國內旅游客流耦合、偏差分析[J].管理現代化,2014,34(5):43-45.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