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建設新型城鎮化與農村社區教育的相關策略

發布時間:2018-03-01所屬分類:農業論文瀏覽:1

摘 要: 城鎮化建設和農村社區教育兩者是密不可分的,農村社區教育的有效實行對于城鎮化建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新農村社區教育中也有一定的制約因素,國家政策的支持和監督不到位等,管理人員和師資隊伍建設不完善等。下面文章根據相關研究,調查農村社區教育

  城鎮化建設和農村社區教育兩者是密不可分的,農村社區教育的有效實行對于城鎮化建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新農村社區教育中也有一定的制約因素,國家政策的支持和監督不到位等,管理人員和師資隊伍建設不完善等。下面文章根據相關研究,調查農村社區教育的現狀,其中的不足,并且提出相應的完善策略,從而促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科學快速發展。

  關鍵詞:新型城鎮化建設,農村社區教育,實施策略

  一、新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社區教育的意義

  城鎮化是現代化建設的必由之路,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是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的有力支撐,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城鎮化建設從內容上講,主要包括三種形式的轉化:農村城鎮化、農民市民化、農業產業化。其中最核心、最本質的內容就是實現農民市民化,如果占人口65%以上的農民不接受培訓,普遍有一種不適應感,中國城鎮化發展將難以進行,而阻礙農民市民化的根本因素就是農民素質問題,它有待進一步提高。

  教育是提高國民綜合素質最根本、最有效的手段,然而面對以農民為主體的教育對象,他們普遍文化程度較低、接受知識能力較差等錯綜復雜的原因,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非一朝一夕之功,不可急功近利,只有找到一個真正適合他們的教育手段,才能從根本上提高農民綜合素質。農村社區教育恰恰滿足了當今時代的這一需求。農村社區教育是社區教育的一部分,是結合我國的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一個大教育概念。

  它將區域限定為廣大的農村,教育對象確定為農民。它在農村開展各類職業技能培訓和文體娛樂活動,宣傳國家政策法規,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旨在提高農民生活質量和綜合素質,對新型城鎮化建設必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農村社區教育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一)農村社區教育開展的地區差異較大

  農村社區教育開展的地區差異較大主要體現在經費的投入和師資配備上。據相關文獻資料顯示,經濟水平較高的東部地區開展農村社區教育相對發達,投入經費達到人均2元,而落后地區經費人均0.5元都達不到。另外經費投入差異還體現在項目性質上,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和勞動力技能提升項目有政府相關經費支持,而其他公益性文體、宣教項目沒有明確的經費支持依據。師資配備主要體現在專職教師的數量和教師隊伍的素質上。發達地區專職教師數量較多,而且專業技術方向較全面,職稱與學歷也較高,同時也招聘了部分兼職教師和志愿者。相比之下,欠發達地區專職教師數量較少,甚至沒有專職教師,只有一些退休村小教師做兼職教師和少量的志愿者。

  (二)農村社區教育開展形式化較嚴重,群眾滿意度較低

  農村社區教育因受教育者文化程度較低、教育資源匱乏、生活環境閉塞與生產方式單一等諸多因素影響而不同于城市社區教育,實施社區教育難度確實較大。上至地方政府行政主管部門,下至教育對象,對社區教育認識不足。社區教育中心、鄉鎮文化站、圖書室形同虛設,無人問津,群眾對社區教育的參與度和滿意度較低。

  (三)制度建設不足,機制不健全,職能不明確,國家政策執行力度不夠

  農村社區教育是國家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需要國家政策的支持,需要科學的制度作為保障,需要有效的組織與運行機制監督推進,需要地方政府相關部門明確職能、協同配合。然而在現實中,地方政府還沒有對社區教育確立法律保障體系和可行的實施制度,在微觀操作層面更是缺乏可行的實施規劃。

  (四)農村社區教育缺乏理論研究成果

  社區教育研究領域缺少關于農村社區教育的理論研究成果,關于農村社區教育的書籍、刊物少之又少,即便是在互聯網上也很難搜到有價值的相關資料。地方社區教育工作者往往是摸著石頭過河。

  三、新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實施社區教育的策略

  (一)實施農村社區教育需要城鄉統籌與科學有力的政策支持

  科學規劃布局,統籌城鄉社區教育發展,各級政府應科學制訂規劃,建立各級領導管理體制,成立專門負責機構。加大城鄉社區教育的統籌力度,將鄉鎮街道社區分院和社區教學站建設同步納入城鎮化發展和新農村建設的整體規劃之中,注重城鄉各類社區教育資源的整合,構建區域內完善的終身教育體系,為建設學習型社會服務,逐步實現校外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維護教育公平和教育秩序。在我國現行的管理體制和教育背景下,要想使得農村社區教育真正得以實施,必須有國家強而有力的政策作為支持與保障。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指出,“加強城鄉社區教育機構和網絡建設,開放社區教育資源,廣泛開展城鄉社區教育,加快各種學習型組織建設。倡導全民閱讀,推動全民學習,到2020年,努力形成人人皆學、處處可學、時時能學的學習型社區。”《教育部關于推進社區教育工作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各地要保障必要的社區教育經費,并列入到經常性財政開支。”將社區教育經費納入到各級公共財政保障范圍,省級設立專項資金,采取以獎勵代替補貼的措施推動地方社區教育合理配置資源,加強對經費使用情況的監督,做到?顚S。

  (二)加大農村社區教育的管理人員及師資隊伍建設力度

  當前,農村社區教育管理人員主要是村委會干部及部分社區教育志愿者。社區教育管理者對社區教育良好有序的開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對從事這項工作要有責任心,要有熱情,要有很好的組織協調能力,這樣才能很好地與主管部門溝通,獲得好的政策和指導,也能組織起本社區居民積極地參與到社區教育中來。政府在社區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方面要做好中長期規劃,要給予政策上的支持,建立健全獎勵激勵機制,建立合理的社區教育工作者薪酬制度,提高該行業的福利待遇,激發現已從業者的積極性,制定好教師培訓規劃與政策。做好專職與兼職教師的搭配,設計好教師隊伍的年齡梯隊,引進樂于從事社區教育的大學畢業生,特別是本土走出去的大學生,這方面可以借鑒農村特崗教師和大學生村官的成功經驗。

  (三)提高基層政府領導和受教育者的認識

  農村社區教育對象為廣大社區村民,面對這樣一個龐大的群體,尤其是他們文化程度低、接受教育能力差等,對他們實施教育,的確難度很大。然而現實告訴我們,農村隨著社會與經濟水平提高的同時,也出現了諸多社會問題,比如環境臟亂差,留守兒童、留守婦女、空巢老人這一群體亟需關注,農村各類粗放開發等;鶎诱I導和主要負責部門要認識到社區教育是解決這類問題的科學有效的根本性手段,因此要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并提高自身對農村社區教育重要性的認識,改變思想觀念。同時,也要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受教育者的認識,激勵他們接受教育的自發性和能動性,只有他們真正意識到社區教育的重要性,自身的素質才能得到實質性地提高,保障農村社區教育的有效實施。

  (四)建設豐富的、形式多樣的、適合農民的課程資源

  (1)社區教育資源是指社區內一切可供組織、開發和利用的物質和精神產品的總和。從性質上可分為有形資源和無形資源。當前,農村社區教育資源還十分匱乏,因此,結合廣大受教育者的接受教育動機和本地區農村社區教育實際,加大教育資源建設力度,是推進社區教育有效實施的重要舉措。隨著新型城鎮化建設和農村產業結構的深度調整,農村居民接受社區教育的動機由過去的從經濟利益角度接受培訓獲得技能向提升個人文化素養、豐富業余生活轉變。因此,新的課程資源建設要以人為本,堅持實用的原則,結合他們的鄉土文化和社情風俗,適應受教育者需求的變化,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樂于接受教育。重視基礎文化知識和農業技術技能培訓,同樣也要滿足受教育者對法制、道德、經濟、環保、健康等知識的需求。

  (2)資源建設要充分共享,建立市、縣、鎮、村社區教育資源網絡。整合共享農村各類社區教育資源與城市社區教育資源,避免重復建設而造成浪費的同時,可以極大地豐富農村社區教育資源。當前,城市社區教育很多都走上了數字化道路,建設了公共服務學習平臺,各類數字化學習資源豐富。因此,一定要加大城市社區教育資源的共享使用力度,這也是城鄉一體化的必然之路。

  (3)資源建設要創新,內容、形式等要新穎,使受教育者樂于接受。社區教育不同于常規在校教育,因此不要使受教育者聽到教育就是學習,因為學習對于這些受教育者是很枯燥的一件事。農民作為受教育者,也沒有想象的那樣不樂于接受新鮮事物,他們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是他們也會網上購物,也會玩微信。因此,在新的社區教育資源建設過程中,我們要打破常規,與時代同步,制作出新鮮的、農民樂于接受的教育資源。

  (五)要充分發揮經驗帶動與品牌引領作用

  東部發達省份的一些城市社區教育已經開展得很先進,甚至打造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因此,在社區教育向城鎮化建設延伸過程中,要充分借鑒這些經驗和品牌的示范作用。2016年,吉林省選出的10個終身學習品牌項目,這些品牌出自各市社區、街道辦、居委會,也有鄉鎮、自然村。因此,要充分發揮這些品牌的引領和輻射作用,帶動周邊鄉鎮,逐漸形成規模。

  (六)鼓勵地方樂于從事農村社區教育的民間組織和個人參與進來

  充分發揮所在地的職業教育中心、開放大學、科普學校、農村職校的在職老師或退休老師的骨干作用,鼓勵退休干部、退伍軍人及社會上樂于從事公益事業的志愿者參與到農村社區教育中來。比如遼寧錦州有一支老兵電影放映隊,自1996年開始從事公益電影放映,已深入到所在地區的各個農村。他們通過放映電影,給當地農民帶去了知識,帶去了技能,帶去了歡樂。像這樣的民間個人和組織,政府應該多多開發和扶持,正確引導和管理,一定會發揮出巨大的作用。

  (七)建立科學有效的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

  農村社區教育也是我國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重要內容,因此必須以政府為主導,形成地方黨委、政府領導和統籌、相關部門通力合作、社會積極支持、市場有效介入、群眾廣泛參與的農村社區教育協同體制與機制。新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實施社區教育是必然的,它會使社區居民感覺踏實、安全、親切,對社區產生依賴、歸宿感,消除新型城鎮化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各類社會問題,有利于社會的安定團結。雖然國家已經有了長遠規劃和宏觀的頂層設計,但真正實施起來還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有良好的、切實可行的措施,使好的政策與發展規劃真正得到實施,獲得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陳乃林.學習型社會建設中的社區教育發展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孫健.我國農村社區教育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探索,2009,(01).

  [3]丁紅玲.社區教育有效供給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6,(01).

  [4]張運鴻.我國農村社區成人教育組織的發展對策探析[J].成人教育,2016,(09).

  [5]榮國丞.學習型社會建設背景下社區教育模式研究:以吉林省為例[J].職業技術教育,2013,(35).

  推薦閱讀:新農村背景下如何完善農業經濟管理體系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民人口占我國總人口的50%以上,農業經濟的發展決定了我國大部分人口的生活水平。近年來,隨著新農村建設的逐步深入,農村地區的經濟有了很大發展,農村基礎設施不斷完善,農民生活水平有所增加,但受管理思想等因素的影響,農村經濟管理水平仍然很落后,甚至抑制了農村經濟的發展。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