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論文投稿利用營林技術控制病蟲災害
發布時間:2016-12-05所屬分類:農業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目前,充分利用病蟲和森林生態環境的辯證關系以預防為主的生態營林技術正在不斷發展,這種方法利于林木的健康生長,能夠達到因地制宜地運用生物及化學等系統措施防止環境污染的目的。還能通過把病蟲控制在不成災的范圍內達到保護環境和促進林木速生豐產的目的。
目前,充分利用病蟲和森林生態環境的辯證關系以預防為主的生態營林技術正在不斷發展,這種方法利于林木的健康生長,能夠達到因地制宜地運用生物及化學等系統措施防止環境污染的目的。還能通過把病蟲控制在不成災的范圍內達到保護環境和促進林木速生豐產的目的。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林業論文:利用營林技術控制病蟲災害。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摘 要:據統計,我國每年遭受森林病蟲災害的林地面積超過上億畝。林木病蟲害問題已經成為制約林業產業化道路的不利因素。近年來通過采取綜合措施,使得我國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已經取得初步成效,但是還存在很多問題亟待解決。本文主要分析了如何利用營林技術控制林木中的病蟲災害問題,并就營林技術的實施進行了比較詳細的介紹。
關鍵詞:營林技術;病蟲害; 防治工作;
森林病蟲災害被稱之為“不冒煙”的森林火災,是威脅森林資源安全的重要災害。因此加強對森林病蟲害的研究和防治是關系到今后農林業生產能否持續發展的大事。長期以來,對病蟲害的控制多依賴于化學藥劑,產生了較大的負反饋效應,造成反復暴發危害的惡性循環。因此,運用營林技術措施已經成為控制森林病蟲害的關鍵。
1 營林使用技術
營林使用技術應從林業生態的整體性出發,利用生物多樣性原理,針對不同生態區林業生產水平和特點,生物群落和病蟲草鼠害的種群結構差異,建立了以優化作物種類、調整品種布局、輪作換茬、種養結合、水肥管理、高茬收割、草膜覆蓋、深坑栽植等生態調控措施為核心,以有效壓低蟲口密度、降低菌源基數、抑制雜草生長,降低病蟲草鼠變異頻率、穩定病蟲草鼠種群結構為目標,制定了相關技術規程,輔以生物、物理、化學等防治措施,使林木增產效果顯著。利用生態調控方法,發揮生態系統和林木自身控害作用,實現了林業有害生物生態調控技術應用的新突破。森林病蟲害與森林植物之間有著復雜的相互關系,只有在全面了解它們的相互關系及其相互作用和動態變化規律的基礎上,才能遵循自然規律采取科學的調控措施,預防森林病蟲害的發生危害。
1)臨時育苗地的選擇條件:①靠近造林地,交通方便;②平地或緩坡地;③土壤深厚、肥沃、疏松、濕潤;④水源排灌方便。
2)林木育苗的主要工藝程序:①深翻整地;②土壤消毒,殺蟲滅菌、施基肥;③開溝平整、作床;④種子消毒、滅菌、催芽;⑤播種覆土、覆蓋;⑥中耕除草、抗旱抗澇;⑦合理追肥;⑧間苗、定株;⑨防治病蟲害;⑩苗木分級出圃。
3)人工造林主要技術措施包括:①適地適樹;②合理整地;③良種壯苗;④撫育管護。
4)立地條件的主要因素有:氣候條件、土壤條件以及地形條件。
5)適地適樹的主要途徑有:選樹適地、選地適樹、改樹適地以及改地適樹。
6)造林密度確定原則包括:①經營目的;②樹種特性;③立地條件;④造林技術;⑤經濟條件。
7)混交林的優點如下:①能改善立地條件,發揮各種防護效益;②能充分利用營林地的營養空間;③能提高林產品的產量和質量;④能增強各種抗災能力;⑤能提高造林成效。
8)混交樹種的方法通常有:株間混交、行間混交、帶狀混交和塊狀混交等。
9)造林主要工序:①規劃設計;②造林施工:林地清理、整地(打穴、撩壕、開梯)、施基肥;③造林(植苗、播種、分殖);④撫育(刀撫、穴撫、鋤撫);⑤補植;⑥防治病蟲害;⑦防治人、畜損壞。
2 用營林技術控制病蟲災害
防治方法主要應采取對其他有益生物和環境影響小的各種自然控制措施為主。近年來,由于造林綠化工程建設的實施,楊樹速生林在全國開始大面積營造,同時楊樹蛀干害蟲黃斑星天牛在不斷蔓延,嚴重威脅著農田林網安全。采取更新樹種、多樹種科學配置的營林技術進行預防和控制,是既經濟又科學的辦法。
2.1 楊樹栽培技術
1)栽植楊樹的技術要求
根據黑楊派楊樹的
生物學特性,楊樹造林時要推行科學栽植法,即大塘1m見方,大苗苗高3.5m以上,大株行距,大水澆足,深栽8cm。
2)栽植楊樹的技術要領
楊樹植苗造林的技術要領可用“三埋兩踩一提苗”來概括,具體說是:先埋1/5深(20cm)表土,然后將苗放入,再埋土至2/3深(70cm左右),踩緊實,最后埋土至地面,再次踩緊實,接著將苗往上提提,以利根系舒展,澆足水。
3)栽植楊樹的技術環節
栽植楊樹防止苗木失水是保證成活的關鍵,要盡一切可能在起苗及運苗過程中防止苗木失水。苗木運到造林地后,最好在水中把苗干下部浸泡2-3天使之充分吸水后再取出造林。在輕質土壤和地下水位較深的地段栽植大苗時,應適當深栽,可使原根莖深入土中50cm-70cm或更深。但在粘重土壤上或夏季地下水位過高處造林時不宜深栽。另外,在栽植時,應將太長的側根截短,以防栽時窩根影響生長,將傷、斷根及機械損傷嚴重的根系清除,以免引發腐爛而感染病害。
2.2 樹立營造混交林理念,科學合理配置樹種
應盡快改變目前營造大面積人工純林的做法,營造適宜本區環境條件的多樹種混交林,積極選育抗逆性樹種,采取合理的栽植方式,建立多種結構的人工林群落。從生物的多樣性,森林病蟲害的自然控制及林分平衡結構的角度出發,實現林業有害生物可持續控制的目標,就要堅持“預防為主,科學防治,依法治理,促進健康”的方針,大力提倡多樹種科學配置營造混交林,使林分結構趨于合理和穩定,從而減輕病蟲害對生態系統造成的破壞,從根本上實現由重防治到輕預防的戰略性轉變。
2.3 多樹種配置的營林模式
采取多樹種配置模式因地制宜進行人為自然控制。在進行造林設計時,要綜合考慮樹種選擇搭配,采取行間混交和株間混交方式。對未發生病蟲害的地區要采取楊樹大林帶、果樹小網格復合經濟型模式,調整林網結構。按照“適地適樹,因地制宜,合理配置”的原則,科學合理配置樹種。
2.4 多樹種配置的方法
1)成片防護林帶
成片防護林帶包括護岸林、護路林、防風固沙林,一般在岸路兩側各栽植6行以上的樹木,沿渠沿路左右以意楊為主,第二排采取株間混交,以意楊為主的林帶,主栽樹種意楊與誘餌樹種二白楊株間以7:3混交。
2)干級林帶
干級林帶包括干溝、干渠、主干路是主要起道路綠化、防護功能的大林網,一般溝渠路兩側各配2 行以上樹木,選擇天牛免疫樹種刺槐、國槐、白蠟、樟子松、云杉、刺柏或抗性樹種意楊、柳、榆等,適當配置誘餌樹種二白楊,進行株間或行間混交,比例為7:2:1。
3) 支級林帶
支級林帶包括斗渠、毛渠、田間邊,一般在渠兩側各配置兩行樹木,選擇意楊、白蠟抗性樹種,可配置刺槐、二白楊,也可栽植免疫樹種白蠟,采取株間混交。在未發生天牛疫情的地區應大力提倡楊樹大林帶、果樹小網格復合經濟型農田林網模式。大網格選擇意楊與二白楊,配置比例是7:3,采取行間混交;小網格選擇紅棗、仁用杏、山楂等經濟林樹種。
3、結 語
綜上所述,運用科學的營林技術進行森林病蟲綜合防治應以預防為主,以營林技術為主要基礎,把病蟲控制在不成災害的范圍內,以達到保護環境和促進林木生產的目的。實踐證明,營林技術在生產中的應用,有效地減少了化學農藥在病蟲害防治中的使用,有利于生態環境保護,為林業安全生產和持續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參考文獻
[1]夏康民,湯端生.淺析林業造林方法[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27.
[2]鐘淼.營林生產中的問題及建議[J].國土綠化,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