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西南農業學報投稿農村污水處理工藝

發布時間:2016-09-23所屬分類:農業論文瀏覽:1

摘 要: 水污染是環境污染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農村生活用水的處理也是現在很多環境工程師調整的一方面,我國一些技術人員也對此進行了很多研究。本文是一篇 西南農業學報投稿 的論文范文,主要論述了農村污水處理工藝。 摘要:結合廈門地區農村污水處理情況,在農村生

  水污染是環境污染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農村生活用水的處理也是現在很多環境工程師調整的一方面,我國一些技術人員也對此進行了很多研究。本文是一篇西南農業學報投稿的論文范文,主要論述了農村污水處理工藝。

西南農業學報投稿

  摘要:結合廈門地區農村污水處理情況,在農村生活污水處理中采取了分散式處理方式,應用污水的土地處理、生物膜法、活性污泥法等工藝,對水中污染物的去除效能進行了探討,并根據工程實踐運行情況,比較分析了各工藝的優缺點,探索出適合廈門及周邊地區農村的生活污水處理模式。

  關鍵詞:農村生活污水,分散式處理,接觸氧化法,凈化槽,生物濾池

  1工程概況

  近年來廈門已建成數十座分散式農村污水處理站,通過示范工程將計劃中的多個自然村的污水處理工藝設施進行論證、分析和比選,經過實地考察了解村莊的水量組成、排水水質、用地條件等情況,為各村污水處理工藝設施建設提供專業參考,為地區內農村污水分散處理達標排放提供技術支持。旨在通過多種處理工藝的比選,篩選國內廣泛應用的、具有相當成熟的運營經驗的主流分散式污水處理工藝,選擇適合廈門地區農村的污水處理工藝類型。

  2工程實施方案

  根據處理設施工藝的適用性比選,結合各村的污水管道施工設計圖及現場勘查了解的數據,綜合分析各村的用地條件、選址、處理規模及處理工藝。2.1東瑤周瑤兩自然村南北接壤,東瑤常住人口約1000人,周瑤約400人,外來人口屈指可數。村內部無工業產業,村附近近期無規劃工業區,東瑤周瑤均為保留村,無拆遷規劃。村內雨水均為邊溝排水,居民生活用水除飲用水為自來水外,其余多來自井水。根據已設計的污水管道施工圖顯示,東瑤與周瑤污水管網合并為一套系統,周瑤的污水收集并向南排放至東瑤的污水干管中,最終排入位于東瑤南部污水處理設施進行處理。處理站選址在村南部環村管道邊的一塊空地,目前為個人承包地,地面有少量香蕉及龍眼等種植物?山ㄔO面積約有920m2,可用于建設處理設施。處理后的水可排入南面廢棄引水渠,最終排向馬鑾灣。東瑤、周瑤處理設施規模為220m3/d,可用地面積920m2,建議采用復合生物濾池—高負荷人工濕地工藝、生物接觸氧化工藝+人工濕地工藝或微生物土壤生態處理工藝,其中人工濕地推薦采用高負荷人工濕地。2.2林埭林埭位于東瑤村以南,孚蓮路以東。林埭常住人口約300人,外來人口約20人。村內無工業產業,村附近亦無規劃工業區,暫無拆遷規劃。村內雨水均為邊溝排水,居民生活用水除飲用水為自來水外,其余來自井水。林埭地勢南高北低,污水沿管道由南向北排放,處理設施選址位于村北部,經村干部協商擬回填池塘造地作為處理設施用地,池塘目前為個人承包,需辦理征地手續。可建設面積800m2。處理后的水可直接排放至池塘中。林埭處理設施規模為50m3/d,可用地面積800m2,建議采用復合生物濾池—高負荷人工濕地工藝、生物接觸氧化工藝+人工濕地工藝或微生物土壤生態處理工藝。

  3處理設施工藝選擇推薦

  綜上所述,在示范項目設計村莊中,排放污水以日常生活污水為主,基本無工業污水,結合村莊污水管道設計情況,綜合推薦選擇如下:1)用地面積充足的村莊建議采用復合生物濾池—高負荷人工濕地工藝、生物接觸氧化工藝+人工濕地工藝或微生物土壤生態處理工藝,為保證處理尾水達標并利于管理,建議人工濕地采用高負荷人工濕地,避免傳統濕地管理難的問題;2)用地面積偏小,但仍需建設處理設施的,建議采用模塊化農村污水MBR處理工藝;3)位置鄰近的污水處理設施,如水力條件、用地條件允許,建議集中設置,既減少建設投資,也降低管理難度。

  4工程結果與分析

  1)根據相應工藝處理效果整理如表1~表3所示。)工藝處理技術經濟比較。通過上述分析,幾種處理工藝的技術經濟比較見表4.通過對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案例的調查及分析,以及廈門市現有實施中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程建設的實施,得出以下主要結論:1)農村環境管理一直是社會公共管理的一個薄弱環節。在污水處理實施過程中,一定要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結合,綜合考慮和規劃。根據離城鎮污水處理管網的遠近,靈活采用污水處理模式,科學規劃,有步驟、分批次實施。2)通過對目前農村污水治理的綜合經驗的梳理和比選,結合設計范圍內各村莊的各項條件,提出了較為科學、可行的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建議。3)對建好的污水處理設施,一定要明確管理人員,落實責任主體。要杜絕“重建輕管”的現象,把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納入日常管理中。定期化的清理是確保污水處理質量的一個重要環節。整體新農村污水收集處理工程建設完成后,亦需做好對污水管道的維護保養工作,定期維護清通,避免管道堵塞或設備故障給村民的日常生活造成不必要的麻煩。
  相關期刊簡介:《西南農業學報》(雙月刊)創刊于1985年,是由四川、云南、貴州、廣西、西藏和重慶六省市農函院、所,共同舉辦的國內外公開發行的綜合性農業學術期刊。主要刊登農牧業各個學科應用基礎研究、應用技術、區域綜合開發和軟科學方面的研究報告、專題論文、研究簡報、學科進展述評等文章。本刊力立于大西南、面向全國、系學科地、及時地、有見地反映西南地區農業科學研究新成果、前沿動態,以推動農業科研、教育和生產的發展。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