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05-13所屬分類:農業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也對本國公民制定了一些福利制度,農機購置補貼是黨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的重要內容,13a來,中央財政連續增加投入規模。本文是一篇 中國機械工程雜志投稿 的論文范文,主要論述了加快青陽縣農機化持續健康發展的對策。 摘 要:農機購置補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也對本國公民制定了一些福利制度,農機購置補貼是黨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的重要內容,13a來,中央財政連續增加投入規模。本文是一篇中國機械工程雜志投稿的論文范文,主要論述了加快青陽縣農機化持續健康發展的對策。
摘 要: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實施,促進青陽縣農機化快速發展。該文認真分析了青陽縣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成效,綜合評判影響農機化持續健康發展的制約因素,并提出了進一步促進農機化發展對策。主要包括:加大培訓力度,保障農機化在提質增效促安全;推進農機化體制建設,優化結構補短板;強化綠色發展理念,加快農機報廢新體制建設等。
關鍵詞:青陽縣,農機購置補貼,農機化發展,對策
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實施,促進青陽縣農機化快速發展。站在歷史新起點新高度,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針對“三農”工作及時提出“落實發展新理念”,繼續提出“完善農機購置補貼政策”。面對新形勢、新任務要求,作為農機人,對照農機化發展的目標,如何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青陽縣農機化發展?本文認真分析了青陽縣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成效,綜合評判影響農機化持續健康發展的制約因素,并提出對策。主要包括:提質增效促安全,優化結構補短板,發展綠色農機,強化基礎設施功能匹配,開放協調提升服務能力等。
1 青陽縣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施成效
1.1 農機裝備總量快速增長,裝備結構不斷優化 自2004年實施農業機械購置補貼政策以來,青陽縣共使用農機補貼資金3 000余萬元,補貼農機具10 000余臺套,直接帶動農民投入資金6 000余萬元,直接受益農戶6 000余戶。全縣農機總動力由2004的13.4萬kW發展到2015年的28.3萬kW。補貼政策的實施,快速提升了全縣農機化裝備水平。裝備結構明顯優化,呈現出由小向大、效率由低向高、機械專用型向兼用型發展的趨勢。
1.2 農機作業水平顯著提升,農業生產方式加快轉變 補貼政策的高效實施,農機裝備總量的快速增長,推動了農機作業水平的快速提升。2015年青陽縣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65%,完成機械化耕作面積2.67萬hm2、機械化收獲面積1.95萬hm2、水稻機插面積0.45萬hm2。農業機械完成稻谷、油茶、飼料等農副產品加工量18萬t。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與裝備得到快速發展應用;農機農藝進一步融合,精量播種、高產栽培、保護性耕作、高效植保等先進的農業生產技術得以大面積推廣,推動了農業生產方式的加快轉變。
1.3 農機社會化服務功能凸顯,快速推進現代農業、農村建設,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農機裝備總量的快速增長,促進農機合作社等服務組織在各類農業經營主體中脫穎而出,成為農業生產的主力軍。據統計,截至2015年底全縣已有農機大戶130戶,農機合作社15家。農機服務逐步實現組織化、規;蜆藴驶,服務領域不斷延伸,服務能力顯著增強,大幅度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生產率,推進多種形式規模經營,推動了農業技術集成應用,激發了現代農業農村發展活力。農業機械的大量投入使用,為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提供了有力支撐,極大解放了農村勞動力,創造了農業節本增效和農民外出務工增收雙重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發揮了重要作用。
2 影響農機化發展的制約因素
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實施,有力地推動了青陽農機化快速發展。但是,隨著農機裝備總量的快速增長,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深入推進,影響青陽農機化發展的制約因素日益顯現。
2.1 農機具使用效益、作業質量不高,安全隱患大 現階段,由于農機從業人員操作水平參差不齊,對基本的農業機械常識、農機安全操作認知、維修保養技能等知之甚少,導致機具使用效益、作業質量不高。從作業成本上來說,高能耗、低效率、低質量的作業,致使農產品的生產加工成本居高不下。同時,隨著農業機械數量不斷增長,從業人員的大量增加,作業范圍和領域不斷擴大,農村人流物流不斷增加,影響農機安全生產的不確定性、不可預見性因素增多,安全生產隱患加大。
2.2 農機化新機具新技術推廣應用程度低 青陽縣由于特殊的地理環境茶葉加工機械化仍以中小型為主,像黃精、葛根、竹筍、食用菌等機械化水平落后,基本處于手工、半手工操作階段。機械化發展的極不平衡,導致山區特色農業生產成本高,效率低下,山區農民增收乏力。此外,因前幾年小型農機數量的快速增加,而近年農機大戶和農機專業合作社的發展導致小型機具閑置;部分能耗高、污染重、性能低的老舊農機仍在繼續使用,而一些節能環保、大型高效、節能減排和復式一體化的新型農機具因投入大、農民固有觀念等因素影響而發展緩慢。
2.3 農機化基礎設施建設落后 農機化基礎設施包括農機具所需要的配套設施和安全生產、農機化推廣培訓等農機化管理所需要的基礎設施,如有機耕路、機庫棚,培訓考試場地、交通工具、辦公用房、推廣教學考試機具等,由于政府財力有限等原因,不僅發展緩慢且較落后。
2.4 農機部門單兵作戰尤顯乏力 因農機行業特殊性使得農機部門在開展工作時大部分時間是單兵作戰,社會影響力不高,主要體現在:農機與農藝相對獨立,這種體制嚴重制約農業發展,更不適合現代農業建設,農機作業的潛力和優勢沒有充分發揮。實際上,綜合農機化各項支持扶持政策,農機化的發展還需要多部門的支持,比如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施過程中才與財政及監察、金融部門有了一定的聯系;而農機安全生產工作缺乏執法手段又需要安監、公安交通、保險等部門的大力支持。由于多方原因,農機與這些部門行業聯系較少,導致很多好的政策難以落實,或者是缺少具體的解決措施,需要從政策層面予以解決和支持。
3 加快促進青陽縣農機化持續健康發展對策
針對新形勢下農機化發展的特點環境,以及發展中存在的制約因素,需要政府和有關部門積極應對,迎接挑戰,推進農業機械化“全程、全面、高質、高效”發展。
3.1 加大培訓力度,保障農機化提質增效和安全發展 建議按照農機購置補貼資金實施規模,配套一定比例專項資金,用于農機化教育培訓。培訓要根據農機從業人員和管理人員分類別有針對性的進行組織安排,切實提高農機化理論水平和服務能力,打造一支高水平高素質的現代化農機隊伍,為農機化提質增效和安全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1)組織廣大農機人員按照操作機具類型分項進行職業技能培訓,學習必要的農機安全生產法律法規和農機基本知識,熟練掌握農機安全生產操作規程和基本的農機維修保養技能,切實提高農業機械的作業質量和機具使用效益,增強廣大農機手安全生產意識。(2)組織農機合作社、農機大戶等農機化服務組織相關人員教育培訓,提高農機社會化服務水平和經營管理水平。培育壯大農機化服務組織,有利于促進新機具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有利于推進多種形式規模經營,有利于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提高農業生產的組織化程度和產業化水平。(3)組織農機化管理人員培訓,加強推廣管理骨干、職業技能師資和農機執法監管人員培訓,保證新理念高素質型農機管理人才實用人才供給,提升農機化綜合管理水平。 3.2 推進農機化推廣體系建設,優化結構補短板(1)充分發揮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導向作用,借助農機購置補貼“縮范圍、控定額、促敞開”政策調控,引導資金、技術、裝備等要素向關鍵作物和薄弱環節傾斜。(2)完善農機推廣基礎設施建設,組織農機化新機具新技術培訓,安排相應經費,加大實際應用中的全程指導力度。比如插秧機在育秧、大田準備、機具調節、大田管理等關鍵環節技術性要求較高,在實際應用中會因農機戶技術模糊、不得要領,而發揮不好應有的效果,農戶就會認為該項技術不成熟或者是沒有優勢,而失去信心,這時需要的是全程跟蹤服務指導。只有讓農戶看到實實在在的好處,才會認可這項技術,從而達到以點帶面、事半功倍的效果。(3)積極爭取政府和有關部門支持,培育壯大新型農機化服務主體。隨著農業生產組織化社會化規模化程度的提高,尤其需要突出培育壯大現代農機服務組織,充分發揮其組織化社會化規模化功能優勢,推動農機化技術集成。如插秧機,育秧工廠能夠提供全方位的機械種植服務,更能發揮應用推廣優勢。(4)加快創建全程機械化示范區,建設標準化農機試驗田,發揮示范引導作用,推進現代生態農業產業化、推廣先進適用農機化技術及裝備、探索全程機械化生產模式;突破主要經濟作物機械化生產“瓶頸”,促進丘陵山區機械化上路子,協同推進不同作物生產機械化水平共同提高,形成具有山區特色的全程機械化生產模式。
3.3 強化綠色發展理念,加快農機報廢更新體系建設 圍繞現代生態農業產業化建設,緊扣“提質增效轉方式”這條主線,進一步增強綠色發展理念,加快農機報廢更新體系建設。加強農機報廢更新機制研究,完善農機報廢更新補貼政策。(1)把大型高效、節能減排和復式一體化作為調整的重點和方向,擴大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機化技術應用。積極推行國四標準,適當調高大型高效、節能減排和復式一體化機具補貼標準。加快節水灌溉、精準施藥、定位施肥、秸稈收集等機械化技術的推廣應用,加快普及秸稈還田等綠色增產保護性耕作技術。(2)加快淘汰能耗高、污染重、性能低的老舊農機具。(3)推動農機裝備、服務組織和作業水平向數量質量效益并重轉型升級。
3.4 加大資金投入,改善基礎設施建設 新常態下,農機化管理內涵更豐富、任務更艱巨,農機數量的劇增,從業人員的大幅增加,綠色環保、特色規模農業的發展、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新型農民的悄然興起等等,這些新內涵、新任務必然要求農機化基礎設施建設有高度的匹配性。(1)整合農業農機項目資金,將機耕路、機庫棚等配套設施建設列入其中,推進政策落實。(2)爭取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逐步建設完善培訓考試場地、推廣教學考試機具等管理設施。
3.5 多方參與,協調相關部門共同推進 現代農業、農機化的發展,涉及到的已不僅是農業農村,而且還有社會的方方面面;需要的不僅是農業農機部門的孤軍奮戰,而且是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多部門的聯動配合;需要的不僅是政策上的支持,更是政策上的落實。新時期創設政策支持,需要想農機戶之所想,急農機戶之所急?傮w發展規劃有了,具體措施有了,針對農機化發展的各個環節,需要研究出臺農機化資金的籌措應用、農機化基礎設施建設、示范推廣的體系建設、新型農機服務主體的扶持等等方面的具體政策,為農機化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提供明確的政策依據。加大政策創設力度,拓展農機化發展支持渠道,需要“開放”的發展理念,需要“走出去,請進來”的發展理念,需要花大力氣爭取政策支持、多部門聯動配合、全社會共同參與。
4 結語
發展農機化的關鍵是提升農機綜合水平。新時期更需要拿出改革創新的勇氣,充分發揮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導向作用,借助政策助力發展的東風,五指發力,綜合推進,引領青陽農機化朝既定目標穩步前行。
相關期刊簡介:《中國機械工程》(半月刊)的前身是創刊于1979年的《湖北機械》,1983年更名為《機械工程》。經原國家科委批準,1990年主辦單位變更為中國機械工程學會,同時成為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會刊,其主管單位為中國科學技術協會。1992年更名為《中國機械工程》,1998年由雙月刊改為月刊,2002年改為半月刊。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