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玉米—紅苕間作栽培新技術應用

發布時間:2016-05-05所屬分類:農業論文瀏覽:1

摘 要: 玉米起源于美洲大陸,原產地是墨西哥或中美洲。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后,把玉米帶到了西班牙,隨著世界航海業的發展,玉米逐漸傳到了世界各地,并成為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近來有的國家把玉米奉為國寶。玉米是世界上分布最廣的作物之一,從北緯58度到南緯3540

  玉米起源于美洲大陸,原產地是墨西哥或中美洲。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后,把玉米帶到了西班牙,隨著世界航海業的發展,玉米逐漸傳到了世界各地,并成為最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近來有的國家把玉米奉為“國寶”。玉米是世界上分布最廣的作物之一,從北緯58度到南緯35—40度的地區均有大量栽培。文章是一篇農業科技論文。

  摘要:云陽縣是三峽庫區的一個貧困落后縣,也是一個農業大縣。介于東經108°24′32″~109°14′51″,北緯30°35′6″~31°26′30″。2012年全縣人口134萬人,土地面積3 649 km2,其中農耕地6.47萬hm2,屬亞熱帶溫潤季風區,全縣氣候溫和,雨量豐沛。主體氣候明顯,平均溫18.7 ℃,年降水1 145 mm,≥10℃積溫5 994 ℃,無霜期304 d,土地肥沃,以紫色土為主,占耕地面積的88%,天少地多,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稱。該種優越的溫、光、水自然條件,800 m以下地區一年農作物播種三季,有的甚至四季,為該縣發展麥+玉+苕種植模式提供了氣候安全條件。

  關鍵詞:玉米種植,栽培技術,農業論文

  旱地實行小麥+玉米+紅苕(甘薯)一年三熟栽培模式在云陽縣已種植多年,獲得了高產高效的效果。近年來隨著農村專業合作組織的建立,該種模式得到了廣泛推廣應用。據田間調查測算,種一季冬小麥產量2 400 kg/hm2,產值5 370元/hm2,種一季玉米產量6 300 kg/hm2,產值16 200元/hm2,種一季紅苕產量33 750 kg/hm2,產值33 750元/hm2,三季合計產值55 320元/hm2。該模式對促進農民糧增產及增收具有重要的推廣意義。為了交流該種模式種植經驗,便于仿效,現將小麥+玉米+紅苕高產栽培技術總結如下。

  1 栽培茬口安排

  在云陽縣氣候條件下,600 m以下地區實行小麥+玉米+紅苕一年三熟種植模式茬口安排為:小麥于立冬節前后5 d播種,翌年立夏節收割。小麥帶種4行,行距33 cm,窩距17 cm或條播密植,小麥帶之間預留83~100 cm空行翌年種玉米。玉米于翌年清明節前后采取肥球育苗移栽,種2行玉米,行距250 cm,窩距50 cm種雙苗,密度為6.3萬~6.6萬株/hm2,小麥收割后,起壟做埂,于芒種節左右栽培紅苕,株行距33 cm×33 cm為宜。

  2 小麥栽培技術

  2.1 適時播種

  選用優良品種是小麥生產實現產量水平突破的根本手段,根據云陽縣生態條件,宜選用產量高品質好抗病強的川麥43和綿陽19號為主推品種。在立冬節后5 d播種。如果是春性和半春性品種要延到立冬節后10 d播種為宜,以防提早抽穗受寒潮凍害;播種前進行溫湯浸種,以減輕病害,促進發芽整齊苗壯。

  農業論文:《現代化農業》(月刊)創刊于1979年,變更情況:0979年創刊《北大荒農業》和《北大荒農機》;1988年兩刊合并為《現代化農業》是由黑龍江省農墾科學院主辦的農業刊物。雜志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多次獲得最佳期刊稱號;黑龍江省農墾科學院每年還定期舉辦科技論文講演賽,科技人員每年有多篇科技論文發表在專業雜志上,學術氣氛日趨活躍。

玉米—紅苕間作栽培新技術應用

  2.2 合理施肥

  紫色土是肥沃土壤,一般缺磷不缺鉀,因此要農家肥與化肥配合施用。磷肥作基肥播種時施人畜糞尿22.5 t/hm2,用土灰蓋種,小麥出苗后10 d用清淡人畜糞對尿素75 kg/hm2施“針”肥促分蘗。立春節前后,視麥苗長勢,及時重施追肥,用人畜糞22.5 t/hm2對尿素225 kg施用,促小麥穗大粒多,追肥時結合中耕除草。

  2.3 防治病蟲害

  云陽縣小麥病蟲害,苗期主要是蚜蟲,后期有白粉病、條銹病,為減輕危害,要加強田間肥水管理,增強抗性,病蟲發生初期及時用農藥防治蚜蟲,對白粉病條銹病可用25%多菌靈可濕粉劑或選用50%多菌靈·福美雙復配劑按標簽說明對水噴霧進行防治[1]。

  3 玉米栽培技術

  3.1 選用良種,肥球育苗移栽

  玉米優良品種繁多,適合云陽縣生態條件栽培的高產主推品種有潞易13、渝單7號、渝單8號。在3月中旬,將土雜糞與過磷酸鉀75 kg/hm2混合肥沃泥土,捏成拳頭大的肥球,打1個小孔,將玉米種播入孔中,育苗期注意蓋膜澆水管理,苗長到2葉1心時揭膜煉苗,苗長到4~5葉時,在預留空行中按規格打窩移栽,移栽后施定根水糞。播種前玉米種子用根保種衣劑進行種子包衣處理,以防病蟲為害[2]。

  3.2 合理施肥,田間管理

  玉米是高產肥水作物,必須施足底肥,及時施提苗肥和重施“喇叭口肥”才能獲得高產,底肥在肥球移栽前整地時施入,用過磷酸鈣450 kg/hm2混合土雜肥22.5 t/hm2翻入土中,玉米苗高33 cm左右,用尿素225 kg/hm2對水糞22.5 t打窩穴施,施后蓋土。當玉米拉“喇叭口”時,要重施1次穗肥。用尿素300 kg/hm2、人畜糞尿30 t/hm2混合施下。此次施肥后,培土起壟做埂,以便為紅苕栽插做好準備。為了籽粒飽滿,減少玉米禿頭,在田間管理上,還可實行人工輔助授粉,在晴天10:00采集花粉進行人工輔助授粉。 [論文網]

  3.3 防治病蟲害

  玉米病蟲害,前期蚜蟲、地老虎,可用40%樂果乳油1 000倍液噴射防治,如發生大葉斑病、黑穗病、黑粉病,可采用多效霉素、多菌靈或代森錳鋅進行防治,每隔7 d防1次,連續2~3次,對病蟲要做到早發現早防治,以減輕危害[3]。玉米根株高大,蔭敝紅苕生長,當玉米穗9成熟時,要及時收獲,及時挖掉玉米秸稈,給紅苕創造溫光條件。

  4 紅苕高產栽培技術

  4.1 選用高產苕種,培育壯苗

  紅苕品種要選擇產量高、品質好(口感爽)、抗病力強的南薯88、67—12、南瑞苕為宜,春分節前后,選擇肥沃的田塊作為苗床,采取土溫床育苗,精選無病蟲種薯作種,用50%甲基津1 500倍液噴種,防止甘薯黑斑病和病毒病發生,苕苗出土后,經常加強水肥管理,培育壯苗[4]。

  4.2 適時栽種,合理施肥

  早栽是紅苕獲高產重要措施之一,當前作玉米揚花前起壟做埂后,將苗床的苕苗剪成17 cm長,按2.7 cm×2.7 cm或3.3 cm×3.3 cm株行距進行栽種。為了紅苕高產,栽種時,每窩施1把土灰肥,以滿足紅苕對鉀肥的需要。前作玉米秸稈挖后,對苕苗要及時淺中耕,施尿素225 kg/hm2對人畜糞混合施下,促進苕苗快速生長。第1次追肥后10 d,視苕苗長勢情況,還可以用人畜糞酌施第2次追肥,第2次施追肥后,如果苕蔓長勢猛,當藤蔓長至167 cm長時,要進行翻蔓或提蔓。

  4.3 及時收獲,科學貯藏

  紅苕黑斑病、軟腐病在窖貯期容易發生,因此,要選擇晴天收挖紅苕,當氣溫降到13 ℃前要及時收貯。農村一般采用窖貯,紅苕入窖前對窖進行消毒,可用多菌靈1 000倍液噴灑窖壁或用硫磺粉熏蒸,閉窖2~3 d消毒。紅苕入窖前應將帶病蟲的薯塊選出,防治病蟲害在窖貯期發生。紅薯入窖后10~20 d要打開窖門換氣,當窖溫降到13 ℃左右時應把窖門關上。以后要經常檢查溫度,使窖溫保持在12 ℃左右,以防凍窖。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