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04-29所屬分類:農業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從政策支持上看,這些年從中央到地方各種支持補貼政策既給農民帶來了真金白銀,也極大地鼓舞了糧農的生產積極性,是糧食增產的助推器。安徽省懷遠縣糧食種植大戶尚躍說,國家糧食收購價格每提高一分錢,他就能增收上萬元,他認為在加大種糧補貼力度的同時,提高糧食
從政策支持上看,這些年從中央到地方各種支持補貼政策既給農民帶來了真金白銀,也極大地鼓舞了糧農的生產積極性,是糧食增產的“助推器”。安徽省懷遠縣糧食種植大戶尚躍說,國家糧食收購價格每提高一分錢,他就能增收上萬元,他認為在加大種糧補貼力度的同時,提高糧食收購價格對糧農是最直接的支持。文章是一篇農業論文。
摘要:從農業部獲悉,截至6月11日,全國麥收進度過六成。從目前情況來看,麥收工作進展順利,夏糧有望實現“十連豐”,為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那么,糧食生產的好形勢是怎樣來的,如何將這種好形勢繼續保持下去?
關鍵詞:糧食生產,農業科技,農業論文
農業部種植業司司長葉貞琴說,今年夏糧生產形勢面臨的壓力很大,產量基數高、生產成本高、災害威脅大等不利條件多,在這種壓力下豐收在望,“主要得益于政策力度加大、科技服務到位、防災應對有效、氣候總體有利”。這一總結也是這些年我國糧食生產形勢的基本寫照,正是得益于“政策好、人努力、天幫忙”等主要因素,我國夏糧有望實現“十連豐”,糧食生產保持了連年向好的大好形勢。
成績只能說明過去的成功,如何繼續保持糧食生產的好形勢并不容易。從我國糧食生產的格局來看,靠擴大面積保持增產難以持續。2004年到2012年,我國糧食“九連增”,種植面積增加1.78億畝,對增產的貢獻率超過30%。但隨著人口增加以及工業化、城鎮化步伐加快,擴大種植面積的潛力已經不大。從資源要素的限制來看,農業用水空間被不斷擠壓,化肥、農藥、農膜等約束也更加趨緊。從技術約束來看,過去我國糧食生產每上一個臺階,都與突破性品種和技術直接推動密切相關,如上世紀80年代推廣雜交水稻、上世紀90年代推廣緊湊型玉米等,但現在依靠單項技術突破大幅提高單產的難度越來越大,瓶頸難以突破。
農業論文:《安徽農業大學學報》1957年創刊,為綜合性農業科學類學術期刊,主要刊登作物學、生物學、植物保護、動物科學與動物醫學、林學、茶學、蠶學、園藝、土壤與農化、環境科學、食品科學、農業工程技術等學科的學術報告、研究論文。
此外,我國基本是傳統小規模農業生產,碎片化、粗放型、分散化、小規模的耕地資源制約了技術、效率的提高。許多地方的種植大戶和專業協會表示,現在土地流轉的難度很大,規模效益難以上去。同時,災害頻發重發態勢難以避免。一些地方農業部門負責人介紹,這些年幾乎年年有災、季季有災,而且難以改變。
面對增產難度不斷加大的局面,需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既要確立科學的糧食安全目標,又要認真總結這些年糧食持續增產的深刻經驗,并有針對性地進行創新加強。河南農業大學植物保護學院院長李洪連說,河南省夏糧2012年就實現了“十連增”,今年有望“十一連增”,但今后要繼續突破難度越來越大,要從產業政策、基礎條件、技術支撐、生產方式等方面,進行系統支持和不斷提升。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