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林業工程建設新制度措施

發布時間:2015-12-03所屬分類:農業論文瀏覽:1

摘 要: 對于林業營造工程科技管理中的新技巧方式有哪些呢,我們應該如何來促進現在林業改革發展新步伐呢,我們從加強基層林業技術隊伍的業務培訓和實踐鍛煉,提高管理人員素質,由單一追求數量向提升質量轉變,重點加強施工質量管理,從備耕、種苗選用、種植、撫育等環

  對于林業營造工程科技管理中的新技巧方式有哪些呢,我們應該如何來促進現在林業改革發展新步伐呢,我們從加強基層林業技術隊伍的業務培訓和實踐鍛煉,提高管理人員素質,由單一追求數量向提升質量轉變,重點加強施工質量管理,從備耕、種苗選用、種植、撫育等環節抓起,才能確保種植一片成林一片;從過去只注重結果轉變為重視過程管理為重,從而達到提高整體造林質量。此篇就是一篇農林科技論文。

  摘要:營造林資金投入有限,單位面積造林資金嚴重偏低,難于提高營造林質量。目前,紫金縣營造林資金投入主要是依靠政府,人工造林每畝投入資金僅三百多元,對于艱辛的山上作業,以及高勞務費的支出,也只能是為完成造林任務而已,難于達到高標準的造林要求,更難多方位兼顧林業的生態、經濟和社會等功能完備的綜合效益。

  關鍵詞:林業工程,林業制度,農林科技論文

  1 紫金縣林業現狀

  紫金縣共有林業用地面積282575.7公頃,其中有林地2263249.3公頃,灌木林地611.2公頃,疏林地2033.9公頃,未成林地18253.7公頃,無林地12912.2公頃;森林覆蓋率為74.93%,林木綠化率為75.53%。近年來,從省、市、縣到基層各級相關林業部門認真落實中央林業工作會議和全國林業廳局長會議精神,進一步解放和創新思想,搶抓機遇,深化改革,真抓實干,使營造林工作取得新突破,并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好勢頭。紫金縣從2007年以前每年營造林面積僅幾千畝增加到今年的12.8萬畝,不斷加快林業建設步伐。但長期束縛林業發展的體制機制問題和深層次矛盾尚未從根本上解決,林業自身蘊藏的巨大潛能還遠未釋放出來,工程建設中暴露出一些新矛盾、新問題。目前的林業發展,基本上還是一種數量擴張型、資金推動型的發展,與人們所期待的質量效益型、需求拉動型的發展尚有較大距離。

  論文網推薦:《森林工程》,《森林工程》Forest Engineering(雙月刊)曾用刊名:森林采運科學,1985年創刊,是森林資源建設與保護、開發與利用中的非生物工程,是熔學術、技術、知識、信息于一爐,主一反映森林資源建設與保護、森工產品加工與利用、森工企業管理、森工技術、森林工程機械設備、森工土木建筑等方面的科技成果、科技動態、林業建設方針政策、生產管理與技術經驗、學術研究、技術革新與技術引進等內容。

林業工程建設新制度措施

  2 營造林工程的不足之處:

  2.1 營造林工程計劃下達時間過遲,當年任務量過大,導致規劃、備耕、施工等工作準備不充分,直接影響造林成效。由于營造林工作的特殊性,它是一項季節性強、時間短的工作,而且任務量大。在營造林時,要做好規劃設計、招投標、備耕等工作需要一定時間,往往做完這些工作已到了5月份,錯過了3、4月份的最佳種植季節,苗木成活率不高,造林效果較差。2.2 營造林規劃設計過于單一化,實地調查不夠詳實,小班區劃不合理,致使規劃設計千篇一律,樹種配置單調,難于體現林業多種效益。由于造林時間緊、任務重,工作量大,而且縣級林業部門相關專業技術力量嚴重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約著營造林工作的高標準化、精細化操作,作業設計缺乏科學性,存在走形式現象,如未遵循適地適樹原則,樹種配置統一化,混交林、復層林少等。

  2.3 營造林工程質量管理體系不夠完善,加上技術型管理力量薄弱,監管實效難于體現。由于一些質量管理體制的不健全和行政管理行為的影響,特別是造林工程計劃、資金與實施管理之間兩條線,個別造林施工單位乘機鉆空子,對工程管理人員的監管行為愛理不理,監管作用不大,嚴重制約著工程質量管理工作的提高。同時,技術型管理人員嚴重不足,造林面積大,檢查難于處處到位,難于頻繁到實地監管,也制約著工程質量的提高。

  3 提高營造林工程質量的措施

  3.1 轉變機制,早規劃,早備耕,把握最佳造林時機。針對營造林工作的特殊性,相關政府部門應盡早計劃,提前下達當年任務,轉變原來當年任務當年下達的做法,為實施計劃的相關部門,特別是林業部門留給充足的時間做好營造林規劃、招投標、備耕等工作,確保當年3、4月份能順利施工,把握好有利的種植季節,為保證苗木生長提高良好條件,提高種植成活率,減少大量補苗、補造、重造、植后撫育等勞務窩工。

  3.2 合理規劃,因地制宜,適地適樹。在編制規劃設計時,應堅持總體規劃的前提下,依不同的地域、立地條件、優勢種群、適生條件等配置樹種,并兼顧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如防護林應以配置防護效能好的樹種為主,水源林則以保水性能好的樹種為主。而不應有什么苗木配置什么樹種,甚至是千篇一律以楓樹荷木、樟樹配置。在新的形勢下,綠化造林不單單是為了消滅荒山,更重要的是改善人居環境、提升生活品質。3.3 完善管理體系,加強技術力量。為確保工程質量,盡快完善有關營造林工程的管理細則、監理辦法、檢查驗收、資金管理辦法等,明確各自的職責,落實依法依規的工程管理責任。

  據作者初步調查,造林資金管理對提高工程營造質量有著直接的影響。多數施工單位存在一種僥幸心理,認為建設單位等行政部門受到行政影響或政績影響,只要工程完工期一到,就必須組織驗收且力爭合格。因而,施工單位對工程管理、監理等人員的監管行為置之不理,施工單位對需要整改的工序只是馬虎應對,很難起到改善作用。因此,在資金管理上建議實行報賬制,驗收合格一塊資金給付一塊,并結合資金稽查,對資金使用違紀違規的追究相關責任人責任。

  3.4 多渠道籌資,多方式造林,合作共管。林業生態建設僅僅依靠政府投入是遠遠不夠,應采取政府引導,以營造示范林的方式,通過局部改善林業生態效益,增加林地產值,帶動廣大林農增收致富的模式,鼓勵社會各界的企業、團體或個人積極參與綠化造林,通過政府相關部門行政管理、社會輿論監督和投資商等多方共管。這樣,不但加大了造林綠化資金的投入,還有利做好營造林后的管護工作,可大大減少因放牧、割草等人為破壞,形成人人參與林業建設,齊抓共管鞏固生態成果的大好局勢。

  4 結語

  隨著我國現代化進程的逐步加快,人們對改善人居環境、提升生活品質、滿足精神需求、維護身心健康的愿望日益強烈。為實現胡錦濤總書記提出“雙增”奮斗目標,就要求我們在加快造林綠化的同時,必須轉變發展方式,切實加強營造林質量管理,努力實現造林綠化數量與質量同步增長、協調發展的新局面,使營造林工作取得新突破,并呈現出高標準、高質量發展的好勢頭。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