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如何區分期刊等級的劃分

發布時間:2014-07-30所屬分類:論文發表指導瀏覽:1

  我國有期刊8000余種,這眾多的期刊在學科、主辦單位、主管部門、質量、服務等方面千差萬別,盡管國家行政管理部門聲明從未從行政角度對現行期刊進行過級別劃分,但期刊之有級別的觀念早已深入人心。而且8000余種期刊沒有級別上的區別是不可能的,不現實的。實際上期刊從來就有級別,這幾乎是政府有關機構、期刊主辦機構和作者的共識,只不過期刊級別的認定比較復雜,至今尚無全國統一的標準和共同的分級目錄。期刊的分級最傳統的是按期刊的主管部門分級,1991年國家科委和新聞出版署聯合頒發的《科學技術期刊管理辦法》就據此將期刊分為全國性和地方性期刊,這兩種分類又逐漸演化成現在人們常說的國家級、省部級和地市級。70年代,核心期刊理論開始傳入我國,到九十年代,核心期刊已為學界所廣為熟知。與此同時,各種與期刊評價有關的大型數據庫開始建立,由此得出多種期刊排行榜,很多高?蒲袡C構也研究制定為已所用的核心期刊(或稱重點期刊等),政府有關職能部門組織了各種期刊等級評比。上述各種對期刊的分級評價,得出的排行榜和各種期刊表或獎勵實質上也是給期刊分級。由此可見,期刊分級的觀念早已深入人心(如英國的《自然》和美國的《科學》就是全世界公認的一流水準的學術期刊,浙江大學醫學院的科研獎勵中規定,在《科學》和《自然》雜志上發表學術論文,每篇獎勵10萬元),而期刊分級的研究與實踐更是越來越豐富,

  越來越多樣化。

  一、期刊等級的幾種劃分

  1、按期刊的主管部門分級

  這是期刊分級的最傳統的方法,也是目前仍在使用的主要方法。按照這種分級方法,期刊被分為國家級、省部級、地市級,由代表國家科研水平的科研院所、高等學校、國家一級學會主辦的學術期刊一般被認為是國家級期刊,省部級、地市級依此類推。

  這種分級的特點是簡單明白,容易確認;以出身定級,只要主管部門不變刊物便享受終身級別;只要主管部門平級,各類期刊(學術期刊、消息報道、工作指導、知識普及性期刊)都屬同一級別,無法區分。所以,這種分級方式只適宜在已經劃定了某個特定層次、特定區域的期刊中進行(如嚴格的學術期刊),而不適宜在大范圍內籠統采用,不然就會出現《中國社會科學》(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和《中國音樂教育》(教育部主辦)平級的滑稽現象。

  2、按期刊是否公開出版分級

  按此標準,期刊分為公開發行和內部發行期刊,一般認為,在主辦者級別相同的情況下,公開發行期刊要高于內部發行期刊(有保密要求或非學術因素暫不便公開的除外)。與第一種分級一樣,這種分級也只有在某個特定層次或特定區域的期刊中進行才有合理性。

  3、以期刊質量分級

  以質量分級是最具有學術價值的一種分級,主要表現為期刊獲獎或入選某種目錄。核心期刊的理論傳入我國后,情報學界終于有了替代傳統的以行政級別分級的較為科學合理的新方法。1988年,蘭州大學仿照《科學引文索引》的“期刊引文報告”的方法,選定我國出版的學術水平最高的10種自然科學期刊為依據,用各刊所載論文的參考文獻,每年編制引文索引卡片,分散編印成冊,名為《中文自然科學引文索引》,并從中選出104種自然科學中文核心期刊,這是我國第一個利用引文研制出的較具權威性和學術影響的自然科學中文核心期刊。1990年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根據國外主要檢索工具列出的110種中國科技期刊和蘭州大學提出的104種期刊,又收錄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公布的重大項目中所列中國(不含港臺)大學的學報,經專家評議后提出286種科技核心期刊,1991年中國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中國科技論文統計與分析”課題組重新選出1230種期刊作為國內“學術榜”的統計源。這幾次有影響的期刊分級都限于自然科學,說明一方面自然科學期刊的分級在理論和實踐方面都先于社會科學,另一方面,八十年代末開始的期刊質量分級,還缺乏學科的全面性和系統性。

  1992年,《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以下簡稱《總覽》)出版和全國優秀科技期刊評比,標志著期刊質量評價和期刊分級研究進入一個新階段!犊傆[》由北京高校圖書館期刊工作研究會組織北京地區41所高校200多人員參加編制,歷時兩年,從1萬多種中文期刊中篩選出核心期刊2156種,出版了165萬字的《總覽》!犊傆[》在社會上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圖書情報部門將此書認為訂購期刊的主要參考,很多雜志社(編輯部)據此在自己的刊物上標明“全國中文期刊”等字樣!犊傆[》的影響主要是因為:(1)它是第一部公開出版的大型核心期刊目錄,大部分圖書情報機構都能得到,因而影響面大。(2)學科齊全,共131個核心期刊表,對各種類型的圖書館和各學科都有較好的適用性。(3)書中既闡述了核心期刊的研制理論和方法,還較詳細地報道了各學科核心期刊的研制過程和基本數據,還有大量學科專家參與鑒定,從而使整個研制程序顯得完備而規范,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4)該書由北京高校圖書館期刊工作研究會研制,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此點亦有相當的權威性!犊傆[》在社會上的廣泛影響,使得“核心期刊”這個原本是圖書情報專業的專用名詞日益深入人心,成為學界評價衡量期刊質量的基本詞匯和基本標準。

  1992年,國家科委、中宣部、新聞出版署聯合舉辦全國優秀科技期刊評比活動,從全國3500種科技期刊中評比出351種優秀期刊,其中一等獎50種,二等獎100種,三等獎201種。由于這次評比的規格高,涉及面廣(所有科技期刊參與評比),評選嚴格、科學、規范,評選結果合理(在國內有一定影響的期刊幾乎全部獲獎),這次評比有極高的權威性,在科技期刊界產生了廣泛而重要的影響。

  92年以來,各級政府職能部門,各類學術機構和很多高等院校,對期刊進行了多次評獎和分級研究,這些評獎或分級可分為以下三個層次。

  (1)全國性的,如:

  國家期刊獎

  全國百種重點社科期刊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

  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要覽入選期刊

  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

  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

  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等。

  (2)省級的,如:

  **省一級期刊:

  **省十佳期刊:

  **省優秀期刊等。

  (3)跨省大區級的,如:

  華東地區優秀期刊

  華北地區優秀期刊等。

  (4)由高等院校制定的期刊分級,如:

  南京大學核心期刊

  湖南大學國內權威刊物目錄

  湖北大學一級和重要學術期刊目錄等。

  由于期刊是發表科研成果的主要園地,因此期刊的級別涉及期刊管理、編輯、作者的評獎、入選、職稱、晉級等很多方面,在實際生活和工作中,對期刊級別的劃分,比上文提到的要復雜得多。如某省高級職稱評審條件中涉及期刊等級就有如下多種提法:

  (1)省級以上刊物

  (2)國內外專業學術刊物

  (3)國內外權威學術刊物

  (4)省級以上學術刊物

  (5)省級刊物

  (6)國家級報刊雜志。

  二、期刊級別的認定機構

  1、政府認定

  政府認定是一種最權威的認定方式,因為政府可將其對期刊級別的認定納入政策文件中,如職稱評審科研評獎等。雖然到目前為此,國家尚沒有一種從質量、學術、技術水平等方面綜合為期刊定級的規定,也沒有統一的期刊定級表,但政府職能部門制定的許多文件中都有涉及期刊定級的內容,如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和國家教委研究生工作辦公室1995年3月頒布的《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錄》。上文提到的職稱文件中的規定都是政府對期刊級別的抽象認定,由于政府文件具有政策性和強制性,涉及面廣,因而具有無可置疑的權威性。

  政府認定還有另一種方式,即政府組織的評獎。評獎在廣義上也可看作是一種級別認定,如由國家新聞出版署組織的國家期刊獎的評選,第一、二屆百種重要社科期刊的評選,由省級出版管理機構組織的評選都屬此類。

  2、學術機構的認定

  政府的認定具有統一性和強制性,而學術機構的認定則具有多樣性和專業化的特點。學術機構的認定對社會雖無強制性,但通過媒體的宣傳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對社會產生影響,從而達到社會部分認可或全部認可的效果。學術機構認定期刊級別的權威性主要來自學術機構的權威性和它所采用的科學的認定方法。

  目前我們所了解到的認定過期刊等級的比較權威的學術機構有:(1)北京大學圖書館、北京高校圖書館期刊工作研究會《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1992年第一版、1996年第二版、2000年第三版)。(2)南京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共同研制的《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來源期刊(2000年5月)。(3)全國高校文科學報研究會主辦的全國高等學校社科學報評獎(2000年1月)。(4)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電子雜志社、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北京大學圖書館研究確定的《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中國人文社科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2000年2月)。(5)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要覽》(2000年3月)。(6)各重點大學研制的期刊定級目錄等。上述學術機構認定的期刊等級已被有關期刊廣泛地用于自我宣傳。

  三、期刊級別認定的方式

  期刊級別的認定方式包括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期刊分級過程中所采用的方法;二是以什么方式表示期刊分級的結果。由于資料和篇幅所限,本文涉及的認定方式僅指第二個方面,目前我們所看到的期刊級別認定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評獎

  評獎的一般特點是期刊的主動參與(參評期刊須提供原始材料參與競評)和只涉及少數期刊,對未評上獎的期刊不作任何認定。由于評獎的操作機構不同,故評獎的程序、規范性和嚴格性也各有不同。嚴格、規范、完備的評獎至少應具備這么幾個條件:(1)有公開的、規范的申報評審條件和程序,有權威的評審組織。(2)有明確的指標限定。(3)有評選周期的規定(不是一次性的或無期限的,因為期刊的質量是動態的),如國家期刊獎規定每兩年舉辦一次。評獎因主辦機構不同而分為政府類和非政府類。前者如國家新聞出版署主辦的“國家期刊獎”,“全國第一、二屆百種重點社科期刊”的評選,由國家科委,中宣部,新聞出版署聯合主辦的首屆全國優秀期刊評比(1992年)以及其它各級政府或政府職能部門舉辦的評獎。

  非政府類的評獎如全國高校文科學報研究會主辦的全國高等學校社科學報評獎。

  2、列入核心期刊目錄

  “核心期刊”在這里是個統稱,包括以其它各種稱謂表示的期刊分級,如重點期刊、一流期刊、一級期刊、權威期刊、A類B類期刊等。

  這類分級主要在學術期刊中進行,供學術研究機構、高等院校使用。如《學位與研究生教育重要期刊目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要覽》、《湖南大學校定國內權威刊物目錄》等。

  3、列入各種數據庫來源期刊

  近幾年我國一些權威科研機構研制了幾種與期刊和文獻評價有關的大型數據庫,選定數據庫來源期刊是建立這類數據庫最基礎的工作,也是保證數據庫質量的重要環節之一,選定的來源期刊必須在其學科領域內有權威性、代表性,有較高的學術質量,因此,選定數據庫來源期刊也可看作是期刊質量分級的方式之一。主要的數據庫來源期刊表有“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等。

  四、期刊分級的級次和稱謂

  期刊分級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從所有的期刊中提取突顯少數優秀的重點期刊,故一般分級層次不多,大多為2--3級,少數在4級以上。如:

  2級:核心期刊--非核心期刊

  來源期刊--非來源期刊

  3級:國家期刊獎--國家期刊獎提名獎--非獲獎期刊(以獲獎與否劃界,也可看作是2級)

  一級期刊--核心期刊--其它期刊

  一級期刊--二級期刊--三級期刊

  4級:全國高校社科學報雙十佳--全國高校社科學報百強--全國高校

  優秀社科學報--其它社科學報

  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未獲獎

  期刊級次的稱謂有很多種,主要有:

  (1)按主管部門劃分為全國性期刊和地方性期刊。

  (2)按是否正式出版分正式期刊和非正式期刊。

  (3)核心期刊,如《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

  (4)稱一級期刊、二級期刊、三級期刊(如四川省第二次期刊質量考評,評定1998年全省期刊質量為一級期刊179

  種,二級期刊93種,三級期刊6種)。

  (5)優秀期刊(如1999年社科院舉行的期刊評獎活動中,《文學遺產》等八種刊物被評為“優秀期刊”)。

  (6)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如1992年國家科委、中宣部、新聞出版署聯合舉辦的首屆全國優秀期刊評比中,設優秀期刊一、二、三等獎。

  (7)十佳期刊,如江蘇省社科類十佳期刊,首屆全國高校社科學報雙十佳。

  (8)來源期刊,如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

  (9)國內權威刊物,如《湖南大學校定國內權威刊物目錄》。

  (10)重要學術期刊,如《湖北大學一級和重要學術期刊目錄》。

  由于給期刊定級的機構、院校很多,定級的出發點、目的和標準各不相同,期刊分級的稱謂也就顯得五花八門。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期刊的主辦者越來越重視期刊分級的結果,對分級中獲得的好成績往往在刊物醒目位置予以標注,而稱謂的復雜多樣使得讀者難以辨明。如“優秀期刊”,在某次定級中可能是最高級別,而在另一個定級中可能是第二級或第三級,最典型的如全國高校社科學報評獎,在“優秀學報”上還疊著兩級,分別是“百強”(第二級)和“雙十佳”(第一級)。而“核心期刊”的標注方式竟有19種之多,出處不一但又未標明,讀者很難弄得明白。

  五、幾種主要的期刊定級簡介

  1、《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

  該書由北京大學圖書館和北京高校圖書館期刊工作研究會聯合研制。第一版(1992年)共載核心期刊2174種,分為128個學科。第二版載核心期刊1596種,分為130個學科。第三版載核心期刊1571種(其中270種為新入選的期刊),分為75個學科。《要覽》第三版采用多指標篩選法,以1995—1997年國內出版的中文現刊作為統計研究對象(港、澳、臺期刊未計入),篩選指標有六項,即期刊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載文量、被摘率、影響因子,經過綜合篩選,最后由專家對篩選方法、統計數據及篩選結果進行評審鑒定(根據專家意見作個別調整),產生出各學科的核心期刊表。

  2、《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要覽》

  中國社會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中國社科院文獻信息中心研制。該中心從1996年開始建立中國社會科學論文統計分析庫,根據幾年來的研究成果和對大量數據的統計分析,確定了1999年度中國人文社科學核心期刊并編制出《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要覽》,共收入506種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基本覆蓋了我國人文社會科學的主要學術期刊,反映了我國人文社科論文的學術水平,是中國社會科學院認定的學術研究核心期刊,也是我國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成果統計分析和文獻評價研究的重要信息基礎。社科院每年將對核心期刊進行更新補充,并淘汰不符合核心期刊入選標準的期刊。

  3、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

  《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CSCD)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和中國科學院共同資助,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承建開發。CSCD第一版(1996)收錄期刊315種,第二版(1997)增加到582種,后又經過幾次擴充,2000年收錄1500種。該系統全面參照美國“Science Citation Index”(SCI)的編制體系,它按照“二八規律”(即80%的主要文獻分布在20%的核心期刊中)粼選了我國4000余種自然科學期刊中具有較高水平和編輯質量的核心期刊。利用本庫可以查找核心期刊中發表的論文及引文,更重要的是其評價功能,利用其引文數據可評價個人、實驗室、學術機構的學術水平與學術地位,評價期刊質量等。另,《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中國期刊網編委會與中國科學文獻計量中心確定3500種期刊為“《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900種人文社類期刊為“《中國人文社科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

  4、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錄

  1995年3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和國家教委研究生工作辦公室頒布《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錄》,共收443種期刊。

  5、國家期刊獎

  由新聞出版署和科技部組織,每兩年一屆。首屆“國家期刊獎”于2000年元月頒獎,《求是》等48種社科期刊和《中國科學》等64種科技期刊分獲首屆國家期刊獎,23種社科期刊和22種科技期刊獲得國家期刊獎提名獎。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國家期刊獎中科技類期刊學術性專業性更強,社科類則很駁雜,49種獲獎期刊中只有12種是學術研究期刊,著名的有《中國社會科學》、《經濟研究》、《北京大學學報》、《文藝研究》、《文史哲》、《江海學刊》等。

  6、第一、二屆百種重點社科期刊

  由新聞出版署組織評選,每兩年一屆,1997年第一屆,1999年12月評出第二屆。第二屆評選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新聞出版局和中央單位期刊管理部門篩選推薦參評社科類期刊272種,經過專家評定,共108種期刊入選,其中學術期刊20種,約占全部期刊的五分之一。

  7、《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

  由南京大學與香港科技大學合作研制。1997年,南京大學提出研制開發電子版《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的改想,并于1998年被作為重大項目在南京大學正式立項。1999年該項目被列為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重大項目,1998年南京大學與香港科技大學決定合作研制CSSCI,至2000年5月,《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1998年)光盤正式出版發。該數據庫選用了我國大陸出版的中文人文科學、社會科學期刊496種,該數據庫的出版解決了長期以來我國社會科學研究、社會科學學術期刊缺乏定量、科學、客觀評價方法和手段的困境,填補了國內外的一個重要的空白。CSSCI系統可提供我國各社會科學研究機構,高校、地區乃至學者個人的發表論文數量,期刊、論文、學者個人被引用情況,以及各種排序,由此可定量評價研究機構、高校、地區、學者個人的科研生產能力、學術成果、學術影響,評價社會科學學術期刊的質量和學術地位。

相關閱讀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