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10-12所屬分類:論文發表指導瀏覽:1次
想要成功發表論文是要經過:收稿、初審、外審、外審返修、復審、終審、校對編排、可刊等流程之后,才會發表。短的兩三個月,長的一兩年,甚至更久,令人飽受折磨。那么究竟是因為期刊的來稿量太大,還是有其他不為人知的規則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
雜志社的審稿流程
為了提升論文發表質量,絕大部分期刊都要經過三審三校流程,即初審——外審——終審;首先初審就能淘汰掉80%的稿件,余下的20%再送外審,這中間又包含找外審專家的時間,如果遇到了特殊領域,那么有可能編輯部一兩個月都找不到外審專家,審稿的時間必將會被推遲;此外,這中間還要包括專家審改,作者修回的時間,每個作者的修改效率不一樣,都將會影響到最終發表的時間,導致用時長短不一;至此,最后5%的稿件送到主編終審,但是,走到終審,你以為就百分之百錄用了嗎?錯!大錯特錯!
即便是文章走到了終審,還是有可能會被拒稿,不到最終出刊那一刻,所有的一切都是未知數。
終審被拒稿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第一點、查重沒過關;
第二點、論文中有敏感問題,論文內容有一些比較敏感的問題,一般來說理工科不太存在這個問題,但是社科類的論文是有可能的,比如論述到的一些內容會比較敏感。如果發表了,能通過上級部門的審核或者說會給期刊帶來一些麻煩等等。
第三點、期刊投稿量大,工作人員效率低等也是其中一個原因,現在核心、學報、就算是一本普刊,來稿量都遠遠高出要發表量;拿學報舉例,因為學報算是普刊當中質量比較高的期刊,因此受歡迎程度也可想而知,哪怕它的級別僅僅是一篇普刊。而且學報的單位隸屬于高校,高校管學報的這幫人一般都是學校的一些教授,行政工作人員等,編輯工作只是他們的一項兼職工作,所以你想效率會有多高呢?來稿量又那么大。
第四點、至于行業潛規則,只能說,潛規則哪里都有,學術圈也不例外,比如要發核心,一定要掛導師一作,不掛就不給發表等,這種大家也看的比較多了。
現階段唯一比較好發的可能就是報紙了,正是風口。這里相勸那些單位能認可的,趁著現在好發,趕緊發!否則再過一兩年(可能等不到)就會變得和論文一樣難發!
最后的最后,對于想要評職稱的老師們來說,盡管目前論文不容易發表,但是我們更要發,并且還要找好的期刊發表。打鐵還需自身硬,質量永遠是保證發表的第一要素,其次,要合理規劃時間,如果您打算明年用論文,那么今年年初就要去準備文章發表,千萬不要等到明年要用的時候,才提前兩三個月去準備,那么好的刊物百分百是沒有了。剩下的可選擇的刊物還要看各方面原因是否能匹配上,因此,時間是非常緊的。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