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3-10所屬分類:科技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在智能交通車載網的應用研究上,當特殊群體突然身體不適時,不能及時的控制汽車停止或當時正處于高速公路,可以通過智能駕駛的通信功能向有關部門反應非正常情況而采取應急措施;對于那些行動不便的人,設計一種帶有導航針的新型登記導航服務牌,登機牌
摘要:在智能交通車載網的應用研究上,當特殊群體突然身體不適時,不能及時的控制汽車停止或當時正處于高速公路,可以通過智能駕駛的通信功能向有關部門反應非正常情況而采取應急措施;對于那些行動不便的人,設計一種帶有導航針的新型登記導航服務牌,登機牌的RFID記錄著乘客的信息,當手持登記牌的乘客經過一個最近的RFID讀出器時,自動導航系統根據乘客登記口的信息,結合讀出器的位置信息,自動計算出乘客應該向那個方向走,并通過無線信息系統將乘客行走的方向顯示在登機導航服務牌上。這種人性化的服務對于特殊人群來說是非常方便。
關鍵詞:物聯網,智能交通,論文發表
此外,條形碼技術、紅外防盜、GPS、遠程抄表、物流運輸、移動POS、遠程防盜、遠程電源控制、遠程開空調、自動開窗簾、自動燈控等都是物聯網應用的雛形[6]。如貼上電子標簽的手機因具備錢包功能,可為特殊人群帶來刷手機乘坐輕軌的便利。特殊人群還可以用手機獲知貼上二維條形碼的羊從出欄到變成羊肉的過程,還可遠程控制裝有傳感器的冰箱、彩電、空調等家電,也可遠程監控儲藏室溫度等等。
物聯網的出現大大改觀了傳統的物流、生活模式,其應用非常廣泛,使人們的生活更加便利,提高了人們生活的效率和質量。隨著物聯網技術知識的普及和相關應用的推廣,特殊人群對它的認知不斷提高,需求越來越大;智能醫療、交通、家居、物流、安防等越來越多的針對特殊人群的物聯網應用被開發和推廣,國家和社會投入更多關注和支持;我們相信對于特殊人群,物聯網的應用使他們的生活更方便,也使他們和外部的世界有更多的聯系和接觸,融入到廣泛的社會大家庭,他們未來的生活會更好。
1 引言
物聯網被譽為是繼計算機與互聯網之后的“第三次信息化浪潮”,我國在2010年把它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國家發改委明確表示推進物聯網應用已經正式列入國家十二五規劃[1]。新興技術的發展,智能設備的引入,不僅可以方便普通人群,也能造福特殊人群。特別是近年來特殊教育獲得了國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人們給予特殊人群的生活學習更多的支持和幫助;但同時一項新技術的引入,特別是應用于特殊人群,是一個艱難而漫長的過程。特殊人群對于物聯網應用的認知和需求如何,哪些物聯網應用可以為特殊人群服務,怎樣引入這部分的應用和服務,對于物聯網技術在特殊人群中應用目前的調研和分析材料非常少,涉獵該領域的同類研究基本空白,我們希望通過廣泛的調研和數據采集、數據分析,探索特殊人群特殊需求和物聯網應用之間的關聯性和推廣相關應用的可行性,為引導智能技術在特殊人群的應用中發揮作用。
本次調查共投放問卷200份(含紙質問卷和網絡問卷),收回有效問卷189份,回收率為94.5%;調查區域主要為江蘇省的主要城市和部分其他省市城市,涉及人群和單位包括學校(含普通學校、特殊學校),特教培訓中心和相關機構,企業,事業單位(含一所監獄)等,具有一定代表性,基本能代表調研群體的需求和情況。調查問卷設計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問卷調查題目,主要包含四個方面:對物聯網的了解和認知、普通人群對物聯網應用的需求情況、特殊人群對物聯網應用的需求情況、如何引入物聯網應用,題型為選擇題和問答題;第二部分為物聯網技術的相關概念和科普知識,主要是為了幫助更好的完成本次調查。
2 特殊人群對物聯網應用需求的若干問題調查和分析
2.1 對于物聯網技術應用的了解情況
統計顯示:37%的人沒聽說過物聯網概念,20%的人聽過但并不了解,“非常了解”或者“精通”物聯網概念的人群只占4%?梢娨豁椥录夹g的推廣和使用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特別是應用到特殊人群方面。
2.2 物聯網應用領域的了解情況
在大家了解的物聯網應用中,涉及的各個方面基本平衡,智慧醫療和交通略有突出,分別占比28%和18%左右。
2.3 人們的需求與物聯網的應用方向
對于人們最希望物聯網技術能夠在哪些方面展開應用,調查發現,人們對特殊學校、超市購物這些設想最感興趣,有47%的人首選這一方向,有18%的受調查者希望可以應用在幼兒園,有19%的受調查者希望可以應用在老人院。結合前面在建設智慧型城市的過程中人們最希望在智能家居、智能交通等方面優先發展物聯網技術,這表明人們希望物聯網給自己實實在在的生活帶來便利,能夠切實解決生活中的現實問題。
2.4 理想中最成功的物聯網技術應用
接近一半的選項選擇成功的物聯網技術應用將能夠給特殊人群無微不至的關懷。這說明,特殊人群對于物聯網應用的展望更體現了他們對于被關愛和被無微不至的照顧的渴求,新技術的應用作為特殊人群的缺失補償有著廣泛的市場前景和需求。
2.5 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對特殊人群的最大意義
31%的特殊人群期望物聯網新技術的應用能改變他們的生活,同時46%的人們更希望通過此類應用展現自己,讓社會更加關注他們。
2.6 你認為物聯網技術能改變特殊人群的生活嗎
通過調查我們可以看到約67%的人認為引入了物聯網技術可以改變特殊人群的生活,除了少數特別肯定和否定的情況,還有約30%的人持觀望態度表示不確定。應該說整體看來大家還是比較看好物聯網應用對于特殊人群生活的改變。
2.7 如果利用物聯網技術進行人員管理,方便即時獲取各類基本信息,你覺得:
在物聯網應用于人員管理和信息處理方面,89%的調查人群覺得應該有這方面的需求,甚至11%的人認為該需求非常強烈。其實,像國內首次提出并建立的“開放式健康管理服務云平臺”[2],成功構建了集智能健康感知設備和專業健康服務于一體的創新型健康管理與服務系統,采用線上健康云平臺和線下實體健康小屋相結合的方式,讓“24小時專業保健醫生”走進千家萬戶,實現無所不在,無時不在的智慧健康管理與服務;還有一些物聯網技術的養老機構,實現了高覆蓋向智能化、候鳥式管護的發展。這些都突出了人們在人員看護、管理和信息化處理等方面對物聯網應用的需求。
2.8 如果給你一套使用物聯網的相關服務應用到你的工作中,您會樂意使用嗎?
這項數據的分析可以看出約有三分之一的人愿意嘗試物聯網應用帶來的改變,另有45%的人處于猶豫選擇中,剩下22%左右的人還在懼怕新技術的革命。這再一次印證了一項新技術的引入,特別是應用于特殊人群,是一個艱難而漫長的過程。
2.9 貴單位愿意引入物聯網應用技術來節約成本嗎?
約有50%的單位愿意引入物聯網應用以提高效率節約成本,但同時也有10%的單位不愿意嘗試新的變革,另外有約40%的單位暫時還沒有考慮相關情況。
2.10 如果引入一套適合貴單位實際情況的物聯網應用產品,可以接受的價格范圍是?
每項技術的推廣使用肯定存在成本價格,投入產出的對比考量,對于大多數單位而言只能接受10萬元左右,不超出20萬元的經費投入,特別是一些特殊人群的關愛看護機構,他們的經費很多來自于政府和社會資助,可投入有限,當超出50萬元的投入需求基本就沒有應用市場了,這是廣大設備廠商和技術支持單位要考慮和關注的問題。
2.11 對于物聯網應用技術產品,您覺得您最看重什么?
在本項調查中,調查對象首先關注的是物聯網應用的產品功能,即能滿足他們的應用需求,其次是產品的操作性,特別是針對特殊人群的產品和服務要簡單實用易操作。耐用性、價格、外觀、移動性能依次排在后面。
2.12 您覺得物聯網應用技術可以在哪些方面幫助特殊人群?
在物聯網應用和特殊人群需求之間尋找對應關系中,我們發現在特殊人群信息匯總和管理、看護和管理人員的科學規范化、節約成本提高效率、減輕雙方的心理壓力等方面大家的期望和渴求最高。雖然物聯網應用不能解決所有問題,但它的引入為特殊人群的生活學習打開了另一片天地。
此外,在特殊教育學校中,物聯網的運用前景也相當廣泛。如學生和老師可以運用物聯網進行感知學習,降低實踐成本,提高實踐經驗,增長見識;也可以足不出戶進行在網上采購,點對點輸送能,更有效地利用時間。
3 物聯網應用對于特殊人群的意義和作用
物聯網用途極其廣泛,它遍及智能交通、公共安全、智能消防、環境保護、工業監測、環境監測、政府工作、平安家居、老人護理、個人健康、花卉栽培、水系監測、食品溯源、敵情偵查和情報搜集等多個領域[3]。
特別是在智能醫療上,對于行動不方便的患者或老年人,可以使用各種傳感器設備將他們的體征信息(如血壓、血糖、血氧、心電圖等)通過通信設備傳輸到醫院,醫生根據實時情況與監控信息,對病人寄予個性化的預防與康復跟蹤指導,有效的減少和控制病患的發生和發展。甚至在出現危急情況時,可以采取必要措施[4]。特別是近年來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轉變,“未病先防”的科學健康理念逐漸深入人心,物聯網技術被廣泛使用,發揮出明顯優勢。
在親情暢通渠道方面,老人通過“智家寶”的“錄音”鍵,可以實現與子女固定電話、手機的直接聯系,子女可以便捷地接收到來自父母的信息,并與父母實現語音溝通。在網絡環境中,借助一臺連接攝像頭的普通電視,老人還可以通過“智家寶”與遠在異地的子女直接視頻聊天,輕松實現“常回家看看,陪爸爸媽媽聊聊天”的愿望。有了這樣的好的切入點,就可以促進人們對物聯網的了解與接觸,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天地人物相連相通,縮短距離,便利生活。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