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8-13所屬分類:科技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大眾對自身健康問題關注程度的不斷提高,同時為了滿足社會和市場的需求,從而產生了眾多與健康相關的網絡平臺。但時在不勝枚舉的平臺中能提供優質服務和高效指導的平臺卻屈指可數,而且多數平臺與用戶的交互界面設計的十分復雜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大眾對自身健康問題關注程度的不斷提高,同時為了滿足社會和市場的需求,從而產生了眾多與健康相關的網絡平臺。但時在不勝枚舉的平臺中能提供優質服務和高效指導的平臺卻屈指可數,而且多數平臺與用戶的交互界面設計的十分復雜,對用戶健康數據的使用率也相對較低。因此,我們通過對部分有關健康的在線平臺進行深入了解、分析后,借助以問卷調查為主文獻調查、網絡調查等多種調查方式并存的方式針對以上兩方面的問題開展此次研究,發現健康類平臺存在的問題并對此提出優化的意見。
關鍵詞:在線健康,交互界面設計,數據使用,優化
前 言
在近十年以來,一方面由于通訊技術的飛速發展和醫療健康的普及程度的增加,出現了各式各樣新穎的健康在線平臺。自2010起,醫療產業的市場規模每年同比增長10%,盡管產業規模在2017年就已高達5901億元,但是健康產業的迅速發展也伴隨有各種問題,本文主要論述的是未來健康類平臺在用戶交互界面的方向轉變和用戶健康數據的使用。研究發現,消費者尤其是在有關自身及家人健康方面的通過移動端的消費的頻率也愈來愈高,甚至已經無法適應沒有移動設備的生活[1]。這也意味著,移動端發展的大潮流下,人們更熱衷于通過互聯網來了解自身的健康狀況。另一方面政府部門也對在線健康醫療持積極態度,在2018年4月28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的發展意見》中也提到在線健康醫療的蓬勃發展。本文先對現有文獻進行搜尋整理,再簡要說明國內外針對在線健康的研究現狀概述,結合在實際研究中使用問卷調查、文獻查閱的方法,總結得出在線健康平臺今后在用戶的交互界面做出由繁入簡的轉變,對于用戶健康數據也要更加重視和使用。
文獻綜述
在知網數據庫中的高級檢索中以“在線醫療健康”、“在線健康平臺”為主題詞,時間跨度從2001年1月至2020年5月進行檢索,共獲得涵蓋“在線”、“健康”等關鍵的文獻共有592篇,其中碩博論文有91篇,期刊論文501篇。時間跨度在2015年之后的文獻共有315篇。知網數據顯示,我國對于在線健康及醫療領域的研究范圍逐漸擴大化,而且多數研究集中在近五年之中。根據CNNIC發布的第3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16年12月,我國互聯網醫療用戶規模達1.95億,占網民的26.6%。市場的不斷擴大促使研究不斷深入,研究成果的日益增多也促生了市場的多元化。在2015年“互聯網+”的提出以后,我國對互聯網醫療研究的熱潮越發居高不下。
國內外研究概述
1.國內研究綜述
市場方面,國內互聯網健康產業的萌芽期是在2000年,隨后經歷興起期、狂熱期、遇冷期、轉折期等多個發展階段。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在2011年我國大健康產業的市場規模僅有2.6萬億元,在2020年我國的大健康產業的市場規模就已達10.1萬億元。中國產業信息網發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我國互聯網醫療的市場規模為50.6億元,隨后每年更是基本保持著高于30%的增速增長。
相關期刊推薦:《科技創新與應用》(旬刊)創刊于2011年,是經中國新聞出版總署備案的學術期刊?l具有一定學術和應用價值的學術文獻和反映各學科、各領域的新技術、新成果、新工藝等方面的論述文章。
政策方面,自2013年10月起,由于互聯網醫療的發展勢頭迅猛,政府多次印發與此相關的支持政策,在2018年4月印發的《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的發展意見》中提出要加強“互聯網+”醫學的科普服務以及加快實現醫療健康信息的互通共享,這反映出國家政府對于互聯網醫療行業的高度關注和大力支持。
研究方面,在知網數據庫中有關國內的互聯網醫療的文章最早是陜西臨床醫藥的王建霞在1997年5月20日發表的《國際互聯網Internet對醫療衛生事業的影響》。在知網數據庫中時間跨度以2000年1月1日為起始、以互聯網+醫療為主題、以醫療衛生科技和信息科技為文獻分類目錄共檢索出中文文獻4382篇;再將時間跨度調整到近五年,共檢索出中文文獻3935篇。明顯發現在近五年我國對于互聯網醫療的研究漸入佳境,其中被引載最高的是孫國強、由麗孿等發表的文章,他們的觀點是隨著市場的升溫和政策的鼓勵, “互聯網+”醫療產業正呈現出爆發式的發展,而“互聯網+”醫療模式也必將像互聯網金融一樣,為傳統醫療行業帶來巨大變革,成為行業發展的必然選擇[2]。
2.國外研究綜述
隨著信息的全球化和大數據技術的熟練應用,各國對于健康產業的認識也愈來愈深。通過利用大數據技術挖掘健康信息從而獲取其中的重大價值也成為當下世界性互聯網醫療發展的動力與潮流,同時也可以更好的促進健康行業的持續發展。相較于國內,國外的健康產業起步較早,以美國為例:美國早在2004年就成立的美國政府成立了健康信息技術國家協調辦公室(ONC),專職負責在線健康的工作[3]。而在隨后的時間里,美國更是推出以五年為期限的醫療信息規劃戰略。這既加強了政府對民眾健康醫療信息的獲取;又通過大數據分析方法,為改善健康水平、提高醫療質量,降低醫療費用提供數據依據[4]。
現行平臺存在問題及優化
1.交互界面方面
首先通過調查問卷的方式了解用戶的基本需求。本次調查共發放200份問卷,其中有效問卷數為164份。在通過SPSS分析調查問卷后,收集統計到年齡與平臺風格的交叉列聯表數據如下:
通過上表可以看出,用戶在平臺的風格方面更偏于簡潔美觀為66人,占總人數的40.2%,其構成主要是20至25歲的青年,這既是因為調查問卷主要回答者是青年,又是因為現今社會的快節奏生活方式和簡單美觀的生活理念。根據數據預測在未來社會尤其是信息更加繁雜的社會,簡潔美觀會逐漸成為社會的主流發展趨勢。
其次,我們深入了解了以“在線”、“健康”等主題的健康平臺,在體驗的同時發現其平臺在用戶交互界面方面存在的問題。一方面是由于咨詢問題、就診分類的不同致使網站的交互界面的整體效果十分繁瑣,這對于時間成本比較高的用戶群體就會產生比較嚴重的負面影響。雖然可以借助搜索功能,但是搜索結果的準確性相對較低,而且搜索的結果仍需要用戶進一步選擇。因此我們希望建立更高效的交互界面,從而減少對時間的浪費以及滿足不同群體的不同需求。
最后站在用戶的角度思考,當用戶通過在線的平臺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時,發現平臺布局凌亂、內容繁雜的情形下,不僅影響主觀情緒,還會對平臺產生不滿甚至厭惡,從而出現用戶急劇流失的情況。由于人們更加依賴對實用美術設計的審美體驗,因此設計者務必考慮滿足人們的心理欲求[5]。這就要求我們的設計者著重于用戶心里欲求和實用設計。
鑒于以上因素,我們進行優化時就注重平臺的交互頁面的簡捷美觀化。優化的方式主要是將詳細的分類改為粗略的分類,這里的粗略并不是省略,而是將分類范圍擴大化、歸類詳細化。其不僅讓網站頁面布局變的簡單、降低人們的主觀時間成本,而且也能為對醫學和健康知識分類了解不全面的用戶提供輔助,將分類的范圍劃分擴大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方便用戶進行咨詢問診。簡潔的布局本身就能讓用戶有更舒適的體驗,美觀的設計也可以吸人眼球更進一步加強加深這類體驗。在用戶處于疲憊、煩躁的情緒,簡潔美觀可以淡化分解用戶上述情緒處于比較輕松、愉悅狀態。用戶可以更好的感受到平臺的美觀優勢,加深用戶的使用體驗。
2.健康數據方面
大數據時代,通過處理數據可以更透徹的展示問題或者現象的本質原因。而數據本身具有很強的可信度和說服力,但是醫療數據海量、高緯度、結構復雜、信息龐雜的特點,并不利于健康數據直接進行分析[3]。
其一是現行平臺需要思考應該如何借助信息技術手段和數據分析系統對已收集的龐雜信息進行高效處理,對用戶的健康數據進行詳細分析,然后將分析結果快速反饋于用戶,為用戶在了解自身健康狀況提供依據、解決自身健康問題提供建議。其二是與其他領域的數據不同,醫療數據本身極為復雜性,包含著大量的用戶隱私信息,這些信息非常敏感
[6]。而且隨著國家對于個人隱私的法律制度的完善以及用戶對自身隱私數據的重視程度的增加,醫療健康類平臺在進行數據挖掘中,就需要尤為注意,以免觸碰法律和道德的雙重底線。
其三,對問卷調查獲取的數據進行分析后,在獨立樣本檢驗中(表3),我們看到sig=0.724>0.05。我們需要觀測假設方差相等一行的數據,此時sig=0.876>0.05,盡管健康平臺對男女生幫助的內容在并無差異,但是在性別對于平臺內容關注的選擇影響中(表2),可以明顯發現性別的不同對于平臺內容的關注度差異較大,這也可說明平臺對數據的把握精準度直接影響著對不同屬性的人的推送消息的準確性。——論文作者:馬毅陽 楊榮琴 馬金玲 王園園 冶小花 方雅 蕾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