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3-19所屬分類:科技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1 永遠懷念朱老總 朱良漪老前輩仙逝1 0周年了,僅以此文表達我等晚輩對他的深切懷念和感恩之情。 朱良漪先生是中國儀器儀表和自動化控制領域最早的開拓者、奠基人,尤其是分析儀器行業的主要創始人和學術帶頭人,國際著名的儀器儀表工程技術專家。 在分析儀
1 永遠懷念朱老總
朱良漪老前輩仙逝1 0周年了,僅以此文表達我等晚輩對他的深切懷念和感恩之情。
朱良漪先生是中國儀器儀表和自動化控制領域最早的開拓者、奠基人,尤其是分析儀器行業的主要創始人和學術帶頭人,國際著名的儀器儀表工程技術專家。
在分析儀器行業,大家都習慣尊稱他為朱老總,他是科學家、業界泰斗、一面高揚的旗幟、一座高矗的豐碑。他如此深刻地洞悉、指引著中國儀器儀表和自動化控制行業的發展方向,特別是分析儀器行業的發展方向。
回顧朱良漪非凡的一生,更能深刻了解中國分析儀器的技術史。他永遠雄心勃勃,壯心不已,為振興中國的儀器儀表工業,傾注了畢生精力。他至始至終的理想,是早日實現我國的“四化宏圖”。他最大的心愿,是使我國在線分析儀器技術盡早步人國際先進行列。
在我們心中,朱老總就是大家,就是貢獻卓越的大師,朱老總,我們永遠懷念您。
2 朱良漪學術思想初探
2 . 1 倡導系統工程學
早在上世紀 6 0年代,朱老總就提出“要按系統工程的方式,來成套提供儀器,做到交鑰匙工程。” 論文“必須積極開展系統工程學的研究”(《工業儀表與自動化裝置》,1978年 第 1 期),強調“系統本身就是一門科學”。在其第一節“系統、系統思維和系統工程學”中,他最早給系統下了十分準確的定義: “系統就是指由若干又相互關聯又相互影響的單元組成的一個有機‘整體 7 而這個‘整體’又是集中地來實現某些作用。”“系統的運用和發展,從不自覺到形成學科體系已有5 0年歷史。”“既然能夠稱之為系統,就是承認它應具有連續性、復雜性、綜合性、可測性和可控性。同時,系統工程學與其它工程學最不同之點就在于它不專注于單個要素,而是著眼于各個要素的綜合,要看成是一個整體的概念。” “‘工程,(Engineering)這一概念,簡言之,就是實踐 。”“系統工程就是從系統工程學的角度,來考慮一整套過程的工程實踐。工程項目的連續化、大型化、綜合化、自動化和最佳化,已成為主要動向。工業過程中又特別提倡成套方式。”
1978年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元年,朱老總就認準系統工程學是當時國外最熱門的新興學科。天津大學的劉豹教授,1978年以后他的研究領域才擴展到系統工程,并創建天津大學系統工程研究所,還“強調了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研究方法”,成為系統工程學的開創者之一。
錢學森院士于1979年正式提出要建立系統學 (Systematology) ,1986年創建系統學討論班,堅持 7 年 ,2001年出版專著《創建系統學》(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年 1 月),錢學森院士給系統學下的定義:“系統學是研究系統結構與功能(系統的演化、協同與控制)一般規律的科學,這就是系統科學的基礎理論。”錢老還準確提出了“從定性到定量的系統集成方法,這是人類思維方式和科學方法論的革命性變革。”
系統、系統工程學和系統學,是分析儀器最為重要的研究方法。從前蘇聯發明大師根里奇•阿奇舒勒的《發明問題解決理論T RIZ (萃智)》中,可找到更為可靠的證據。
以上事實證明,朱老總也是我國系統工程學、系統學最早的開拓者。
2 . 2 組織領導引進技術國產化
1980年 ,已 經 6 0 歲高齡的朱老總任國家儀器儀表總局副局長兼總工程師,擔負起我國儀器儀表和自動化控制引進技術國產化的重任。上 世 紀 80 年代,儀器儀表引進技術才剛剛啟動,北京分析儀器廠 從 7 9 年 1 2 月 ! 8 9 年 1 0 月至少共引進了 8 項 ,南京分析儀器廠也引進了 P 項。最有代表性、最具影響力和最成功的引進技術國產化,當首推“30/ 6 0萬千瓦火力發電機組引進控制技術的國產化,朱老總親自組織領導和實施,在論文“按系統工程方法統籌安排 30/60萬千瓦電站工程任務”、30/60萬千瓦火力發電機組引進自控技術的收獲和啟發兼論‘節能問題’”、“30/60萬千瓦火電站儀表與自控系統綜述”等中有集中論述。朱老總“運用系統工程理論和方法,成功完成了總體控制系統設計與投運”。
朱老總無疑是儀器儀表引進技術國產化的大功臣,他以“一用、二批、三改、四創”的精神(即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 取長補短,有趕有超,后來終于實現了我國自行設計的大型現代化、自動化化工成套裝置。
分析儀器行業的引進技術國產化,終于使分析儀器產業走上了“開放、創新”的正途,技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2.3 國家重點工程導向
基于系統工程學理論和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的大趨勢,朱老總發表了兩篇重要論文%以重點工程帶系統,以系統帶儀表”(《儀表工業》,198S 年 第 5 期)、“再論重點工程帶系統、以系統帶儀表”(《儀表工業》1988年 第 6 期 " 朱 老 總 以 30/60萬千瓦電站為例,詳解系統工程,其核心思想是“以科技為先導 ,以工程促成套,以系統帶產品”的產業發展方針。
國家重點工程導向是極為重要的“技術觀”,既適合大型成套自控工程,也適合于分析儀器的研制及工程應用。在流程工業、環保領域,在線分析儀 (O A )都是以在線分析系統(0 A S )的產品業態,還包括樣品處理系統技術和軟件技術,共同綜合成在線分析技術( O A T ),去快速滿足國家重點工程的剛需。分析儀器產業在環保領域的爆發性增長,涌現眾多系統集成商,無不證明“國家重點工程導向的正確,分析儀器工程師應該樹立‘國家重點工程導向’”的技術觀。
“以重點工程帶系統、以系統帶儀表”,這是朱老總獨創的重要理論。
2.4 創建“在線分析儀器應用及發展國際論壇”
1997年 1 0月 1 0 日,朱老總親自創建的首屆在線分析儀器應用及發展國際論壇,在頤和園成功召開(當時稱“9 7 過程分析儀器及應用研討會”)。10 年之后的 2007年 1 1 月 6 日,第二屆在線分析儀器應用及發展國際論壇在北京蟹島召開,取得極大成功。8 7 歲高齡的朱老總親自策劃、組織、主持了大會 ,親自審閱了全部論文,甚至逐字逐句地寫上修改意見,親自安排大會會務,每天僅能睡眠兩小時。我看到他上幾級臺階,都要有兩個青年人夾持攙扶 ,但他仍然站著主持了第一天上午的大會,并作了“1 世紀前沿技術— ‘分析儀器’與‘自動化’的系統集成。”的主旨報告。以朱老總主旨報告為標志的第二屆國際論壇,給分析儀器行業一次技術思想解放的大好機會,引發了具有顛覆性特征的核心觀念轉變,給在線分析技術的發展重新定了位,主導和決定著我國在線分析工程技術的發展方向。朱老總的主旨報告為我國儀器儀表及自動化控制,特別是在線分析儀器的健康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
2018年 1 1月 ,第 1 1屆在線分析儀器應用及發展國際論壇暨展覽會(簡稱CI0 A E )將召開,預計國內外參展商1 0 0多家,參會人員上千人,成為中國最專業且唯一的在線分析儀器行業盛會,中國在線分析儀器權威的學術論壇和展示平臺。并以此推動著中國及世界在線分析儀器行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國際論壇的1 1屆光輝歷程,充分展示了朱老總的號召力、組 織 力 和 國 際 影 響 力 ,超凡的膽識和智慧。
2.5 指引在線分析儀器的發展方向
早期的分析儀器在儀器儀表行業處于非常邊緣的部分。朱老總論發展成分分析儀器的重要意義時,“提出在線分析技術研究是未來的發展方向。”在他的鼓勵與呼吁之下,分析儀器的重要性才逐漸被了解和接受。朱老總在北京分析儀器廠工作期間,為了爭取紅外分析儀的科研項目立項,曾經“舌戰群儒”。在首屆國際論壇上,他做的技術報告是“過程分析儀器是分析儀器發展的一大階躍。” 后來發表時改為“過程分析儀器的發展”(《世界儀表與自動化》1 9 9 8年 第 6 期 " 朱老總總結出“制約過程分析儀器發展的三大癥結及處置手段%—是過程分析的取樣與預處理,二是成分信息的獲得與共生信息的干擾和噪音的處理,三是長期使用的可靠性 。”并指出“多組分的分離技術與實時快速分析相結合,將是跨世紀新型過程分析儀器發展的大趨勢。”1 9 9 7年 ,朱 老 總 正 式 干 上 了 過 程 分 析 儀 器技術。
從 2001年開始,朱老總將過程分析儀器改稱在線分析儀器,撰寫有“論在線分析儀器”的專題論文。2007年的第二屆國際論壇上,“過程分析儀器專業委員會”也正式改稱“在線分析儀器專業委員會”。從此,中國有了自創的關鍵名詞術語:在線分析儀器(O A )、在線分析系統(O A S )、在線分析技術 (O A T )。而美國仍然叫過程分析儀(P A )、過程分析系統(P A S )和過程分析技術(P A T )。
朱老總在“新自動化走向系統集成”中說:“系統集成的形成,則是要先有系統的概念,然后展開看哪些地方有脫環,繼而補充,從而形成集成的概念。”第二屆國際論壇之后,我國的在線分析儀器特別在環保領域的爆發性增長,正是得益于朱老總高瞻遠矚地撥正了在線分析儀器的發展方向。
2 . 6 突出樣品處理系統技術的重要性
早 在 1979年 ,朱老總在“儀器儀表與實驗工程學”的論文中,提出了“‘取樣問題’會涉及一系列理論問題。”1988年 ,朱老總又指出“分析儀器智能化的兩大課題— 取樣技術與適時信號分析和圖像顯示。”1998年在“過程分析儀器的發展”論文中,將 “過程分析的取樣和預處理”作為制約過程分析分析儀器發展的第一個癥結。2 0 0 7年第二屆國際論壇上,朱老總在主旨報告中,再次強調在線分析技術的“難點和閃點是取樣系統、可靠性、少維護和軟件技術。”
如果再加上美國羅伯特E •謝爾曼的《在線分析儀樣品處理系統技術》(化學工業出版社,2004 年),以及國家標準“G B /T 19768-2005過程分析器試樣處理系統性能表示”,在線分析的樣品處理系統技術,才最終確定其正確的“技術地位”,為在線分析技術的健康發展掃除了技術障礙,真正鎖定了在線分析系統能夠大規模成功開展工程應用的關鍵技術。 2 . 7 研究“人類社會發展前途”的公式朱老總超越國界地關心人類社會進步,以促進人類社會進步地觀點,探索研究“人類社會發展前途”的公式有 6 次之多。
2. 8 朱老總的論著
朱老總主編的巨著《分析儀器手冊》(化學工業出版社,1997年),全書共 1 8章 ,2 1 9萬字,是他統領全國 99位從事分析技術及儀器儀表開發的資深專家 ,歷時三年半才完成的。
《朱良漪文集》(化學工業出版社,2 0 1 3年),收錄朱老總的論文和報告共6 3篇 ,從時空特性的思維來綜合分析這些論文,其 時 間 跨 度 從 1 9 5 4年至 2017年 ,有 5 3年之間,超過半個世紀的時間尺度。其空間(即專業)跨度來看,囊括了生產管理、工程自動化、儀器儀表、分析儀器,以及儀器儀表的產業發展規劃,生產及研發質量控制、國際技術發展潮流、跨世紀展望等,幾乎是無所不包,每一樣都能引領潮流。
朱老總的每一句話,都有可能是至理名言、攻關利器,能使處于困境中的工程師立刻頓悟。例如 ,朱老總說“能從硬件解決的問題,不要總是用軟件去修正”。某老國企的分析儀器,號稱新一代的智能化設計,有的產品作為代表性核心技術指標的穩定性,卻還仍然停滯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的低水平 ,漂移指標為± 2 % F S /24h 。朱老總的那句話,如果能夠點醒瞎子摸象的夢中人,那就真的太好了。
3 如何更好的傳承朱良漪的學術思想
3 . 1 正確理解朱老總的學術思想
朱老總的學術思想,閃耀著智慧的光芒,絕不是神秘的教條,而是有鮮猛生命力的技術理論與創新方法,很大程度上也是來自長期深人的工程實踐 。朱老總總是投身到生產建設和科研的第一線,到企業去開展廣泛的深人調研,奔走在儀器儀表行業的前沿領域及工程現場。上海科源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的袁旭軍博士告訴我,朱老總已經八十多歲了,還一定要爬上2 0 多米高的煙囪平臺,親自考察調研C E M S 的工程應用實況,一上去就是半個多小時。
技術決策 ,才能夠做到總是正確的。
3 . 2 在線分析技術精髓的綜合歸納
從系統和信息的高度來認識在線分析系統,就能抓住其根本和精髓。
(1) 在流程工業、環保領域、以及實驗周期長的科學研究,都必須采用在線分析儀。
(2) 在線分析儀是在線分析系統的核心技術,它是以在線分析系統的產品業態(可簡稱系統集成)開展工程應用的。
(3 )樣品處理系統技術是在線分析系統的關鍵技術,常是在線分析系統開展工程應用時最棘手的障礙和癥結。
(4)在線分析儀以及在線分析系統最具代表性的核心技術指標,只能是更直觀的穩定性。
(5 )樣品處理系統最具代表性的核心技術特性 ,只能是更直觀的少維護,甚至免維護。
(6) 樣品處理系統對千差萬別、嚴重缺乏均一性的樣氣條件的全面適應性,是系統設計十分艱難的首要任務。
(7) 在線分析系統工程應用另一個重大難題是 “成分信息的獲得與共生信息和噪音的處理”。使用分析儀的最終目的,是物質成分量檢測計量的準確度。所以,全面做好廣義抗干擾就十分重要。
(8) 在線分析系統也在創新發展和不斷進化之中。必須克服保守僵化和墨守成規的陋習。以上初步歸納的八條,都可以在朱老總的論著中,直接或間接地找到針對性特別強的論據。
相關期刊推薦:《分析儀器》(雙月刊)創刊于1970年,由中國儀器儀表行業協會和北京分析儀器研究所(北京北分儀器技術公司)主辦,國內外公開發行。本刊主要反映分析儀器和儀器分析技術的發展動態;報導分析儀器科研成果、新型儀器和儀器的改進;探討分析儀器和儀器分析的有關理論;推廣分析儀器的應用技術;交流分析儀器使用和維修經驗;介紹分析儀器和儀器分析方法的基礎知識等。有投稿需求的作者,可以直接咨詢期刊天空在線編輯老師。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