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基于區塊鏈技術的類保險網絡互助平臺發展現狀及其體系構建

發布時間:2020-02-04所屬分類:科技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 要: 金融科技不僅僅是互聯網金融的升級,以區塊鏈技術為代表的數字科技將對產業產生顛覆性影響。因此,討論區塊鏈技術對保險業的創新驅動,應立足于當前業務的具體實踐和業務局限。文章聚焦于保險領域中的一種創新模式: 類保險網絡互助。該模式因其體現出

  摘 要: 金融科技不僅僅是互聯網金融的升級,以區塊鏈技術為代表的數字科技將對產業產生顛覆性影響。因此,討論區塊鏈技術對保險業的創新驅動,應立足于當前業務的具體實踐和業務局限。文章聚焦于保險領域中的一種創新模式: 類保險網絡互助。該模式因其體現出的普惠性而受到日益廣泛的關注。大數據和區塊鏈技術已在類保險網絡互助中得到初步運用,并受到一致推崇,但當前區塊鏈技術和類保險互助場景結合依然處于萌芽階段。文章透過對互助保險的理論機制探討,考察我國類保險網絡互助典型案例,論述區塊鏈技術在其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并在此基礎上,結合該領域市場現狀和運營模式,探析進一步發展面臨的問題和啟示,從而提出基于區塊鏈的互助保險一體化系統構想。

基于區塊鏈技術的類保險網絡互助平臺發展現狀及其體系構建

  關鍵詞: 金融科技; 區塊鏈; 保險科技; 金融創新; 互聯網金融; 互助保險; 醫保一體

  引言: 數字科技和金融創新催生保險新業態

  日益壯大的科技革命將人類社會帶入工業 4. 0 時代( 李杰,2015) [1]。工業 4. 0 革命的基礎是計算機技術、互聯網或移動互聯網技術。其一方面體現是海量信息和數據前所未有的涌現; 另一方面體現是人類存儲、計算、分析、處理、利用數據能力的全面提升,進而引發的一場顛覆性的數據科技革命[2]。易憲容 ( 2017) [2]認為這場數據技術革命也正在改變著人類認識世界和把握世界的科學范式。新范式不再拘泥于論證事件間的因果,而是透過對數據的挖掘發現事件間的關聯,進而預測未來進展。這一提升改變著人們的認知模式和價值取向,成為技術創新、需求發現、社會財務創造的動力和源泉。因此,在大數據背景下,工業 4. 0 最突出的表現是從用戶的價值需求和價值創造出發提供定制化的產品和服務。在數字科技的支撐下,產業鏈的起點從傳統的產品端轉移到用戶需求端,客戶不可見的需求數據也得以挖掘,使得用戶在消費的過程中也創造著價值。

  金融科技( Fintech) ①的興起就源于日益蓬勃的數據科技對產業重構的過程。從本質上看,金融科技就是技術驅動的金融創新[3]。金融科技沒有改變金融跨時間和空間配置金融資源、管理風險等核心功能和合約內涵,但其通過對業務模式、流程和服務進行重新編碼,從而為金融業創造出新的市場、機構和服務。很多國家都已將金融科技放入提升其國際競爭力的重大戰略當中[2]。在我國,金融科技被視為金融改革的重要推動力量[4]。政策上,中國人民銀行已將金融科技列入我國深化金融體制改革的重要任務,金融科技委員會于 2017 年 5 月成立[3]。

  從金融創新角度而言,金融科技來源于互聯網在金融行業的運用。自“互聯網金融”被視為一種融資模式的創新以來,在大數據科技推動下建立的移動支付產品和網絡借貸信用平臺就被視為金融科技的典型,“加劇金融脫媒發展,促成競爭格局的變化”( 謝平、鄒傳偉,2012) [5]。讓金融服務易獲得,讓金融系統更普惠。

  金融科技被視為互聯網金融的升級版[6]。其最終的增長點將從網絡的“泛在”性[3]升級為以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核心技術驅動的模式更新與產業升級。當前,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已嵌入互聯網金融模式中,推動其進一步技術創新、業務創新以及新一輪的監管改革和行業標準更新[7]。

  保險科技( Insurtech) 便是在金融科技縱深化發展背景下提出的概念。雖然數年前就出現“保險 + 科技”的行業趨勢,但被冠以“科技”之名的保險科技還處于初級階段 ( 周延禮,2017) [8]。保險科技首先是科技,其次才是保險( 許閑,2017) [9]。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應用于保險行業,形成了網絡互助、情景化營銷、智能理賠等創新模式和產品服務。數字科技的應用,正顛覆著傳統保險價值鏈,深度介入保險運營的全過程,創造著前所未有的數字化服務。數據顯示,近年來保險科技項目或創業公司得到了資本市場的巨大關注,全球范圍內,保險科技交易在 2011—2016 年期間,增長了 5. 17 倍②。2015 年,資本市場對保險科技的投資量達到高峰,112 個項目共獲得 26. 7 億美元投資[9]。至 2016 年,中國保險科技的投資交易已位居全球第四。

  從需求角度而言,傳統金融保險領域存在著供需不匹配的問題。一方面,消費者對于高效、便捷、低成本的金融服務需求與日俱增; 另一方面,消費者對金融服務以人為本的訴求被排除在傳統體系的邊界之外( 粟勤、魏星,2017) [3]。因此,當移動支付、網絡眾籌等創新金融產品出現,其發展便勢如破竹,不可阻擋。

  本文聚焦于保險領域中的一種創新模式: 類保險網絡互助。其運營類似于傳統互助保險,發起便利; 其保障覆蓋面可涉及傳統保險業務的邊界領域。該模式因進入門檻低和適應個性化保障需求而受到日益廣泛的關注,同時,大數據和區塊鏈技術已在類保險網絡互助中得到初步運用并受到一致推崇。本文透過對相互制保險的理論機制探討,考察我國類保險網絡互助典型案例,論述區塊鏈技術在其中不可替代的作用。當前,區塊鏈技術和類保險互助場景結合依然處于萌芽階段,本文結合該領域市場現狀和運營模式,探析進一步發展面臨的問題和啟示,從而提出基于區塊鏈的互助保險一體化系統構想。

  一、區塊鏈技術在保險領域的應用實踐及思考

  ( 一) 區塊鏈與保險創新的研究述評

  由數字貨幣產生的區塊鏈,結合了分布式記賬、密碼科技、共識機制和時間戳四大核心技術[10],從而體現出去中心化、數據不可更改等特征[11]。分布式結構和時間戳的不可篡改性,可降低互聯網金融業務領域價值交換的摩擦系數,創造信任[12]。

  大英圖書館在 2014 年 10 月舉辦的比特幣學術討論會,第一次將區塊鏈技術從比特幣幕后拉到臺前[13]。其技術背后隱藏著經濟資源配置的思想,使社會運行方式得以重塑,因此,受到廣泛關注并逐漸開始商業實踐[14]。

  根據 Swan( 2015) [15]的劃分,區塊鏈技術至今已有 3 次升級: 區塊鏈“1. 0 時代”表現在加密貨幣及其支付系統; “2. 0 時代”是合約應用,包括運用智能合約形成金融領域中各類股票、期貨、貸款、權益等合約; “3. 0 時代”表現在區塊鏈技術的縱深化拓展,應用領域超越金融市場,延伸至公共管理、健康醫療、文化藝術等領域,并形成行業交叉和協同發展。

  我國的區塊鏈技術引入從“3. 0 時代”開始,其在金融領域的應用體現著橫切的特征,三個時代都有所體現,但均處于起步階段。區塊鏈技術在我國金融行業的運用主要包括國際支付與結算、數據票據[16]、客戶識別、反欺詐和反洗錢[17]、證券資產交易、小微企業信貸配給[18]、會計、電子商務等方面。國內大量研究成果仍屬于概念解釋,對其發展前景的論證缺乏實體經濟出發點和社會問題導向。

  保險業是繼銀行業之后關注區塊鏈運用最多的行業。保險業萌芽之初以互助保險形態為主,該形態與區塊鏈所強調的“共識機制”有著天然的契合[19][20]。正因數據技術革命發端于互聯網科技,保險行業區塊鏈技術運用場景也強烈地體現出向互聯網金融回歸的趨勢,成為解決網絡信用和安全兩大痛點的密鑰[20]。在此背景下,創新型互助模式、智能保險合約、保險超市、交互式信息數據庫[21]被視為區塊鏈技術推動保險業升級的重點領域。

  ( 二) 保險機構區塊鏈技術應用場景

  區塊鏈技術對保險業界的影響并非只是“點”和“面”,更可能起到一個支點作用,撬動包括保單設計、營銷、核保理賠、資金運用、公司內控等全鏈條[4]。

  近年來,國內外保險機構都在進行區塊鏈應用于保險業務的積極嘗試( 表 1) 。英國保險始祖勞合社已使用區塊鏈技術對傳統機車業務開創性地實施實時保險服務,歐洲保險業五大巨頭③ 聯合建立了“區塊鏈研究組織聯盟”[22]。我國保險機構中,陽光保險、眾安保險、平安集團、泰康保險等國內保險公司陸續推出基于區塊鏈技術的產品。上海保險交易所在 2017 年聯合 9 家保險機構建立了基于區塊鏈技術的交易平臺系統。

  ( 三) 區塊鏈技術推動保險行業縱深化發展

  1. 保險經營效率升級,形成以需求為導向的創新供給模式

  運用區塊鏈技術,能降低交易成本,進而體現出高業務效率的特征,其最為突出的體現就在于基于智能合約的保險自動理賠。同時,在技術的驅動下,保險服務更傾向于關注用戶體驗,更強調便捷的交互式信息交流。例如 BizInsure 的保險計劃平臺,顛覆了傳統的保險以產品為銷售中心的模式,賦予消費者全面的保險責任選擇、費率厘定的權益,實現了以消費者需求為中心的“產品超市”模式。

  2. 區塊鏈技術優勢還未充分體現,缺乏整個資金鏈條閉環

  縱觀保險機構對區塊鏈技術的運用,技術往往集中于某一個業務環節———或營銷投保階段、或保單關系管理、或理賠環節———區塊鏈去中心化的分配機制尚未充分顯現,其主要原因在于大多業務或平臺缺乏整個資金鏈條閉環。以眾安保險中區塊鏈健康險電子保單管理系統為例,區塊鏈技術僅僅扮演著保單信息存儲和管理的角色,與當前保險行業的信息管理系統相比,僅體現出技術特征上的差別。

  然而,區塊鏈的技術潛力并不局限于此。健康保險合同相關方,除投保方和保險方之外,提供醫療服務的醫療機構也是核心的保險關聯主體,其醫學診斷和治療情況直接關系到保險合同的賠付。從健康風險管控角度而言,醫療機構可能發生的“過度醫療”等道德風險問題是保險業務運營過程中最需要關注的風險之一。因此,受保人所接受醫療服務的相關信息,若能在健康保險合同執行過程中得到實時體現,將對保險業務的運營效率帶來升級式提升。要真正達成區塊整體分配規則,須在實現傳統保險業務全面數據化的前提下進行客戶端和醫療服務端的數據切入。若健康保險單業務管理系統與醫療機構數據對接,嵌合區塊鏈的身份識別和分布式記賬體系,將形成全新的保障承諾體系。

  3. 區塊鏈的分配規則下,保險業務的核心主體不必是保險公司

  從經濟學角度來說,保險是一種轉移支付的制度安排,資金的流通因保險事件的發生而發生,保險合同是資金或有轉移的約定憑證。從資金流通角度而言,傳統保險契約關系中保險公司起著資金支付雙方信息橋梁和第三方信任機構的作用。換言之,支付雙方信息實時而透明,資金劃撥和所有權歸屬由雙方同時確認,則保險保障轉移支付機制依然可以完成。

  區塊鏈的發端在于數字代幣的流通,其資源分配結果能被公認,實質體現在數字代幣所代表的資源交互在其記賬規則中得以公認。基于這樣的思路,引致其資源交互的事項已不再決定其是否可信,信任機制建立在參與方在區塊鏈規則中的同時確認。換言之,當保險支付條件被觸發時,其引起的資金流動被參與各方確認即可,而發起者是誰并不重要。

  推薦閱讀:區塊鏈金融論文題目

  現在區塊鏈已走進大眾視野,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現已滲透各個行業,尤其是金融行業。那區塊鏈金融方面的論文題目有哪些?不久前,就有不少作者咨詢有關區塊鏈在金融方面的論文題目。本文小編給大家整理了一部分,供大家參考。

  具體在健康保險中,一旦健康風險發生,資金補償可來自于其他參與的各方( 即傳統的救助制度) ,也可來自于參與群體自行形成的資金池( 即互助保險體系) ,也可來自于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的代管資金( 傳統的保險公司的保障業務) 。更進一步可以推知,在區塊鏈的資源分配體系下,經營保險保障制度的發起主體和核心主體,可以是保險保障資金流通鏈條中的任意一環,它不必然是保險或金融機構,可以是醫療服務機構,也可以是任意一個參與者。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