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01-09所屬分類:科技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隨著人工智能的不斷發展,機器人滲透我們生活的各個領域,在造福我們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系列倫理風險思考。 文章系統探討了機器人的應用現狀,研究了機器人和人類相處時引發的一系列倫理層面的風險問題,提出了應對機器人倫理風險的應急科學倫理策
摘要:隨著人工智能的不斷發展,機器人滲透我們生活的各個領域,在造福我們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系列倫理風險思考。 文章系統探討了機器人的應用現狀,研究了機器人和人類相處時引發的一系列倫理層面的風險問題,提出了應對機器人倫理風險的應急科學倫理策略。
關鍵詞:機器人;倫理風險;應急科學倫理
在電影《我,機器人》的開頭,當兩輛車掉進水里之后,機器人必須做一個選擇,是先救警探還是孩子,盡管警探喊著先救孩子,但最終機器人救了警探,因為它計算出警探有 45%的生還機會;而孩子只有 1 1 % 的生還機會。那么問題來了:當遇到同樣問題時,我們人類會做出同樣的選擇嗎?或者說如果可以,我們想讓機器人做出什么樣的選擇呢?
一、機器人的應用情況
隨著人工智能化的發展,機器人已經被運用到社會各個行業,比如工業、教育業、醫學業等。工業上,越來越多的機器人代替工人去工作,機器人去實現工業化生產相對于人類的優勢在于它們可以從事高強度作業、危險作業,而且能夠持續作業。教育業方面,科技的不斷進步早已使機器人教學不是夢想,很多智能教育機器人的出現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教育型機器人改變了我們的教育方式,起碼和傳統教育比起來它對孩子們的學習更有吸引力。醫學上的機器人可以執行精確度更高的手術,機器人不會產生疲勞感,這樣大大減少了醫生在手術中由于疲勞而引起失誤的風險,減輕了醫生的負擔,從某種程度上提高了手術的成功率,但誰又能確保在手術過程中機器人不會出現程序錯誤呢?茖W的腳步不會停下,人工智能的發展更不會停滯,未來智能機器人會更多地應用到各行各業。未來我們會隨處可見機器人也不足為奇,也許機器人會像各種各樣的商品一樣,在柜臺被人類所挑選。未來駕照考試一定會減少甚至消失,因為無人駕駛的汽車肯定會普及。
二、機器人引發的一系列倫理風險問題
(一)機器人能否完全代替人類
當谷歌人工智能機器人 AlphaGo 打敗圍棋世界冠軍李世石,當微軟機器人小冰寫出了一部名為《陽光失了玻璃窗》的詩集,我們有了這樣的思考:機器人會下圍棋,會寫詩,機器人可以完全替代我們人類嗎?正如前面所說,當機器人廣泛應用于社會各個領域時,它的地位就將不可忽視,它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F在某些博物館、展覽會的接待人員都被智能的機器人替代。機器人它不僅會在工業、教育業、醫學等替代一些人類的工作,隨著它的不斷智能化,它完全可以替代人做各項工作。那么問題就來了,當機器人替代我們完成了各項工作,我們還需要做什么?還能夠做什么?法國生物學家拉馬克曾提出一個觀點——用進廢退,雖然這個觀點后期被達爾文所推翻,但是我們不能否認這個觀點在某些方面的正確性。雖然機器人是被我們所制造,我們仍要有憂患意識,這是古人所教給我們的經驗。
事實上,上述的機器人戰勝了人類圍棋或者是寫出了詩集,終究還是我們人類自己戰勝了自己。是人類創造了機器人,人腦仍然是最高級的。我們有思想,有判斷,有評估,所以我們是有人性的動物,而機器人的“人性”是需要商榷的。若是我們人類在面對文章開始所提到的情況時,我們肯定會先救小孩子,因為我們的道德要求我們這么做,我們推崇尊老愛幼,我們推崇對特殊人群像孕婦、老人們的優先保護。但是機器人不會這樣,它們沒有思想,沒有判斷,它們只會通過冰冷的計算得出生還率,然后依據這些數字去救人。這就是前言中的機器人為什么選擇救了警探的原因。歸根到底,機器人是沒有倫理道德的,不過機器人卻可以引發一系列的倫理風險問題。
(二)機器人是否會傷害人類
現在科學家對機器人的研究都遵循阿西莫夫的機器人學三大定律:機器人不能傷害人類,或者由于應該履行的任務不去做而使人類受到傷害;在不違反第一法則的前提下,機器人必須服從人類的命令;在不違反第一及第二定律的情況下,機器人還必須保護自己[1]。根據阿西莫夫的三大定律,機器人是不可能傷害人類的,一旦機器人想要傷害人類,它就不可能被制造出來。機器人不需要思考,它們只需要服從人類的命令就可以了。
現實中有一個案例證明阿西莫夫的三大定量是可以被打破的。201 6 年在美國的達拉斯市發生一起槍殺案,美國警方使用了一臺載有炸彈的機器人,讓機器人慢慢靠近槍手,然后引爆炸彈,槍手當場炸死。這是美國發生的第一起通過機器人來殺死嫌疑犯的事件。無論此件事情的初衷是什么,導致的最后結果只有一個,那就是機器人殺人了。這違反了阿西莫夫的第一條定律,這是令人可怕和擔憂的。任何事情只要開了先例,后面肯定會涌現許多類似事情。只要有一例機器人殺人的例子,后面機器人殺人的事情就不再稀少。這甚至為犯罪分子找到了更好的一個理由,罪犯們為了減輕或者逃避法律的制裁,故意用機器人殺人。無獨有偶,同樣是在美國的密歇根州一家汽車零部件生產的維修工萬達,在工作時,被機器人困住,導致死亡。萬達的丈夫就將機器人制造商和設計商告上了法庭。這兩個案例都證明阿西莫夫的三大定律不是無法打破,現在被證明的是機器人可以傷害人類,它不僅會帶來一系列財產損傷賠償問題,更給人類帶來嚴重的身體傷害,甚至是死亡。
除了人身傷害之外,機器人難道不會給我們人類帶來情感上的傷害嗎?答案是否定的。當機器人造成我們心理上的傷害時,誰又來承擔責任呢?在阿西莫夫《騙子》一文中,有一個能讀懂人心靈的機器人,聽起來很不可思議,但卻令人驚嘆。當專門研究機器人心理學的女博士凱文和機器人交流之后,機器人能知道凱文博士心里所想,并且告訴了凱文博士,她的暗戀對象也恰好喜歡自己。這令凱文博士很高興,每天都打扮得漂漂亮亮地出現在心上人面前,不久卻被告知心上人要結婚了?炊嗝垂费膭∏椋纳先私Y婚,對象卻不是自己。然而這還不是全部,當一個數學家去要求機器人計算一道題時,機器人當然知道數學家心里所想——數學家并不希望機器人算出答案。因此,當機器人說出我不會的時候 (實際上機器人可是一個數學鬼才),數學家高興地離去。不久,數學家知道了機器人是可以算出答案的,它可以快速計算出一道數學題的答案。這個機器人騙子因為能讀懂人的心理活動,才會知道每個人最想聽到的答案,機器人不說謊,人類聽到答案就會難過,而機器人不能讓這種情況出現,它們不被允許傷害人類?蓹C器人終究是一個機器人,它沒有人類一樣的情感。它不會預料到人們知道真相的那一刻,精神上所受到的痛苦。反過來我們看一下人類,我們人也會說一些謊言,有的謊言還被親切地稱為“善意的謊言”。善意的謊言是沒有惡意的言語,是不想讓對方失去信心而說出的話語,可給予人自信。比如,醫生為了讓癌癥病人能堅強地活下去,往往會告訴他們病能治好,給他們希望讓病人重拾自信。再比如,老師經常對學習成績差的學生說他們可以做到,經常鼓勵他們。醫生用善意的謊言讓病人重拾自信,老師用善意的謊言讓學生勤奮刻苦。若結局是癌癥病人痊愈了,學生果然考取優異成績,那么無可厚非,這是善意的謊言所帶來的 happy endi ng。但是若結局不是這樣呢,對他們來說何嘗不是一種更大的精神傷害。謊言就是謊言,即使它是善意的謊言,本質仍然是謊言,終會給對方帶來傷害。我們人或許還可以彌補這種善意謊言帶來的傷害。機器人呢,機器人所造成的人類精神情感上的傷害,它要怎么去彌補?
(三)機器人能否與人類戀愛
一個像人的機器人她可以像人類一樣談戀愛,一樣結婚生子嗎?這個問題我相信每個人都想知道答案,F在男女比例不均衡,單身男生就不斷增多,如果可以和機器人談戀愛、結婚,這樣正好緩解了現在男女比例嚴重失調所帶來的問題。人人都渴望愛,渴望擁有一個幸福的婚姻生活,但現在很多人卻沒有相愛的對象,一個像人的機器人正好可以滿足人類的這種需求,特別是對于那些在現實生活中找不到伴侶的人來說會是更為不錯的選擇。當然我們不能否認由此引發的倫理道德問題。
社會輿論能接受這種愛情嗎?我們當代人還都保留著傳統的思想,現在同性戀都不能被社會全部接受,人與機器人的愛情,肯定會引起更大的輿論熱潮。我們和機器人是不同的,我們都說愛情是幸福的,可是一個不被祝福的愛情,一個不被世人允許的愛情,該怎樣繼續走下去?更可怕的是,我們還有父母以及兄弟姐妹,當親人們都不理解時,我們就不應該把這種愛情繼續下去。我們同意真愛無罪,但是我們不允許拋棄親情去實現所謂的你和機器人的真愛(除非你們被親人們接受,顯然現在社會還是不允許的),那是自私的。
結婚之后,下一代怎么辦?機器人和人類也會孕育出自己的寶寶嗎?這是非?膳碌,而且目前的科學技術也沒有達到這種地步。即使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機器人真的可以像人類一樣,進行性生活,能夠生育,生出的孩子又是一個什么物種?這個機器人與人的孩子可以上戶口,可以稱之為中國公民嗎?當孩子看到自己與周邊的孩子都不一樣時,會不會對這個孩子造成心理傷害?周圍的父母會讓這樣一個孩子與自己的孩子玩耍嗎?孩子難道不會想知道到底為什么來到這個世界,來到這個世界到底有什么用(在這個大家都不接受它的世界)?這樣的結局就是,我們不僅讓自己站在了輿論的浪尖,更讓孩子站在了風口浪尖。
地球能容納大量的機器人和人類共同生活嗎?現在中國人口就達到了 1 4 億,如果以上兩種情況都被允許,肯定會涌現出大量的情感機器人,肯定會有更多的人類選擇與機器人相愛,這個時候,我們的地球還能容納超負荷的人口總數和機器人總數嗎?而且更可怕的是,人會老去,機器人卻不會,到最后地球上難道只剩機器人了,我們人類會被自然所淘汰,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三、解決機器人倫理風險問題的應急科學倫理原則
(一)同步發展進步原則
同步發展進步原則是指人類和機器人共同進步發展。我們可以看著機器人一步步走入我們的生活,替代掉我們的工作,甚至控制我們的時候,我們卻還在原地踏步嗎?時代都是在進步的,未來機器人會不斷智能化,而如果機器人的智能越來越高, 機器人來作決策可能不會只是夢想, 終有實現的一天。我們人類需要獨立,不能做嗷嗷待哺的孩子,同步發展才是正確的選擇。
相關知識推薦:自動化機器人類論文發表指導
自動化機器人就是自動執行工作的機器裝置,它可以代替一部分人工,比如:掃地、送快遞等一些需要人工操作的工作,機器人則可以代做,應用范圍是比較廣的。隨著自動化機器人的發展,關于自動化機器人方面的論文也多了起來。那自動化機器人類論文怎么發表呢?許多人都不是很了解。本文小編就自動化機器人類論文發表給大家進行指導,供大家參考。有投稿需求的,可以咨詢期刊天空在線編輯。
同步發展我們需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理性對待人工智能技術產品,這是共同發展的前提,不能因為畏懼人工智能替代我們的能力,而選擇放棄對機器人的使用;第二,減少對機器人的依賴程度,還是前面所說,我們不能依靠機器人代替我們完成所有的任務;第三,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能,時代發展是快速的,我們不可能原地踏步,要緊隨時代潮流,不斷學習專業知識,擴展自己的眼界。機器人的智能化是我們用人類最聰明的大腦研究出來的,這種能力不能荒廢。
(二)責權利相適應原則
在法制中國的社會,人犯了錯會承擔相應的責任,在民事案件承當民事責任、在行政案件中承擔行政責任,在刑事案件中承擔刑事責任,即使達不到需要承擔以上三種責任的程度,犯錯的人也會受到相應的教育,然后改正(當然這里我們排除一些屢教不改的人,因為大部分人還是知錯就改)。機器人也應該這樣,它們需要承擔責任,需要對自己的過錯承擔責任?墒菣C器人不是自然人,它還不能成為承擔責任的主體。但是不是意味著,機器人造成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就可以忽略了,那這樣子,以后的犯罪分子都拿機器人作為犯罪工具去實施犯罪了。這可真為他們找了一個很好的躲避責任的借口:這些違法的事情都是機器人做的。在機器人不能承擔責任的情況下,我們往往會追究人的責任。其實就像上述案例一樣,為什么要告機器人制造商和設計商呢,很簡單,設計商設計出來的理論產品由制造商制造變成了實際的產品,他們有責任對自己的產品負責。國家政府賦予了設計商設計機器人的權力,賦予了制造商制造機器人的權力,那么設計商和制造商就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如果機器人造成了事故,它的設計商,制造商包括營銷商都要承擔相應的責任,必要的時候法院可以要求對機器人進行銷毀。這就是責權利相適應原則。責權利相適應原則要求我們做到: ①出臺并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無規矩不成方圓,現代中國是一個法制中國,既
然有機器人傷害人的例子存在,我們就需要完善法律法規。這是保障。②明確事故的嚴重程度,這是是否要承擔責任的依據,根據事故的不同的程度,相應的責任也不同。③法官判案既要有理有據,更要考慮社會公民的輿論導向,公平地處理這類由機器造成的事故。能確定自然人無主觀錯誤的,不應判處嚴厲的刑罰,判決的結果要有說服力。
(三)公序良俗原則
公序良俗原則在民法上是指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的內容和目的不得違反公共秩序和善良風俗。在這里引用特指人和機器人的關系不能違背公共秩序和善良風俗。就好比人和機器人相愛并結婚,人一旦和機器人結婚,必然會打破現有的婚姻模式和國家的開放二胎政策,社會公共秩序一定會紊亂,固有的家庭模式也會被重新歸置。人和機器人到底能不能相愛并結婚,現在仍然存在很大爭議。法無規定則禁止,所以我們當前有必要遵循公序良俗原則,當然法律上也沒有禁止人和機器人結婚,法無禁止則允許,這是矛盾的地方。人和機器人的相處是必然的,人性又是好奇的,對機器人產生情感也無過錯,可是在當代社會,真的被允許嗎,即使允許,誰又能保證不會帶來一系列新的問題。毫無疑問,目前遵守公序良俗原則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公序良俗原則要求我們做到: ①正確處理人和機器人的關系,保持一定的距離。②加強正確愛情觀的教育培養。③機器人制造者要遵循社會倫理道德,避免盲目過度地制造情感機器人,故意讓機器人模擬人類的情感,讓人們對機器人產生依賴,這是不道德的?茖W的目的是造福于人類,不是給人類帶來問題。
四、結論與展望
21 世紀是一個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是一個人工智能化的時代,是一個 5G即將到臨的時代,我們對機器人的制造和創新不會停止,機器人所帶來的倫理道德風險問題也會一直存在,任何事物都是兩面性的,當它為我們帶來效益的時候,肯定伴隨著一系列問題。流行的事物總是一個接一個,現在是機器人走進我們的生活,未來,會有更強的技術產品走進我們的生活。所以說我們人類的大腦是無法用科學研究的,只要我們善于思考,善于創新,我們就會生產出一代又一代的科技品。我們人腦是強大的,因此我們不可能被機器人包括未來我們設計出更人工智能的產品所代替的。這肯定的前提就是我們要和它們同步發展。一旦我們停止思考,我們就會荒廢自己的大腦,從而使自己落后,然后只剩下抱怨。希望這場機器人倫理大爆炸之后,給我們帶來的是黎明的曙光,讓人和機器人的關系更融洽和諧。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