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咨詢服務,正當時......期刊天空網是可靠的職稱工作業績成果學術咨詢服務平臺!!!

淺析自然保護區濕地資源保護和影響因素

發布時間:2019-03-21所屬分類:科技論文瀏覽:1

摘 要: 摘要:濕地不僅為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了多種資源,在控制污染、保持水土方面也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介紹了什么是濕地資源、目前濕地的具體情況以及在濕地保護方面存在的缺陷,并根據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濕地保護措施。 關鍵詞:自然保護區,濕地資源保護,影響因素

  摘要:濕地不僅為人們的生產生活提供了多種資源,在控制污染、保持水土方面也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介紹了什么是濕地資源、目前濕地的具體情況以及在濕地保護方面存在的缺陷,并根據存在的問題提出了濕地保護措施。

  關鍵詞:自然保護區,濕地資源保護,影響因素

地理科學進展

  由于全球變暖和人為過度破壞,濕地質量以及濕地面積存在著不同程度的下降問題,同時,由于農藥的大面積使用等原因,也加重了土壤等自然環境的污染。

  1濕地資源概述

  1.1濕地資源。

  濕地指的是沼澤地、泥炭地或者水域地帶,帶有或靜止或流動、或為淡水、半咸水、咸水水體的地方,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m的水域。我國濕地具有類型多、分布廣、區域差異顯著、生物多樣性豐富等特點,不僅具有重大的科研價值和經濟價值,在抵御洪水、蓄洪防旱、控制污染、調節氣候美化環境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被譽為“地球之腎”。

  1.2濕地的具體情況。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的工業化建設進一步加強,工業化建設的不斷發展,必然會導致生態環境破壞。因此加大對濕地保護質量的研究,不僅有利于我們對原有濕地資源的合理利用,更有利于我們建立起一個完整的生物多樣性系統,為城市乃至國家的生態環境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在實際的濕地管理過程中,人們往往為了滿足大量市場需求、取得較好的經濟效益而忽略濕地植物本身的質量和不同濕地對植物類型的不同要求。

  調查發現,許多濕地的工作人員并不具備專業的管理技術。他們往往忽略了濕地本身對植物的需求,并在栽種以后大量施用肥料,這種非專業的管理手法,極大程度上破壞了濕地的營養成分,很難達到保護的目的。

  不僅如此,由于農藥的大面積施用以及使用方式不正規,導致大量土壤、水體等自然環境被污染,土壤內有毒物質超標致使營養成分含量下降,無法保證植物正常生長所需養分的供給。青蛙,食蟲瓢蟲等有益動物因誤食噴有農藥的植物而大量死亡,生態系統嚴重失衡。除此之外,許多單位乃至個人存在不按規程對濕地植物進行采伐,有的地方還相當嚴重。工作人員責任意識不強,審查不嚴格,易偏聽偏信,未對采伐單位及時進行制止以及嚴格處理。

  2加強濕地資源保護的具體措施

  2.1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

  要想加強對濕地的保護,就必須要擁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責權明確,賞罰分明,為每一個環節進行嚴格的把關,禁止出現任何問題。當前,我國濕地保護水平還處于較低層次,發展緩慢,管理者缺乏對濕地保護的端正態度,認識不夠深入。相關人員對專業技術的了解和掌握嚴重不足,對管理中各種措施的應用不到位,相關過程考慮不全面、管理控制不嚴格,致使濕地保護質量嚴重下降。

  因此,要想提高管理質量,必須要摒棄舊的觀念,及時更新知識體系,使實踐與理論更完美的結合。引進先進的濕地保護管理技術,為相關技術人員提供更多學習、提高的機會,使其不斷進行自我完善,提高自身的專業能力與綜合素質,確保每個階段的工作都能保質保量的完成,從而加強濕地保護質量。

  2.2減少農藥的使用。

  減少并不代表不用,而是要合理的使用。農藥的濃度要符合國家相關規定,盡量使用高效、無毒或者低毒、污染程度較輕的農藥。除此之外,還可以用生態治理代替農藥。根據濕地中各個組成成分的運動規律以及彼此之間的相互關系,創造一個有利于植物和害蟲天敵生長,不利于病蟲滋生和發展的環境條件,從而預防或減少病蟲的生長和繁殖,例如改變單一種植模式。雖然單一品種大規模種植方便管理以及機械化作業等等,但其危害也是不可忽視的。

  在單一的生態系統中,環境簡單化,物種多樣性降低,寡食性害蟲居多。面對大面積種植的的單一品種這樣巨大的食物量,寡食性害蟲也會隨之劇增,形成不可控制的災害。除了改變單一種植模式,還可以培育害蟲天敵,來達到以蟲治蟲的效果。生態治理既不會影響該系統中其他生物的生長,還將對系統內外產生的副作用降到最低,從而降低對濕地的危害。

  2.3加大執法力度。

  濕地對于控制水土流失、調節氣候、控制污染、維持生態系統以及改善人們的居住環境具有重要意義。因此,要對危害濕地的行為進行嚴格打擊,凡是違反相關流程或者審查不合格的組織或者單位,一律不得對濕地實施任何以盈利為目的行為。同時建立相關的獎懲措施并按照規定嚴格執行,加大執法力度,對弄虛作假、以權謀私的行為要依法嚴肅處理,以確保工作人員對工作認真負責。

  定期對濕地質量進行相關指標的檢測,及時發現濕地保護出現的問題并找到相應的解決辦法,提高技術人員的專業水平,對濕地的情況有詳細的了解,清楚不同濕地對保護的不同要求,避免由于一些可人為控制因素對濕地造成危害。另一方面,避免工作人員手中有過大的權力,減少工作人員在工作的時候出現濫用職權的現象。相關部門要完善工作責任制度,讓各個分部門清楚自己的責任和義務,消除相互推諉的現象。

  3結論

  影響濕地健康發展的因素較多,主要與濕地保護技術不成熟、土質污染、管理不合理等因素有關。傳統濕地保護過程中采取的一系列傳統的管理措施加劇了濕地面積衰退。根據目前濕地現狀及形成原因,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對病蟲害進行生態治理和加強執法力度等措施,以求適宜濕地保護的管理模式,對濕地環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劉興土.松嫩——三江平原濕地資源及其可持續利用[J].地理科學,1997(17):451-460.

  [2]劉興土,呂憲國.東北山區濕地的保育與合理利用對策[J].濕地科學,2004(4):241-247.

  相關期刊推薦:《地理科學進展》(月刊)創刊于1982年,是由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主辦、科學出版社出版的綜合性學術刊物。獲獎情況:全國中文核心期刊。

  

2023最新分區查詢入口

SCISSCIAHCI

7799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