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03-04所屬分類:科技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在整個建設工程中,巖土工程勘察為首要工作,關系到基礎處理施工效果。基于這種認識,本文對巖土工程勘察技術展開了分析,然后對基礎處理施工方法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巖土工程,地質勘查,基礎處理施工 在巖土工程中,巖石和土層為承載上層結構荷載的重
摘要:在整個建設工程中,巖土工程勘察為首要工作,關系到基礎處理施工效果;谶@種認識,本文對巖土工程勘察技術展開了分析,然后對基礎處理施工方法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巖土工程,地質勘查,基礎處理施工
在巖土工程中,巖石和土層為承載上層結構荷載的重要結構,能否得到較好的處理將關系到建筑的牢固性。為實現地基合理處理,則要加強巖土工程地質勘查,以便根據巖土地基結構制定科學基礎處理施工方案。因此,還應加強對巖土工程勘察與基礎處理施工的研究,繼而更好的推動工程的建設。
1巖土工程勘察技術分析
1.1勘察流程
在巖土工程勘察過程中,需要結合工程地質條件和施工要求進行分級,一般中小型單項工程建筑規模較小,地質條件相對簡單,可以采取一次性詳細勘察方式。但針對建筑規模較大,地質條件復雜的工程,需要先進行可行性研究勘察,做好場地選址,制定科學場地方案。在此基礎上,需要進行初步勘察,確定場地能否符合工程初步設計要求,需要完成現有地質資料收集和進行工程地質測繪,根據現場條件進行測試,確定場地局部穩定性。從工程施工角度,需要給出工程評價,實現工程總平面合理布置,提出地基處理施工方案和不良地質防治方案。
完成初勘后,需要進行詳勘,主要進行勘探、室內土工試驗和原位測試,不再單獨進行測繪或物探,應當提出巖土工程資料等設計參數,完成地基評價,為地基處理和施工設計圖制定提供依據。最后,需要進行施工勘查,通過勘查解決工程地質問題,需要配合施工開展基槽檢驗工作或進行深基礎施工勘查,保證地基處理效果。
1.2勘察方法
實際勘查工作中,還要結合地質條件進行勘查方法的選擇。針對天然地基,考慮到基坑勘查結果容易受地質條件影響,所以盡管勘查方法簡單,卻要做好合理選擇。目前,主要可以采用三種勘查方法。首先可以采用二次沉積地質勘查法,注重土層勘查,因為二次沉積形成的土層強度不足以支撐地面建筑,無法作為基礎持力層。因此在基坑挖掘過程中,遇到這種情況需要通過鉆孔方式進行勘查。針對復雜地質,采用挖掘方法進行地質勘查要求土層不超出3m。
采用鉆探方法將介質寫力量磨碎或擊破孔底巖石,完成取芯辨別,可以達到預期深度。其次,針對半填半挖地段,需要利用機械進行土方平整,提高地段土質強度,需要對土層進行全面分析,確定地段土質顏色和強度,以免影響勘查準確性。
再者,針對斷裂破碎帶地質,基坑挖掘可能不同于勘查報告,因此需要實現再次勘查,采用十字交叉法等方法進行勘查資料全面分析,解決地質問題。除了天然地基,巖土工程基礎施工常常需要進行人工挖孔樁基礎施工,一旦遭遇特殊地質將會給勘查工作帶來較高難度。比如遇到第三系砂泥巖,作為半成巖,其與普通砂泥巖不同,擁有更強的膨脹性和軟化性,勘查過程中需要驗證樁端持力層,確認勘查結果能否滿足施工標準[1]。針對該類巖土工程,需要采用輕型圓錐動力觸探方法完成巖層強度檢測,如果不達標準還要采用灌漿、深挖等方式完成地基處理,以滿足工程施工要求。
2巖土工程基礎處理施工研究
2.1加固施工
通過工程勘查后確認需要進行工程基礎加固,還要結合地質條件采取不同加固方法。基礎較為薄弱,無法作為持力層,需要采用換土墊層法增強地基荷載能力,將基礎底面以下范圍內軟弱土層挖掘出來,替換為壓縮性低、強度高的粗砂、碎石等材料,并在回填后進行夯實,作為建筑持力層。
針對碎石土、雜土等地基,可以采用夯實地基法,使夯錘從高處自由落下,給予地基沖擊力,使地基發生震動,從而得到夯實。采用該方法,能夠使地基壓縮性和強度得到提高,并能防治粉質粘土液化,但是只能對5-10m地基土進行夯實。此外,也可以采用擠密樁施工法,在土中打入鋼管,向兩側擠密土層,構成樁孔,然后分層回填灰土,通過夯實處理提高地基荷載能力。
2.2樁基施工
在巖土工程基礎處理施工中,也常采用樁基施工技術,包含灌注樁施工、鋼筋混凝土預制樁施工等施工技術。針對多層溶洞巖土工程,可以采用灌注樁施工技術,通過鉆井完成鉆孔,然后清理干凈孔內雜物和碎石等,灌入配置好的泥漿。
在施工過程中,應確認泥漿無滲漏,一旦滲漏需要向孔內回填粘土實現堵漏。采用鋼筋混凝土預制樁施工技術,在打樁機就位后,需要進行吊樁喂樁,在校正后需要進行錘擊沉樁,然后依次完成接樁、再錘擊沉樁、送樁、收錘和切割樁頭等操作。在捶打樁的過程中,應使用夾具使樁在樁架中得到嵌固,以免出現位置偏差。沉樁階段,需要做好水平和垂直角度的校正,并加強落距控制,采用重錘低擊、低提重打的施工方式。
2.3加筋施工
針對軟弱土及土層,需要采用加筋施工方法,通過加入特殊材料提高土層荷載能力。能夠添加的材料有多種,包含巖土工程模、特種巖土工程合成材料、復合型巖土工程合成材料等等,成分主要為化纖維、合成橡膠、塑料等。在施工過程中,需要在地基中打入粗鋼筋及鋼管,構成土釘,與周圍土體形成一定摩擦阻力,構成復雜土地結構[2]。采用耐腐蝕、摩擦系數大和抗拉能力強的網狀材料進行拉筋,則能使地基應力得到均勻分布,減少地基發生的沉降和側向位移,繼而使地基穩定性得到提高。
3結論
在巖土工程施工階段,能否做好地基勘查關系到基礎處理施工能否達到工程設計要求。因此針對該類工程,需要明確勘查流程,并結合地質條件實現勘查方法的合理選擇,制定科學的基礎處理施工方案。結合施工方案,則要實現對各種基礎處理施工技術的規范運用,繼而使工程質量得到保證。
參考文獻
[1]林國沖.巖土工程勘察與地基施工處理技術[J].資源信息與工程,2017,32(06):105-106.
[2]嚴曉瓊.建筑工程巖土勘察與基礎設計[J].建材與裝飾,2017(06):246-247.
建筑類期刊推薦:《建材與裝飾》雜志是由成都市新聞出版局主管、成都市新聞出版發展中心、成都市裝飾技術研究應用協會聯合主辦的具有全國統一認刊號的省級綜合性建材科技期刊。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