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8-05-22所屬分類:科技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運用鄉間農作物資源激發幼兒美工活動興趣是本文研究的重點,充分利用農村鄉土自然資源,可以有效提升幼兒的創造力,運用幼兒園周邊的農村鄉土資源可以為美工活動奠定相應的物質基礎,從而豐富幼兒園美工活動。 關鍵詞:鄉土資源,美工活動,多種形式 綱要明確
運用鄉間農作物資源激發幼兒美工活動興趣是本文研究的重點,充分利用農村鄉土自然資源,可以有效提升幼兒的創造力,運用幼兒園周邊的農村鄉土資源可以為美工活動奠定相應的物質基礎,從而豐富幼兒園美工活動。
關鍵詞:鄉土資源,美工活動,多種形式
«綱要»明確指出:“要指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和廢舊材料制作各種玩具、工藝裝飾品,體驗創造的樂趣。”我園地處城鄉結合部,鄉土資源較豐富,為幼兒園美工活動提供了豐富的資源。隨著我園課題«利用鄉土農作物資源開展幼兒園美工區活動的實踐與研究»的深入開展,我們挖掘了較為豐富的鄉土材料并利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多途徑挖掘鄉土資源,把“土”資源找出來
春天,我們帶孩子欣賞五顏六色的花朵,把花草插在瓶中,變成了漂亮的瓶花,用各種花瓣拼貼出漂亮的畫面;花朵串成項鏈、手鐲,激發了幼兒熱愛大自然的情感,提高了孩子欣賞美、表現美的能力。
夏天,我們將各種果蔬放入美工區,孩子們利用輔助材料如火柴、牙簽等經過粘貼、拼插將它們創作成各種人、物等。例如用白菜、菜花等材料制作印章畫、拓印畫,大蘿卜變成了小白兔、小帆船等。
秋天,我們收集樹葉、種子、果皮、谷米,用樹葉蘸上顏料進行拓印,用折、卷的方法“包粽子”,用撕、剪、貼等方式制作“樹葉面具”、“樹葉貼畫”;用玉米皮編辮子,做門簾,蒲團等;用笈笈編花瓶、草鞋、儲物筐等,把這些作品懸掛在美工區,教室走廊,既增長了知識,又美化了環境。
冬天,麥稈、樹枝、果殼、干果等季節性產物,泥土、石頭、沙子等非季節性的自然物都是幼兒發揮創意的最好學具,他們用撿來的樹枝蘸上顏料印畫,進行想象創作,畫出粉紅的杏花、碧綠的柳葉;將吃完的開心果殼、瓜子皮、松子殼收集起來,或鑲或粘或組合,形成一幅幅形態各異的手工作品;將枯竭的松果染色再創造,變成小老鼠、孔雀等可愛的造型;高粱稈,麥稈等瓤質地柔軟,可加工性強,一壓就扁,一切就開,孩子們用它們制作眼鏡、自行車、項鏈等。 孩子們在操作中既對它們的質地、形態、色彩等有了感性的認識,又學會了剪、團、粘、貼、撕、畫等技能,鍛煉了手指靈活性,提高了創造力。
二、多元化使用鄉土資源,把“土”資源用起來
(一)同種材料指向不同目標
在美工區活動中用同種鄉土材料進行多用途使用,是教育資源低成本、高效益的重要途徑。孩子們把黃瓜剪成一段一段之后拼貼出不同的物品;剪下的黃瓜筋可用來染色拓印之后,再添畫;用麥稈做吹畫工具,吹出美麗的圖畫,再組合成拼貼畫;用土豆做娃娃、刺猬、雕刻成印章等。
(二)同種材料指向不同年齡段
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小班以折疊、粘貼為主,中班簡單的造型練習,大班重在立體造型。如:日常生活中的種子,小班幼兒直接粘貼在已畫好事物的大致位置即可;中班幼兒在紙上自由粘貼出一些簡單的物象;大班幼兒動手能力強,他們自己調色,根據一定的情節制作立體物象。
(三)孩子不同個性特點對同種材料使用指向性不同
不同的幼兒會有不同的選擇,在“玉米總動員”活動中,玉米穗:男孩用來做胡須,女孩傾向于做發夾、項鏈,衣服。玉米稈:有耐心的孩子用來做粘貼畫,富有愛心的孩子做鳥窩;玉米芯:男孩用來做炮筒,女孩用其做娃娃、貼五官等;玉米棒:男孩用其切面拓印,女孩用其貼在空的臉型圖中做眼睛。整個活動中每個幼兒都發揮了自己的特長,體驗成功帶來的快樂與滿足。
三、多方式利用鄉土資源,讓“土”資源活起來(一)利用資源特點,開展染色類美工活動
幼兒對麥稈、枯樹枝,采用浸、染的方法進行上色活動;在制作水果拼盤時,幼兒根據生活經驗將各種顏色和類別的水果切開、觀察不同花紋的切面,將其有序地擺放在盤子中,變成漂亮的水果拼盤;根據葉子、草、蔬菜等的自然紋理,大膽地進行拓印。這些活動,不僅激發了孩子們玩色游戲的樂趣,鍛煉了動手能力,還通過說、想、做等途徑拓寬了他們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二)挖掘資源特性,開展拼貼類美工活動
我們分析研究鄉土農作物資源的自然特點,開展了拼貼活動。如«蔬菜造型»中胡蘿卜蜻蜓與紫葡萄的結合(葡萄眼睛);稻稈與樹葉的結合粘貼畫;沙子、石頭與松果組合成的寶塔等。
(三)多角度思考,開展造型類美工活動
鄉土材料有不同的類型,幼兒用自己的方式多角度開展造型類美工活動。在“玉米總動員”活動中,幼兒把多種材料組合起來開展創造性活動,用玉米粒做眼睛,玉米須做頭發,玉米葉子做衣服,玉米稈拼接肢體做出可愛的娃娃造型等。只要活動形式多樣,寓教于樂,孩子們就會感受到美術活動的無窮樂趣,體驗到成功與滿足。
(四)根據主題活動,開展適宜的美工活動
在利用鄉土資源時,我們更注重選擇貼近幼兒生活經驗的美工活動。如:以“春天的秘密”為主題,開展親子“走進大自然”色彩類美工探究活動;以“夏外婆的故事”為主題,開展“巧手編織”拼粘貼類美工活動;以“秋媽媽的寶寶”為主題,開展“果蔬寶寶”拓印美工活動;以“冬爺爺的禮物”為主題,開展“種子娃娃”創意造型類美工活動。
農村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鄉土活教材。«綱要»明確指出:幼兒園教育的生活性必須回歸兒童世界,密切貼近兒童的生活世界。我們在運用鄉土資源開展美工活動的過程中,孩子們不僅學會了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美化生活,而且體驗到了創作的成功與快樂。 我們只要在教育實踐中做個有心人,將我們身邊的鄉土資源進行有效開發、利用,美定會在自然中綻放,更會在心靈中綻放!
相關閱讀:幼兒教育論文幼兒園藝術教育生活化研究
這篇幼兒教育論文發表了幼兒園藝術教育生活化研究,幼兒藝術教育將藝術融入到生活當中,從而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論文分析了當前幼兒園藝術教育生活化存在的缺陷,分析了幼兒園藝術教育生活化的作用,讓幼兒體會到藝術帶來的樂趣。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