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7-09-09所屬分類:科技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這篇課程設計論文發表了翻轉課堂在Java程序設計教學,論文針對翻轉課堂在Java程序設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論文探討了翻轉課堂的內涵,在信息技術發展的今天,變革教育理念、模式和方法成為學校當前的緊迫任務。
這篇課程設計論文發表了翻轉課堂在Java程序設計教學,論文針對翻轉課堂在Java程序設計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論文探討了翻轉課堂的內涵,在信息技術發展的今天,變革教育理念、模式和方法成為學校當前的緊迫任務。
關鍵詞:課程設計論文,翻轉課堂,教學模型,Java程序設計,學習自主性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的方式帶來了很大的改變,社會對各類人才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素養等各個方面有了全新的要求,同時也給傳統教學帶來挑戰。對于以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為目標的職業院校,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實現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變革教育理念、模式與方法,支撐教育創新發展,成為當前職業院校課程改革的緊迫任務之一。
1.翻轉課堂的內涵
“翻轉課堂”又稱“反轉課堂”,國內外對翻轉課堂的概念有不同的解釋。本文認為翻轉課堂是在信息技術支持的環境中,課前教師為學生提供針對性的教學視頻和學習任務單等資料供學生自主學習,實現知識傳遞;課上通過自主、合作探究、師生答疑等,完成知識內化的一種新型教與學的形式。在《Java程序設計》傳統的教學中,通常采用以教師講解為主的教學模式,學生學習的參與度較低,同時“一刀切”的教學方式忽略了每個學生間的差異,降低了學習效率。采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通過課前知識的主動獲取和課上知識的內化,分解知識的難度,增加知識內化的次數,促進學生知識的有意義建構。
2.基于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型構建
在深入研究翻轉課堂理論的基礎上,我們設計出如圖1所示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型。該模型基于泛雅網絡學習平臺,平臺以泛在教學與混合式教學為核心思想,以課程為中心,具有師生交互性好、教學資源豐富等特點,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自主性的優勢。學習平臺中的學習空間可以為學生打造個性化的學習主頁,記錄其學習歷程,滿足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學習互動交流,同時支持各種移動終端,滿足了信息化環境下隨時隨地的移動學習。該平臺的運用解決了傳統教與學實施中的諸多弊端,極大地提升了教與學的效率和質量。
該模型設計的基本思路是:課前,教師在深入分析學情、教學目標等基礎上,進行數字化教學資源(包括導學案、視頻等)的設計與制作,并發布在泛雅學習平臺上;學生利用平臺開展自主學習,完成學習測驗,在這過程中可以在平臺上與同學、教師交流、討論,教師查看學生在平臺上的學習情況并作出評價。教師通過收集平臺討論區上學生反饋的疑難問題,進行課中學習活動的設計;學生圍繞教師設計的教學活動,在課上展示課前作品、進行成果匯報、針對課前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與教師和同學面對面地討論、探究,在這過程中開展多元化的學習評價。課后,教師通過收集評價反饋,開展教學反思,以便修正教學設計;學生通過復習鞏固、實踐練習,檢測學習情況,反思學習的收獲與不足。
3.基于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型在《Java程序設計》課程教學中的實踐
3.1.基于泛雅學習平臺的數字化教學資源開發
3.1.1.開發以工作任務為中心的項目化課程打破計算機語言類課程傳統的知識體系方式,將課程進行了項目化的整合與開發,力求在以能力為本位,以職業實踐為主線,以項目課程為主體的學習體系中培養學生自主式、探究式、合作式學習的能力。課程圍繞一個“翻轉課堂成績管理系統”的項目,如圖2所示。以工作任務為中心整合理論與實踐,突出工作過程在課程框架中的主線地位,培養學生關注工作任務完成,而不是關注知識的記憶,為學生提供體驗完整工作過程的學習機會。3.1.2.數字化教學資源的結構設計學習資源設計是否合理對翻轉課堂能否順利進行有著很大的影響,學習資源的設計應該有助于學生進行有意義的知識建構。圖3所示為《Java程序設計》這門課程的數字化課程結構圖。項目單元是課程的主要結構框架之一,每個項目單元中都包含了單元設計,其中明確了單元的教學目標,并以此為依據創建單元測驗和評價。任務是對項目的具體劃分,在分析學生特征和教學目標的基礎上,通過導學案,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作分層的導學資源(包括微視頻、電子圖書、習題庫等),并輔以相應的測驗作為學習過關點。
3.2.教學過程的實施
實施的過程分為三個階段,通過觀察學生在三個階段中學習行為的表現,進行總結、反思、修正,在實踐中研究教學策略,改進教學設計。
3.2.1.第一階段:初步探索本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將設計好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型應用到教學實踐,研究實踐中可能出現的問題。通過觀察,我們發現,在實施翻轉課堂的第一階段(表1)中存在如下問題:
(1)課堂上學生交流與溝通的主動性不夠;
(2)小組協作過程中,有部分學生積極性不高,協作學習參與度較低;
(3)習慣了傳統課堂形式,還沒有完全熟悉翻轉課堂學習模式。
3.2.2.第二階段:優化導學案設計,引導學生有效自主學習在總結第一階段問題的基礎上,本階段主要從如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等方面進行改進,重點是對導學案進行優化。根據導學案作用于翻轉課堂的階段,將導學案分解為課前學習任務單、課堂探究任務單及課后反思任務單三個部分。課前學習任務單的目的是指導學生課前自主學習,由達成目標、學習任務、學法指導、自我測評等內容構成。課堂探究任務單用于指導學生在課堂開展探究學習,包含學法指導、學習評價等內容,立足學生的角度,以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突破重難點為重心,促進知識的內化。通過課后反思任務單,反思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并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促進知識的升華。經過本階段(表2)對教學設計的改進,學生的學習效果有很大的改善和提高。在小組協作完成學習任務中,小組成員的積極性明顯增高,但仍存在個別學生參與小組討論的積極性不高等問題。
3.2.3.第三階段:建立多元評價體系,激勵學生的學習在前兩個階段研究的基礎上,本階段重點關注翻轉課堂中學習評價的設計。在分析翻轉課堂特點的基礎上,構建了一個多元化的評價體系(圖4),以項目任務為載體,通過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真實有效地評價學生的學習,促進學生的持續發展。
(1)評價內容多維度。評價內容從單一的知識維度向技能、能力、情感等多維度拓展,除了關注學生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還關注學生在翻轉課堂中所表現出的自主探究、交流合作等內容。
(2)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主體由教師單一評價擴展到學生評價、小組評價,提高評價的開放度,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深度的互動交流,又能使學生解決問題和提高其批判性的能力。(3)評價方式多樣化。在評價方式上采用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相結合、過程性評價和結果評價相結合、自我評價和互相評價相結合以及在線評價的方式,通過累計學習積分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
4.實施效果分析
本文主要從翻轉課堂對學生學習自主性的影響這一角度來分析翻轉課堂實驗教學的效果。在研究過程中,通過觀察在翻轉課堂實施的不同階段中男、女兩組學生的學習過程,重點分析兩組同學課前自主學習的學習記錄(表3),來進一步反饋翻轉課堂對學生學習自主性的促進作用。本文中的學習自主性既包括“態度”(學習者自愿采取一種積極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學習),又包括“能力”(能夠運用一定的學習策略獨立完成自己學習任務的能力)。
通過分析總結國內外有關學者對自主學習含義的理解,得知自主學習能力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并以此作為本研究中評價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指標。(1)能夠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2)能夠制定自己的學習計劃(3)在學習過程中能夠采用恰當的學習方法(4)能夠評價自己的學習過程,并及時進行反思從翻轉課堂實施不同階段中所觀察到的數據,我們發現,隨著翻轉課堂教學過程的不斷深入,兩組學生的學習態度和自主學習能力都有了逐步的提升。
5.結束語
《Java程序設計》課程屬于計算機語言類課程,內容抽象、難懂,教學中普遍存在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的現象。文中分析了翻轉課堂在《Java程序設計》課程教學中的應用,構建了基于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通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實踐教學,我們發現,提出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已被廣大師生所認可,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為信息化環境下計算機語言類課程的教學改革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J].2012,2012.
[2]張金磊,王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2,(4):46-51.
[3]鐘曉流.信息化環境中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教育設計研究[J].開放教育研究,FEB,2013,(19):58-64.
[4]李海龍,鄧敏杰,梁存良.基于任務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與應用[J].現代教育技術,2013,(9):46-50.
[5]何世忠.科技改變課堂文化塑魂教育—重慶市聚奎中學以“翻轉課堂”為突破口推動學校整體改革的行與思[J].今日教育,2013,(10):15-17.
[6]秦煒煒.翻轉課堂:課堂教學改革的新范式[J].電化教育研究,2013,(8):84-90.
作者:沈娜 單位:宿遷開放大學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