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7-08-08所屬分類:科技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這篇景觀設計類論文發表了養老院庭園植物景觀微氣候調查,養老院應該建設成為氣候調節能力強,適宜老人休憩的場所,養老院的微氣候和庭院基地、布局和綠化都有一定的關系,論文分析總結出能滿足老人微氣候需求的成都市養老院庭園植物景觀的營造手法。
這篇景觀設計類論文發表了養老院庭園植物景觀微氣候調查,養老院應該建設成為氣候調節能力強,適宜老人休憩的場所,養老院的微氣候和庭院基地、布局和綠化都有一定的關系,論文分析總結出能滿足老人微氣候需求的成都市養老院庭園植物景觀的營造手法。
【關鍵詞】景觀設計類論文投稿,養老院,微氣候
中國早在1999年就已進入老齡化社會。根據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國65歲上的老年人口已達到1.2億,占人口8.9%,按照專家的預測,到2050年,中國將進入到重度老齡化的階段。到這個階段以后,單純依靠家庭來養老是不現實的,養老社會化成為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及家庭結構和思想觀念的轉變,越來越多的老人選擇養老院為養老居所。因此,養老院的建設,是我們不能忽視的社會發展中重要的一環。聯合國有兩個重要的社會養老的基本原則,一是“照顧原則”,二是“尊嚴原則”[2]。由于老年人普遍身體狀況弱于中年人,在空間設計上需要更加充分細致的考慮其身心需求。目前,我國的養老院的制度相對完善,服務較為人性化,且建筑的質量與硬件設施有很大提升,但戶外環境單一、空間舒適性不足這些方面仍然還有不足[3]。
養老院的庭園是老人開展戶外活動的最重要的空間。李樹華等人的研究表明:養老院的庭園能為老年人創造放松身心、開展社交、獲得獨立性和自尊的場所;庭園在促進健康、延緩衰退的作用上明顯強于建筑室內[4]。然而,由于老人對戶外環境的敏感性和脆弱性,阻擋了老人選擇庭園活動的意愿。因此,營造適老、舒適的庭園微氣候是吸引老人進入庭園、開展戶外活動的第一步。令人遺憾的是,迄今為止還沒有關于養老院戶外庭園微氣候適老性營造的研究報道。植物是改善周邊環境質量的重要因素,庭園中的植物景觀不僅可以調節庭園微氣候,還可以進一步影響和改善人們的心理狀態。因此,植物景觀是提升環境舒適性,豐富空間和滿足老年人雙重需求的關鍵一步。
然而,國內現有的養老院的植物景觀研究主要針對植物景觀美學和心理療效,對庭園微氣候的營造還未曾涉及。目前,成都市65歲及以上人口為136.43萬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時增長52.47%,占全市常住人口比重也由2000年的7.96%上升到9.71%[5]。據最新統計,成都市現有養老院共196家。筆者在全面踏查的前提下選定7個主城區內的8家養老院(四家公辦,四家民辦)進行研究。通過對其庭園四季微氣候因子(空氣溫度和相對濕度)的研究,以期獲得現有成都市養老院庭園的微氣候營造的基本水平和特點,并嘗試通過尋找庭園圍合方式、綠地覆蓋率與微氣候的關系,為成都市乃至整個西南地區的養老院庭園營造良好的微氣候提供依據。
1研究區域概況
成都市位于四川盆地西部的岷江中游地段,平原面積占36.4%,丘陵面積占30.4%,山區面積占33.2%。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平均氣溫16.7℃。年平均日照時數1071h,年平均降雨量945.6mm[6]。
2調查內容與方法
2.1調查內容與范圍
在綜合考慮養老院性質、位置、整體規模、庭園規模和植物景觀成熟度后,課題組在成都市主城區中,各選取了4所公立和私立養老院進行全面踏查(圖1)。養老院分散在成都的各個區域,保證了數據的普遍性,具體規模見表1。此外,空氣溫度和相對濕度是影響人體舒適度最重要兩個微氣候指標,也是老人感覺最敏感的兩個指標。因此,本文選擇溫度和濕度其作為養老院庭園微氣候研究的重要考量對象。
2.2調研方法
為了突出對比庭園對養老院戶外微氣候的調節作用,調研時間需要選擇一天中的沖突點,如選用一天中老人活動時間區間中溫度最高的13:0015:00;冬季選用一天中老人活動區間里最冷的8:0010:00;春秋季是冬夏的過渡,因為成都為內陸地區,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多濕,所以將調研時間定位14:0016:00,與夏季延續對比。使用進口Kestrel4000測量空氣溫度和空氣相對濕度,使用GARMINEtrex20測量養老院庭園面積、綠地面積,隨后計算各區域綠地率。實測的養老院基本數據見表2。根據問卷調查以及行為記錄,總結老人的主要行為活動與趨向位置。其主要行為活動有散步、曬太陽發呆、閑聊、打麻將等;通過趨向位置決定出四個主要測量地點:休憩空間、中庭、運動場所和主要人行道路。將所有的測量位置與養老院結合,確保測量地點貫通整個場地。分別在位置中心取陽光與陰涼點同時測量,重復三次,每次數據采集的時間間隔3min。第一天測量的各項微氣候的三組數據先求平均值,然后再與第二天的平均數據平均,最后利用多次測量的平均值進行分析。利用表格工具Excel對原始數據進行歸納整理。所有的數據收集、整理及分析工作,均使用表格工具Excel和數學分析軟件Origin8.0進行分析并制作圖表。
3結果與分析
3.1成都市養老院庭園微氣候現狀研究
3.1.1養老院四季微氣候變化現狀特點測量數據表明:成都市養老院的夏季均溫度為27.125℃,相對濕度具體數值是63.008%,基本高于60%,使體表皮膚汗液蒸發受阻礙,顯得悶熱;冬季養老院均溫為11.4℃,相對濕度為73.378%,均高于72%,春秋的溫度是21℃。通過查閱資料,老人的最適溫度區間為24~26℃最佳,不宜低于16℃或高于33℃;相對濕度45%~65%最佳,30%~70%體溫易維持。比較得出目前成都市養老院庭園冬季溫度較低,相對濕度較高,其他季節溫度與相對濕度基本處于這個區間較為適宜。將每個養老院四季的微氣候變化作比較,數據顯示,養老院庭院在四季都能實現降低溫度與增加相對濕度的效應。其中春秋兩季溫度調節作用較為明顯,最高可降低2.33℃,春冬兩季濕度調節作用較為明顯,最高可增加7.56%,反而夏季的溫度與相對濕度調節作用于其他季節相比都不夠突出(圖2)。
3.1.2養老院不同功能分區的四季微氣候變化特點運動空間、休憩空間、行道樹下與中庭從四季趨勢上比較,春秋二季四個功能分區差距不大,但是夏季與冬季成了明顯的分水嶺,功能分區之間的差異較為顯著?傮w上,運動空間夏季溫度最高,相對濕度最低;中庭夏季溫度最低,相對濕度最高;冬季人行道樹下溫度最高,相對濕度最低;運動空間溫度最低,相對濕度最高。夏季中庭相對濕度雖高,但是只有稻麥院養老院與銀發老年公寓相對濕度超過了70%,其他養老院基本處于55%65%之間,是最適宜老年人停留的室外空間。冬季行道樹下相對濕度基本保持于80%下,溫度基本保持9.911℃,是養老院溫度最高的地方,適合老齡人散步。不同種類的功能分區的植物配置不同,每個季節顯出的調節作用各不相同。
(1)人行道。人行道一般培植高大喬木,行道樹下適量種植灌木與草本植物。除第二社會福利院外,其他養老院行道樹下的灌草數量相對較少。行道樹下全年溫度高,濕度低。很多情況下行道樹下陰涼處比光照處溫度更高,在冬季這種情況最為明顯,保溫差值平均值為0.7℃,起到了保溫的作用,適合老人散步。
(2)休憩區。休憩區主要為植物與庭院小品的結合,有些結合水池布置,植物種類豐富,形式多樣。因為形式復雜,休憩空間的整體數據離散性很大,最大值與最小值基本存在在這個功能區里,不能單一而論。
(3)運動區。運動區一般植物較少,兩旁有高大喬木遮陰,有些條件較好的養老院會配置灌木。因為植物數量較少,運動區對于整體區域的微氣候調節差值較小,沒有其他區域強烈,甚至夏季還出現了增溫減濕的效果。由于運動空間夏季溫度最高,相對濕度最低;冬季溫度最低,相對濕度最高,并不適宜老人們運動。
(4)中庭區。中庭主要為圍合型庭院,周圍有房屋圍繞,以灌木、草本植物為主,間植高大喬木點綴。四合院型的養老院房屋低矮,反而以種植高大喬木為主形成一定氣候。中庭區夏季平均溫度最低,相對濕度基本處于55%65%,適合老人休息談天。中庭區冬季的保溫性比較明顯,植物下的保溫差值達到了0.4,比人行道稍次,但是相對濕度相對較高,平均值為77.2%,是冬季的第二選擇。
3.1.3庭園微氣候影響因素分析
(1)庭園基底。長濟醫院養老部、荷塘花邨養老院與銀發老年公寓都是庭院內部有較大水景。特別是荷塘花邨養老院內部有一塊面積為1666m2的荷花池。三個養老院每個季節溫度按高低排序都在前五名,由此可以推測水域對養老院主要起到保溫作用,這點應與成都本身多雨潮濕的氣候有關。同時相對濕度從高到低排列中,三個養老院均屬于底部,使養老院相對濕度維持在宜人的范圍,這一點在春秋兩季更為明顯。
(2)庭園布局。將養老院通過建筑空間布局對比,稻麥院養老院、頤樂村養老院與武侯區壽而康老年中心都是四合院圍合封閉形式(圖3),而其他養老院則是庭院圍合建筑形式。夏季時三個養老院溫度按高低排序均為末尾;冬季時頤樂村養老院與武侯區壽而康老年中心溫度按高低排序為前兩名。由此可以看出建筑空間布局對于養老院的溫度調節起到冬暖夏涼的作用。同時,三個養老每個季節院陽光處的溫度與陰涼處的溫度差值按高低排序基本處于前列,可以推測封閉形式的建筑空間布局對于植物的溫度調節有加強作用。
(3)綠化率。養老院綠化覆蓋率只有壽而康頤養院與稻麥園養老院達到50%,荷塘花邨養老院28.49%,其余都在10%20%徘徊。通過數據對比,養老院綠化覆蓋率超過25%的三個養老院是壽而康頤養院、荷塘花邨養老院和稻麥院養老院,微氣候調節差值同時也是前三名。但是這不能完全說明問題,將養老院綠化率與庭院綠化率相減,得出一個普遍規律:二者相差值越大,庭院微氣候調節能力越差;二者相差值越小,庭院微氣候調節能力越強。這一點從頤樂村養老院可以明顯看出,雖然頤樂村養老院庭院綠化率高達98%,但是養老院綠化率只有18%,相差80%,是所有的養老院中相差值最大的。溫度微氣候平均調節值0.24℃,濕度微氣候平均調節值1.29%,二者都是養老院中最低的。
4討論與建議
根據問卷分析,老人幸福度感受高的功能分區為休憩區,同時在各養老院中幸福感受最高的為荷塘花邨養老院與成都第二社會福利院。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老人更喜歡植物種類繁多、顏色層次豐富的區域。根據此次調研與分析,我們可以發現植物調節作用是一種相對作用,不是單純的減小溫度、增加濕度這么簡單,不能以此為借口減少植物的數量與豐富度。所以在營造庭院景觀應該將當地的氣候、庭院的基地、庭院的布局以及養老院綠化率與庭院綠化率的差值考慮在內,結合老人的心理需求營造出適合老人生理與心理的庭院。
參考文獻
[1]李毅.基于960943家政服務網絡平臺的“虛擬養老院”運營模式研究[D].蘭州大學,2013.
[2]徐立楹.養老院建筑及環境研究[D].合肥工業大學,2010.
[3]劉博新,黃越,李樹華.庭園使用及其對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響———以杭州四家養老院為例[J].中國園林,2015,31(4):85-90.
[4]王耀梁.城鎮化背景下新農村社區養老居住空間環境設計探究———以成都地區為例[D].西南交通大學,2016.
[5]吳歲寒.成都市戶外運動市場的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6(16):129-130.
作者:湯婧 宗樺 單位:西南交通大學建筑與設計學院
推薦閱讀:《農業工程》(雙月刊)創刊于2011年5月,是由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主管、北京卓眾出版有限公司主辦的農業工程類綜合性學術期刊。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