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7-07-12所屬分類:科技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這篇物理學論文投稿發表了非智力因素與物理學習研究,物理學是一門自然科學,是現代技術的重要基礎,是科技生產力發展的不竭之源,論文從物理學涵義著手,分析了非智力因素對物理學習中的影響和認知水平,從物理知識結構的角度、人們的心理和生理的角度等方面
這篇物理學論文投稿發表了非智力因素與物理學習研究,物理學是一門自然科學,是現代技術的重要基礎,是科技生產力發展的不竭之源,論文從物理學涵義著手,分析了非智力因素對物理學習中的影響和認知水平,從物理知識結構的角度、人們的心理和生理的角度等方面來進行分析。
關鍵詞:物理學論文投稿,物理學習,非智力因素,作用
對人類而言,學習是每個人之所以具有其獨特特征的重要原因之一,它與生命過程并存.人類認識的一切方面都來源于個體經驗的獲得,來源于學習.學習活動是人們一個長期的、積極主動的活動過程.物理學是一門人們學習活動中接觸較早的自然學科,在不同的學習階段,近年來,回避物理學習現象較嚴重,其原因很多,本文從物理知識結構的角度、人們的心理和生理的角度等方面來進行分析.
1物理學的涵義
物理學是一門自然科學.它是以認識世界的基本屬性為對象,研究物質的基本運動形式、基本結構和相互作用規律的科學.[1]在浩瀚而又精細的時空中,物理學的研究范圍非常廣闊.從空間尺度來看,大到約1027m數量級的廣袤蒼穹,小到約10-15m數量級的微觀粒子之間,物理學不僅研究物質存在的基本形式和內部結構,還從不同的層面上認識物質的各個組成部分;從時間尺度來看,遠到約1018s數量級的宇宙年齡,近至約10~25s數量級的粒子壽命之間,物理學不僅研究物質的基本性質和運動規律,還研究它們相互作用和轉化的規律.物理學是一門實驗科學.物理學是在人們探索自然奧秘的過程中形成的學科,物理知識來源于實踐,特別是來源于觀察和實驗.它也是一門崇尚理性、重視邏輯推理的科學.物理學知識構成了物質世界的完整圖像.物理學是自然科學的基礎.在研究化學、材料科學、生物學、地質學、天文學等自然科學的一切領域有物理學的思想、理論和方法的運用.它與其它自然科學緊密結合,由此產生了生物物理、粒子物理、電子物理等交叉學科和分支學科.
物理學是現代技術的重要基礎.在生物技術、電子與計算機技術、航天與空間技術等技術學科領域有物理學的成果和方法的運用.當前高新科技的發展更離不開現代物理學.物理學推動社會的發展.在探究物質的基本運動形式、基本結構和相互作用規律的進程中,每次重大突破和發現都引起新方向、新領域的發展.如第一次以蒸汽機應用為標志的技術革命,是熱力學和牛頓力學發展的結果;第二次以電力的廣泛應用和無線電通訊為標志的技術革命,是電磁學發展的結果,從20世紀40年代興起的并一直延續至今的第三次技術革命是相對論和量子論發展的結果.
物理學是科技生產力發展的不竭源泉.物理學拓展和改變著人們的思維方式.從太陽系到銀河系再到整個宇宙,有從“天圓地方”到“地心說”,再從“地心說”到“日心說”的認識轉變,從“盤古開天地”到“大爆炸”的宇宙演化論,從靜態的宇宙到膨脹的宇宙……極大地豐富了人們對物質世界的認識物理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賴以建設的基礎.甚至過去看似和自然科學無關的政治經濟、金融股票等領域,現在也有人用物理學的思想和方法進行研究,取得的成就令人贊許.物理學形成了自己穩定的創造主體———物理學科共同體、特有的科學研究方法、特有的語言符號、豐富的成果以及共享的人類群體,并已經以相對獨立的文化———物理文化[2]———存在于人類整體文化之中,同時潛在地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和思維、行動方式.物理的學習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要能持之以恒,離不開優良的非智力因素參與,物理的學習效果取決于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的協調發展,而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會更大.
2非智力因素
智力是各種認知能力的總合.[3]一個人認識客觀事物越深刻,他所反映的客觀事物越正確,那么他的智力也就越高,相反則越低.認知能力由思維能力、想象能力、記憶能力、注意能力、觀察能力等要素組成,這些智力要素既相互獨立,又密切結合為一個整體并作用于人的認識活動.從廣泛意義來看,非智力因素就是除智力以外的一切對人的活動有影響的因素(心理因素、環境因素、生理因素等),而從狹義角度來看,非智力因素范圍在影響學習的動機和個性品質方面,具體包括動機、興趣、情緒、個性、意志等.動機是促使個體從事各項活動的內在原因.它是指引起個體活動,維持已引起的活動,并使該活動朝向某一目標進行,以達到個體某種需要的一種內在動力.它具有激活功能、指向功能、維持和調整功能.動機是以內驅力和誘因為必要條件存在的,人的動機不僅可由內驅力來激起,也可由外在刺激引起,內驅力和誘因是緊密聯系的,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的行動及其動機常常是有內驅力和誘因的相互作用來決定的.學習動機是推動個體進行學習活動的一種內在動力.
它是激發個體進行學習活動、指引行為朝向一定的學習目標,并將這種行為維持一段時間的一種內部心理狀態和過程.任何個體活動總是由一定的動機所激發,并朝向一定的目的.學習動機一旦形成,就會指引個體的行為朝向學習目標開展學習活動,學習動機貫穿于學習活動的全過程,學習活動與學習動機相互加強、相互激發,學習活動才得以持之以恒.興趣是對事物、活動喜愛或關切的傾向.它是個體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從事某項活動的意識傾向.它使個體產生愉快緊張的心理狀態,個體會集中注意.
好奇心是先天的心理特征,是個體對事物積極探索的一種心理傾向,它是興趣的先導,人皆有之.求知欲則是個體積極探求新知識的一種欲望,它帶有一定的感情色彩.由好奇心而生求知欲,由求知欲再發展成為興趣,好奇心、求知欲、興趣彼此強化、相互促進.動機和興趣雖都源于需要,但卻有所不同,對某種事物或某項活動產生了動機,不一定能成為興趣,而一旦成為興趣,則必然就有了動機.情緒是與有機體的生理需要相聯系的一種態度體驗,《黃帝內經》中認為,情緒是“喜怒憂思悲驚恐”.
情緒和情感是個體對客觀現實的一種特殊反映形式.它們都是個體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需要而產生的態度體驗及相應的行為反應,但情感與情緒又不同,情感是同人的社會性需要是否得到滿足相聯系的體驗,它是人類特有的、復雜而高級的態度體驗,具有較大的穩定性和深刻性.穩定的情緒、良好的心態可提高人的大腦以及整個神經系統的活力,使人心身處于一種積極向上狀態,使機體的活動協調一致,利于充分發揮機體的潛能,相反,則會使人因心理失衡而導致機體正常功能的失調,失去信心.意志是個體決定達到某種目的而產生的心理狀態.
它是個體的思維過程見之于行動的心理過程,即個體自覺地確定目的,并調節支配行動,克服困難,實現目的的心理活動.意志是人的意識能動性的集中表現,是人類特有的有目的、有意識、有計劃地調節和支配自己的行動的心理現象.意志對行為(包括外部動作和內部心理狀態)有發動、堅持和制止、改變等方面的控制調節作用,它會在個體主動地變革現實的行動中表現出來.意志引人入坦途,悲傷陷人于迷津,誰有歷經千辛萬苦的意志,誰就能達到目的,在堅強的意志面前,一切都會臣服,萬事皆由人的意志創造.個性化是人的存在方式.
個性是個體本質的、穩定的和獨特的心理傾向的總和,是個體在物質活動和交往活動中形成的具有社會意義的穩定的心理特征系統.它指的是一個人的整體精神面貌,即一個人在態度、情感、性格、意志、思想等方面不同于他人的特質,該特質表現于外就是他的情感方式、行為方式和言語方式等,任何人都是有個性的,也只能是一種個性化的存在.個性包括理想、信念、世界觀、能力、氣質、性格等,其中能力、氣質、性格是個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決定人的獨特的行為和思想的個人內部身心系統的動力組織,個性傾向性將指引著人生的方向、道路和目標,個性特征將決定人生的事業、命運和風貌,它貫穿在人的全部社會行為之中,調節著人的行為方式.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互相制約中得到形成和發展.[4]智力是一種能力,它是影響學習的重要因素,非智力因素則是智力發展的內在因素,它對智力的發展有推動和調節的積極作用,也有妨礙和干擾的消極作用,它在人的成長過程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非智力因素能使智力因素在認識活動中得以充分發揮,也能使其無法正常發揮.意志在于磨練,成功在于堅持.歷史上一些科學家,早年并沒有過人的智力,如老師說過愛迪生的腦子“糊涂”,有的甚至顯得“弱智”,如9歲前愛因斯坦說話困難……但他們卻對社會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可見,一個人腦子聰明、智商高低并不是成才的決定因素,起主導作用的顯然是優良的非智力因素.
3非智力因素對物理學習的作用
心理學家認為知識的獲得最終表現為認識結構的形成和發展,[5]美國心理學家D.P,AtlStbel認為認知結構是“個體在特殊學科領域內的知識的組織”,也就說物理知識的獲得是學習者認知結構中原有的物理知識,吸收并固定新學習的物理知識的過程,這不僅要有原有物理認識結構、思維發展水平和學習能力等智力因素的直接參與,對所學材料進行加工,而且需要學習動機、興趣、情緒、意志、個性等非智力因素的啟動、穩定和補償,才能夠促進其積極主動地將新物理知識同化到原有的物理認識結構中,使物理學習活動順利開展.
3.1非智力因素對物理學習的啟動作用
非智力因素具有啟動功能,能激發學習活動.當某種原始的誘因轉化成心理需求,而該需求和學習目標結合時,就形成為達到該目標采取的學習動機,從而引起具體學習活動.強烈的好奇心是一種強有力的內部動力,興趣更是一種無形的動力.英國科學家貝費里奇曾說過:“對研究人員來說,最基本的品質是對科學的興趣和難以滿足的好奇心”.[6]興趣使人產生愉快緊張的心理狀態,它雖不直接參與學習活動,但能使人集中注意,對學習活動有積極的影響.從物理學的涵義,物理知識是源于生活的,在人們日常生活中到處都存在著物理知識.在人們對話中有聲學知識的運用,梳妝、照相中有光學知識的運用,炒菜、煮飯中有熱學知識的運用,手機、冰箱、電視機等各種電器中有電學知識的運用,自行車上有不少力學知識的運用……物理學研究力、熱、聲、光、電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現象,很多的奧秘就藏在我們身邊.為什么會刮風、下雨、打雷、閃電?為什么晾曬衣服時要展開才能干的更快?電燈為什么會亮?為什么老年人要戴老花鏡?為什么人造衛星發射速度越大,在其軌道上繞地球運動的速度越小?……如果把發現問題并解決它們作為一種樂趣,孩子們怎么能不喜歡物理學呢?學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就學生來說,對物理課程感興趣,會促使他刻苦鉆研、創造性的學習,而且它與學習成績和學習信心成正比.
3.2非智力因素對物理學習的穩定作用
非智力因素具有穩定功能,能維持學習活動.它能使人削弱或增強自己的心理和生理能量,以控制自己的行為、支配自己的思維,堅持不懈、克服困難,最終達到學習目標.非智力因素穩定作用具體表現為毅力、恒心.從物理學的涵義,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物理規律的發現和物理理論的建立,都依賴于物理實驗,所有的物理知識都是來源于實踐,并受到實踐的檢驗,現實是對于學生大多是從老師口中得知實驗現象,又由于條件限制,許多實驗做不了,人們只能從書中看到,沒有這方面的感性認識,覺得枯燥、抽象,總覺得物理難以學懂.在不同的階段,許多舊有的物理途徑需要更新,新的圖景與舊有的有很大沖突,在物理的學習上會出現一些思維障礙.例如:人們平時遇到的物質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對于電場、磁場的物質性理解起來很困難;再如,初中已經學習了運動和力的關系,口頭上說力不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但是思想上仍頑固地認為只要物體向哪個方向運動,它就一定受一個沿這個方向的力,總會在受力圖上沿物體速度方向上畫一個力,遇到水平傳送帶上一起勻速運動的物體,自然就認為受一個水平力,當然就錯了;
還有,不少人固執地認為:機械波在傳播過程中質點在隨波遷移,越重的物體下落的越快,行駛中的汽車速度越大則慣性越大等等;將磁通量、磁通量變化量、磁通量變化率混為一談……由此導致學習上的困惑.物理學習過程中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困難,日積月累,困難會被一點一點放大,學習激情會被一點一點消磨,對物理的學習興趣會發生轉移,甚至完全放棄了物理學習.這就要有賴于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對物理學習的穩定作用了.物理學習活動不是一件輕松的事,如果起主要作用的是懶散又嬌氣、情緒忽冷忽熱等不良非智力因素,就不會有穩定的學習積極性,更會缺乏克服困難的精神.物理固然有趣,但學習活動不僅要有趣味性和吸引力,更需要付出耐心的觀察、積極的想象、持久的注意、苦苦的思索、艱苦的記憶等,保持刻苦學習的積極性和勤奮向上的情緒,只有具有堅韌性和克服困難的精神,才能使物理學習活動維持下去.在物理學習活動中,還需充分發揮人的意志的積極性和能動性,有目的地支配自己的行動,并經常對其按計劃有意識地調節,才能達到預期的學習目的.意志使人的行動更加自覺,堅強的意志是人們物理學習成功的重要心理因素和必要條件.
3.3非智力因素對物理學習的補償作用
非智力因素具有補償功能,“勤能補拙”、“滿招損、謙受益”.優良的非智力因素對智力因素的某些不足具有彌補作用.愛因斯坦曾說過:“優秀的性格和鋼鐵的意志,比智慧和博學更重要,智力的成熟,很大程度上是依靠性格的,這點往往超過人們通常的認識.”[6]物理知識源于生活,這要求我們要善于觀察,并且還要從單純的好奇的觀察提升到有目的的觀察,而這種敏銳的觀察能力不是每個人都與生會具有的;物理學還是一門實驗科學,對大多數人來講,實驗技能不是做一兩次實驗就能掌握的,必須親自動手做大量的實驗才能熟練掌握,在掌握的基礎上才能找到技巧;再則,由于自然界并不自動地展現內在聯系和其背后的規律、本質,所以物理學又是極富想像力和洞察力的科學.從物理學的涵義來看,進行物理學習要有思維能力、想象能力、動手能力、觀察能力、記憶能力等智力因素,但勤奮會使人的智力因素得到經常的鍛煉和運用,這樣才能形成嚴密的思維能力、豐富的想象能力、熟練的動手能力、敏銳的觀察能力.
只要優良的非智力因素得到發揮和發展,就可以補償智力因素的不足.總之,物理學習效果并不單單在智力上.非智力因素雖不直接參與學習活動,但卻是人們學習的動力系統和保證系統,是積極學習的心理機制.優良的非智力因素使人們的自制能力強、注意力集中、求知欲旺盛,能促進智力因素充分發揮和健康發展.原子說的創造者道爾頓曾說過:“如果我有什么成績的話,那不是我有才能的結果,而是勤奮和毅力的結果”.[6]物理學對今天乃至未來的人類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對能源、信息、材料、空間技術和生物工程等科技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探索宇宙的奧秘,制造計算機的芯片,“墨子”升空、“蛟龍”下海等等,都離不開物理學的基礎作用.而物理學的涵義卻告訴我們,對物理學習感興趣容易,能持之以恒卻難,分析結果表明:只要將動機、興趣、情緒、個性、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統一起來,就能發揮優良的非智力因素對物理學習的啟動、穩定和補償作用,推動物理學習活動,從而使智力因素在物理學習活動中得以充分發揮,實現物理學習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馬文蔚.物理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薛永紅,續佩君.物理文化:定義及其對物理教育的啟示[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27(1):43-47.
[3]孫穎,劉和平.大學生非智力品質修養[M].天津:天津出版社,2004.
[4]陳曉荊.非智力因素及其與智力因素的關系[J].福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1):109-111.
[5]夏鳳琴,姜淑梅.教育心理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5.
[6]劉麗清.淺談非智力因素對創新性思維的影響[D].福州:福建師范大學,2003.
作者:吳位巍 岳莉 陳亮 單位:凱里學院
推薦閱讀:《如何提高學生的素質教育》素質教育強調的就是育人的問題。可事實是素質教育喊得震天動地,應試教育卻搞得扎扎實實。這其中固然有教育結構、考試制度、用工與用人制度、分配制度等方面的問題,但思想認識方面存在的問題不能低估,圍繞分數、升學的競爭愈演愈烈,素質教育遠沒有在大家的思想深處扎下根。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