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07-13所屬分類:科技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也在大力加大新農村的建設工作,很多城市管理人員也對此進行過一些研究。本文是一篇 城市管理論文 范文,主要論述了小流域綜合治理與新農村建設途徑。 摘要:根據小流域治理在改善農業生產生活條件,發展農村經濟上起到的作用,指出了小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也在大力加大新農村的建設工作,很多城市管理人員也對此進行過一些研究。本文是一篇城市管理論文范文,主要論述了小流域綜合治理與新農村建設途徑。
摘要:根據小流域治理在改善農業生產生活條件,發展農村經濟上起到的作用,指出了小流域綜合治理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的重要性與必要性,提出了發展經濟型與改善環境型2種有機結構模式,最后闡述了小流域綜合治理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的成效。
關鍵詞:小流域,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新農村建設
1區域概況
按水土保持區劃分為白龍江石山森林區和嶺南高山深谷小區。新農村建設試點村豐迭鄉的水泉村屬陰山溝流域,地處省道212線旁邊,交通發達,但由于群眾毀林開荒,鏟草皮,過度放牧等生產生活所需,導致水土流失嚴重,區域經濟發展滯后。江盤鄉的河南村屬青石灣流域,地處舟曲縣城東南1km處的白龍江南部,區域經濟發展較快,但由于公路及城市建設等因素,水土流失也較為嚴重,導致生態環境惡化。
2小流域綜合治理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的重要性
小流域綜合治理是以小流域為單元,在外業調查的基礎上進行綜合規劃,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合理利用土地資源,預防、治理、開發相結合,形成有效的水土流失防止體系,從而實現生態、經濟、社會3大效益的協調統一。它是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提高農村生產力的有效途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主要標志是“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而要達到此目標,就必須搞好水土保持工作,只有按照水土保持規劃原則,控制水土流失面積的逐年增加,防止人為水土流失現象的發生,搞好生態環境建設,進而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如水利、道路等,才能使群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生活環境逐步優美。生活環境好了,生活水平提高了,鄉風自然會文明,農民就會倍加愛護自己的家鄉,不斷加強農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提倡科學、文明、法制的生活觀念,進而達到管理民主。
3小流域綜合治理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的必要性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重大戰略的確定,為水土保持提供了重大歷史機遇和廣闊發展空間,賦予了小流域治理更加豐富的內涵,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不僅能改善農業生產條件,而且改善了生活條件,從而使農村環境得到整治,有力地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兩者結合的必要性主要體現在以下4個方面。(1)水土保持可以加快農村生產發展,實現農民生活富裕。(2)水土保持可以改善區域生態環境,減少自然災害,從而改善人居環境。(3)水土保持是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村容整潔的重要舉措。(4)新農村建設為小流域治理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和發展機遇。
4具體途徑分析
針對舟曲縣試點的兩個村不同的地理條件、經濟現狀、環境現狀,為加快新農村建設步伐,我們采取了“發展經濟型”和“改善環境型”兩種不同的小流域綜合治理和新農村建設有機結合的模式[1].4.1發展經濟型青石灣小流域總面積9.65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積8.09km2。該流域的治理工作在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因地制宜,綜合防治,加強管理,注重效益”的原則下,防治工作力求山、水、田、林、路綜合治理,坡面治理與溝道治理相結合,工程措施與生物措施相結合,在工程質量上堅持“兩高一優”,精心組織,嚴格實施。5年時間累計治理水土流失面積5.94km2,治理程度達到73%,其中興修基本農田3615畝,栽植各類經濟林果1100畝,營造水土保持林1200畝,種植優質牧草678畝,新建小型水利水保工程谷坊29座,蓄水池13個,水渠3.6km,配套田間道路1.0km。該流域內的河南村人口多(354戶,1745人),耕地面積少(總耕地面積1260畝,人均0.72畝,其中基本農田410畝,人均0.23畝),人均純收入2241元。為加快新農村建設的步伐,提高糧食產量,增加群眾經濟收入,我們在青石灣小流域綜合治理中有針對性的采取了尖格澇和白草楞干示范園區工程。經統計:尖格澇綜合治理點完成高標準、高質量坡改梯田83畝,經濟果木林38.1畝,田間道路1.04km,蓄水池3個,雨水集流工程2處,二級電提灌1座,水渠0.8km,田間道路1.04km,防洪堤0.112km,谷坊2座,攔沙壩1座。引進名優特經果林品種23個,其中桃8個,杏5個,李2個,葡萄3個,棗3個;生態林品種3個(新疆天演速生楊、歐美雜交107楊、金絲柳)。白草棱桿綜合治理點完成高標準、高質量坡改梯田132.2畝,配套蓄水池3個,水渠0.4km,修通了從尖格澇示范園區通往白草楞桿坡治理區的長近1km的農用車道路,隨后在全部新修的梯田內栽植了杏樹及桃樹,發展成經濟林果園。4.2改善環境型陰山溝小流域流域總面積10.0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積8.57km2。在小流域綜合治理中,我們嚴格按照以人為本、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指導思想,以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水土資源為基礎,以滿足群眾生存發展的基本要求和生產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解決為前提和著力點,以有效防治水土流失、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共處為目的,以“分類防治,突出重點;強化治水,系統推進;加強生物防護,促進和諧治理;嚴格封禁保護,加強生態輔助;注重示范引導,開展效益監測”為原則,按照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向,劃分生產用地和生態用地,以生產用地的治理為重點,3年時間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積7.76km2,其中:修建坡改梯11.2hm2,營造水保林26.2hm2,經果林40.1hm2,植物護埂7.84hm2,封禁治理644hm2,保土耕作61.83hm2,作業便道1.5km,配套小型水利水保工程中:溪溝整治0.55km,谷坊28座,蓄水池14口,沉沙池14口,引排水渠2.45km。流域內的豐迭鄉水泉村植被稀疏,生態環境極差,僅泥石流溝(支溝)就有7條,水土流失以面蝕和溝道侵蝕為主。為有效控制水土流失,提高植被覆蓋度,攔蓄坡面徑流,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我們在陰山溝小流域綜合治理中有重點的采取了多方位、多功能、多目標、多效益的水泉新村水土保持綜合防護體系。共栽植水保林460畝,造林區配套蓄水池14口,修建小型水利水保工程谷坊9座,溝頭防護2處,泥石流排導堤110m。
5小流域綜合治理與新農村建設有機結合的成效
通過小流域綜合治理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有機結合,舟曲縣的水土保持工作和新農村建設都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經調查后推算,水泉村水土流失面積減少到3.06km2,植被覆蓋度達到31.7%。各類水土保持工程年攔蓄地表徑流47.7萬m3,年攔泥(沙)1.05萬t。水土保持綜合防護體系有力地減少了水土流失對土地的破壞,減輕減緩了泥石流災害對村莊的威脅,為新農村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環境支撐和保障。村里人均穩產高產基本農田達到0.35畝,人均純收入達到3249.5元。示范園區工程建設最大限度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區域內群眾經濟林果收入,從而提高了農民生活水平,從而有力的促進了“生活寬裕”目標的實現。舟曲縣小流域綜合治理與新農村建設的有機結合,改善了區域內群眾生產生活環境,提高了群眾經濟收入,有力地推動了舟曲縣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熊鐵.堅持科學發展觀落實兩個可持續努力推進“十一五”時期“長治”工程建設[J].中國水土保持,2003(3):4~6.
[2]鄂竟平.扎實做好“十一五”水土保持工作努力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J].中國水土保持,2006(6):1~4.
[3]劉震.我國水土保持小流域綜合治理的回顧和展望[J].中國水利,2005(12):17~20.
[4]劉正斌.水土保持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最佳載體[J].中國水土保持,2007(1):19~21.
[5]歐陽夢群.小流域綜合治理模式芻議[J].中國水土保持,2003(3):33~34.
[6]謝海燕,趙健.水土保持強力助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J].人民長江,2008,39(5):99~100.
城市管理論文發表期刊推薦《城市觀察》面向國內外公開發行的以城市研究為主的高端學術期刊,旨在探索城市科學發展的規律和經驗,展現當今世界城市發展的最新理論和趨勢,成為當代城市發展的新型“百科全書”。本刊立足國家中心城市,依托區域大城市群,聚集全球城市研究智慧資源,著力構建城市發展公共智庫。本刊以圖書的理念辦雜志,每期推出一個專題。
SCISSCIAHC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