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地質》1971年創刊,至今經歷31年的風雨。1983年經國家有關部門正式批準, 《新疆地質》成為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地球科學類學術期刊,現已走過20年的歷程。幾十年來,在主管單位新疆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領導大力支持和編輯委員會的指導下,《新疆地質》貫徹黨的基本路線和“雙百”方針,促進科技進步和地球科學領域的學術交流,以服務新疆經濟建設為辦刊宗旨,提高刊物質量為努力方向,培養青年地學人才的成長為已任。20年來, 先后擔任主編的羅發祚、張致民、肖兵3人已光榮退休,還有近30位編輯為《新疆地質》貢獻出他們寶貴年華。幾十年來,國內各地學相關系統的教學、科研單位領導和科研人員,特別是《新疆地質》忠實的作者和讀者,熱情關心和支持著《新疆地質》。本刊現由新疆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和新疆
地質學會主辦,還有新疆油田分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吐哈油田分公司,新星石油公司西北石油局,新疆有色地質勘查局,國家“305”項目辦公室,原新疆工學院(排名不分先后)等聯合辦刊單位長期資助《新疆地質》。經過不懈努力,《新疆地質》已成為國內具有一定知名度的科技期刊品牌,1994年進入“被引頻次最高的中國科技期刊500名排行榜”;1996年進入《中國科技核心期刊》; 1998年和2000年期刊影響因子排序,列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前400名;1999年獲得的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來源期刊和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來源期刊資質;1989—2001年連續五屆榮獲新疆優秀科技期刊評比一等獎,成為新疆期刊界唯一獲此殊榮的優秀科技期刊。2001年10月在被列入統計源的中國1412種科技期刊中,《新疆地質》影響因子為0.284,排序為384名;總被引頻次194次,論文發表時滯當年為3.79個月;在地質地理類學術期刊中排名為第23位。
《新疆地質》以辯證唯物主義為指導,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和“雙百方針”,廣泛開展區內外地學領域的學術交流,努力發揮學術期刊的導向作用,為新疆經濟建設和“西部大開發”服務。辦刊目前定位在用專輯形式引導學術方向,選擇一定專業方向或特定地域,計劃每年出版兩期研究專輯,以約稿和刊登征稿啟事征文方式進行。目前開辟綜合評述、基礎地質、礦產地質、能源地質、巖石礦物、地球化學、環境地質、地學博士論壇、鄰區地質、技術方法欄目。新近又推出中亞資源信息欄目,介紹中亞及鄰區有關資源類的最新信息。除綜合評述、鄰區地質和技術方法欄目外,其它欄目主要刊載新疆境內有關的地學研究成果。
《新疆地質》版式為大16(A4)開本,發行已經基本覆蓋國內各地學相關系統的教學、科研、生產單位,全國省級圖書館和綜合大學圖書館。此外,為擴大《新疆地質》的國際影響,各欄目重點論文已撰寫成500*800字的詳細英文摘要,與每期雜志英文目錄一起用pdf格式發往國外圖書館、綜合大學圖書館和地學教學研究單位,同時發給國外一些著名學者和在新疆及鄰區進行相關研究的地質學家,以增強國際學術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