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5-05-13所屬分類:教育論文瀏覽:1次
摘 要: 摘要:合作學習是指學生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合作學習鼓勵學生為集體的利益和個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務的過程中實現自己的理想。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紀 70年代初興起于美國,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
摘要:合作學習是指學生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合作學習鼓勵學生為集體的利益和個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務的過程中實現自己的理想。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紀 70年代初興起于美國,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實質性進展的一種富有創意和實效的教學理論與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課堂內的社會心理氣氛,大面積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促進學生形成良好非認知品質等方面實效顯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注,并成為當代主流教學理論與策略之一,被人們譽為“近十幾年來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學改革。自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開始,我國也出現了合作學習的研究與實驗,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初中英語,合作學習,教學論文
在合作學習研究的過程中,許多研究者發現傳統的競爭教學方式主要存在著兩個問題。首先,競爭獎勵結構所提供的成功機會很少,只有少數人取勝,而大多數人以失敗告終。只有那些成績十分優秀的學生才能取得成功,獲得獎勵的機會。而對于成績中等和低等的學生來說,成功幾乎是不可能的。因而使他們對學習失去了信心,不再有學習的積極性。其次,競爭的獎勵系統所形成的同伴關系也干擾了學生的學業努力。因為少數學生的成功會減少大多數學生的成功機會,所以同伴之間往往相互排斥甚至相互敵對,有時甚至對成績水平高的“教師的寵兒”進行責難,干擾了他的繼續努力。至于個體化教學,則完全忽視了形成積極的同伴關系這一環節。
一 合作學習及其優勢
1 合作學習的內涵
合作學習是一種全新的教學和學習方法,它強調教學活動中學生間的合作與交流。在合作學習過程中,不同的學生或學習小組為實現共同的目標成為教學活動的有機組成。在合作學習的課堂,教師要引導學生根據特定的教學主題內容,預設場景、提醒小組成員所需單詞和語句及其表達方式,然后小組成員討論并在群體中闡述自己的觀點。由于初中學生的英語詞匯量比較小,單詞的使用、語句的表達出現錯誤的頻率非常高,這也導致部分學生不敢、不愿意在課堂上“講說”英語,老師也就很難當面指出學生的不足。通過合作學習,同學相互成為“表演者”和“傳授者”,這樣能使學生放下“面子”,愿意在伙伴面前“聽”和“說”。
2 合作學習的優勢
(1)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
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一般是老師講,學生聽,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都沒有得到體現。但在合作學習的課堂,老師根據教學內容先給學生一些主題性的信息,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激發主動性,營造平等民主的課堂氛圍,組織成員交流,學生的頭腦得到多種信息刺激,思維得到全方位的擴展?梢哉f合作學習為學生提供了可以說、敢于說、勇于說的課堂氣氛,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學習效果自然更佳。
(2)有利于克服“啞巴”英語
在合作學習的課堂,學生面對著老師給的話題,他們首先知曉了需要表達什么,再進一步思考如何表達,這刺激著學生“英語”的表達意識。同時,合作學習提供了一個寬松的學習氛圍,能避免學生因為“怕出丑”而不敢說英語的顧慮,讓學生先在同學內部進行“預演”,這讓學生少了“尷尬”,就有興趣和“沖動”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合作學習讓學生在相對隔離的環境中“敢說”英語,為學生在更大范圍進行英語表達奠定自信,能有效改變傳統“啞巴”英語的教學模式。
(3)有利于增強后進學生的自信心
研究發現,在合作學習中,英語能力較弱的學生受益最大。合作學習使小組成員有機會一對一的進行交流,這給能力較弱的同學提供了更多的學習和交流機會,也使他們放開了在老師面前的“拘謹”而更愿意向同組成員尋求幫助。在傳統課堂,很容易造成后進學生被拋棄的感覺,從而使他們厭倦英語學習。
(4)有利于培養學生合作意識
合作意識是二十一世紀人才一個重要的素質。然而,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多數人只知道比拼考試成績,并不知曉與人合作。要改變舊的教學模式,營造合作氛圍,培養合作意識,鍛煉合作能力,合作學習法是一種很好的選擇。在合作學習的課堂,學生通常被分成許多小團隊,團隊成員必須通過相互配合才能更好完成老師布置的任務,這樣,在學生中自然而然地就會形成一種合作。
二 初中英語教學實施合作學習的具體步驟
(1)科學分組
初中一個班級一般有50-60人,因此,在實施合作學習中,首先要進行科學的分組。科學的分組既要使每個小組成員能在討論中充分表達自己觀點,又要保證每小組的觀點在課堂討論中能激發進一步討論的熱情。因此,應遵循“組內異質性”和“組間同質化”原則進行分組。“組內異質”原則主要是指組員在知識水平、溝通能力和接受新知識的能力之間的差異,能相互取長補短。“同質性”原則主要是指不同組別之間的整體實力是幾乎相等的。
(2)布置主題
不管教材是如何的好,教師還必須對教學內容進行提煉和深化,要使合作學習有明確的方向,因此,歸納概括出合作學習的主題十分重要。老師總結出的主題必須具有導向性和確定性。
(3)頭腦風暴
合作學習的課堂提供了一個輕松的課堂氣氛和許多合作活動,能激發學生的頭腦風暴。頭腦風暴的目的是鼓勵學生盡可能多的思考,從不同角度去理解主題,幫助學生拓寬視野。初中生通常是十三到十五歲,他們常常提出許多“奇穎”的想法。
在頭腦風暴過程中,教師要善于觀察和了解學生的討論情況,要采取正確的方法引導學生進一步深入討論主題,及時關注頭腦風暴中學生的觀點,創新討論主題的思路和模式。在這個過程中,各組的討論要點要及時反饋給老師,教師需要認真聽取報告,發現問題與不足,指導學生循著問題繼續深入討論,形成觀點。
通過老師的指導下,小組成員交流,不同小組間的交流,學生形成最后的終極報告。終極報告需要在課堂上進行交流匯報,進一步啟發學生的思維。終極報告讓學生學會總結反思,認清現階段自己的學習狀況,為以后的學習留下參考資料,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成果與樂趣。
通過各組的終極報告匯報,老師應該客觀地、耐心地對終極報告進行總結點評,讓學生知曉成績與不足,讓學生明確以后的努力方向。同時,在課堂外,老師也要對本次合作學習的總體情況進行總結,為下一次在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做好準備工作。
SCISSCIAHCI